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统筹,城乡,农村工作,讲话,改革
2012年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简介: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17日)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刚开年就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是城乡统筹综合改革“1+11”政策文件,这是去年市委“一号文件”即“1+13”政策文件的
2012年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内容: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7日)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刚开年就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个会议非常重要。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是城乡统筹综合改革“1+11”政策文件,这是去年市委“一号文件”即“1+13”政策文件的充实升级版。因为经过一年的努力,城乡统筹当中的一些工作包括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已基本完成,今年又有一些新的任务充实进来,所以要对配套文件进行调整充实。今后几年,市委“一号文件”就是部署城乡统筹工作,而且每年都有所升级。这样既保证前后工作和文件不会冲突,又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今年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在市委“一号文件”中都已经非常明确,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考虑到县(市、区)刚刚经历了换届,去年很多从事城乡统筹工作的同志因换届而转岗了,而有不少新同志充实到抓城乡统筹工作当中来,对这项工作有一个逐步熟悉、深入、得心应手的过程。所以,想通过这样的会议交流,使大家对城乡统筹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具体工作要求。借这个机会,我讲七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在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温州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这个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现在温州发展滞后了。
2009年全市人均GDP排在全省第10位,发展进程指数和发展水平指数也都处于第10位、第11位。去年全省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温州只有6000多美元。过去说温州是发展最好的地方,但现在是全省倒数第2位;过去说温州民营经济是老板经济、创业经济,温州人最有钱,但现在按照新的统计办法,温州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仅列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进不了全省前5位;过去说温州民间资金有6000亿元,但局部金融风波一来,这些钱都销声匿迹了,民间到处都借不到钱。如果这种状况延续下去,温州就会成为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所以,不能再对镜作揖,自己恭维自己,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面,不能像龟兔赛跑的兔子,该醒醒了!
温州这些年之所以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2001-2010年温州全社会平均投资率为3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10年温州投资率是31.8%,同期全省达到50%,全国接近70%,温州的投资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下去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就会不断拉大。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温州投资少不是因为温州人没钱,而是因为温州的投资环境不佳。资本是逐利的,哪里可以获利,就会流到哪里。“十一五”期间温州资本在全国各地实业投资达到3000亿元,这还不包括房地产等方面,而在本土的工业投资只有1300亿元;2010年温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930亿元。人家是自己挣了钱投在本土,还通过招商引资把外面的钱也吸引到本地来投资,当然发展快。而温州是外面的钱不进来,自己好不容易挣的钱又流到外面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资本又是跟人走的,宜居环境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因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现代经济的主体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主要还是城市社会,现在温州非农产业占比是95%,非农人口占比是90%,所以发展环境主要就是城市环境。但温州这座城市缺乏经济发展的空间平台,基础设施不配套,拥堵问题非常严重,温瑞塘河水质劣V类,灰霾天气很多,从南到北都是绵延的村镇带,生态环境和形象环境不佳。环境不佳的关键就是半城市化问题突出。根据六普数据,温州常住人口912万,列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同时温州又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只有沿海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比较适合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具有非常好的人口集聚条件。但与其他国内大城市相比,现在温州的城市化是不彻底的,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是67%,户籍城市化率只有21%多,也就是有40多个百分点的人口不是户籍意义上的城市人口,这些人都住在城中村、城边村里。同时还有340万外来人口,现在也是统计在城市人口里的,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因为他们不能在城市实现安居乐业,只是城市的过客而不是常住居民。所以,温州的城市人口看起来很多,但很大部分并没有转换成真正的城市人口。从南到北仔细看看,一个个小镇小乡小村,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跟城市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每一个城市整体的规模、档次都不高,功能都不完善、不强;每一个镇都是各自存在、自我服务,导致温州整个城市没有形成大都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城市化不彻底,就难以形成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也就缺乏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由于城市化没有为工业化提供相应的城市平台支撑,导致温州的产业也在低小散状态中徘徊。