2011年,是我们学校迎来七十华诞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物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各处室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组工作。我们在认真完成教研组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教研组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每学期的开学初,各备课组能按教务处的要求制定好教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上课前,教师们能以教材、学生、教法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使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钻研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能及时批改作业,并督促学生订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作业态度欠佳的学生,及时进行一些作业的面批和个别辅导、督促工作;对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物理和做物理题的积极性。
能认真做好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的出卷工作,考后能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不断寻找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2、加强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备课组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各备课组能根据教务处要求,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备课。每次活动,备课组教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
一年来,按照学校和教务处的要求,各备课组加强了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教学公开课,听课后,全组教师能认真评课。如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加深全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把握,提高了全组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今年是我校七十华诞,我们组很好地完成了学校部署的工作。对外校庆教学公开课,是宣传、展示我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的良好平台,为了配合这次教学公开课活动,由学校推荐、全组教师评议,由阮传志老师上了一节高二物理公开课,丁洪良老师上了一节高三物理公开课,两位老师精心备课,上好试教课,组内教师听课后,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在正式对外公开课那天,他们都上得很精彩,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参加听课的外校老师对这两节课给预了很高的评价。
3、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对我校目前的学生,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对于尖子生的培养,采取“带研究生”的方式。课堂上,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课下,精选一些竞赛书籍让他们自己看,并挑选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进行练习。在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江苏省赛区中有8 人获一等奖,有24 人获二等奖奖,26人获三等奖。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4、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
首先,我们继续组织全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大成教育和智慧课堂。全组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大部分教师能经常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吴必龙老师参加2011年省物理赛课获一等奖,陈江萍老师参加2011年镇江市评优课获二等奖,高进老师获2011年阳丹市高中教育优秀工作者光荣称号,并获得2011年融锦集团奖教奖学基金。陆天柱老师认真对待学校的论文撰写,将自己在学校获奖的论文修改润色, 以<在高考复习中掌握力学新题型>为标题在核心期刊<物理教学>上发表。z老师的文章<几问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在<数理化学习>上发表,<微元法求功之我见>和<电源最大功率的探讨>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还有多位老师的文章在<考试报>,<时代学习报>等报纸上登载。陈江萍老师、丁洪良、诸葛东华等老师在市教研室举办的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其次,我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外出听课。2011年10月20日,我们在6楼会议室组织了全组老师观摩在连云港海州中学举办的全省高中物理优秀课评比的现场直播,每位教师至少观摩了4节课,青年教师上午观摩后下午接着观摩, 教龄在5年之内的教师写了3000字的教学反思交到了市教研室。观摩后全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认为参加评比课的老师上的课确实优秀,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启发,很有帮助,表示以后这样的活动要多参加,力争自己也要去参加这样的评比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自己、为学校争光。
新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我组响应学校的号召,在高一、高二开设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怀疑,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