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方案构建 本文关键词:细化,装饰工程,构建,成本,方案
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方案构建 本文简介: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方案构建摘要:本文主要叙述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的方案构建,通过这些管理方案,加强了项目精细化管理,创造了精品工程,树立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关键词:装饰工程,成本,管理方案,构建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时代的进步,装修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市场竞争
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方案构建 本文内容:
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方案构建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装饰工程成本细化管理的方案构建,通过这些管理方案,加强了项目精细化管理,创造了精品工程,树立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装饰工程,成本,管理方案,构建
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时代的进步,装修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价的波动,管理成本的增加,装饰施工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只有不断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一、装饰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健全的体制是促进一个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谓有法可依。所以作为装饰施工企业单位,不论其规模大小,应当制定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制定下发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考核奖励办法、下达目标利润指标等办法,按奖罚原则考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机关及项目部的造价成本管理工作,使得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
二、宣传成本控制意识
有了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接下来就应该全员培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人群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让每位员工都了解本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情况,使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全员共同努力协作,才会有好的收益。
三、项目的成本策划和风险分析
1、首先要对中标工程进行工程量复核
由于投标时间限制及各种因素制约,工程量不可能一一校对,尤其是装饰工程,由于图纸设计不到位,做法不齐全,导致施工图与招标图不符,所以装饰工程中标后,必须对原招标图纸的工程量进行复核。通过详细认真的计算,可以对比出工程量的实际差异,找出偏差大的项目。另外,装饰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有很多细部节点设计,但往往招标图纸上没有或设计不到位,通过详细计算,就可以找到这些问题,归纳汇总,为后续的策划、施工变更索赔做好准备。
2、制定详细的责任成本策划
这里所说的详细责任成本策划,不是简单的工程盈亏分析,还包括项目进场组织的策划、施工各项方案的策划、临设的策划、措施费的策划、资金的策划等等。一个项目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企业的收益情况,所以它需要项目、乃至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出谋划策。
受图纸、方案、工期、市场、劳务队伍的组织、材料的加工周期及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一个工程的初始责任成本策划往往需要多次改动后才能最终定稿,所谓万事开头难,但有了总策划,这对后期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都有指导性的意义。
3、做好项目风险预控方案分析
为降低承包合同履约风险,提高承包合同履约能力,及时识别、有效监控项目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确定项目风险承受能力,在项目责任成本策划的同时,有必要对工程进行风险管理策划及风险预控分析,它与责任成本策划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首先,要从总承包合同分析,根据合同条款,对承包范围、工期、质量、计价原则、结算方式、工程款支付等进行重点分析,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范围是否与招标范围一致,清查中标预算缺漏项项目是否可以调整,建立预控方案及拟采取措施,看是否存在工期压缩现象。
另外,还应从建设单位信息与资信、现场与周边环境、政府宏观政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等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列出项目的风险源、解决方案,遵循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控制为主,事后风险救济补偿为辅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人员分工,分级负责,努力化风险到最小。
四、项目过程的动态管理
一个项目策划的再好,预控风险建立的再完善,没有落实到位一样是不可取的,只能是空有其表,所以一个项目执行的好坏是非常关键的。那如何加强策划的执行力度呢?
