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七步:
一、检测导入
1、预习检测。
依照上节课的检测情况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情况决定本节课的预测,预测要注意层次性,多关注潜能生。
2、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形式多样,可根据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揭示目标。
1、制定目标。
要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制定能体现本节课重难点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科学合理。
2、明确目标。
目标的叙述在教案上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在导学案上可简洁呈现。
3、出示目标。
可在课前或教学过程中出示学习目标,可教师读或学生读等,旨在学生清楚自己上本节课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独学)。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达成部分简单目标,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合作交流(对学、群学)。
群学是大家共同完成独学时无法完成的问题,群学时要注意: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五、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对,大展示是展错。
六、归纳提升。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突破的难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也可做适当的知识延伸。
七、当堂检测。
教师在进行当堂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训练形式要多样;训练时机要灵活;训练时间要充分;题目要分层;题目要应标;做题要限时;信息要反馈。
八、一个提示:问题设计。
教学环节的问题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2、“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3、“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4、“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5、“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