(1)规模比较小。全市40多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只有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99家,剩下的都是小微企业。温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3位,但规模以上工业在全省仅列第5位,经济规模跟企业规模是不匹配的。(2)层次比较低。全市规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说明温州人是全省最凭苦力赚钱的群体,新产品产值率也列全省倒数第1位。(3)布局比较散。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空间很小,另一方面是土地产出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所以主要问题不是土地供应量太少,而是企业布局比较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来提升产业层次,导致土地产出率比较低,都是“低产田”。企业的这种低小散状况是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种状况与城市低小散、半城市化是相伴相生的。
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的竞争,现在温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于较低的层级,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会被逐步边缘化。因为现在这个世界资源要素是稀缺的,能者得之。如果没有比较强的城市竞争能力,在资金、人才竞争当中就技不如人,那就会慢慢被边缘化。历史上一些城市曾经辉煌,但由于后期城市竞争力低下,慢慢就被边缘化,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温州的发展不是必然的,过去在全省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后来通过温州人自身的奋发努力,使温州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但是,面对温州城市当前这么一种状态,如果不继续改革创新,温州同样还是会衰落。对此,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温州城市环境当中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半城市化问题,而导致半城市化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制度性、体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在城乡结构是二元的,城市居民与农民是二元的,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是二元的,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是二元的,导致城市发展所需的要素不能彻底转换,反过来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同时,由于这种二元结构,使城市工商资本无法到农村投资,也导致农村发展缓慢。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素自由流动。因为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就不可能有要素的优化配置。现在城乡之间的要素是不能自由流动的:人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农民不可能自由转换成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也做不成农民。土地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土地,但农村的土地不能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而实际上城市是土地集约的平台和载体,按照城市的规划,1平方公里可以承载1万人口的生产生活,而农村人口由于分散居住,人均占用的建设用地比城市居民多得多。资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城里的资本不可能流向农村。因为现在农村的产权处于分散状况,土地又是分散在各个农户手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工商资本所有者必须跟千家万户去博弈,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城乡二元体制带来了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障碍,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温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城乡统筹,就没有工业化、城市化,也就没有温州的现代化。实现城乡统筹,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发展水平。这是城乡统筹的逻辑必然!
温州要转型发展,必须要推进三大转型,其中经济转型是核心环节,但是经济转型要靠环境,而这个环境转型必须要靠城市,城市转型必须要靠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制度的打破必须要由政府来推动,政府要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作为一个基本的公共品,必须由政府来供给。所以,在三大转型当中,政府转型是前提,要以政府转型来推进城乡统筹和社会转型,以社会转型来推进经济转型,最终实现转型发展。按照这样的逻辑,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主要是三项:第一项是强化投入,对各县(市、区)的投资率进行考核。第二项是改善环境,全力推进“六城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第三项是统筹城乡,把城乡统筹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工作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1)建立健全了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1+13”政策文件。(2)统筹城乡的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推进乡镇撤扩并。统筹城乡不能就农村抓农村,必须以城市为平台和载体来抓统筹城乡。过去温州的一个问题就是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去年统筹城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乡镇撤扩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290多个乡镇(街道)撤并成为70个街道65个镇6个乡。在农村以中心镇为基础性节点和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在大都市区以功能区来推进城市化,基本形成了“1650”的大都市框架。