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的相关参考范文,国旗下讲话:西南联大mdash;mdash;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老师们,同学们:在昆明城内,有一个文化景点值得大家前往,这就是西南联大旧址。去年元旦期间,我就去了这个地方,看......
老师们,同学们:
在昆明城内,有一个文化景点值得大家前往,这就是西南联大旧址。去年元旦期间,我就去了这个地方,看了西南联大的校牌,还有著名的三位大学校长的雕像。这个地方就是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
最近,有些年级组织收看了介绍西南联大的纪录片,去年一部反映西南联大历史的电影《无问西东》在全国放映,引发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追思。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战时期,为了逃避日本侵略而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大学。三所学校的师生不远万里,从北方辗转南下,先是到了长沙,但很快战火蔓延过来,于是继续南迁,最后来到了昆明。在这里持续办学八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8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了3882名学生,参军834人。这些学生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8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4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领域的大师。这种成材率在世界所有大学当中都是极其罕见的,这一成绩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最高纪录,并且未来也很难被打破。
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很多,我今天只介绍三个学校的校长。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这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校长。在美国,他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教育思想通过蒋梦麟、陶行知、梅贻琦等学生又影响了中国教育。我们昆明行知中学,其中的行知两个字就是因为我们信奉陶行知的主张,是要践行知行合一的认知理论。蒋梦麟先生的一本书《西潮》曾经是台湾地区青年人的必读书籍。这本书以个人回忆录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社会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不断演化的过程。其中有一句话影响了我,他说,青年人不要过分看重所谓的兴趣,而要注重个人的志向。确立人生的志向是最根本的,兴趣是可以改变的。钱伟长先生考取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分数不及格,但他为了学习制造飞机大炮的学问,毅然决然改学物理。最后成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第二位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当时,为了抗战需要,张校长送小儿子参加中国空军。在一次战斗中,儿子以身殉国。来信获悉这个消息,张校长强忍悲痛,将书信压在办公桌下。抗战胜利了,别人家的孩子纷纷返回,他的妻子问张伯苓,我们的儿子为什么不回来。这个时候,他才从抽屉里拿出那封儿子阵亡的书信。妻子看到书信,关起房门大哭了一天。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大学校长考虑的不是自己家人的安全,而是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
第三位校长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梅贻琦校长是西南联大的实际负责人。三个学校并在一起,不能有三个校长,大家推举梅贻琦主持工作。西南联大期间,物资高度匮乏,工资难以养家,夫人不得不做年糕出售以贴补家用。这位清华的校长,后来去了台湾。在台湾主持台湾清华大学的建设。政府给了他一笔建设款项由他支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他一分钱都不会乱花,最终工程全部结束,审计结果是所有款项全部用在了工程上,好友从美国来,他是自己掏钱请的客。
老师们,孩子们:赵校长在集团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发给了我们,题目是《锤炼人格 全力成长》。什么是人格品质。从三位大学校长身上,我们能看到伟大的人格品质。他们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从西南联大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以下三点启发:
第一、国家危难时期,激发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的强烈爱国热情。正是由于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坚定信仰,才让这群学者和学子焕发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斗争精神。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了当代青年人身上,我们应该发扬西南联大的爱国传统,以强烈的使命感对待自身的学习和自我的成长。
第二、大师云集是办好大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虽然条件艰苦,但三所大学集中了全中国最著名的教授学者。正如梅贻琦所说:大学之谓也,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云集,是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处于和平时代,但要办出一流的教育同样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群体。我期待着每一个老师的成长,尤其期待着年轻老师早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优秀老师。
第三、梅贻琦的大度包容,让所有学者教授能发挥出所长。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学术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据说,闻一多是非常激进的人物,遇事就要慷慨陈词,但梅贻琦却不以为意,能够包容。作为昆明行知的校长,我将以梅校长为榜样,关心爱护包容每一个行知的老师。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座丰碑,也是昆明城的骄傲。让我们缅怀前辈的业绩,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超越,锤炼自己的人格,做最好的自己吧!
