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法理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性质法理学是江西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律专业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为必修课性质。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的学分为5分,学时为90学时。二、本课程的地位法理学课程是整个法学专业的开门砖,是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江西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律专业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为必修课性质。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的学分为5分,学时为90学时。
二、本课程的地位
法理学课程是整个法学专业的开门砖,是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理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层次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
五、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辅导为辅,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化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法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六、教学媒体
(一)文字教材
法理学的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分为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两类。主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孙国华主编的《法理学》一书(1999年版),是学员们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音像教材的基础。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共二十一章。第一单元绪论,属于引言性质,是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准备阶段;第二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这是学习法和法学的概念、范畴和一般原理;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二编,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系统讲述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第四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三编,法的创制,系统讲述法的制度阶段;第五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四编,法的实现,系统讲述法的实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辅导教材是中央电大1999年出版的《法理学学习指导》,配合主教材使用。辅导教材中把每一章都分为学习目的与要求、内容提要、自学参考书目、思考题等四部分内容,不仅能帮助学员消化理解主教材的内容,且讲重点、难点,讲思路、方法,是必需的辅学材料。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的音像教材为录象课形式,采用重点讲授型。为9播出本,每播出本约50分钟。由全国著名法理学专家孙国华教授主讲,由中央电大教师朱叶辅讲。
七、教学形式
(一)音像辅导课
即利用现有音像教材,辅导学生自学。录像资料要求学生收视,也可借回家个别学习,也可到学校网络教室收看即视频点播。
(二)网络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为此,中央电大、省电大将以因特(internet)为媒介,通过网上讨论组、E-mail信箱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网上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具体形式有:
(1)网上辅导:在音像教材和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进行实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2)网上答疑:主要通过E-mail信箱收集与解答问题。辅导教师的E-MAIL是[email protected]
(3)网上讨论组:学生可以在讨论组里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教师会不定期地提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或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三)面授辅导:本课程安排面授辅导。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辅导。
(四)电话答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与教师教师联系。联系电话:8831977。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讨论组和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研讨
为保证法理学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江西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
(二)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学时
一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3
二
第二章
法的起源
6
三
第三章
法的概念
3
四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3
五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3
六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3
七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3
八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
九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3
十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3
十一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6
十二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3
十三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3
十四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6
十五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6
十六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6
十七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6
十八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和法律解释
3
十九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6
二十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6
二一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3
总学时
90
九、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
论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一、明确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明确法学的性质和职能。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掌握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
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
一、了解法学体系。
二、了解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了解法学、法理学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了解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二、了解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方法。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社会调整概述
一、掌握社会调整的概念。
二、掌握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了解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一、明确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二、明确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三、明确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节
法目的产生过程
一、认识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二、认识法的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三、认识法的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四、掌握法产生的标志。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一、了解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二、了解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意志不同。
三、了解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四、了解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五、了解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
第三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一、了解法的语源和词意。
二、了解法的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一、明确法的内容。
二、明确法的社会阶级本质。
三、明确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
第三节
了解法的概念的几个方面
一、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二、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
三、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力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次序的。
第四节
法的定义
一、了解科学定义的局限和必要性。
二、掌握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一、了解法的作用和职能的概念。
二、了解法的作用和职能的分类。
三、明确法本身的作用和职能。
四、明确法的社会政治作用和社会政治职能。
五、正确理解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了解法的价值的概念、特征和范围。
二、了解法与利益。
三、了解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四、了解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一、掌握法制的概念。
二、掌握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三、掌握法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定历史类型的变更
一、明确法定历史类型的变更的原因。
二、明确法定历史类型的变更的法律原因。
三、认识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
四、了解法律移植。
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一、认识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奴隶制、封建制法律制度)。
二、认识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三、正确理解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一、了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包含了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必要性思想。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的重要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明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是摧毁旧法体系基础上产生的。
三、明确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一、了解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二、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一、明确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明确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
三、明确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
四、明确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一、明确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三、明确社会主义法执行着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一、明确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一、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了解“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一、掌握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种类。
二、掌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三、掌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四、了解研究法的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一、认识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三、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一、认识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认识法与精神文明的一般关系。
二、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一、认识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二、认识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认识当代中国的科技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一、认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认识当代中国在对外关系、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
一、了解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
二、了解社会规范的种类和社会调整系统。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
一、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了解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三、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四、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一、明确社会主义法与习惯。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团体(组织)规范。
三、明确社会主义法与乡(村)规民约、文明公约。
四、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五、明确社会主义法与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
一、了解法律调整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调整的对象。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
一、了解法律调整的方法。
二、了解法律调整的方式。
三、了解法律调整的类型。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一、了解法律调整的机制。
二、了解法律调整的过程。
三、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
四、了解法律调整的社会机制、心理机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第一节
法制、法治的概念
一、掌握法制、法治的概念。
二、掌握法制、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三、明确法制、法治与法律秩序。
第二节
民主与法治
一、掌握民主的概念。
二、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明确治理国家的两种方法。
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三、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
一、掌握法律意识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意识的分类。
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了解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二、了解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第三节
法律文化
一、了解法律文化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一、掌握法的创制的概念和特点。
二、掌握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
一、了解法的制定过程。
二、了解制定法律的程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立法技术
一、了解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了解立法技术的分类。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掌握法律规范的概念。
二、掌握法律规范的特征。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一、逻辑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逻辑法律规范的表现――命令性规范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了解法律规范的种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一、掌握法的体系的概念。
二、了解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二节
法的部门的划分
一、了解法的部门的概念。
二、了解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和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一、了解主导的法律部门――宪法
二、了解基本法律部门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一、掌握法的渊源的概念。
二、明确法学中“法的渊源”的专门含义。
三、了解法的渊源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一、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
二、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一、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概念。
二、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
第四编
法的实现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第一节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一、掌握法的实现的概念。
二、掌握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适用
一、明确法的适用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二、正确理解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三、正确理解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内地基本原则。
四、了解仲裁和调解。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和法律解释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一、明确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
二、明确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
三、明确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第二节
法律解释
一、了解法律解释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了解法律解释的分类。
四、了解法律解释的方法。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掌握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了解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概念。
二、了解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了解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了解法律关系的内容的概念。
二、了解权利。
三、了解义务。
四、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了解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种类。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了解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了解法律事实的种类。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第一节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一、掌握合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掌握违法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构成。
三、了解违法的原因。
第二节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一、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二、掌握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了解预防违法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根本方针。
三、了解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
一、明确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明确法律监督的分类。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一、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了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的概念和种类。
第四节
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
一、了解审判监督。
二、了解检察监督。
第五节
社会监督
了解社会监督的概念和种类。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