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外出,家乡,打工,区别
读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有感 本文简介:读《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有感我于2月22日转载了网友《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的连环画,读后颇有感触,于是转载在空间里,让我的网友们也读一读,体会一下个中说不出、话不出的滋味。我犹如连环画中描绘的那个外出打工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整天埋头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了十
读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有感 本文内容:
读《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
有感
我于2月22日转载了网友《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的连环画,读后颇有感触,于是转载在空间里,让我的网友们也读一读,体会一下个中说不出、话不出的滋味。
我犹如连环画中描绘的那个外出打工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整天埋头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机会来了,国家终于重视技术干部了,开始评定技术职称。我从普通的助理会计师(那时大学毕业出来的技术职称直接定为助理会计师)被评为会计师、又过了几年被评为高级职称。我是幸运的,从一名普通的会计员晋升为财务科长、到后来的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职称与职务我多占了。我与连环画中的打工仔所不同的是,他从偏远的农村考上大学、在省城找了工作单位。我的经历恰恰相反。
1965年,我从上海的一个区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上总共五十来个同学。那一年还不错,我们班考上大学的有20来号人,绝大部分人在上海的大学求读,我是其中的一个。剩下的20多个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直接被上海的企事业单位招收为职工。五年过去了,1970年,我们那一届的学生全部被国家统一分配到外地,我被分配到某省会城市的中央企业工作(我还是很幸运的,有的同学被分配到偏远的地区),从此开始外出打工的生涯。过了一年回上海探亲,我和在上海的高中同学聚会,我真羡慕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那些同学——工作比我早参加五年、也就是说钱比我早拿五年,恋爱结婚比我早更多年,尤其是女同学早结婚生子了(那时我还是光棍)。令人更羡慕的是,没有靠上大学的同学全部在自己家乡——上海工作、生活,而我远在他乡,远离父母亲人,孤苦伶仃一个人。十几年后我提干了,而我在上海的老同学若是思想进步一点、脑子灵光一点的也早早提干了(文化大革命前的高中生在那个年代还是很吃香的)。
读罢《同样的一辈子,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一文后,叫我怎能不感慨万千!我的感慨与《同》文不同的是,一个是强调“外出打工和在家乡混的区别”,一个是“考上大学的,还不如考不上大学的”
切肤之感慨。
亲爱的读者,你怎么看?!
温柔的老头
2013年2月25日
篇2: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本文关键词:孝经,儒家,有感,十三经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本文简介:我读《儒家十三经——孝经》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体制怎样变幻,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题记有人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本文内容:
我读《儒家十三经——孝经》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体制怎样变幻,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
——题记
有人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而《孝经》这部书,它在唐代时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整部书都以孝为中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孝经》都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孝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统的中国社会就是根植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之一。以前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现象,如今有一些在美国定居的华人,当他们初到那里的时候都恨不得自己的英文比中文好,可当他们的子女在那儿出生、成长,英文说得可以与当地人一样好的时候,这些父母们却反过来要求他们学习中文了。这是为何呢?他们解释说:“如果我的孩子只会英文,变得和美国人一样的话,我将来老了大概就只能去住养老院了。我始终还是一个中国人,还是有大家庭的观念,希望老了还能与子女共同生活,所以让他们学中文,希望从中文里面学习孝顺的道理。”这种说法虽然比较极端,但也没错,小孩学中文之后确实会比较重视自己的孝顺责任。说来也挺有趣,西方人谈孝顺,连一个专有名词都没有,外国学者介绍中国文化时,对“孝”这个字一般采取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强调“服从”,就是子女对父母要服从,但是服从或者听话实在不足以把握孝顺的真谛,甚至有所偏离;二是突显中国人对孝顺所特有的宗教情操,将它译为“子女的虔诚”。西方人谈“虔诚”,常含有宗教含义,他们介绍中国宗教时,常会提及“祖先崇拜”一词。两者搭配来看,倒是可以言之成理,但总还是感觉没有触及“孝”真正的文化内涵。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服从”太过表面化,未必可以涵盖敬意与爱心;“虔诚”太过宗教化,又忽略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互动关系。由此可见,肯定孝顺之德,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特色。
