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参考范文,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交通运输,方案,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简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鑫)一、专......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交通运输,方案,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鑫)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交通运输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
李晓珍
审核人:刘仁鑫
教学院长:刘仁鑫
)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维修、检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运筹学、管理学、车辆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现代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机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推广运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和一门外语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电子学、交通运输管理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和汽车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四、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运筹学、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92学时,课内总学分为144,其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72%,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
28%;专业课时占总学时的15%;实践教学38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学分数为182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04学分,选修课最低为40学分,实践环节为38学分。在选修课学分中,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12分,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8学分。
交通运输
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周数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必修课
公共课
666
37
20.3
基础课
828
46
25.3
专业课
378
21
11.5
合
计
1872
104
57.1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216
12
6.6
专业选修课
504
28
15.4
合
计
720
40
22
入学教育
1周
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毕业教育
1周
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4
4
其他课程实践教学
13
13
创新实践学分
1-8学期
2
专业实习
4
4
毕业实习
8
8
毕业设计(论文)
7
7
合
计
2592
182
七、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交通运输
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公共课)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36
36
1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and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2
36
36
2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xism
3
54
54
3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3
54
54
4
考试
形势与政策Ⅰ
Situation
PoliciesⅠ
1
18
18
2
考查
形势与政策Ⅱ
Situation
PoliciesⅡ
1
18
18
3
考查
大学英语Ⅰ
College
English
Ⅰ
3
54
54
1
考试
大学英语Ⅱ
College
English
Ⅱ
3
54
54
2
考试
大学英语Ⅲ
College
English
Ⅲ
3
54
54
3
考试
大学英语Ⅳ
College
English
Ⅳ
3
54
54
4
考试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1.5
27
27
1
考试
大学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1.5
27
27
1
考查
大学体育Ⅱ
Physical
Education
Ⅱ
1.5
27
27
2
考查
大学体育Ⅲ
Physical
Education
Ⅲ
1.5
27
27
3
考查
大学体育Ⅳ
Physical
Education
Ⅳ
1.5
27
27
4
考查
军事理论
Education
on
National
Defense
1.5
27
27
1
考试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Ⅰ
1
18
18
2
考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Ⅱ
1
18
18
7
考查
计算机应用基础
The
technique
of
Computer
Operation
2
36
18
18
1
考试
公共课学分(学时)合计
37
666
648
18
交通运输
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基础课)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C
3.0
54
32
22
2
考试
高等数学(上)
Advanced
MathematicsⅠ
4.0
72
72
1
考试
高等数学(下)
Advanced
MathematicsⅡ
4.0
72
72
2
考试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1.5
27
27
3
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0
54
54
3
考试
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
3.0
54
54
2
考试
大学物理实验
Physical
Experiment
2.0
36
36
3
考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上)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Graphing
Ⅰ
3.0
54
54
1
考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下)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Graphing
Ⅱ
1.5
27
27
2
考试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4.5
81
76
5
2
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4.5
81
74
7
3
考试
计算机绘图
Computer
Graphics
2.0
36
16
20
3
考试
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
36
36
4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上)
Electric
Circuit
and
ElectronicsⅠ
2.5
45
36
9
4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下)
Electric
Circuit
and
ElectronicsⅡ
3.5
63
50
13
5
考试
液压与气压传动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2.0
36
30
6
5
考试
基础课学分(学时)合计
46
828
710
118
交通运输
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专业课)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汽车构造
Automobile
Mechanics
4.0
72
64
8
4
考试
汽车运用管理学
Management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2.5
45
38
7
5
考试
车辆保险与理赔
Insurance
and
Claim
of
Vehicle
2.0
36
36
6
考试
内燃机原理
Principle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2.5
45
40
5
5
考试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The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Control
for
Automobile
3.0
54
38
16
5
考试
汽车理论
Theory
of
Automobile
2.5
45
39
6
6
考试
汽车检测技术
Automobile
Testing
Technology
2.5
45
35
10
6
考试
汽车维修工程
Automobile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2.0
36
28
8
6
考试
专业课学分(学时)合计
21
378
312
66
八、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交通运输
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选课
要求
合计
理论
实验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1
18
18
3
考查
必选
文献检索与利用
Document
Retri
and
Utilization
1
18
14
4
5
考查
必选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1
18
18
6
考试
必选
机械制造基础
Mechanical
making
Fundamentals
3.0
54
38
16
5
考试
必选
系统工程
Systems
Engineering
2.5
45
45
5
考试
必选
机械优化设计
Optimal
Design
of
Machinery
1.5
27
18
9
5
考试
选修1.5-3.5学分
机械可靠性设计
Mechanical
Reliability
Design
1.5
27
27
5
考试
非金属材料
Non-Metal
Materials
2.0
36
28
8
5
考试
试验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
1.5
27
27
5
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
Mould
Design
and
Production
2.0
36
28
8
5
考试
交通运输法规
Legislation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1.5
27
27
6
考试
必选
汽车营销学
Automobile
Marketing
1.5
27
27
6
考试
必选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Automobile
Electric
Equipment
&
Maintenance
3.0
54
40
14
6
考试
必选
Pro/E
Pro/E
2.0
36
18
18
6
考试
必选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ation
System
3.0
54
46
8
6
考试
选修2-5学分
单片机原理
Fundamentals
of
