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教学反思 内容页

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古诗两首》语文教学随笔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古诗两首》教学随笔

按照教学计划,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古诗两首,一首是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首是南宋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与前几天学的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相呼应。可能,这也是编者的意图吧!

一想到教学古诗,我心里总有一阵窃喜。是的,两首古诗一篇课文,虽然需要全文背诵,但我一点也不担心我们班的学生。即使是最差最懒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将两首古诗背诵出来的。这种令人惊喜的红利,从我加入教师队伍开始,一直享受到了现在。

这是为什么呢?从直觉上可以感受到,古诗篇幅短小,音律优美,读之琅琅上口,背诵也好不费力。难怪众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把背诵古诗作为特别的内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那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古诗呢?这个问题,倒是不大容易解答的。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语言教育体系是怎样的,我只知道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就存在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系统,一个是文言文系统。两个系统的词汇和语法是差别是如此的巨大。巨大到,如果不通过十年寒窗的日夜诵读,就进入不了文言文的语言系统中,就不可能自由地驾驭这个语言系统。同时,两个语言系统也将人硬生生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使用文言文的今后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管理者,一类是使用口语的今后从事体力劳动的社会被管理者。作为上流社会精英阶层使用的文言文,在历史的打磨下,越发精致而优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遗产,而其中以古诗最受人推崇。而口语系统,由于缺少文字的记录,只能无可奈何地消失在时光中。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这样的形式,我的猜想是,远古时期,人们书写工具还未成熟,用刀或硬物在龟背陶土上每刻一字,是如此的费劲,而象形文字能包含的信息又是如此的丰富。用口语絮絮叨叨说一大通的话,用文言文可能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表达清楚了吧!于是,久而久之,文言文出现了。

聪明的先辈们,通过上千年的实践,不断为文言文寻找到了完美的承载形式——诗词歌赋,里面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那份精致和优雅。

五四”过后,白话文一统天下。初衷当然是为了最多民众能毫不费力的进行阅读和表达,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然而,那份对汉字的敬畏和对写作的优雅情怀,也随之远去。

现在,当我们诵读先秦的经文,阅读李白杜甫柳宗元的诗歌文字时,一种粗俗不堪愧对先人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我们用白话文,还能创造出中华民族文字的那么优雅和精彩吗?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