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教学反思 内容页

培养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课件劳动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劳动能使儿童的机体得到锻炼,从而改善机体的各个生理过程,如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劳动中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劳动还能转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感和品格。

人们历来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德国有一项法规,要求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联合国也要求各国重视劳动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我国则把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明确规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做简单饭菜等家务劳动。”另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还开设了劳动课。

然而,目前我们的孩子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劳动的观念较为淡薄。为此,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长在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同时,应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得可耻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因此,不能轻视体力劳动。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二、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

1.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要求和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叠被、钉扣子、整理书包等。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不像样,家长不能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否则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当孩子的劳动有不足时,家长应首先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指出其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

2.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家长应及时安排孩子做一些适合其能力的家务劳动。如吃饭时排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购物等。不论事情的大小轻重,每一件家务事尽可能都让孩子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让孩子试一试。这样,孩子不但会提高做家务事的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逐步增强家庭责任感——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中的事我有责任承担。

3.教育孩子集体的事情抢着做。家长应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教室校园、植树种花以及各种社会公益服务劳动。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家长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多做集体的事是吃亏的。家长应该懂得这样道理:你的孩子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得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回报也会多,因为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于你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大小。

三、让孩子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幸福的生活不仅来自于辛勤的劳动,而且来自于勤俭节约。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养成了孩子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有些孩子东西丢了毫不心疼,即使别人捡了交到学校也不去认领;作业本用了一半就扔了;吃不完的食物轻易就扔掉……这些毛病,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用掉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珍惜物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勤俭持家。这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好作风。

劳动,是人生存的手段。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