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
段承校
一、关于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武帝始,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尊为圣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宣扬刚正的人格,主张施行仁政,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的疾苦。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还把《春秋》修订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在教育事业中的业绩也是卓著的,他首创了私人讲学的教育形式,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主要记载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结构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本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虽然每一则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内容的相关性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学生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自行进行分类练习。具体内容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这是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的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则谈了为人的道德修养和学习的态度问题。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则向我们传授了要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知的学习方法。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中要学思结合。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在谈谦虚、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词语,这一则教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并把别人的短处当成镜子,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讲的是虚心、自省的学习态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则仍是在谈学习态度,要我们随时随地向每一个人学习,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的短处,使自己更完善。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指古代的知识分子。“弘毅”,强毅,指意志坚强。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曾子用这番话激励门人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谈道德修养的句子。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个对话仍是从道德修养上来谈的。
十则《论语》,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方法的;(2)关于学习态度的;(3)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4)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思想的阐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