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岳飞、文天祥等英雄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
很多人说他们只是在内战中打仗,不能算“民族英雄”。
有些人认为他们只是为了维护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他们怎么能不被视为民族英雄呢?
但无论历史如何定位他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容置疑的。
尤其是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心系祖国,面朝南方,至死不悔。
他留下的两句诗“自古生无死,留一忠心照历史”,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这两句出自他的《渡过零丁洋》。 全文如下:
历经千辛万苦,周围只剩下几颗星星。
山河破碎,风飘柳絮,人生经历坎坷。
沙滩上不敢说惊慌,大海里独自叹息。
自古以来谁没有死过? 保持你的忠诚来反映历史。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广州被元兵俘虏后写的。 当时,元兵正在护送他前往崖山。
途中路过伶仃洋,因灵感而写下这首诗。
到达崖山后,元军统帅张弘范多次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陆秀夫等人。
文天祥拿出这首诗来阐明自己的志向。 张弘范看了,知道不能强求,于是放弃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他的人生经历。
《齐一经》指的是他的科举考试。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进入仕途最直接的途径。
然而,无论是哪个朝代,科举考试都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能考上高中的人屈指可数。
文天祥是幸运的。 20岁高中中进士,在集应殿答题时,被宋理宗选为第一名。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顶尖学者。
但他运气不好,因为当时的南宋,奸臣当道,外面还有蒙古大军虎视眈眈。 这是真正的内忧外患。
文天祥决心扭转局势,但自身力量薄弱,很快就被挤出了政治中心。
公元1274年,元军攻占襄阳,沿汉水南下长江,直指建康。
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南宋朝廷下诏,号召天下兵马勤勉。
文天祥立即召集一万多人,率军直奔临安。
从1275年起兵到1278年被俘,正好四年,所以说“四星”。
下面的对联进一步描写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公元1276年,宋恭宗在临安城举行投降仪式,宣告南宋灭亡。
虽然各地仍有反抗,但实际上只是臣民的自发组织。
“宋末三杰”文天祥、卢秀福、张世杰首先拥护端宗赵玉,但赵玉在逃亡途中惊慌而死。 随后拥立八岁的赵昺为帝,建立宫牙山。
苟延残喘的南宋就像狂风中飘扬的柳絮,随时都会消亡。
那么文天祥本人呢? 他的妻妾被俘,他的母亲和独生子死于军中爆发的瘟疫。
此时的他就像暴雨中的浮萍,无助。
这两句话把南宋和文天祥的情况描述得生动又深情。
颈联两句一语双关,生动地表现了文天祥被俘后的悲愤之情。
帕尼楚海滩原名“皇宫海滩”。 是赣州十八滩之一。
文天祥在甘州被元军击败,妻妾被俘。 但他还是逃脱了过零丁洋 文天祥,最终经盘口滩撤退到福建。
想到当年的惨败,再与现在的囚禁相比,他或许无法完成光复国家的伟大使命,心中充满了恐惧。
再看看眼前的凌定阳。 作为一名囚犯,他是孤独的。 让每个人看到都会落泪,听到都会难过。
这两句话不但对比鲜明,而且一语双关。 他们将他此时的无奈和无助的心情描述到了极致。 这一幕怎能不让人心酸?
末联一改文风,抛开现实,揭示理想。 这样的英雄志向,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是啊,自古以来谁能长生不老呢? 既然肉体不能永存过零丁洋 文天祥,为何不留下那份赤诚的爱国之情,照亮历史的史册呢?
诗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变了。 原来的压抑和恐慌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洒脱、豪迈,充满了爱国热情。
据说,元军主帅张弘范看完后两句连连称赞:“好诗,好人”。
公元1282年,文天祥去世,享年47岁。
文天祥虽已去世一百年,但他的爱国热情从未消退。 他的一句“自古谁不死?留赤心照历史”永远激励和激励着中国人民。
不知道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词,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