首先,要有一个责任心强的团队。项目团队的建立很重要,应协调好项目内部关系,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项目全员负责的成本责任体系,将责任成本分解到人,做到人人有责;同时建立内部激励体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全员为项目的利益筹谋划策,所谓“三个臭皮囊顶个诸葛亮。”要充分发掘大家的智慧才能,群策群力,努力把工作做好。
其次,要加强项目的过程管控。
1、加强劳务分包的管理
选择劳务分包队伍时,一定要实地考察,从资质、业务、合作工程、信誉、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选择一支良好素质的队伍非常关键,这样能确保工期、质量,避免因选择良莠不齐的队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硬件方面的筛选后,再进行劳务分包项目招标,通过合理市场价格确定最终劳务分包队伍。
2、加强材料、机械物资的采购
物资占装饰工程造价约60%,所以物资的成本控制是责任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根据设计要求、甲方需要、工程用量、规格型号、施工工艺、施工季节、工期质量、采购环节的不同,其价格也不同,所以物资的询价一定要深入市场,确定样品,对产品实地考察,多轮谈判才能确定供货合同。
物资订货后,项目部还应加强物资到货的验收,加强物资搬运过程、施工过程用量的控制,才能真正控制好物资的成本,为项目节余。
3、加强现场经费及其他费用的管理
现场经费及其他费用虽然占装修工程造价比重小,但一样应加强成本控制,每项费用必须控制在预控范围内,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五、加强变更索赔工作,扩大项目二三次经营
项目要有好的收益,光策划好、过程控制好是不够的,因为在目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下,装修工程投标时利润都报的很低甚至亏损,如何将低利润、负利润的局面扭转过来,这就要通过前期的策划,制定出该工程的变更索赔计划。
1、善于识别变更索赔机会
因为人力、物力、财力、市场因素、政策调控、不可抗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充满波折的,但也隐藏着变更索赔的机会,如何发掘、识别这些变更索赔机会,是一个项目团队创效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的变更索赔事件,如合同范围的变化、工期的变化、工程量的增减、工艺做法的变更、材料的更换、停工、工程款滞后、人材机价格的上涨、方案的变化等等。只有了解了哪些属于变更索赔事件的范畴,在遇到或将要遇到变更索赔的时候,项目人员才能第一时间通过大脑快速传递出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信息,并朝着这个方向去落实。
变更索赔机会就隐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只要项目人员熟悉总承包合同内容、相关法规法律知识、了解现场情况,就能快速发现变更索赔机会,为项目变更索赔做好铺垫工作。
2、积极主动,完善书面资料
识别了变更索赔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将变更索赔资料落实到书面上去,形成有效的文字资料,这样才能为后续经济变更提供有利证据。书面资料的签署一定要在满足时效的前提下,运筹帷幄,协调好各方关系,尽早完善书面资料的确认。
3、创造变更索赔机会
有时候,工程策划过程中就存在亏损项目,或有施工难度大、市面稀少或供货周期长的物资影响工程总工期、总成本,但在合同条件下又不具备变更条件,而项目部又不能直接说明理由,这时就需要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与各方友好沟通,以充足的理由说服甲方变更,改变或取消相关施工做法、更换饰面材料,这样就为项目创造了变更机会,达到扭亏为盈或者缩短工期的目的,这就是创造变更索赔机会。识别变更索赔机会是项目办理变更索赔的基本技能,而创造变更索赔机会则是变更索赔工作的高级技能。
通过严谨认真、细致有效的变更索赔工作,科学合理地增加项目合同外收入,最大化地降低亏损项目,实现项目二三次经营、达到创效的目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六、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价
通过多个工程的施工,企业逐步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数据的积累、沉淀,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内部信息价,遵循市场动态调整的规律,及时调整;指导项目控制成本,同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参考,为企业运营提供有力支撑,真正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项目、企业创收。
通过加强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构建,装饰公司逐步实现了潜亏项目扭亏为盈的目标;通过变更索赔的实现,扩大了项目二三次经营;通过对装饰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装饰公司创造了一项项精品工程,使装饰公司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为装饰公司创收了利润,赢得了业主的称赞和认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装饰公司的凝聚力,增强了装饰公司市场竞争力,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做好了必要准备。
期刊VIP
:http://www.16fw.com/
篇2: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
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 本文关键词:管理制度,班级,精细化
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 本文简介:巷道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目标:好行为、好习惯,共创好班风、好成绩。原则:1、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2、班里的事,事事做得好,班里的人,人人要进步。第一部分主要职责一、班长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班委抓好班级
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 本文内容:
巷道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班级
精细化管理制度
目标:
好行为、好习惯,共创好班风、好成绩。
原则:
1、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
2、班里的事,事事做得好,班里的人,人人要进步。
第一部分
主要职责
一、班长
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班委抓好班级各项事务工作。
2、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活动的要求。
3、做好班级的出勤情况汇总,负责指挥值日班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4、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主动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听取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意见,班主任不在校时,代行班主任的责权。
5、定期主持班委会和班会,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每月一次班干部会议)
二、副班长
1、协助班长抓好班级各项事务工作,班长不在时代行班长的职权。
