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学习笔记

《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笔记
在学习《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的过程中,聆听了多位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从中了解到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中小学生作为不成熟的准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谓的‘危机期’,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必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教育不良是当前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学校教育不良主要表现在:(1)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学校教育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2)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繁多的作业、紧张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这使广大中小学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一部分学生不堪重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弃学。据调查,在每天必须花3小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家庭作业的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学生'家长还要布置额外作业的。(3)教师教育方式不正确。目前,在一些中小学仍然存在着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如罚站、罚抄作业、讽刺、挖苦、侮辱等,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以“不惜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来自学校或教师的不合理的现象和不理智的行为。
2、家庭教育不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其家庭教育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1)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心、母爱,形成冷漠、怀疑、仇视的心理;而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结果造成学生任性、自私、孤傲的心理;也有的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打骂,使学生形成胆怯、自卑、不诚实的心理;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态度则常常是病态嫉妒形成的主要原因。(2)家庭气氛不和谐。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时有冲突发生。孩子一回到家就陷入了争吵的“漩涡”,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充当家庭冲突的调整者或牺牲品。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破坏了良好的家庭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处于提心吊胆的心境中,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3)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象父母离婚、父母一方死亡,或存在养父养母,这样的单亲家庭其关系一般会影响或破坏孩子与家庭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往往使孩子形成冷淡、自卑、孤僻的性格,或者产生反抗、粗暴和弃家现象。
  3、社会生活环境不良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2)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文艺、影社广播、出版等部门,不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不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不是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而是充满“拳头”加“枕头”的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起着教唆作用,甚至于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泛滥成灾,严重地毒害儿童青少年,使他们心理变态,误入歧途。”
他们都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