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图画故事书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教学尝试

──走进《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世界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文科室 郭雯霞  自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确立以来,随着新课程赋予师生教学的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和自主性的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开阔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我们的老师不太愿意有效运用故事作为教学的课程资源。即便是教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文本,也多被忽视了,甚至轻描淡写地带过。在笔者看到的课例中,几乎没有教师以故事内容设计课的,对此深感缺憾。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儿童图画故事书的兴起,一些出版社从国外引进了大批优秀的经典图画书。这些渗透着真善美的优秀图画书,进一步促使我萌发了充分利用图画书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情境性丰富的审美愉悦中,在非空泛的图像阅读中,激活自己的情感,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想法。
  基于这种设想,我买了两本《西雅图酋长的宣言》[1],一本送给张雪敬老师。她是六年级语文兼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于是,就有了她与这本图画书的三次对话。相信她的尝试会给其他老师提供启示和借鉴。结合她所写的教学叙事和反思之文,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观念的世界
  从张老师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图画书是以导入的视角出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其他的教学资源,而且多是师生在课前搜集的资料等。学生基于《西雅图酋长的宣言》的文字阅读,也是进入教学主环节的一个前期活动。在尚未学会解读和欣赏图画故事书的前提下,教师从一个成人阅读的角度,用自己从图画书中悟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思考和展开的一个主旨,将其视为一种环境伦理命题,一个预言。同时,运用了宣言中的内容,作为联结其他教学环节的过渡语或引言。而其核心的教学环节就是用现代社会人们的种种行为在验证西雅图酋长宣言中的预示。
  教师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文字,尝试给文字配上插图。在第一次设计中,教师拿着一本图画书和学生分享了图画。张老师原本希望学生在从图画书中获得的观念下,利用图画书的文字,去创造学生心中的世界。而学生则大多模仿书中的插画(有的同学后来自己买了这本图画书,还有的从老师那里借阅这本图画书)。其实这是一种细致的体验,学生可在对图画的模仿和观察中体会印第安人的心声,感触人与自然万物那种和谐的关系。
  正如张老师在其文章中所指出的,她的第一次教学设计是将这本图画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道理本身,或者说是观念本身。所以,其他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的活动,全部都是在围绕一个道理,并用道理或观念规避了教师自己、学生个体和图画书中生命之间的感性的、直观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与图画世界的细腻对视。“‘读图’其实就是读心的过程,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调动人的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感同身受,这样给人的震撼更为深刻”。[2]所以,原本好的教学设计,原本可以让学生细细体味画中世界的内涵的一个教学机会,被忽略了。
  学生很愿意去模仿这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或者说愿意用模仿的方式走进这个图画世界,去揣摩画中的人物,贴近画中的万物……这里也许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感悟,是撞击心灵后发出的感悟。教师则将图画、文字和道理简单地分割开了,忽略了图画书的具象世界,忽略了图画世界的生动性、深刻性,而偏重于观念本身,忽略它的传递性,以及它本身作为资源特有的价值,而是用文字内容的释义、道理或观念去解读和评价学生的作品了。所以,第一次教学设计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对图画世界那种自主自觉的投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