2、协助科任老师做好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记载工作。
3、及时向班主任和德育处报告违反法纪的事件。特别要与班干部、同学一起及时发现、制止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突发事件,控制事态,然后汇报处理。
三、值日班长(轮流制)
1、维护自习课纪律,对自习课说话的同学予以批评、扣分。
3、维护课间纪律,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及在走廊追逐打闹的行为。
4、督促同学做好两操,若发现做眼保健操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扣分;
5、督促检查教室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一日三扫三拖。
四、班委会委员(班委会设学习、生活、卫生、体育、委员)
1、学习委员:负责全班同学期末统考科目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负责指导各学科科代表开展工作;负责指导各学科兴趣小组的工作;负责考试后统计各学科成绩;负责在班内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2、卫生委员:督促检查教室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一日三扫三拖。若发现地面上有垃圾,谁的座位底下谁负责,及时征求同学们对班级卫生的意见。同时负责指导、监督班级卫生清扫工作,组织好大扫除,并作好每天的常规检查。
3、体育委员:负责全班各项体育活动,负责带领同学们上好体育课(具体整理队列并带领同学跑步、课间操);负责校运会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协助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
五、其他班级管理员
1、生活助手:
殷国
李文龙
(1)电灯管理员:
靠近开关的同学
(2)班级钥匙管理员:
范玉慧
(3)
小媒体管理员:
王晓兰
吴三泰
闫晓攀
(4)
图书管理员:
何丽佳
孟婉君
(5)
报刊管理员:
李静
2、科代表职责(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信息):
①负责本学科老师委派的任务,例如:收发作业并记录欠交情况、收发试卷、准备课堂用的简单的教具,协助老师做演示实验,帮助老师做分组实验的工作。
②及时搜集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③负责记载本学期历次测验考试成绩,为教师当好参谋。
4、小组长职责:
负责帮助组员解决学习困难;收发作业并记录、上报迟欠交作业情况;负责管理组员的遵规守纪情况。
第二部分
奖惩制度
一、总则
1、在每月的月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每人加5分,第二名的每人加3分。第三名加1分,最后一名的每人扣5分。
2、班委干部、科代表、组长可适当加分,每学期每人加10分,其他班级管理员每人加5分。兼任的按最高级加分。
3、每位同学的基本分为100分,期末品德评定以此为依据。85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不及格的同学写检讨书,并要家长签名。
4、每个学期末,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德育分总和,加上职务奖励分和集体奖励分的总和由高到低评定德育优秀、良好、及格,并据此评定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5、奖惩情况半学期公布一次。
二、分则
(一)考勤
1、上课迟到每次扣1分,一周内有两次迟到者,写检讨书,向全班宣读。
2、早自习无故缺席或课堂旷课每次扣3分,写检讨书并通知家长。
3、课间操、眼保健操每缺一次或迟到一次扣1分。
4、课堂早退者每次扣3分,并通知家长。
5、全月无迟到者加3分。
(二)纪律
1、眼保健操、课间操、集会时,讲话、搞小动作,态度不严肃认真者每次扣1分。
2、上课随便讨论、说话、嬉笑、起哄、睡觉、看课外书者,每人每次扣2分。上课因讲话或不专心听讲等原因而被老师点名批评者每次扣3分,并要向老师认错;全班被公开批评的,每人扣3分。
4、课堂上被老师公开点名表扬者,每次加3分;全班被公开表扬,则每人加5分。
5、早读不认真,发呆,故意捣乱,读书不齐,被科代表点名、记名者每人每次扣1分。
6、课堂上不准传纸条,违反者一次扣2分;不听从值日干部管理并顶撞、辱骂值日干部管理者每次扣3分(被班干部或老师记名的每人次扣3分)
7、带游戏机手机、小灵通、随身听(MP3、MP4)到校者,除没收外,每人扣5分。
8、看不良书刊,打架斗殴等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每次扣10分,写检讨书,向全班宣读,并通知家长。
9、在课堂上吃零食,一经发现没收并扣3分。
10、全月无违反纪律者加5分。
(三)仪表礼貌
1、没佩红领巾的,每人每次扣1分。
2、周一、周五升降国旗时,不穿校服者扣1分。
3、讲粗话、唱粗鲁歌、做不文雅游戏、骂人者,每次扣5分。
4、起侮辱性绰号,欺侮年幼体弱同学,起哄,取笑,侮辱他人的,每次扣2分
5、在各种场合不尊重或顶撞老师者,每次扣5分。
(四)公物
故意破坏或损坏班级及学校公物者,每人每次酌情扣3~8分,并通知家长,责令按原价赔偿。
(五)卫生
1、每周的值日生如有逃跑不值日的,罚值一周,并扣5分。
2、教室、清洁区打扫不干净被扣分的,该天值日生每人扣1分,并加扫一周。
3、当天扫教室的同学要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发现乱扔纸屑、垃圾的,随地吐痰,乱扔粉笔的,把名单记下,交给卫生委员,由卫生委员核实后,每次扣1分;一周内2次违纪者双倍扣分,并参加义务劳动。
4、自己课桌椅不洁净,除要求擦干净外,每次扣1分。
5、教室内的扫把、垃圾桶等由当天值日生负责摆好,违者全组每人扣1分。
6、值日生要在老师上课前把黑板擦好,违者每次扣2分。
7、在大扫除中积极主动的,酌情加分
篇3: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
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细化,实施方案,轨道,业务
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气候变化轨道江苏省气象局二〇〇六年十一月目录序言1一、现状与需求2(一)现状.3(二)需求分析.5(三)存在的问题5二、设计原则.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7三、系统功能和结构.8(一)观测、资料收集和加工处理.8(二)影响和适应评估.9(
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江苏省多轨道业务细化实施方案
——气候变化轨道
江苏省气象局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
目
录
序言1
一、现状与需求2
(一)现状.3
(二)需求分析.5
(三)存在的问题5
二、设计原则.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发展目标.7
三、系统功能和结构.8
(一)观测、资料收集和加工处理.8
(二)影响和适应评估.9
(三)决策咨询服务.10
(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11
四、业务流程.12
(一)技术路线.12
(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流程.13
五、保障措施.14
(一)运行机制.14
(二)人才队伍.14
(三)合作交流.15
(四)信息保障15
(五)项目和经费16
(六)其他业务轨道的技术支持…………………………………….17
六、实施计划.18
20
序
言