二是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温州原来有5406个村,这样的村级平台难以实现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所以,去年我们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基本完成5406个村向856个城乡新型社区的转变。三是推进“三分三改”。去年各县(市、区)都有所启动,84个镇有700多个村启动股改,400多个村基本上完成。四是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原来温州农房改造集聚比较滞后,去年启动200多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米,有了良好的推进。(3)形成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1)思想认识需要再提高。现在有些地方和一些干部对统筹城乡是温州转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还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现在市级层面还是一般性、原则性的提法,具体工作还需要因地制宜,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如果被动地消极应付,那肯定是干不成的。从11个县(市、区)来看,统筹城乡的各项工作进展不一。这项工作不是能干不能干、可干不可干的问题,而是一项非干不可的事情。现在进展不一,反映的是认识差距,这是一项必须要干,而且是可以干,肯定能干的事情。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客观规律。今天开这个大会,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解决半城市化问题,不推进温州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温州的现代化。其中,城市化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统筹城乡。现在进展慢了,只能说是认识不到位,第一年可以等,第二年等不起,因为温州等不起、慢不得。如果第二年还在原地踏步,那无论是能力问题还是认识问题,就只能是不换脑袋就换人了,当然最好是多换脑袋少换人。(2)体制改革需要再深化。去年推进体制改革,包括撤扩并、“转并联”、“三分三改”,大的框架和原则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政策与策略相结合等方面还有比较多的问题。比如乡镇体制,现在过渡期有镇、办事处、社区、村四级,这作为过渡形式无疑是需要的,但从长远来讲,必须实行镇和社区两级体制,因为随着管理手段的提升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整体社会管理会越来越趋于扁平化,而不是越来越多的层级化,这就是体制问题。比如农房改造集聚,如何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这一体制如何设置,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3)农房改造集聚的标准和档次需要再提升。去年的农房改造集聚比较仓促,在规划选点和方案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点问题,有些选点在前、规划在后,就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同时由于规划选点与启动建设存在的矛盾,很多点就比较小,又形成了低小散的问题。现在集聚点占地面积60亩以下的138个,占68%,其中30亩以下的61个,占30%。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更多的是环境,没有大的社区建设,就形不成社区配套的规模效应,相应的社区功能就不会很全、档次就不会很高,会给今后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带来先天不足。(4)整体推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农口推进这项工作力度比较大,但其他各个条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工作都还有欠缺,不是很到位。三农工作既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也是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问题,需要方方面面整合力量、统筹推进。比如农房改造集聚,如何降低成本,其中就包括水电气、规划设计费、白蚁防治费等等,这些反映的就是认识问题、合力形成问题。
今年是我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大推进的一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坚定不移地把深化城乡统筹摆在全局和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全面推进农房改造集聚
农房改造集聚,是城乡统筹的切入点,是解决发展要素保障、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投资和内需、改善农民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牵动着转型发展全局。必须把农房改造集聚作为城乡统筹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全年农房改造集聚率达到5%以上。(1)切实完善规划布局。要在“1650”大都市框架内,精心做好农房改造集聚区布点规划。(2)引导农民自愿跨区域集聚。温州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很大,农民向中心城市、中心区域集聚的愿望非常强烈。推进乡镇撤扩并,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在更大区域进行自由选择,因为1平方米的房子建在中心城区和山上的建安成本是差不多的,但财产价值是远远不一样的,这也是农民有农房改造集聚意愿的动力来源、利益驱使。反过来讲,城市规模越大,级差地租就越高,政府土地开发收益也就越高。所以,农房改造集聚是农民得益的一项举措,也是政府推进城市化、获得土地开发收益的重要来源。必须鼓励农民自愿跨区域集聚,利用城市化红利和土地级差来引导农民,这是农房改造集聚的重要内容。(3)提高农房改造集聚的规模和档次。农民建房不能是低档次房子的代名词,应该从规划阶段开始,全面提高农房质量,使农房成为高档社区,更好地吸引农民来集聚。(4)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各县(市、区)基本都出台了农房改造集聚政策,但相当一部分中心镇还没有出台实施细则,所以这项工作要尽快推进,要求各中心镇在一季度都能出台。同时要做好农房改造集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市里已经明确从今年元旦开始,农房改造集聚政策要与征地拆迁政策、城中村改造政策实现“三策合一”,确保政策之间的平衡,以此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城中村改造年内要全面启动,特别是鹿城区,在去年制定政策的基础上,开年要全面启动,争取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同时鹿城、龙湾、瓯海要实现三区联动,生态园、开发区、高新区也要同步推进。
三、深入推进“三分三改”