说了这么久,那么,究竟“孝”为何也?我没有去查找过有关书籍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孝”字就是“老”与“子”的结合: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就是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啊!当然,这只不过我望文生义的理解。在《孝经》中,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认为这一段话中,孔子就对于孝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基本内容到最高表现形式,从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的应尽孝道重点做了说明。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孝是“德之本”,是“教之所由生”。德之本,就是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教之所由生,乃教化之源泉。接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现在很多人认为孔子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照这种说法,那去理发店理个发,爱美的人去做个整容,难道就是不孝之举了?但我认为,孔子想表达的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不过是用发、肤两个具体的东西来代替人的生命,告诉人们最宝贵的是生命,一个对自己生命都不负责的人怎能去对父母负责怎能去尽孝?那么,孝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那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所谓立身,是以德行立于社会,属于道德、知识、思想修养方面的储备;行道,就是运用这些储备去社会上实践的过程。做到了立身行道,就自然名扬后世,被后人说称道,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行道者的每一个亲人都会以此为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了。而这种境界主要是给父母、给亲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说物质财富上有多大的惠泽。另外,关于“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行孝道的方面是很广博的,首先从侍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后是修身济世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孝,不仅仅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孝顺父母,这只不过是孝的基础。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孝如果不和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这种孝就是很狭隘的,大孝必事君,这也就应了前文所说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孝之所终。
综上所述,也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孝文化可以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同样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孝文化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了。可是,我们看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受到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摄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摄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窃、抢夺,以至于绑票勒赎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由有甚者,有的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可怕啊!人类的堕落,为何以至于此?这就是因为孝道的泯灭啊!
孝是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孝是人类延续之本,孝是一切爱心之本。
篇3: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敲门,幸福来
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本文简介:观后感这部电影有人向我推荐过好长时间了,可是,听着这名字,感觉像是和电视剧版的差不多,应该是一些有关家庭琐事的无聊电影吧,我开始时想。再加上,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我想看的欲望就更加大打折扣了。禁不住别人软磨细泡,终于决定在今天好好看一下“反正不好看我就立刻关上,又不会损失些什么。”我当时想。可是,我做
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本文内容:
观后感
这部电影有人向我推荐过好长时间了,可是,听着这名字,感觉像是和电视剧版的差不多,应该是一些有关家庭琐事的无聊电影吧,我开始时想。再加上,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我想看的欲望就更加大打折扣了。禁不住别人软磨细泡,终于决定在今天好好看一下“反正不好看我就立刻关上,又不会损失些什么。”我当时想。可是,我做梦也没有想过,找个破电影竟会真么难。PPS上没有,土豆上找不到完整版的,优酷上的打不开,历时一个多小时,最后好不容易托人在百度上找到了。我当时的那个欣喜之情啊!可是,谁知道,竟然会卡的要死。缓冲吧,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好。当时的我简直恨死了让我看这部电影的那个混蛋。可是我也真是犯贱,越干不成的事,只要干了,我就从来不会放弃。最后逼得我没办法,只得一小节一小节的看。七拼八凑,看了一会有声的,还看了一会无声的,反正最后把这部片子看完就是了!现在想想,还是蛮值得的。(我写这段经历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我不了解这部片子的发生背景,不了解威尔·史密斯,哦不,准确的说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就是在这样的无知状态下,我开始时是怀着一颗不太虔诚的心,看了这部电影。不知是我太容易受感动还是这部片子确实很感人,过程中几度落泪。我好像把情节套在了我的身上,拔也拔不掉。
电影海报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取材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影片中史密斯主演的是一名40岁的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克里斯。他勤奋努力,却总没办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妻子琳达终究因为不能忍受柴米油盐的困扰、养家糊口的压力,离开了克里斯,只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事业失败加之穷困潦倒,又成为了单亲爸爸,克里斯的银行帐户里也只剩下了21块钱!生活似乎把他已经逼到了绝路,懂事的儿子无条件的的信任和爱是他唯一的别人无法从他身上夺走的财富!