科学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水资源短缺、干旱与洪涝频发、土地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山地灾害加剧等。江苏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1986年以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江苏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达0.7℃(以国际上通用的1961-1990年30年气候平均值为标准),苏南地区更高达0.8℃,均高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增温0.6℃的幅度。这与江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气象灾害增多趋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资源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国家安全。上世纪末以来,江苏频繁出现暖冬,年降水量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干旱和洪涝年增多,其中梅汛期的降水量在部分地区明显增多,极端暴雨事件和干旱以及其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而且也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考虑到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科研和业务在为江苏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制定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江苏“十一五”期间“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江苏”、“和谐江苏”、“绿色江苏”、“平安江苏”的宏伟目标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的精神,加快江苏省气候变化研究型业务建设,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省级气候变化业务是在上级指导下开展影响评估等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现状与需求
(一)现状
我国的气候变化工作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参与了国际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研究的讨论和制定,并介入了大部分核心计划。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气象局成立了国家气候中心。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业务取得了举世瞩目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我国气候变化的事实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检测与分析上,对亚洲季风的活动和变异及其与中国旱涝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耦合气候模式从无到有,除用于气候预测外,又进一步应用于气候预估;
3、研制了对农业、水资源、海平面等影响的评估模型,初步评估了我国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汇吸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4、分析了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5、初步分析了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对我国未来控制温室气体义务的影响等。
上述成就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为深入理解具有东亚区域特色的气候变化历史、机理、趋势和影响,为发展我国气候变化理论,建立我国独立的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还从不同方面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评估,包括《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应对策》、《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等。1990年以来,科技部先后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5号气候》,制定了国家气候计划纲要。目前,正在编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及气候变化蓝皮书。
近年来,针对江苏区域气候异常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陈家其等,1998);近百年江苏中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趋势及其变化率估计(丁裕国等,1998);江苏省近百年汛期旱涝变化的诊断分析(田心如等,1998);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陈海山等,2004);近40年江苏省夏季旱涝的演变、分型及特征分析(朱筱英等,2005);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姜彤等,2005);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苏布达等,200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最大,全流域夏季降水量也显著增加,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夏季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2004年11月,由江苏省气象局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17个有关单位协办的“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江苏)论坛在南京举行。出席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上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同样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全球气候变化对江苏已经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需求分析
1.满足江苏省防灾减灾的需要。江苏地处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相重叠的地区,是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区。江苏位于江淮下游,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客水下泄,内陆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东临黄海,有近一千公里长的海岸线,防汛防台的任务十分艰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灾害增多趋强,对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和人口产业密集的地区来说,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比如,1991年梅汛期,江苏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省经济损失达240亿元,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损失更为严重,远远超过了洪涝程度更大的里下河地区。出梅后接着出现了高温伏旱连秋旱,全省该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相当于我国西部有些省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因此,需要增强月、季、年的短期气候预测评估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年代际及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预测和评估研究,提高气候灾害及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评估能力。
