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正统道藏》动神部玉诀类/洞真部

东真部谱/东真部本文/通真部戒律/从真部恭喜功法/洞真灵谷灵图/东真部玉诀/东至传传表赞/东神部本文/东真部多哥功法技巧/洞神预选/洞神灵谷灵谷/洞/洞/洞/洞天神系/东神部师部部谱箓/丛宣部谱箓/

太上老君禅修经

经名:太上老君禅定经。 作者不详,大概是南朝末年或者隋唐时期的事。 一卷。 原文出处:《正统道藏》东神系本范畴。

太上老君禅修经

老人说:天地交融,阴阳运化,万物生成。 继承了之前的事业,他将精神一分为二。 从父之和,人由此而生。 十个月之初是细胞、津液凝固; 五月成为胎儿#1,形状是胚胎的标志; 愿阳神为三魂运转而生#2; 万象成也。 元、符为食,不罢休。 太一帝头上被称为泥丸主,也是总神。 按着生命认识神,这也是人的魂。 照顾好你的生活,那生远#4。 无影在左边,掌控三魂三魂。 白渊在右边,擒住七魂。 桃子居于脐中,深精根也#5。 根据各种节日,诸神诞生。 所以全身、精神不空。 元气入鼻,充满泥丸。 因此,诸神是永远清楚的。 停止运动完全取决于你的心脏。 所以说,活着是有理由的。 予正念,历分也。 心为禁,一身之主。 心能克制,则身神不邪#6也。 心是精神,它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它是无定形的#7。 故五脏藏五神:魂在肝,魂在肺太上老君内观经,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 所以人物各异,名字也随处可见。 心亦火。 北方太阳精主火,上为荧火,下应心。 颜色赤红,三叶如莲花,神仙在园,故名。 其神不青不黄#8,不大不小,不短不长,不曲不直,不软不刚,不厚不薄,不圆不方,变化无常,阴阳相融; 但若能空寂,则人生之道自成一体; 若能恒久不动,其身必兴。 由于它的无形性,所以无法命名,好与坏,好与坏,都来自于它。 故圣人立君臣,定赏罚,设置官僚,立法规。 他教人,人难服#9,全在心里。 心若清净,一切灾难就不会发生。 故漂泊、生死、堕恶道,皆由心所致。 恨与爱的迷惑太上老君内观经,选择去与来,染与合,渐渐缠绕,回转束缚,无法摆脱,而导致失败。 由如牛马被拖入泥中,转而增沉,不能自出,而死。 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10。 生命之初,神性纯净,纯净无杂。 受色相,色浸六情,眼贪财,耳满声,口满味,鼻满香,心随剑仙#11,身欲肥轻#12。 从此我就一直在徘徊,自己也无法体会到。 圣人慈悲为怀,竭力教化,使人能静身明心。

老君曰:观此身,无有,因缘,积精气,乘业降十三神,和谐受生; 法天如地,弃阴吐阳; 将五行划分,对应四个季节。 眼睛为日月,头发为星辰,眉毛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局宫殿以安置神灵。 万物之中,人是最有灵性的#14。 生活和谐,人们应该热爱#15。 只顾自己的身体,只顾人的尊严#16。 不自重,沾满各种灰尘,不洁、臭臭、浑浊、杂乱。 熟悉事物我#17,何树何勤。 守道长生#18,行善,守真。 世间愚蠢的劳动只不过是艰苦的劳动。

老君曰:受道谓之命,自成之形谓之性,故物谓心,心所记谓之意,心所出谓之志,万物谓之慧,慧围绕万物谓之智,动营身谓之魂,平定身谓之魂,流行血肉谓之血,护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气谓之荣,气浊而气谓之。晚者名守,包罗万骨#2 0为体,万物可见者为形,若有块则为质,若相好则为体,若分大小则为体,万念莫测,则为神#21,而应者名曰神#22,气入体则为生,神出体则为死,故生生相通谓之道。 道者有形而无形,无情而有情,变化莫测,与神沟通,群居,是神在人体内,所谓心。 故教人修道则修心,教人修心则修道。 道无形,却因生而清晰; 生命不可能永久,所以用道来守护它。 生死则道废,道废则生死。 命与道合一,则永生成仙。 人之所以不能长久,是因为他们的心不能正念#23。 有了正念,生命就会长久#24。

老先生云:人在邪道中徘徊,沉沦于污秽之中,四谛是由六情迷惑、识分分明、爱憎束缚、来去取舍、苦恼离道而起。 因此,禅修的八根会产生六欲。 知识从哪里来? 意识源于欲望。 您想从哪里开始? 为了自我认识#25。 颠倒迷惑,而识生起。 又名自然,又名无为,本来空寂#26,无意识。 识分别,一切无明生起。 舍利弗既高兴又充满悲伤。 转身纠缠,生死徘徊,永远迷失在路上。

老君曰:道无生死,形有生死。 故言伤者,属形,非道。 形体有生者,必得其道; 形伤者,必迷失方向。 人若能生存并守道,则可以长生不老。

老先生说:人若能常清其心,则道自生。 道生则神生,神生则生死#27也。 人常欲生而不能诚,人常恨死而不能护神,欲贵而不欲用道,欲富而不求宝,欲有速而不欲足,欲肥而不欲饱#28。