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亦因为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但是克里斯·加德纳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因为极度的贫穷,克里斯·加德纳甚至去卖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我是一位女同志,将来也会是一位母亲。以前,自己总是认为母爱很是伟大,父爱就算很伟大也要屈居母爱之后。前几天看新闻时,看到“温州723事件”中一位母亲为了抢救自己的小儿子,甘心自己的手臂被砸断,我还得意洋洋地向哥哥炫耀:“看吧,又是母亲,又是伟大的母爱,我怎么就没见到过报道伟大父爱的文章呢?”现在想起来,真是羞愧的很。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整体来看,应该是父爱比较含蓄,而母爱比较明显吧。
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妻子琳达终究因为不能忍受柴米油盐的困扰、养家糊口的压力,离开了克里斯,只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这种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在这就想对这种人质疑了:“难道对你们来说,真的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吗?”既然不能同甘共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走在一起呢?婚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就像爱情小说里写的那样,整天就是咖啡,玫瑰,巧克力。婚姻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有酸甜苦辣咸,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有在苦难中不离不弃。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幸福的时候是夫妻,相亲相爱。大难来时,是各自飞的鸟。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病态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的离婚率也在直线上升。稍稍有几个钱的人,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有几个人会和自己的原配妻子长相厮守呢?到底是社会进化的步伐太快,还是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克里斯让我明白,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自由的。弗兰克说过:“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其实我们任何人,只要有梦想,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和决心,都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改变我们的地位。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记住了克里斯给儿子说的那句话:“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成不了大器,既然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既然人生中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那我们为什么要在人生中的战争还没有打响的时候就过早的缴械投降呢。,在《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装巧克力的盒子,没人知道你将拿起的是哪一颗。所以,坚定你会成功的意念,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一个没有坚定意念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注定他的人生悲剧的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丝毫波澜。我们或许无权选择自己过怎样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生活。即使生活困苦,起码
我们在精神上还是富有的。
就如同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的序言中说的那样,这世界大多数人都在迷茫。我们安慰自己,只因为那里,或许有个上帝,端坐天堂。八十年代初的美国,越战结束五年,这个社会才开始慢吞吞的让战争的萧条逐渐复苏。黑人、婚姻破裂、受教育不多。带着这些背景的主人公足以映衬出一些美国当代社会的现实残酷。爱默生曾说在美利坚这个国家,无论是精神还是财富,从来都不会平等。可是放眼四顾,每个人都在微笑,看起来都那么幸福。
就像片中的克里斯不停的对孩子和妻子说,“我们一定会好起来,我们一定能够好起来的!”在打篮球的时候,他还说,“孩子,你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梦想。”那一刻,我看到,幸福的家庭和孩子才是他真正的信仰——没有繁文缛节的文艺腔,只有一个父爱温暖的硕硕冬阳。
我来小姑家读的第一本书——《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里有句话这样写道:生活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艰辛,并会让我们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于是我们看到了,平时彬彬有礼,看到幼儿园外墙上有fuck涂鸦都无法容忍的父亲,却被生活逼的像条疯狗:不付出租车费,为了十四美元和好友翻脸,还蛮狠无礼插队爆粗。在社会底层挣扎太久,生存的本能无意中便阉割了美德。羡慕别人的生活如此精致,自己的却那样暴力。幸福轻轻的敲门,而不幸和灾难却把门粗暴的踹开。所以,我们常常说错过爱情,错过幸福,而灾难和不幸会像路边的小流氓一样不停的纠缠你,它们通常不会粗心的檫肩而过。生活是苦的,眼泪是咸的。卖掉那些白色的“时光机器”不足以维持一个很好的生活,却足以引起嬉皮士少女和精神病患者的目光。全球化把人缩小,电影又把人放大。安东里奥尼的一句话道尽了电影艺术的魅力。我们失去了关注的焦距,可对于金钱和物质,我们仍旧保持充足的食欲。
我含着辛酸的眼泪看着影片,含着幸福的眼泪结束影片的观赏!深深体会到:幸福,不仅是种希冀,更是一种信仰。
如果你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或者因为幸福的难以捕捉而沮丧的时候,《当幸福来敲门》就是你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