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从定义上讲,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风貌上,体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校风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写在学校墙上或印在小册子上的“校风”本质上是学校办学者对于学校风气的期望和预设。因此,学校的校风印证了办学者将教育理想转换为教育成效的程度和能力,检验了一所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连续性和再生性。
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所学校的传统所在。
一、办学初衷给我们的启示
培育小学于19xxx建校,系由乡镇企业筹资,政府牵头建设的一所带有资源整合性质的农村学校。对师生资源的组合与重整,让这所学校焕发起了新的活力,逐渐担负起中心镇区的教育教学任务。鉴于此,培育小学从历史渊源上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求新,二是和融,三是活力。
二、生源结构的历史沿革给我们的启发
伴随镇区企业规模与数量的扩大,学校生源结构从单一的本地生源逐渐转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多数的状况。生源结构的变化让整个学校的人群体系显露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生命力强,二是敢于求新求变,三是亟待扎根稳定。
xxxx年起,学校根据生源结构特点,提出了“新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即让每个生命体都成为“内源性发展动力被激发了的新生命”。
新生命教育是营造和谐生态,激发生命体的内源性发展动力,让自我、他人乃至一切自然生命精彩绽放的教育。新生命的发展方向有三:一是自新,二是常新,三是全新。新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有三个特征:一是勤学,二是善学,三是乐学。
三、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启发
从发展机遇看,培育小学在乡镇层面暂时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和生源数量优势处在全镇义务教育排头兵的位置上,学校也因此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与此同时,两大课题摆在培育小学面前。一是拆迁带来的义务教育设点布局完成前,如何在满足周边群众就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品味;二是拆迁带来的义务教育设点布局完成后,如何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办学优势以保持较好的生存环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育小学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求真,二是务实,三是创新。
四、学校原有校风体系对我们的启发
2000年前后,学校在以“三风一训”为突破口的校园文化建设时,初步提出了“奋进、团结、尊师、守纪”的校风。其中“奋进”和“团结”符合当时学校的愿景,“尊师”和“守纪”也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原有校风体系给我们的启发有三:一是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去进行整体设计,避免校风体系的思维混乱;二是要大胆借鉴,同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三是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能够快速入脑如心,成为每个培育人的自觉行为。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校风建设的影响
从社会发展的整个架构上去看,学校校风建设还应当与国家整体的价值体系相吻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学校的德育体系之中,以至于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校风,是学校要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六、个人基于以上认知对校风体系的简单思考
办学愿景:幸福培育培育幸福
办学理念:新生命教育
办学目标: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育人目标: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校训: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校风:求真向善尚美立新
教风:豫时孙摩和易以思
学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