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指向性习作”学术报告会落实汇报
11月28日,我校积极组织语文教学骨干参加了张伟教授的学术报告既“读写结合的指向性习作”。张伟教授的报告如一剂良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点了迷津,老师们受益匪浅。现将张伟报告会的落实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深入组织教师研讨,进一步明确“读写结合”的含义
回校后,教研组结合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利用教研时间进一步探讨领会读写结合的含义。学期初,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计划里就设计了读写结合的内容,但在具体做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老师们普遍认为: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要求每篇课文中都要设计小练笔,都要有写的内容,有些时候设计的这一环节非常牵强,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就是为了写而写。张伟教授结合四节展示课清楚明了的告诉我们:任何的仿写句子、说话练习、写感受、作批注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内容。经过反复的研讨,老师们真正领会了阅读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的含义。
下面是我校语文老师夏龙虹的《“红领巾”真好》课堂教学中有关“读写结合”的落实:
(一)从练词开始。
1.小鸟在枝头 地唱:“红领巾”真好。体会小鸟高兴愉快的心情。
2.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飞来飞去
我会说:( ) ( ) ( )( )
3.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我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学生在说话的同时,善于观察的同学还提出“一会儿……一会儿……”与“一边……一边……”的不同,“一会儿……一会儿……”做的事情是连续的,但不是同时做的,而“一边……一边……”做的事情是同时做的。
(二)读中蕴写、读中仿写
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是可爱的小鸟,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1.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2.清晨,林中谁最 ?
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兴趣盎然,思维的火花炸开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举行题为《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研活动,认真研讨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措施与方法。
研讨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①点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然后体会作者的用意,知道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做相应的练习。
②全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方式。例如朱自清的《山中访友》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有不少凝炼生动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品味。针对课文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地咀嚼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仿写《秋游》,写出奇妙的感受,对生活的尝试,
2.写读后感
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课后可让学生写读后感。如:《我给地球信》。《凡卡》一文描写了小凡卡的悲惨生活,在学习文章时,让学生体会凡卡童年的不幸,感受她的可怜,然后安排一篇习作《我和凡卡比童年》,另外《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供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3.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课后题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是一种很好的练笔形式,并能促进学生读书和思维。如《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题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4.写的研究与大胆实践:形式多样一些,选择性采用:补写、扩写、改写、想象写、组合写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