2.建设生态江苏的需要。江苏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集中的省(区)之一,湖泊面积达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泽湖,位列我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滆湖、白马湖和阳澄湖;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长荡湖、邵伯湖、淀山湖、固城湖。由于非法圈圩、过度开发、淤积严重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湖泊大省江苏的湖泊面积迅速减少,水质恶化。江苏省气候变化业务的开展,可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特别是沿海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需要。江苏近10多年来明显增温的趋势,除了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作用外,与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城市化发展使热岛效应明显增加、工业开发区发展使农田减少、火力发电和交通的发展使CO2的排放量增加、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也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江苏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制定区域气象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
4.满足气象部门科研业务发展的要求。江苏省气候变化业务,客观上担负着向上级(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气候变化业务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和本省相关业务产品的职责。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和业务工作,将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科学事实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本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实施大型工程项目提供科学评估,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是我国的科教文化大省,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有雄厚的基础,但研究成果大多分散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江苏省气候中心成立不久,还没有将江苏的气候变化科研成果业务化、系统化和集成化,尤其是有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目前基本上是空白。如何配合国家和区域气候中心的业务要求、如何针对江苏气候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江苏省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型业务面临着以下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
1、主要科学问题:
(1)气候变化对江苏境内江河湖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江苏沿海海平面和滩涂湿地的影响;
(3)气候变化对江苏水灾、旱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4)长三角地区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措施;
(5)江苏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6)气候变化对江苏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的分析评估;
(7)气候变化对江苏交通、桥梁等重大工程建设气候环境可行性的影响评价。
2、主要技术问题:
(1)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气候变化的观测系统,基础资料质量远不能满足现代气候变化业务的需求,资料(特别是其他专业、行业资料)欠缺;
(2)没有建立起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信息共享平台;
(3)气候变化业务体系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气候变化业务工作所必备的框架、流程、标准和规范等尚未建立起来,江苏省的气候变化业务力量相对薄弱,整体上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亟待加强;
(4)计算机等硬件资源不足,与先进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与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很不适应。省气象业务中心还没有一部高性能的计算机,无法进行复杂气候模式的计算,而且相关专业人才也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对气候变化科研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和气象部门“三大战略”,深入了解国际、国内与本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求,铺设好气候变化轨道,使其从无到有。
江苏气候变化业务轨道建设以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为第一要务,以科技发展为重要前提,建设业务体系。在此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江苏气候变化业务轨道建设的重点任务,解决突出的难点问题,提升气候变化决策、科技和公共服务意识,紧紧跟踪当今国内外气候变化业务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充分体现江苏的气候变化特点,开发切合本省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服务产品。明确业务体系框架、流程、规范和标准,同时注重气候变化业务以及与其他业务轨道、相关部门的联合与协调,建立以运行机制、人才队伍、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宣传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为主的一体化的气候变化业务建设与维护保障体系,保障江苏气候变化业务实际、稳步、有序地运行。
(二)基本原则
气候变化轨道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逐步确立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制定至关重要的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大气科学乃至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了解各敏感行业需求,建立相应的影响评估业务系统。
(三)发展目标
