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学科吧读后感栏目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苏荣案件警示录读后感,欢迎阅读。
苏荣案件警示录读后感【一】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之后,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家教、家风,一时间成为举国关注的热议话题。
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对家风的强调,其来有自。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沼;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可以说,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正,则作风淳,就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相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
有人说,领导干部也是人,就不能多照顾一下家人,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回馈家庭、感恩家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用错了权力、认错了方式。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护犊情深,提拔干部以是否帮儿子为标准;刘铁男“教育”儿子“要做人上人”“要学会走捷径”……如果把滥用权力当成回报家人的“资本”,甚至放任家人利用权力谋求私利,那就无异于“爱之适所以害之”,最终也会累己累家。领导干部不妨想想,家庭幸福,不在名车豪宅;子女多福,不在钟鼓馔玉,如果缺少健康的价值观,财产再多、权力再大,最终也会付诸东流。
看看老一辈革命家的严格家规、清正家风,至今仍被传为美谈。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不许孩子经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家风纯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保护。
良好的家风,是孟母三迁体现出的求知向上之志,是孔鲤过庭展现出的尊师重道之心,是岳母刺字表现出的精忠报国之情。巍巍中华,良好家风一脉相承,烛照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前不久,中央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制度的托举,有干部的自觉,相信良好的家风定能薪火相传……
苏荣案件警示录读后感【二】
腐败者的结局必然是相同的——终将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不同的腐败个案,却有着具体而微的差别。而在那一串串名字、数字背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注定结局、当事人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的不同踪迹,的确是引人深思的反面教材。
纵览十八大以来的“打虎记”,“贪腐亲兄弟”“受贿父子兵”“犯罪夫妻档”等家族式腐败绝非孤例。不少落马官员都有共同的忏悔:没管好家属,纵容家人仗权敛财,最终荫庇一时,追悔一世。
家族式腐败,已成官员涉案的“重灾区”。有媒体挖出黄兴国和自家兄弟在仕途和商场上互为犄角的暗影;周永康之子周滨,“以父之名”打造了涉及房地产、石油、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巨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在忏悔录里披露:“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
家族式腐败,往往有更广泛、更恶劣的社会影响,破坏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是社会的毒瘤。 家族式腐败贻害深重,何以禁绝?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首先须加强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这个道理。
禁绝家族式腐败,需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如官员家属有从政、从商情况,也应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深入落实“凡提必核”制度,发现个人事项虚报、瞒报、漏报的,暂缓或不予提拔使用,不给弄权敛财留出口子。官员背后时刻有监督的眼睛,贪念才不会疯长,手才不敢乱伸。
还要发挥立法作用。正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权力寻租或利用权势“与百姓争利”的冲动,不能靠官员自律来遏制。xxxx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xxxx年,这项试点范围扩大,有望规避因家族亲情而衍生的腐败风险。
用家风、制度、立法齐铸反腐利剑,家族式腐败终将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