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农业的区位选择”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读图]读教材第6页图5。4,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板书]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下面看几个实例: 例1:江西丘陵地区经人工修筑后,一层层梯田种上了水稻、果树等农产品。 例2:长江以北农作物楞一年三熟:据2000年3月20日《科技日报》报道,在长江以北地区,人们一直习惯于春种秋收,一年两熟。位于长江以北的河南省商水县的40万亩良田,却已连续5年实现“一年三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个梦,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 [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板书] [ [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板书]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板书] [ [ 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变化。另外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都有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中国农村的三次革命: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二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三次税费改革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 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 [布置作业] 1、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某山区乡镇发展粟子生产,如果你是乡长,为提高粟子产量,你会采取哪些决策? [板书设计]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