江苏省气候变化业务近期(2007年~2008年)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气候变化观测网,建成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基础信息资料库,完成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进行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江苏省气候变化业务建设的长期(2010年)目标是: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利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式进行农业、水资源、能源、生态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和对策评估;为大型工程项目、区域开发、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生态建设等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初步建立气候变化业务服务体系,开发一系列业务服务产品。
三、系统功能和结构
江苏省气候变化业务系统的总体功能(见下图1)是:加快“三站四网”建设,收集处理江苏省气候系统观测信息及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信息;通过对气候变化事实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历史和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演变规律;同时,参与上级业务单位组织的有关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在计算机资源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区域气候变化进行模拟;进一步利用已有观测资料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进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针对综合影响评估的结果,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进行气候变化适应分析,并提出江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对策建议;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气候变化决策服务、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和公共宣传;开发江苏省级气候变化业务产品,提供服务;为省气候中心气候业务提供长时间尺度背景指导产品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上级(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单位产品进行评估和反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科研技
术开发
影响适应评估
气候变化
业务系统
观测、
资料收集加工
决策咨询服务
图1
气候变化业务系统总体功能和结构
(一)观测、资料收集和加工处理
依托江苏正在建设、完善的“三站四网”观测网络,尤其是正在建设的6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南京、常州、徐州、淮安、南通、射阳),获取气候系统观测资料。
收集省内气候观测系统资料并进行质量控制、初步加工和统计;对历史存档的各类气候资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历史气候资料的质量;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要求和规范,对地面、高空、辐射等历史观测资料进行统计整编,获得描述区域气候基本特征的标准气候统计产品,为气候变化业务提供区域气候标准值;对历史气候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分析和订正,形成标准化气候观测资料数据集;广泛争取与相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江苏省有关古气候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能源、人口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编。
(二)影响和适应评估
江苏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作为国家和区域级气候变化业务的补充和加强,突出气候变化的研究性特征,抓住江苏气候变化的关键性问题(如全球变暖下的局域响应、江淮梅雨气候特点,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影响等),利用上级(国家和区域级)单位提供的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及上级指导预估方法,
结合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特征,研发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统计—动力相结合的降尺度释用技术,增加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和实用性。
以江苏省气候变化事实为依据,对未来10~50年江苏省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广泛收集农业、水资源、能源、生态和人体健康等方面资料,引进和研发适用于江苏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不同对象的影响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相关相似、回归差别、主因子法、信息数值技术、系统分析法等评估方法,建立和完善集资料收集处理、各种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影响及风险评估指标于一体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系统,制作江苏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业务产品(包括主要气候灾害早期预警的风险区划),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相关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服务。为江苏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业务机构提供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评价或预估,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生产和做好防灾减灾、调整产业结构,改进农业管理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建立江苏省气候变化评估数据分析集。
(三)决策咨询服务
