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根据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潘校长的精心安排,教育处和团委六位老师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的主题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做好调研工作,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课题组成员如下: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课题组成员认真制定了调研方案,通过学习政策、收集资料、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统计、总结和调研等环节,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我校加强了学生管理,重点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了一条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中渐现德育“失效”的痕迹,学生对过严的“管”已有过激的反应情绪,学生管理的上台阶也有了很大的障碍,怎么办?要打开这种僵局,教育处认真分析研究,一致认为,要加大管理过程中“理”的成分,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要开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要打破过去一味“管”的局面。变管学生为导学生,看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和唤醒教育,让学生在赞美和鼓励之中成长。
2、加强以班主任为主的管理团队建设
对班主任提倡达到五个方面的修炼,即:看——要会观察,看学生的闪光点;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笑——同学生接触时,要微笑的面对学生以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说——要与学生讲道理,说服问题学生,要说动学生,要有语言的感召力;动——身教胜于言教,要把教育学生的东西自己行动起来,以身作则。要求德育工作者蹲下身子看学生,发自内心的重新审视和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竭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优秀的一面。放大学生的亮点,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开展多样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活动造氛围,氛围孕文化,文化培育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要把教室文化、环境文化、寝室文化与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安全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4、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德育工作的引导
针对我校学生工作的特点,通过家访、家校联系本、家校通等途径,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实行各种活动的项目管理。加强了学生的感恩和道德理想教育,倡导“学生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学校无小事,面面是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
二、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德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德育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全校共同参与、全员进行管理的德育保障机制还没有完整、全面形成,全员德育氛围还有待加强。
2、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少数班主任老师功利心较强,个人素质有待提升,不少班主任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校园环境要进一步净化,尤其乱丢、乱扔、乱吐的现象存在。
4、生源差异使德育工作兼顾个性与共性不足。
5、校园文化活动上升为文化管理待加强。
6、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沟通、协调和联系需要不断加强。
三、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力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积极探索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新形式。
2、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没有一支好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上台阶是十分困难的。
3、加强针对性较强的班主任培训工作,如人文素养、班主任工作技巧、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思维等。注意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改善教育环境,加大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增强以德育人的氛围,提高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实效性。
5、改善学生评价标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改变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文化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要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感化学生。
7、实行德育教育全员化,实现专职与兼职并举,加强指导,完善机制和制度保证。
8.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既要突出学校的主体作用,又要丰富家庭、社会作为两翼的辅助作用。
总之,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文化管理是德育工作最好的方法,只有重视并审视我校的文化走向,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出经验管理的泥潭,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步入文化管理的殿堂。只有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全校达成全员育人、文化熏陶的的共识,才能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用,才能建成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