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小学教育叙事行为缺失学生成因与策略研究

“行为缺失”学生的成因与策略研究
沈桥小学教师朱诵兵
所谓“行为缺失”的学生,顾名思义,指的是群体学生中的少数有智障以及没有把握目标或因某些过失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实际上就是老师们平常称为“学困生”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屡见不鲜,也是老师们在教学和管理中感到头痛、搅得心烦的学生。对他们既不能弃之不顾,又不能指望他们为你争光,他们要是为你弄一点什么事出来,保管叫你哭笑不得,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样的学生有时能让你心灰意冷,有时也能让你情绪高涨。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老师们要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应对,既要尽自己的职责,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又不能伤害到他们。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可见当老师的辛苦所在,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呕心沥血。这样的学生是“连年有进贡,岁岁又来朝”,作为一名孩子王,又是如何“坐北朝南”、心甘情愿地接纳他们的呢?
做好“行为缺失”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项工作做起来任重道远,不能急功近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重在一个“引”字,对“行为缺失”学生的教育教学,也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从“引而不发”到“引而有发”。在“引”的过程中要做到“二心一性”,即“信心”、“恒心”和“耐性”。我从教的班级是今年刚接手的,在开始了解情况时,有好心人告诉我,这个班的某某几个学生非常的“怎样怎样”,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没底了。经过几个星期的常规磨合,确实如此。该怎么办呢?是放弃,还是再尝试一下,前思后量,我选择了后者。首先树立了信心,再静下来考虑如何“对付”他们。孺子真的不可教吗?我调整思路,注重策略,抓好典型,用典型引路。谁有学困,谁调皮捣蛋,逃避学习专和老师对着干,通过排队摸底,我是胸有成竹,采用“兴趣相投”的策略去感化他们,如喜欢打球的就和他们来两下;喜欢绘画的就给他们添上几笔,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喜欢鼓捣点什么的,也给他们当小参谋,让他们玩高兴了,再给他们讲作业,讲做人的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时间长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小了,他们愿意和我接近了,也愿意和我说话了,我的话他们自然也就爱听了。现在是皮不调了,蛋也不捣了,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了,作业也做起来了,所有这些都需要耐心和耐性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