针对气候变化领域国内外最新动态和气候变化科研与业务最新成果,发布江苏省气候变化专题分析报告;提交江苏省气候变化研究与业务进展年度评估报告;建设江苏省气候变化信息业务服务系统,根据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点及社会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制作气候变化相关业务产品,向政府、科学界和公众提供气候变化监测、预估和影响评估信息和产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政府决策活动、防灾减灾、以及各种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全面、准确、及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将紧紧围绕目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热点问题,结合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IPCC和UNFCCC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尽早完成一批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内或国际上有影响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并且尽快将科研成果业务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功能包括:(1)针对不同资料序列的特点,研究均一性检验技术,研究非均一性原因对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研究地基直接观测资料、数值模式产品和卫星遥感资料的融合技术,研发各类综合数据产品;(2)利用最新气候观测和监测资料,进行区域气候变化事实验证研究,开展未来气候变化对江苏社会经济敏感领域和区域影响的综合评估和对策评估研究;(3)为区域经济布局、大型工程项目、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生态建设等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和专项服务;(4)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方面的评估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江苏可持续发展及生存环境安全的影响,形成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结果数据集。
四、业务流程
(一)技术路线
1、标准资料加工处理:在国家气候中心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的指导下,根据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提供的观测数据,以及历史和实时卫星数据,结合江苏历史资料分析过去和现代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主要特征及演变规律。
2、成因判别:以全球年代际气候变化为背景,以江苏地区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气候变化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整编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特征量及东亚副热带季风区的气候变化特征量、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年代际变化序列。
3、趋势预估:依托国家气候模式及其指导产品,引进并发展适用江苏地区的统计-动力相结合的降尺度技术,不断改善上述业务流程,进行区域气候变化的机理、机制等分析。
4、影响评估:利用观测资料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采用动力或统计降尺度分析技术,细化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预估结果,对上级指导产品进行评估、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建立江苏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系统,从而将预估结果应用于相关领域的影响评估。在为相关部门提供评估结果的同时,研究未来气候变化综合影响模型,向政府决策者、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发布相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信息,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宣传气候变化及其相关问题。提高江苏地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流程
气象资料收集、质量控制处理
客观分析资料
上级部门气候变化预估结果
气候系统信息资料存储库
灾情调查资料
社会地理经济资料
气候变化统计分析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平台(评估指标、参数、图形等)
查询、综合分析评估
极端气候事件评价报告
气候变化影响专报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
综合信息服务
应用服务
产品分发
信息反馈
五、保障措施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主要任务,需要在加强组织协调,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广泛开展与国际国内相关部门的科研业务合作,加强宣传,加大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措施保障。
(一)运行机制
以江苏省气象局科研和有关业务单位为主体,统一规划,同时加强与当地其他部门气候变化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协同作战。采取“小实体、大网络”的灵活运行机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促进不同研究单位和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建立有多部门多学科参加的气候变化业务体系。
(二)人才队伍
全球气候变化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诸多学科,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综合型高级人才(包括科研、业务和管理)的培养。在做好国内培训的同时,要利用双边、多边、区域及国际组织的渠道,开展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人才的国外教育、培训活动。要采取措施,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的气候变化人员参与江苏的气候变化工作。尽早形成江苏省一支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气候变化科研业务队伍。以带动江苏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工作迈向全国先进水平。
气候变化属于新建轨道业务,根据业务需求,人员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合作交流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内外科技合作,有助于我们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监测、研究和业务手段,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成果水平。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合作研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各种国内外科学研究计划或活动,并积极发挥作用。要创造条件,多邀请外国科学家来华讲学、访问、工作,同时鼓励专家、学者利用一切可行的渠道,到国外访问、工作,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四)信息保障
气候变化业务的开展以及气候变化业务产品质量和服务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基础资料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加强气候变化轨道建设中基础资料信息库建设的同时,需要省局相关科研与业务单位提供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气候系统观测布点上,要充分考虑江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并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观测;在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资料质量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观测规范和当前国际上先进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和程序执行,以保障气候变化业务轨道工作的顺利实施。
