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论文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促进其终生发展。作为班主任,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要从细节抓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因为他们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在外打工,只有靠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抚养,他们更没有时间教育这些孩子,甚至不懂得教育孩子。而有的学生家长要么工作忙,要么不懂得应该让孩子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样的现状,我着眼于细节,从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事做,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桌凳和卫生工具有序地摆放……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管好班级,养成良好的班风,只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小干部,发挥他们的“小助手”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当干部,干部分工明确、具体。如卫生干部:放学后检查室内外卫生与个人卫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纪律干部:做到课前课后要检查,避免了学生追打或嬉戏而出现的纠纷,使班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班长、组长协助老师做好作业任务的检查,这样在老师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不但保证了良好的班风,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差异的特点,在部分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每周之星”的评比活动,并设立了奖励,这样的活动,激励了优差生的学习信心,既培养了小干部,又发挥了“小助手”的作用,又调动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一举三得。
三、班主任身先士卒,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形象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能够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比如我们班的卫生情况,在刚开学时不是很好。桌子下面,过道里,总是有小纸屑。下课时叫学生拣起来了,可是第二天早上来的时候,地上又有纸屑了。另我更生气的是:早上来了,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主动去把纸屑拣起来。第三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趁孩子们还没来,我就把地上所有的纸屑都拣干净了。于是,在夕会课上,我说:“今天老师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教室里今天干干净净,一张纸屑都没有。不知是哪位讲卫生的学生主动把地上的纸屑都拣起来了。请那位学生举起你的小手,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可是,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举手。这时,我说:“这位学生做了好事不留名,真是位活雷锋啊!不管他是谁,我们全班都要向他学习,我们为他鼓掌。”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室响起。从那时起,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有了良好的转变,教室里变得干干净净。作为班主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表不是为了教育别人而摆出样子,而是不分场合,时间的自然流露。
四、班主任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监督者。
心理学家说“21天养成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我适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树立起他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发现的不良习惯,及时予以纠正,这样,学生做一点,我就肯定一点,渐渐积少成多,学生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的监督角色也不容忽视。
五、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
我们教师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周六周日两天,因此我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要求家长要抽出时间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所以,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统一。班里有些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很认真,书写工整,可是家庭作业书写潦草。时间一长,孩子的字会写不好,而且容易使学生有两面性。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请家长协助检查孩子家庭作业书写情况,同时讲清为什么这样做。和家长沟通不一定总是召开家长会,一封告家长书,一个电话都是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
总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习惯之上的。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从点滴做起,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