“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由于过去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强调集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整个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实际上,在现代产权理论中,最好的产权保护方式就是把产权量化落实到个人。过去的公有制实现方式带来了产权主体的缺位,使集体经济的产权保护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受到有些不良村干部的内部人控制,导致每次温州的村两委选举都存在着一些贿选等违法和破坏民主的行为。争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利,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产权改革不落实。这次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内容就是农村产权改革,这也是国务院给温州的任务。所以,我们提出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就是“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原来的制度会阻碍农民进城,现在有了这样的“三分三改”,农村土地、林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都能量化到人,就不会因为农民拥有了城里的社会保障而失去原来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使农民对自己拥有的产权有完全的自由处分权,也就使他能充分借助这些财产进城入镇。因为农村的财产关系明晰化以后,农民拥有自由的财产处置权,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进城,必然会带来土地的规模流转和股份的相对集中,而这又会引入非农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在股改和地改的基础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的农民按居住地登记户籍,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样也就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甘蔗没有两头甜的,不可能既享有城里的公共服务,又享有农村的宽敞空间和山里的良好空气,关键就看你的价值取向。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一个人不管想成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并能非常方便地实现。现在城里人不可能变成农村人,但如果把宅基地用益物权、土地财产权都分到每个农民头上,城里人就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去购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也就可以成为农村人,同时又可以享有城里的权益。反过来,农民既可以把农村的产权卖掉进城,也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而享有城里的权益。这样的话,人力资源、土地、资本等各类要素就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会带来老百姓选择的自由,也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和谐。所以,改革的方向就是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自由权力,也就必须要推进“三分三改”。(1)抓住股改这个关键环节。行政村股份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可以实现原来行政村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虚化,为社区按时运作创造条件。所以,我们要求今年各县(市、区)80%的行政村要完成股改,明年要基本完成。(2)以地改推进土地要素流转。国家宪法规定,土地只有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方式,所以相应的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必须分开处置,非土地资产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资产建立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对土地的确权推进土地的规模流转,使绝大部分农民实现非农就业,留下的农民结合工商资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在规模经营基础上,借助工业化方式来推进农业发展。其前提就是土地规模流转,而土地规模流转的前提就是地改,今年要基本完成土地制度改革,80%的行政村要建立土地合作社,2013年要全部完成。(3)积极推进户改。在股改和地改完成以后,户改就水到渠成了。按照现在的制度,如果城里人进到农村去,就可能会提出对农村产权的主张,但在股改和地改完成以后,按居住地登记户籍就成为必然,也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户籍制度上的平等一致。所以,今年完成股改和地改的地方,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4)建立农村产权登记交易平台。“三分三改”的目的是促进产权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就需要有产权登记交易平台。今年在“三分三改”的基础上,市县各级要建立健全交易平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交易流动。
四、扎实推进中心镇和都市功能区建设
在“1650”大都市中的50个左右的中心镇和38个都市功能区,已经不是原来相对独立封闭的个体,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是“1650”大都市的组成部分,都要依托于大都市的整体功能,同时中心镇和功能区的一些功能也要成为整个大都市的功能支撑。所以,今年的“1650”大都市建设必须通盘规划、整体衔接。(1)深化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乡镇行政区划撤扩并,去年撤扩并没到位的,今年要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深化功能区设置,由于这是过渡形态,很多区镇合一的就比较顺,而区镇、区街统分的矛盾就比较多。所以,要更好地发挥功能区规划建设职能,发挥镇(街)的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进行整合,年内各县(市、区)都要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2)推进相应的建设。包括网络化建设、开发片区建设、产业平台建设等。(3)强化中心镇、功能区的职能。中心镇、功能区必须要成为独立的、具有行使相对权力职能的基层政权组织,要赋予相应的财权、事权,充分发挥作用,通过中心镇、功能区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城乡等各项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在中心镇、功能区这个平台充分展开。各县(市、区)对这些方面要进行重点研究。
