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科技学院教学科技会议讲话的相关参考范文,南湖科技学院教学科技会议讲话mdash;mdash;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同志们:今年是实施ldquo;十一五rdquo;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同时又是我校的评建之年。刚才,z副院长、z副院长分别就学校教学和科技工作做了很好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校一年来教学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全面提出了今年学校教学科技工作的任务要求。两个报告求真务实、内涵丰富,对做好今年教学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教学系和两位科研工作者代表的经验介绍讲得很好,对我们大家很有启发,值得各系部和全体教师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育人质量,推进科学发展
今年一月,温家宝总理连开五次座谈会探讨教育改革,并指出“教改要让人民看到希望”。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教改的高度重视。我们推行教育改革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这是教育改革工作的先导和前提。只有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才会有清晰有力的改革思路,也才会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当前,我校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处在向更高层次攀升的阶段。一方面,我们与先进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战略思维,我们把握办学规律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此,我们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
一是突出抓内涵发展。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学校达12000人,比2002年翻了两番。当前,党和国家提出要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实现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重视数量扩张转向重视质量提高。开学第一个周,我到了四个系听课,了解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情况,有的老师课讲得不错,学生反映也不错,但有的老师讲的课就不敢恭维。只讲上课数量,不讲上课质量。具体表现在:一是讲课的深度不够;二是信息量不够;三是照本宣科或者照纲宣科;四是没有启发式或者启而不发。有的教师上课数量不少,一星期十几节、二十几节,但质量不行。有的教师一门课还没上好,还要上两门课,甚至三门课,这种情况应该加以改变。高校的内涵,应该是指反映或体现高校本质、核心、特色的东西。如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涉及到高校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科研活动等重点工作。内涵建设是高校之所以成为高校的根本,是高校本质的反映和体现。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而言,要切实过好教学关,在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上多花心思;对学校和各系部而言,就是要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风学风建设上多花心思,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科研环境。
二是注重抓特色发展。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公平发展。”她提出的“有特色”就是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有自己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当前,地方高校趋同现象比较普遍,我校针对趋同的办学现状,提出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特色名校”发展思路,并在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师资、特色实验室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现在叫得响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不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模式创新还很不完善。在“特色名校”战略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专业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是核心,提高质量是目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巩固和充实长期办学形成的办学特色,努力健全和完善特色学科体系、特色课程体系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继续实质性推进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各教学系部要根据市场导向和学校学研产用结合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改革方案,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要以永州(零陵)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对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濂溪文化、书法文化等地方文化研究开发水平,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塑造学校的大学精神。
三是用心抓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追求教育GDP现象。所谓教育GDP,主要指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盲目追求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规模等现象。就我们学校而言,近几年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和谐,有重“硬”轻“软”的问题;教和学不和谐,“教”满足不了“学”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和谐,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学业与就业不和谐,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不尽如人意,有的专业既不好招生也不好就业。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从“建大楼”转向“造大师”,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今后学校发展重心要从前一阶段更多关注硬件建设转移到加强软件建设上来。在硬件发展方面要做到协调配套,至少要达到教育部对各类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规定的办学条件硬件合格标准。在软件发展方面上要在保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把学校内部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协调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业与就业相互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推动科学发展
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整个规划突出改革、强调改革、贯穿改革。可以说,这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教育改革之年”。1月14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科学发展。”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着许多有利条件。30年改革开放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很大,群众要求改革的愿望强烈,教育系统也希望通过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无论从国际形势、国家发展全局、人民的要求还是教育系统本身看,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目标、实现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抓教学改革,努力做改革的研究者、改革的宣传者、改革的组织者和改革的推进者。
一是更加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这方面,我校的总体情况是好的,或者说是比较好的,所以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教书育人两分离,存在教学、学管两张皮的弊端。部分教师没有将教书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有的教师育人意识单薄,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只管课内,不管课外,不愿意辅导学生,更不愿意当班主任,即使勉强当了班主任也不愿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有的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自己拿学位、上职称,在教学与育人上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等等。这就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鼓励全体教师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既注重教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要注重育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作为教师,应该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教书,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接触学生,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教好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善于动手动脑,实践能力比较强。近年来,学校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各教学系部和大部分教师都为此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但是工作并不平衡。在双纲导教(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双师执教、双堂施教、双向评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证就业(毕业证书与技能资格证书)方面,有的系成效显著,有的系则进展不大;有的教师做得比较好,有的教师还仍然是老一套。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在我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这方面,我们一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为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支撑。二要做好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三要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四要加强论文、设计、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五要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立项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竞赛、各类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更加注重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企业需要的人,大学没有;企业不需要的人,大学培养一大批。大学生在学校学了一大堆理论知识,进入社会后却英雄无用武之地。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诸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未来规划、动手实践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行动力、自信度、谈吐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抗压力等,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要按照专业与市场对接,课程与行业对接,教学与实践对接,育人与就业(创业)对接的要求,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努力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健全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在人才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中把握机会,赢得主动。
