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指南)惯性改变》之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指南》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我想很多老师都知道儿童学习的方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又有几个老师能真正的贯彻落实《指南》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幼儿园的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自由自发生成的游戏;另一种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其中幼儿自由自发生成的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但是又有多少老师能真正的做到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呢?吴海虹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1、“观察儿童读懂儿童了解儿童回应儿童”我们做到了吗?
2.、幼儿最喜欢玩,自由自在地玩。幼儿可以自由地玩?幼儿能自由地玩?
回想起来,虽然平时的区域活动我基本能做到以上的第2点,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玩,允许幼儿中途窜区。有时幼儿在建构区不搭建筑物,而是扮演售货员与顾客在买卖东西;有时幼儿会拿积木当成化妆品在玩打扮的游戏;有时会把积木当成电话玩等等现象,我都能做到不干涉,退一步!因为我也相信儿童从一出生就是主动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但是也因为我不懂得介入;每次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小结分享;过后材料也没有及时的跟进等等,正是因为这种不懂得倾听,不懂得回应,不懂得推动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我。导致了我们班的孩子什么时候玩的水平都差不多一样,没有明显的进步。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等待、学会回应。如果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老师不要马上进去指导,要耐心等待,等一等,有可能就会有“哇时刻”的故事发生。孩子如果通过多遍的尝试并失败过后,打算放弃了,这时,老师可以以同伴的角色介入指导。如果幼儿想要的材料在区域中没有,可以让幼儿想象替代,找一找哪些材料是可以替代的。因为幼儿在寻找材料替代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我们要相信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聪明百倍!
我们老师不仅要强化儿童形象,还要强化自身的形象。所以要马上行动起来,今后我会让幼儿有大段不被打扰的时间(1小时左右的区域活动时间)自由自在的玩,尊重幼儿想要调查、探究的愿望和好奇心。我还会打破规则与空间,不定具体区内人数,让幼儿自由窜区,材料随需取,要求按标记取放,不固定桌椅的摆放,按需扩区。
关于材料的跟进,我会链接我的童年经验,让幼儿想象替代。幼儿游戏时,要学会细心观察,记录,和幼儿一起分享个别幼儿典型的表现,以点带面,让一个幼儿的学习经验普及到全班幼儿,让全体幼儿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育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