五、着力加强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建设
温州原来的行政村规模比较小、分布比较散,在推进村村通、行政村全覆盖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功能水平和层次也不高。所以,必须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今年在“转并联”以后,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工作:(1)逐步压缩基层社会的管理层级。现在是镇、办事处、社区、村四个层级,要通过“三分三改”,强化村的经济职能,把行政村向经济功能提升转化,并通过上提下放,强化社区的平台能力,逐步压缩管理层级。到明年年底,要基本实现镇、社区两级管理,建立扁平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要继续以社区为平台发展社会事业、商业和基层管理等功能,各个条线的资源都要在社区进行整合,如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要进行整合,基层的文化与教育、体育要进行整合。(3)完善社区内部的治理结构。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合理划分议事监督委员会、管委会和“转并联”之后建立的居委会等机构的职能和权责边界,不断探索完善社区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社区的党组织、议监会、管委会之间的权责划分,必须在顶层设计层面就予以明确,党组织必须要发挥战斗堡垒和核心作用,议事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议事、监督职能,管委会就是执行机构。现在社区架子搭起来了、牌子挂起来了、房子也基本腾出来了,但运行的内涵还没有到位,特别是人员配备没有到位。我们一定要把社区平台的作用发挥好,包括组织系统、民政系统在社区建设中都要整合到位,使其成为今后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平台,这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六、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要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根本途径,着力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1)加快产业发展。今年对中心镇和功能区的考核,仍然要把各类产业集聚和开发区建设作为主体,农民到中心镇不是过夜而是就业,城市化、工业化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建立完善综合服务网络。提高对农业的金融等服务水平。(3)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所以要逐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要建设城乡统一的、管理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城里的落差太大,公共财政要更多地向这块倾斜。(5)加强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力度也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扶贫开发不能就扶贫来扶贫,还要通过统筹城乡来推进。农耕文明依附于土地,哪里土地多、人口多,土地产出高,就相对发达,但现代文明依托于工业化的资源和市场,区位条件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扶贫开发就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龙丽温高速公路一定要开工,因为文成、泰顺是欠发达地区,要想富就必须先修路。同时也要推进贫困地区异地下山搬迁脱贫。扶贫开发必须纳入整个城乡统筹,一方面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通过城乡统筹特别是农房改造集聚。目前市政府正在研究珊溪水库原来库区的农民,如何通过农房改造集聚到中心镇异地跨区域集聚。
七、切实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任务落到实处。(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成为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专家,都要把城乡统筹作为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因为城乡统筹抓好了,环境就好了,投资就下去了,温州就发展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提高了,那我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就完成了。(2)强化要素保障。农房改造集聚是切入点,土地一定要保障到位。实际上,农房改造集聚在土地方面是节约的,无非是需要前期投入。温州的农民户均宅基地3分多,相当于200平方米,这次农房改造集聚如果按照平均容积率2计算,那么200多平方米就可以盖400多平米。现在的原则是“一三顶底、三五落地、合法面积、违章不计”,平均算下来一户农户异地改造只要200多平米,所以农房改造集聚是集约土地的。一部分节约下的土地就可以用来盖公园盖学校,为农民集聚提供配套支撑,还有一部分土地用于搞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因为农民到中心镇是来就业的而不是来过夜的,这就需要有产业的配套。除了资金和土地要保障到位以外,接下去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都要下到社区和农村去,现在市里已经派了7个工作组到鹿城,如果瓯海和龙湾有需要,市里也可以派工作组下去,帮助推进农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3)严格督查考核。今年的考绩法把统筹城乡作为重点,主要包括农房改造集聚、“三分三改”、社区建设等三个方面,其中农房改造集聚占主体。对县(市、区)的考核包括投资、统筹城乡和综合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所以统筹城乡也是县(市、区)考核的重点工作。实际上,统筹城乡搞好了,投资也就有一大块了,如果每年完成5%(相当于7万户)的农房改造集聚,按照每户20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就有420亿元的投资,就相当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5。(4)营造浓厚氛围。今天的会议就是营造氛围,接下去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党校要把统筹城乡作为各个班次的必修课。同时要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实行典型引路,希望11个县(市、区)和各中心镇、功能区要多创造经验,哪里有好的经验,就在哪里开现场会,把经验向全市推开。今年,这项工作要始终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事关温州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我们一定要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