气候变化业务需要建立省内各相关业务单位的信息资料共享制度,同时不仅需要常规气象观测(或再分析)资料,还大量需要其他专业或行业的资料,需要建立与行业外资料的共享平台。
(五)项目和经费
江苏省气象局组织相关单位联合江苏省科研院校优势力量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项目,争取得到立项支持。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在气候变化业务经费方面持续、稳定和较大强度的投入是实现江苏气候变化轨道业务发展的基本保障。可围绕以下重点科学问题开展科研业务工作:
(1)气候变化对江苏水资源的影响,重点开展洪泽湖、太湖流域等气候监测和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2)气候变化对江苏沿海海平面影响,海平面升高可以加剧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而且沿海滩涂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群也会减少或丧失,并带来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海岸、河口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3)气候变化对江苏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重点开展旱灾、水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的研究;
(4)长三角地区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提出及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经济型社会发展模式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江苏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江苏沿江城市群规划建设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积极开展重大工程建设气候环境可行性的分析评价等。
(六)其他业务轨道的技术支持
气候变化业务轨道建设不能与其他相关业务轨道建设完全分离,需要其它业务轨道和业务平台的支持。
(1)需要提供适宜的网络通讯带宽、高性能计算机设备及丰富的气候系统资料源等保障。需要与气候轨道共同整编气候系统资料集。所需的气候系统资料包括:历史全球海温、云量、冰盖、高原积雪、土地所用及下垫面分类、城市热岛及其分布等资料;中国气象局的MICAPS资料;江苏各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及灾情资料(含各区/县气象局上报灾情及应急联动收集的灾情)等;其他行业的相关资料。
(2)生态与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密切联系,其本身就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的重要科研业务内容,因此,其业务轨道建设也离不开气候变化信息的支持;而农业与生态方面的监测信息,也将为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对气候模式的应用、气候影响评估业务工具的开发、校准和检验等许多气候变化科研业务方面的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需要与气候轨道共同研发适合江苏区域的统计和动力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共同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目前许多气候影响评价工具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用于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可再生能源等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评估业务。
六、实施计划
按照业务建设内容的重要性依次开展气候变化业务,优先建设适合江苏实际的气候变化业务系统,并突出建设的重点问题,如急需的服务于江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业务工作等,按照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实施。
江苏省级气候变化业务接受国家级的技术指导,利用国家级气候变化业务产品和成果,开展省级气候变化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省级气候变化的监测业务,利用国家级和区域级气候变化业务产品,采用动力/统计降尺度分析技术,制作地方需求的气候变化业务产品,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及时的、有效的服务。
江苏省主要气候变化业务产品
产品名称
主要内容
出版周期
预期实施时间
气候变化专题分析报告
本省有关的气候变化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不定期,每年1-2份
2007
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
针对本省有关的气候变化事实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信息
每年1期,年初出版
2008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对省内农业、水资源、能源、生态、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评估结果
不定期,每年1-2份
2009
媒体宣传材料
宣传气候变化问题,讲述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根据需要,具体操作
2007
1、2006年:实施方案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充分吸纳气候变化专家和相关科技人员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江苏的气候变化轨道的研究型业务建设方案。
2、2007年:气候变化基础资料系统的建设,收集相关历史气候数据信息,研制短期气候变化资料库和专家知识库,初步开发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变化机制分析,分析比较统计与动力影响模型的差异。理顺与气候业务的关系,初步建立规范的流程,建设气候变化研究型业务平台。
3、2008-2009年:开始江苏气候变化客观诊断系统、气候变化趋势降尺度预估技术的研发。初步形成江苏气候特征量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演变的综合概率预测技术。研发新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建成信息较齐全、功能较完备、分发较方便的业务系统。初步完成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及工程气候条件影响评估、业务试运行及业务平台。
4、2010年:基本完成气候变化轨道的研究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任务及业务开发队伍。基本建成江苏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型业务体系,形成较为成熟的降尺度技术制作,按照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流程,发布江苏未来10年以上气候变化趋势及可能影响的相关业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