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一节,王校长在二楼录播室做课例,老师们早早来到录播室的录播间等候,地方比较小,前边的坐着,后边的站着,四五班的同学们在上课地点等候,大家期待着王校长的精彩课堂。
只见王校长从容的走进来,给同学们打招呼,将课堂上要用的题目框架图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开始上课了。
王校长出示5道口算题:“16×5、60÷12、18×5、15×6、45÷15”,让学生快速说出结果,通过学生回答发现“16×5、18×5、15×6”这三道题容易出错,让学生认真观察反复说,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接下来改编口算题将“16×5”改为“16×5+5”,让学生快速口算结果,再将“16×5”改为“16×(5+5)”,让学生快速说结果并说出运算顺序,用类似的方法将其余各题都进行改编,引导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没有小括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从口算题引出了新知的探究,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可谓“润物无声”,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了新知识。
接下来随机出题“98-18×5、(98-18)×5”让学生巩固“没有小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内后算小括号外”的运算顺序,在做题中不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96÷12+4×2”让学生感受没有小括号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乘除可以同时运算,最后算加减,继续改为“96÷(12+4)×2”,让学生说运算顺序,根据前边的学习,学生能想到先算小括号内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也就是先算括号内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王校长通过不断地改编题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题型的运算顺序,从而比较全面的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在不断地改编题的过程中扎实的掌握题型。
在“96÷(12+4)×2”的基础上又改编引入了“[]”,即“96÷[(12+4)×2]”,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一致认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括号外的,前面的学习为引入中括号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很轻松的突破难点,王校长借机向学生渗透有中括号里边必然有小括号,更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完新知,随机进行巩固练习,通过挑学生板演验证学生对本节课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后给出运算结构图进行拓展延伸,先根据已知数据运算填出未知数据,再把图形转化成算式,这样的题型确实较难,但是大部分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能理清思路,写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透过王校长的这节计算课,我发现了许多亮点:1、把枯燥的计算课上的生动有趣。2、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3、有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的迎接新的挑战,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4、边讲边巩固知识。好老师总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节课给我带来许多思考,好好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