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班级体验式心理拓展活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
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拓展活动是一项在我国开展只有近十几年历史的心理训练方法,对于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释放精神压力极为有效。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较多,学校仅仅依靠思想工作和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中小学生的心理能源,而心理拓展训练却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心理拓展训练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式培训,它通过学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认识。
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是为解决参训者的心理问题而设定的各种练习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团队协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达到相互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迁移,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的能力。
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等六个步骤。
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是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这是为了突出行为的要素,而信赖关系、挑战或共同感受等则是体验感情的方法;目标设定或解决问题是认识的方法。
心理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参训者在各种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传统教育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把传统知识技能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尽管近几年一直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育方式始终没有多大改变。传统的教育把知识的学习与人的精神建构分离开来,把社会角色的指定与人的全面发展分割开来,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
拓展活动(即体验式培训)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拓展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拓展训练里,“学”是为导致某些预期结果而特别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活动。而“教”是旨在通过信息、练习、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教师(即培训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启发和诱导。拓展训练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因此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进入校园将有利于加快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你的心态将是决定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将导致最后的结果。
面对一个任务、一个困难,你的心态是积极的,你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很多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相反,你的心态是消积的,你的脑海中将会产生多个你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理由。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的培训目标就是要告诉你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告诉人们积极的心态将是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当代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的娇惯和纵容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不良习惯。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怎样与别人合作,同伴间相互关爱和信任,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辛酸,这种特有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铸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参加拓展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通过有目的的为学生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在经历过后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拓展训练通过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要勇敢地尝试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的潜能就是在你不断大胆的尝试中被发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