Edit:wWw.16fw.com
篇2:读《幼儿教育史》有感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篇3:对中国教育史感想
初步看到中国教育史,首先被吸引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与荀子的思想,使我对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说叹服中沉醉。下面是由一流范文网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对中国教育史的感想,欢迎查看。
一读起
看到一文,认识到一人,无论其闻名与否,想说起时,总觉得无从下笔。那种置身于茫茫迷雾中的苍茫感,迫使着我在寻找着一条走出的路径。当一种框架的思想在逐渐产生之时,便寻思着构成框架的经、纬与血脉该是什么。于是,史便成为一条清晰经线存在。
二读法之悟
曾计划着,按照以往的看书习惯的话,估计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读完,还会剩下一百多页。没有想太多,或许就是因着一种喜欢的缘故,便只管看了开来。没有想到,提前完成阅读任务。
想起曾经和同事开玩笑地说“要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才能看更多自己想看的好书。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专攻的缘故,这一想法有希望成为可能。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没有如以前一样同时读几本。而是在看此书很累或没有感觉之时,看一些别的书,这样的阅读体现了主次分明。以一本书为主要内容之时,睡觉前思考与醒来时在被窝里的闲暇便成为了了消化与思考的时间。把一本教材当作小说来阅读,虽然这样的阅读过程会丢失好多,不过,在以理解为主要记忆方式的我而言,或许,这便是对于知识的一种最好吸收方式。不为着什么,只为着自己喜欢,只为着想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或许,这样的放松状态下的阅读,因为着专一,而成为一个思考的整体,或许已在大脑中进行了相关的储存。
三在读之思
1换一种眼光看
喜欢中国历史,一直是站在读故事与背诵的角度去看,作来一种静默的知识存放在了脑海里。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时,体会到的是教育与中国各阶段社会命运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夕,关于中国教育与革命的关系的实践,证明了教育对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依赖、影响与制约。
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的历史,可以看以曾经使中国一度兴盛,一度又因为宋朱理学的灭人欲的极端而成为中国的桎梏。于是,以太平天国的代表的便举着灭孔反儒的旗帜试图把天下大同的理想实现。在事实的不断证明中,作为封建统治代表思想的儒家思想却又被搬了出来。两次鸦片战争的外来侵略,使得清末的洋务运动一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然而,穿着鞋走新路的尴尬终于被新文化运动所替代。
换一种眼光看历史,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中,可以看到,每一种教育思潮,或潮起潮落,总是随着社会的现实需要而存在,其适合与否,总有社会这部不断前行的机车来选择或淘汰。
由换一种眼光看历史,想到如何换一种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件?或许,在以历史,以生活事件为主干,以教育,以数学为辅线,各自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网,是一种转换角度转换眼光的方式。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能够成功?
因为有着位于教育先列的教授们所指导,还有着以北师大为代表的相当数量的爱国青年在影响着,实践着。
由新文化运动想起如今所提倡以“尊重个性与自由”的启蒙运动,在那时就提出的“平等、自由、博爱”为何没有真正实现?相隔近一百年的今天,以解放个性为目的文化启蒙运动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3对康有为,陈独秀等的认识改变。
在以前所学习过的历史中,一直把康有为作为变法失败的逃亡者,而与梁启超作以比较。把陈独秀作为右倾投降主义的一员来看。连同那胡适,也都因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有着一种近乎于不屑的那种空泛的自尊感。想起那为考学所背诵的历史与政治知识,想想不免有些可笑,或许,那是道德第一的教育需求吧。
走进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开放性思想,认识到康有为、陈独秀都在某些方面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对于无知,对于历史从属于政治的打破,感受到是,在当下生活的每一个点都是向前前行的着的历史车轮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历史不相信思想,历史要的是行动”,或许,所有的功过是非,只有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才能更加显现。
4为什么礼会成为日本“各安其位”的法宝促进了日本的先行,却没有给我国带来后来强盛?
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一直是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当读到唐朝的大度与教育的自由与纷繁现象之时,感受到的是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那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可是从宋朝开始,到元、明、清,可以看到当时的统治者也都在努力着借助事教育来实现国家的富强与繁荣,但是,又都以维护其统治作为根本。后来,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的是鸦片战争的暴发。当世界已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还在拿着大刀背着八股文。
单纯站在教育这一方面的理解是狭隘的,但是,可以从一角度看到一斑。
初步看到中国教育史,首先被吸引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与荀子的思想,使我对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说叹服中沉醉。
看完中国教育史,看到现在所实施的各种教育制度,很多都能从祖先那里找到先行的存在,迷惑丛生。不禁在想,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底发展了多少?中国现行的教育改革中必然的不足是什么?
站在书本的角度,站在中国的角度,只能从一个固定的方向来看,走出课本,走出中国,在比较的体系中,或许,会更清晰些。
从迷雾中走来,再向着新的迷雾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