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流范文网课
件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初识窦桂梅老师是在定海听《秋天的怀念》,她那一句句的“好好活”感人肺腑,激情四射的话语回荡在耳边,她的课触及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再识她是在杭州千人万课的《牛郎织女》中,这么一篇冗长的民间小说就在窦老师的读读聊聊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时我感觉到窦老师不仅有激情,还饱含着幽默感。留在最近印象中的是在宁波新经典大讲坛中的有关朗读的讲座,回忆起她重诵《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话语,让人语惊四座,一时间就觉得是情景再现。今日捧起她的力作《回到教育的原点》进行咀嚼,真是受益匪浅呀!
读到“秀”中方能“眉目清”这一篇章时,让我感受颇深。记得上个学期,学校推出了骨干教师挂牌课,不善于听数学课的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每次听完数学课,总是唏嘘不已,感叹数学课的轻松自在和脉络清晰,总在思考:什么时候能把数学课和语文课中和一下,或者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的味道。窦老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尽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丰富性,甚至“模糊性”,但是教学环节是否也尽量要简单,思路也尽量要简约。真实、简约、扎实正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实效,课堂无论怎么改,都要让学生听得“懂”,落得“实”,教学的效果必须看得见。如果把自己的课拍成录像,去细细回味,发现真是“惨不忍睹”:首先语言拖沓,口头禅不断,有时不放心学生的回答,总是把学生正确的回答重复了多遍。(这好像是语文老师的通病),其实这样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会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其次,课堂调控能力一向是我的弱点,课要么是前紧后松,要么是前松后紧,遇到学生冷场的时候,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冒冷汗,遇到不能处理的地方便只有空堂几十秒的份了。再次,是无目的的教学,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都需要有目的地去做,但是曾几何时,我是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实施,究竟是让学生怎么做或者要学会什么,连自己也不得而知。记得我初次设计《搭石》教案时,把字词的教学和理解放在在第一课时,然后把课文的纯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需要花五、六分钟左右来讲解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然后再重点讲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体现,最后再讲一讲这搭石体现了乡村人们的什么品质。在组内针对这份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时,同仁们觉得这一份教学设计有些脱节,又有些拖沓,像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都与课文的内容紧密相连,在第一课时已经设计了有关生字词的教学,但是在第二课时理解有关的句子时,又是采取了通过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的办法,这样是否又重复了,不如把理解词语就放在第二课时中的随文识字中。再者,在第二课时需要花五、六分钟左右来讲解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也不需要,只要出示一幅画面,学生们都会理解什么是搭石,不用再大费周折地去讲解。根据他们的建议,我又重新修改了这份教学设计,出示搭石图片,提炼话题:“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这个话题下,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想想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的?在研读过程中,三次回扣话题,展现三个画面,都以这个问题贯穿。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面理解词语;把朗读、感悟、语言训练融合在了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课上下来,觉得课上少了一些废话,课更充实了。
现在我更明白了,“眉清目秀”是任何课堂都能做到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40分钟时间了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这就足够了。
文章来源一流范文网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