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阴淮中学非常关注因种种原因造成特困家庭的优秀学生。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学校一直通过各种途径来关注、帮助这部分特殊孩子的成长,做到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助困奉献真情,育才结出硕果,我们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幸福,同时赢得了家长、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和“全国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通过摸底调查,掌握学生情况
每年的开学之初,学校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关爱特困生工作。通过团委、年级部、班主任对全校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进行摸底调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造册,并当即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帮扶措施。通过调查,本学年高一年级有168位,高二年级有146位,高三年有199位同学在培养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等方面以不同方式、不同数目的减免和补助。
二、通过多种途径,实行奖学、助学活动
市教育局组织的“育才助困”每年对公办录取的符合资助条件的本、专科学生分别给予4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团市委组织的“希望工程圆梦助学” 活动对公办录取的符合资助条件的本科学生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资助。我校向来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每年由专人负责,从毕业前的宣传、高考后的录取情况调查、家庭情况的初审、上报材料的收集、审核、汇总、上报到资金的发放,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努力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同时也严格执行标准,不让任何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补助。2011年我校共有69位学生申报助学金,助学金额达到27.6万元。
我校 “爱心基金会”,作为一个育才助困的常设机构,接受来自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爱心基金会”成立至今,共收到各方面捐款40多万元,2011年共有100多名学生得到共计10多万元的资助,资助主要方式为定期在饭卡上充值,主要用以解决生活的困难。
同时,我们学校还设立了多项奖学金,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包括“李更生奖学金”、“赵千里奖学金”、“一品梅奖学金” 和“毅行奖学金”等奖项。本学年共有1027人获得不同类型的奖学金244700元。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我校12名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1500元,本学年共资助18000元。这些来自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助,解决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都能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管理办法》
根据江苏省出台的《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管理办法》精神和市教育局要求,我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领取政府助学金,每人每年平均1000元,资助面占在校生总数的10%。
我校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校长办公会,制定了“阴淮中学申报政府助学金的管理办法”,经校行政会讨论决定后此项工作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校长召开校德育主任、年级部分管德育主任、各班班主任专项会议。会上校长介绍了该项助学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宣读了《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管理办法》,提出“要将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用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实事求是、根据比例、按照困难程度的顺序上报名单,要附上所报学生的家庭详细情况……”等具体要求。
第二步:校德育主任通过广播讲话,宣传“政府助学金”的相关管理规定,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助学活动的意义,并结合我校多年来助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家庭的贫富差异,引导家庭困难的学生克服思想顾虑,以阳光的心态去对待和接受别人的帮助,自信、积极、乐观的学习与生活。
第三步:全校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具体部署。各班要求全体同学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和其他途径了解的情况,按困难程度的顺序向年级部上报本班需要资助的名单,同时附上“家庭情况调查表”。
第四步:年级部根据家庭的困难程度,整合本年级的所有上报名单,在年级中进行名额调整,再按高出原定名额的20%左右比例报到校德育处。
第五步:校德育处通过“爱心基金会”原有资助学生的档案、学校餐厅消费记录和学生干部座谈等途径进一步了解核查,对各年级上报的名单进行进一步选择,然后确定最终名单。
学校根据《管理办法》中的申报条件和要求,按照申报程序,严格把关,并建立健全了受资助学生的档案,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
四、关注学生心理,树立自信自强
学校除了在经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之外,还十分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指定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将困难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特殊的人生体验,激发他们勇敢拼搏、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战胜面临的暂时困难,发奋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拼搏书写人生。
通过在校园设立岗位,比如组织成立“餐厅食品监督员”、“校园环保检查员”,学校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既为学生解决了部分生活上的困难,又增长了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促进了他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