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教学反思 内容页

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摘要: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要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性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追求

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短短一年多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在实验区学校的课堂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一、新课程实验的体验与感悟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可见,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实验区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广大实验教师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变。我们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无不感慨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改实验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如今实验区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打通课堂的壁垒,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每节课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同时,体验到新课程学科教学要凸现学科特点不仅需要“形似”,即语文课要有“语”感、数学课要有“数”感、自然(科学)课要有“悬”感、音乐课要有“乐”感、美术课要有“美”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要有“悟”感、英语课要有“乐”感、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动”感等,还需要“神似”,即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

二、新课程实验的启示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

第三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

第四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第五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这样,使课变得“不伦不类”,或者说课上得“漂浮”。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三、理想课堂教学的境界与艺术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验的形象大使。那么,我们怎样去追求这种境界?

第一,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教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其中独创性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个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教学风格是否形成的首要标志。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大家知道,在教学改革洪流中涌现了一批批教学风格流派。像“随文识字”创导者斯霞;“愉快教学法”的创导者袁容;“情境教学法”的开拓者李吉林;“情感激励法”的杰出代表于漪;“三主四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练习读---复读)的首创者钱梦龙;“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创始人魏书生等等。他们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由此感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的场所,你激励我,我激励你,像水泉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照耀,师与生心的和谐、思维的碰撞、实践的协作,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得到展示,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

为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要体现十二个字: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

激情是创新的直觉思维,激情是情感的直接表象。有激情就显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

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灵性的折射。有个性就显灵性,就有特色,就有创新。

魅力是一个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品位的综合体现。有魅力就显形象,就有气质和风度,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第三,教学设计要更新---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案例,也可说是一个把子。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也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我们教师要将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变为现实,就必须拿出优秀的教学设计。那么,怎样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要体现“一种革新”,即备课写教案革新。要改变过去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的备“死课”不备“活课”的现状;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超越教参,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二要体现“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合作探究式”等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设计。新课程实验证明,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能展开富有诗意的课堂图景。可见,爱是教学的一门重要艺术。如果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模式、方法大概都很难奏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枚谈道:“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算是好老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赋予人文理念丰富的内涵。这样,教师的劳动也就能涌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要体现“四个特征”,即一是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和学的创造性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和教参为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挥智慧的空间。因此,教学设计要有时代感,要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二是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学的智慧是共通的,不同的教学案例所凝聚的新课程精神往往也血脉相通。如何构设新颖独特且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改传统的“教案”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又是怎样的?一般的写法为:“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及自我点评”,或者为“设计理念、教学重点、教学流程、课后反思”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写法设计都不能格式化和模式化,要根据教学内容,使每一篇教学设计具有新格调、新品位和新创意。三是教学设计要充满悬念,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亮点。因为,一篇教学设计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如果在设计中注重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凝炼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四是教学设计要少而精,明确并再现“三维目标”。传统备课苛求篇幅字数,写的字数多就是备课认真,备得程序细就是好教案。如今教学设计不再苛求篇幅字数,而是求好用、实用、有新意。

第四,要让教学成为艺术---教学艺术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采取的符合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魅力性等手段、方式、方法的巧妙的完美的综合。教学艺术必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其功利目的。反之,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就不能称为教学艺术了(韦志成)。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赋予教学艺术更多的内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那么,怎样去追求和体现教学艺术的价值?

实现“六变”:

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

四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

五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六变“单科教学”为“多科整合”。

突出“四化”即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

着力“四活”即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

着眼“五境”即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演示烘托情境、游戏创造情境、表演展示情境。

力求“四味”即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