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开始了和平快乐的生活,曾几何时,国家开始在国际上拥有越来越高的地位,曾几何时,东方又有了我们屹立不倒的身影。此时,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军队矫健的步伐声,眼前也掠过一幕幕烈士英勇就义的画面,于是,那久远而无限的记忆回到了脑海。
1931年的那一天,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边北大营,攻占沈阳。那一天,震惊中外,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女,无不悲愤于此等行径。那一天距离我们79周年,9.18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深深地刺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心。《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回响,那是心在滴血的声音。
已过半个世纪之久,记忆可能早已沉寂,但是事实却一直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更不能够忘记,即便时间已过100年,200年……甚至上千年,鲜红的篇章谁人敢忘?即使有人的记忆暂存空白,我们也应该让他记起,让他在哈日的潮流中记起并牢记,这个用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日子。那一天,已不仅仅承载着上千上万条中国人的生命,更加中华民族精神的呈现与传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篇,它的广为流传,已不是因为它简单易懂,而是这两句诗中蕴含的道理是忍辱负重和赤胆忠心,
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回师被罚的祖狄,精忠报国的岳飞,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他们不仅仅是爱国民族英雄,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者共同的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走过那么多崎岖先祖的道路时,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蓬勃力量的源泉。
中华民族在世世代代中繁衍不息,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我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我们自强不息,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追求,记得《吕氏春秋》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每一名中学生不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心中终究有一枚种子,它孕育着坚定和信念,总会有那么一天,它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周而复始,源源不断。我们坚信,我们才是真正伟大优秀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