Mono-Chip
Computers
2.0
36
32
4
6
考试
新能源汽车
automobiles
powered
by
new
energy
sources
2.0
36
32
4
6
考试
人机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
2.0
36
36
6
考试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
(双语)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
36
36
6
考试
汽车节能与环保
Automobil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0
54
46
8
7
考试
必选
交通运输技术管理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2.0
36
30
6
7
考试
必选
汽车发展动态
Automotive
Development
1.5
27
27
7
考试
选修1.5-2.5学分
交通运输商务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1.5
27
27
7
考试
汽车传感器技术
Sensing
and
Detecting
Technology
2.5
45
39
6
7
考试
汽车设计
Vehicle
Design
2.0
36
36
7
考试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2.0
36
36
7
考试
专业选修课学分合计
28
504
5—7
公共选修课学分合计
12
216
2—7
选修课学分合计
40
720
九、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交通运输
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周数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入学教育
Training
for
Freshmen
1
1
毕业教育
Graduate
Education
1
8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2.0
1
考查
创新实践学分
practice
of
Innovation
2.0
1-8
考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习
Practice
of
Morals
and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1.0
1
2
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习
Practice
of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3.0
3
4
考查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测绘
Surveying
and
Mapping
for
Mechanical
Graphing
1.0
1
2
考查
金工实习
Metalworking
Practice
4.0
4
3
考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1.0
1
3
考查
汽车拆装实习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and
Cannibalizing
2.0
2
4
考查
汽车驾驶实习
Automobile
Driving
Practice
2.0
2
6
考查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实习
Practice
of
Automobile
Testing
1.0
1
6
考查
专业实习
Professional
Novitiate
4.0
4
1-7
考查
毕业实习
Graduate
Practice
8.0
8
7
考查
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e
Thesis
7.0
7
8
考查
实践教学学分合计
38
8
篇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 本文关键词:和硕,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框架,编写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 本文简介:附件3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一、培养目标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培养目标。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每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 本文内容:
附件3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框架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培养目标。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每个方向原则上应有一个学术梯队),一般应按三级学科设置,具备培养本研究方向研究生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研究方向一般为3-5个,应在考虑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相关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每个方向需对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2.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科研成果;
(3)能开设本研究方向的前沿课程;
(4)属交叉学科,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各单位可制定提前毕业的条件。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教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学分要求
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至少修满15学分;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至少修满40学分。
六、课程设置
1.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及所需知识结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相应的深度与内涵。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位公共课,计3学分。
(2)第一外国语,学位公共课,计3学分;
(3)第二外国语,计2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4)学科群范围内的专题讲座(课程名称:“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或“现代农业与工程”或“现代农业与经济管理”专题讲座),必修,计3学分。
专题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学校或学院(学科)定期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与研究方法、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该课程考核办法由学校另行制定)。
(5)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程(要明确课程名称)及其应修学分数由培养单位自行决定。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开设反映当代科学前沿最新发展成果的博士研究生课程,鼓励专业课双语教学。
(6)补修课程。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不计学分。
2.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除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博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重在考察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学术交流及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及结合本人研究情况,要在学院以上范围内做3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年一次),其中博士研究生主讲次数、参与次数和考核办法应在培养方案中有具体规定,对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可给予减免次数奖励。
3.学术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阅读文献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并根据综述内容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选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考核: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5.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实行中期资格考试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是各学科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的具体体现。应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博士研究生应用不少于2年时间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用不少于3年时间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详见学校关于发表论文规定)。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与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2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篇3: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简介:附件1: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一、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二、具体要求(一)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文内容:
附件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因专业而异,农、理、工类专业实验课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实验课时达到18学时以上,需单独设课,单独计学分。鼓励整合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专业文献综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农科、理科、工科类专业一般30周以上,其它类专业一般为25周左右,总学分在20-30学分之间。
(七)学分计算办法
理论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理论课内的实验学时计入理论课学时,一并按理论课总学时计算学分。
课程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每2周(或累计2周)计1学分,其中,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6学分。
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社会实践分别计1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专业文献综述、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分别计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