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业学校学生礼仪规范
礼仪属于社会公德范畴是一个人内在文化、艺术、道德、思想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礼仪修养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举止礼仪
举止,是指人的行为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的姿态。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概括为举止。举止与人的风度密切相连,是构成人们特有风度的主要方面。举止的高雅得体与否,直接反映出人的内在素养,举止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
形体姿态
(一)、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标准的站姿是:
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
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
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
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二)、坐姿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听课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正确的坐姿是:
1、入座时要轻、稳、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动至要坐的地方,然后入座。如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2、神态从容自如。要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
6、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作为学生,上课听讲可把双臂屈肘放在刻桌上,上体稍向前倾。若坐时间久了,可适当调换姿势,但不论何种坐姿,都要保持上身挺直端正,挺胸立腰,不要养成弯腰曲背的习惯,那样既不美观,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三)、走姿
走姿要求:“行如风”,是指人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有一种轻快自然的美。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走出直线。
具体要求:
1、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面容平和自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回头张望,不要盯住行人乱打量。
2、双肩平稳、肩峰稍后张,上臂带动小臂,自然前后摆动,肩勿摇晃。
3、行走时不可把手插进衣服口袋里,尤其不可插在裤袋里。
致意礼节
(一)、握手礼
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已将握手礼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见面仪式。标准的握手姿势:距受礼者约一步,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伸出右手,拇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手掌与地面垂直。右臂自然下垂,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微微前倾,头微低。
握手时注意的几条原则:
1、注意伸手先后。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下辈与晚辈之间、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主人与客人之间行握手礼时应该是长辈、女士、上级、主人先出手,晚辈、下级、男士、客人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间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致意。
握手时,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是失礼的。
握手前要摘手套。
与人握手时应采取站立姿势(年老体弱或残疾人除外)。
5、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握力要轻一些,一般应握女士的手指。
6、为了表示尊敬,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意对方眼睛,边握边开口致意,比如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再见”等等。
(二)、注目礼
注目礼是以注视受礼者,并用目迎、目送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注目礼时,行礼者应面向或将头转向受礼者,呈立正姿势,抬头挺胸,注视受礼者目迎或目送,待受礼者还礼后目光平时或将头转正。
行注目礼的场合包括:
1、奏国歌升国旗时,都要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2、接受检阅时,受检阅者首先行注目礼。
3、教师上课走进教室时,学生向老师行注目礼。
第二节
谈吐礼仪的目的是通过传递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给人以美的感受。语言礼仪是通过文明、礼貌的语言建立起情感的细节。
一、谈吐原则:
(一)、诚恳。诚恳热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谈当然也是如此。诚恳表现在交谈的专注上,目视对方,洗耳恭听,切不可心不在焉,旁顾其他。
(二)、大方。要把握住自己,与任何人的交谈都应该是落落大方的。有些女同学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满脸羞涩,低头不语,说话声音很小,又不敢看人,甚至有问不答,该说的话不说,这是缺乏锻炼、不成熟的表现。
(三)、平等。要以自然平等的态度与人交谈,交谈的双方可能身分地位不同,但不论在何人面前,交谈的态度应该是坦然平等的。
(四)、谨慎。说话之前,应对自己要讲的话稍加思索,想好了再说,还没有想清楚的就不说,或是少说,切不可冒冒失失乱说,甚至不知所云。
(五)、朴实。有些人文化修养不深,说话时故意卖弄,甚至装腔作势,乱用名词典故,结果贻笑大方,所以交谈中只要用词达意、通顺易懂即可。自然朴实自有动人之处。
二、交谈艺术
(一)、态度要谦虚,切忌武断,不能事事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正确,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横加驳斥。
(二)、在倾听对方谈话时,神态要认真专注,切忌表情厌烦或心不在焉。
(三)、要入情如理。在别人谈得兴奋时,应配合对方情绪表示高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漠然处之。
(四)、谈话不要漫无边际,要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五)、要有幽默感使谈话气氛富有情趣而热烈。切忌谈话气氛沉闷、低落。
(六)、要兼顾在座的每一个人,不要只顾自己谈得高兴,对于那些说话少的人尤其应照顾到,并设法打开他们的话闸。
(七)、要机智灵活,在谈话中出现一些不愉快情况时,应及时转换话题,调节心态,改变情绪。
(八)、谈话时声音要适中,语调柔和,速度快慢也要适中。
三、交谈礼仪
(一)、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上去旁听。参与别人谈话时要先打招呼,如有急事需与其中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话后才可进行。谈话中遇到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时,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二)、谈话对象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说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也不要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了其他人。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可另找其他场合。
(三)、在交际场合里,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对别人说的话,也应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示呼应。要善于聆听别人说的话,不轻易打断别人。
四、怎样向别人提问
人总有不懂的地方,有了不懂就要向别人请教。向别人请教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没有什么具体问题。有的同学向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请教:“你看我最近学习上要注意些什么?”“你看我怎么把语文科学好?”“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下提高数学水平的题目来?”等等这些问题别人很难回答。因此在向别人请教时应先分析自己疑问所在,问题要提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二)、不要随意请人代劳。就是说,不要随便把别人当作工具来替你承担部分劳动。把应该自己动手做的事情,都让别人代劳了。这就不好了,像这种请教,即使得到了正确答案,对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所以学问二字,应把“问”放在“学”下面,实在得不到结果时,再请别人提示努力的方法或方向,千万不能满足于现在的结论。
(三)、不要浅尝辄止。向别人讨教时,不应该稍有心得便自满自足起来,而应该虚心听讲,把所问问题真正弄懂,做到举一反三才对。有的人问得快,忘得快,一会儿问,一会儿忘,都是这个原因。有的人离开了老师,就感到没法学习,其实不也就是这个原因吗?
(四)、不要强人所难。名人之名,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名,而对他的专业之外就不一定会成名了。这是在请教时也应注意的。
五、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比如,向人借东西是生活中常有的事,但借东西也有一些学问:
(一)、要看清对象。如果对方是你的知友老同学,不妨直截了当地说:“明天国庆节,有几天休息,想向你借几盒磁带听听”。如果对方与你只是一般关系,则应该委婉一些,否则会使对方感到为难。
(二)、尽量用商量口吻,而不用“愿不愿意”一类的话。向人家借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请求别人帮助和支持。因此,需要征得对方真心实意的同意,否则即使对方借给你也是勉强的。向别人借东西时为什么尽量不要用“愿意不愿意”这类借词呢?这是因为这类词往往带有“或者不愿意”的意思,而这意思则明显表明了你对对方的不完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