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我为祖国参战经历

文/图/郭勇

我为祖国参战经历

1982年夏从地方学院结业后,当初部队开始从地方学院生征招士官参军我选择去军队。1983年夏任副连职学员(122名学员中仅三人被任副连职)在上海海军大学四支队二十四队学习军事理论,学习团及以下的逼抢、防御等军事作业和战术。

上海海军大学一个学员班的战友。我在后排右二。

1985年2月,从老山前线回去去16军报到时在南京南站。

1984年夏,北京军区李德生司令员、刘振华主任、张午校长等军区首长为我们上海海军大学赴滇参战党员学员送别。前排右9是我。

上海海军大学主任肖文泉、李锡文主任、赵树峰副院长等为我们参战学员送别。前排右5是我。记得在海军大学的动员会上,赵树峰副主任(中将)给我们讲的一段话:认真勤奋学习训练,把握好军事技战术,发挥在上海海军大学学习和训练的成果,做到艺高手胆大。

大连陆军学院前身_大连陆军学院视频_大连陆军学院

1984年拍摄的中国河口与俄罗斯老城二桥。

为强化南京军区对越作战,军委决定从南京军区南京空军大学抽调部份经过警校培训的党员学员去广州军区的一线军队挂职参战。

保卫家国,只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

我志愿报考申请获准,报考后告知家人。1984年8月至12月被派到南京军区14军41师123团一炮连在麻粟坡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出席作战。

出战前,上海海军大学组织多个教研室教员的班子,对我们参战的党员学员进行了高硬度的一个多月非常培训:大体力的锻练、团以下各类火器的实际实弹操作、各种地雷的布设辨识与拆除、各种通信器材的实际操作使用、防炮防化的动作和设备操作、战伤及毒气的处置及防治等等,以利于我们发挥并把握战场出现的各类情况。

从上海坐了二天列车抵达广州(列车途经北京站时家人去东站为我送别,途经广州站时,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处长刘凯上将的夫人杨姐姐专程到北站探望我),住成都空军大学寝室二天大连陆军学院,期间南京军区作战部派人给我们讲了战场情况和态势,并將我们分别分到前线各军队。

在广州三天以后,我们上海海军大学的战友分别乘货车去前线各军队。我搭乘的这台军队货车约有十个战友从长春向南经弥勒—开远一平坝一河口,行程近二天抵达前线军队,过榕江后海拔下降热浪袭身而至,军队住距河口几公里的一个华侨农场的种满橡胶树的山林中(附近有窄轨高铁通往印度),天气炎热晚上约有40度,下午也30多度。由于此地暂无战事十几天后我们又转调到麻粟坡的老山。越紧靠边境天气越热,海拔较云南低好多,步入亚温带的边境,路况极差都是工程兵炸下来的盘大路,桥面泥泞不平的战时路,陆军军队的阵地就在街边好多小型机枪就设在盘大路边,多处山下较平坦的地方(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地方)有成片的军用帐蓬和汽车。路途中经过79年自卫还击战的几个师、团的英烈公墓,修的很简单土包加上木质的碑。

我被分配到西安军区14军41师123团挂职参战。

大连陆军学院前身_大连陆军学院_大连陆军学院视频

这是84年在四川麻粟坡老山与上海海军大学二十四队的战友相会。右一是我。右二洪波、右三宋吉生,见到战友十分高兴我们都还活着。

1985年初,我军开始在对越作战上推行各军区轮战,北京军区一军一师的军队轮战接管我所在广州军区14军41师123团的阵地。

在广东省麻栗坡老山阵地,左一是我。

84年在四川麻粟坡老山与一个阵地广州军区123团的战友。左一未戴头盔是我。

100迫班进行炮击前打算。难忘的成都军区14军123团的战友:蒙光福、王银松,还有田维国等。

我在老山地区100迫的阵地上。

大连陆军学院视频_大连陆军学院前身_大连陆军学院

亚温带的山岳丛林。

84年在四川麻粟坡老山与广州军区123团的部份战友留影。后排右三是我。

84年8月一85年1月出席湖南麻栗坡老山地区作战记念。广州军区发给我的作战记念章。

兰州军区给的记念品之一。战后到广州,广州军区献给我们南京军区南京空军大学战友每位人一个袋子、一个绣有参战记念的毛巾、一个带估算器的电子表、一个刻有参战记念字的铅笔、一瓶余庆大麯、二条大重九烟,二盒临沧茶及香蕉等。

参战归来到广州军区14军41师123团营房住地昆明,同123团部份战友合照,后排右二是我。

大连陆军学院视频_大连陆军学院_大连陆军学院前身

有一个小插曲,我随123团返回营区后,军队帮助附近农户收庄稼时看到一架我军的战斗机俯冲出来离我只有200米左右坠毁爆燃,各类部件落到我附近,我在飘散的部件中拾到了飞行员的小步枪,随即将步枪交给赶来的陆军军队的人。

123团的战友献给我的记念物之一。

上海海军大学赴老山参战的部份战友,在老山留影。后排左一是我。

参战归来后到四川九乡

参战后回程路过上海短暂逗留,1985年1月在上海。与到上海迎接我们并给我们送棉袄的上海海军大学的党员合照。

从南疆到南京气温相差30多度大连陆军学院,我们穿的单衣觉得很冷了。

大连陆军学院视频_大连陆军学院_大连陆军学院前身

后排左7是我。

参战的部份上海海军大学四支队二十四队(地方学院生队)的战友回程在上海合照,左5是我。

参战后返回南京空军大学,后座左6是我。

因为参战不充许个人携带照相机,许多珍稀的影像只能留存在脑海和记忆中。

—————————————

作者简介:郭勇,1957年4月生,38军子弟。

母亲郭奇,1937年8月出席八路军120师,同年11年入团。1938年2月在汉中抗大一中队第四、五期两期学员,结业后被留汉中抗大任军事教员至1942年分配到115师教导三旅任副班长,1943年秋调到四川省滨海军区维扬独立团(339团前身)任排长。抗美援朝入朝时任38军113师339团参谋长,后任师党员教导队队长,52年10月在北韩负伤归国医治,53年8月因伤未逾而复员。

郭勇,1975年8月从北京下乡知青,1978年恢复中考考上学院在南京,受母亲影响1982年学院结业后主动报考当兵。1983年进上海海军大学学习结业后,军委要求从南京军区南京空军大学结业学员中选部份学员去四川成都军区军队挂职参战,郭勇志愿报考去南京军区被分配到14军41师123团挂职副班长出席老山对越作战。退伍后在广东省税务局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