四是更加注重主导与主体的结合,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现在,我国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哥哥姐姐教大学。各个大学,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的比例很大。青年教师中有很多杰出人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学经验严重不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我校情况也是如此。有的教师只会唱独角戏,在课堂上只顾自己埋头讲授知识,完成课时量,缺少与学生互动与沟通,一些教师只管课内不管课外,只管教材内、不管教材外,不问学生是否提高了;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信息量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见不到启发式教学,学生只要看了教材,听不听课一个样;有的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考试时想方设法给学生送分,生怕学生在评教时给自己一个不好的评价。还有的有资历的教师进取心不强,创新性不足,多年来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什么改变。为此,党委和行政号召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努力推进教学改革。青年教师要首先过好教学关,要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为第一学术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为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如支持教师自编教材,在课时量计算方面支持教师改革;如写作课的改革,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手写还是难以提高,但学生写多了,教师批阅花时间就多,这就有工作量的问题。又如理工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问题,如何计算工作量也需要研究。还有一门课程怎么计算课时的问题,有的老师讲授10课时,比别的老师讲授20课时效果还要好,学生学的东西还要多,能不能计算20课时的酬金。对此,教务处、人事处要研究。要推行教授治校,教授们应在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
五是更加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使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对于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活动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会教书,教好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第一责任。上至教授,下到助教,教学不过关,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同时,大学教师不能不搞科研。没有科研为积淀,为养料,在课堂上就只能维持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求知的需要。教学活动给教师以灵感,让他发现课题,验证理论或开展实验;科学研究保证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前沿性及时代感,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上,我校大部分教师做得好和比较好。但是,也还有部分教师始终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将科研仅仅作为个人评职称、得奖励的砝码,而没有将其与教学活动和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职称虽然上去了,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却一直原地踏步,学生没有从中受益。因此,全校上下必须进一步树立“教改是教师的第一学术,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职责”的意识,真正落实“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指导思想,做到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所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工作水平。
六是更加注重成果与转化的结合,使成果为教学和区域经济服务。这几年,我校科研立项工作从整体上看不错,但高水平的成果不多,尤其是成果转化不多。这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内部文化和体制惯性的原因,还有教师及其科技成果本身的原因。高校的学者、专家身处金字塔中,长期远离生产一线,与经济社会脱节,所以在创新与改进技术,使之更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存在诸多欠缺。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体制、经费、意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我们提出“建设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依托一个中心(研究所)、产出一批成果、支撑一群企业、培育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八个一”的办学思路,需要全体教师来落实。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大家来完善。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起立足地方、面向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继续打好教育科学、地方文化和应用科学这“三张牌”。坚持将文章写在育人上、大地上、车间里,这方面吉首大学做得比较好。吉首大学教师的课题都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做的,因此通过率比较高,每年获得十几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我校科技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大都得益于这一点。但是我们还有差距:一是差在观念上。有些老师认为地市级课题,评职称没有多少用,经费又不多,所以积极性不高;二是差在行动上。有些老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了解、不关心、没信心。为此,我们要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争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育人质量,促进科学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不在办学规模大小,而在大学独立、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等现代办学基本理念和管理体制上。因此,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这方面,我校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体制创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欧洲17世纪“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以考试书本成绩定优劣的传统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离美、日、欧高等教育相距甚远,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教体制制度太陈旧。美国大学普遍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生产、科研部门的信息时时都相通,故每年有上千个专业被淘汰,又新增上千个专业,不少教授是从企业到大学的。所以,美国大学能比较好地跟上企业的创新需求,创新人才较多。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言:“现在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办学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如成立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部门参与学校董事会,系部成立专业委员会,吸纳企业、科研和行政部门的人员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计划等,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二是模式创新。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不少局限性,如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化,教学观念过于单一化等,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为此,我们要大胆进行改革与创新。一要继续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产业、学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我校的办学特色。二要推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模块式的培养模式、订单式的培养模式、“3+1”和“3.5+0.5”学制安排等。三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和校校合作,同时努力拓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充分吸纳外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制度创新。地方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必须把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管理方法,要及时将成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为此,近年内,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导师制、评价制、分配制、激励制、保障制(经费、基础设施、组织环境、后勤)、竞争制、教师培养与使用制度等制度,并适时推行选课制、选师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要通过完善与创新各项制度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是评价机制创新。当前,我校人才评价机制从总体上虽然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说,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科研成果的形式与数量,重论文、重奖项,并将之与职称、待遇挂钩,却与人才培养脱节。又比如说,同一职称、同一学位的教师,无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在计算年终酬金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同一档次。这都不利于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必须加以改进和创新,如探索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在继续重视质量工程立项率,学生的过级率、获奖率、就业率和创业率的基础上,要评课程教学质量,要评教书与育人的结合,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评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结合,评成果与转化结合,促使广大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投入到了人才培养上来,投入到服务社会上来。
Edit:wWw.16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