老先生云:道由心而得,心由道而明。 心清则道降,道降则心开。 神的存在是由火引起的。 明从火起,火从29号棍起,棍以油润,油以觚止。 四者若废,何来谅解? 又如神命顿悟,神托心而存,心从形而存,形随道而成。 如果一件事还不够,又如何依靠理解呢? 故所谓神,以目所见,以耳所闻,以意而知,以心而感,分别化化,精微透彻,神明所明,故名神。

老先生曰:“至诚者,遣之。#30,无心者,除其所有,平静者,不为所动。安逸者,不危,清者,不乱。#31,正者,不恶,清者,不垢,静者,不秽。此皆以令除之。三十二。四见者#33,直者不重蹈覆辙,淡定者无高低,清者无歧义,心清者无碍#34.此皆自然#35.言粗暴者,于克思也。

老君曰:知之易,信之难; 信之易,行之难; 修之易,得之难; 得之易,守之难。 保留而不失去才是永远的存在#36。

老先生说:道不能言传,而可以口授。 始终真诚淡定,道自生#37。 愚人不知,劳苦其身,折磨其心,侍奉其野心,激怒其神灵,路越远,神灵就越悲伤。 逆道与求道,需谨慎选择#38。

老先生云:道贵而寿,护神固本,精气不散,白与白不分#39。 形神合一,跨越昆仑。 先天以生,明日以存,进出无间,不由其门。 吹阴阳,克魂,克魂。 亿万年的亲人,几千年的子孙。 黄尘遍地,真人骑羊。 仁寿御史,送死迎新。

老先生说:禅定之道,是静心静心,不为杂念所扰,不为恶妄所侵,固身物#40,闭目思索,表里皆寂静,神道稍有深度。 外观#41 万景,内观一心。 懂得清静、平静与混乱。 思想相通,根深蒂固,平和??。 湛然永生,却难以预测#42。 悲伤永远不会消失,你永远无法分辨是非。

老先生说:我不是圣人,我已经学会了。 故我求道,不失奉行。 千经万法只在我心#43。

太上老君禅修经

#1“诚”,“云吉七征”就是“业”。

#2《云极七征》中的“和”、“易”。

#3“黑”,《云吉七征》名为“气”。 下同。

#4《圣元》,《云极七征》是《心源》。

#5《深》,《云极七征》是《宝宝》。

#6“心能克制身神,使身神不邪。”

#7“没有固定的形态”,《云极七征》是“无定形”。

#8“飞青”之下,有“云极七征”中的“非白非红”。

#9“人之难服”,《云极七相》原为“人不服之”。

#10“是”,“云极符”就是“之”。 具有相同的含义。

#11“隋”。

#12“胖又轻”,《云极符》就是“轻又胖”。

#13“夜”,原“华”。 特此根据《云极七征》原版进行修改。

#14“人最灵”,《云极七征》就是“人被称为最灵”。

#15《人们应该爱它》,《云极七征》原作——《当宝爱它》。

#16“唯人为尊”,《云极七征》原著为《谁尊重人》。

#17《熟》,《云极七征》是《谁》。

#18“长”,《云吉征》的“满”。

#19《Drive》原作《鴂》形状接近但错误。 “鴂”音kudi,与“快”同音。 特此根据《云极七征》原版进行修改。

#20 “骨”是原来的“神”。 特此根据《云极七征》原版进行修改。

第21章“测试”,“云极七征”被“获得”。

#22《妙》,《云吉祥》的原作是《莫》。

#23 《云极七征》中没有“长”和“能”两个字。

#24“长”,《云吉七征》写为“长”。

#25 从“知从何来”到“自知从何来”,《云吉七征》是“从何处起,从心起,心从我起,我从欲起”。

#26《安静》,《云吉七征》名为《静》。

#27 《死亡》的原作是《忘记》。 特此根据《云极七征》原版进行修改。

#28“宇”,“云集七珠”写成“宇”。 根据“你”是“犹太人”的借用词。 还有,《云集七珠》中的“不行”、“不求宝”中都有“肯”字。 “速”,《云吉七征》写为“病”,同义。

#29《法》,《云极七征》被《储存》。

#30《云吉签名》原写为《老君说》,有“素颜”三个字。

#31《云吉七征》中没有两句:“安者不危,清者不乱”。

#32 《云集七征》原来用“”为“哈”,“令”为“今日”,这是错误的。

#33《云极七征》没有“四见”三个字。

#34“窒息”,《云极七征》的“品质”。

#35《冉》,原作《赵》。 特此根据《云集奇笔》原版进行修订。

#36“守道不失,常存”,《云吉七征》写为“守道不失,常守身”,意思更准确。

#37“宅”,“云集七柱”是“也”。

#38《慎重选择》,《云极七征》原作《怨言与不善》。

#39《纯》,《云吉七征》是《春》。

#40“谷”,《云吉七征》写为“周”。

#41《视图》,原作《位置》。 特此根据《云极七征》原版进行修改。

#42《妖》,《云集七珠》的原作是《妖》。

#43《云极七征》“心”后多了一个“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