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嗅鞘细胞介绍》

日期:2020-04-2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嗅鞘细胞介绍》word版 本文关键词:细胞,介绍,word

《嗅鞘细胞介绍》word版 本文简介:嗅鞘细胞简介嗅鞘细胞是目前所发现的极少数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再生的细胞之一。其特点为终身具有神经再生功能,还能够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粘附分子,被认为是髓鞘化能力最强的胶质细胞。逐渐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嗅鞘细胞与胶质细胞、许旺细胞在表现型上有共同点,它们都能促进轴突的再生,主要区别在于嗅鞘细胞不但存在

《嗅鞘细胞介绍》word版 本文内容:

嗅鞘细胞

简介

嗅鞘细胞是目前所发现的极少数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再生的细胞之一。其特点为终身具有神经再生功能,还能够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粘附分子,被认为是髓鞘化能力最强的胶质细胞。逐渐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嗅鞘细胞与胶质细胞、许旺细胞在表现型上有共同点,它们都能促进轴突的再生,主要区别在于嗅鞘细胞不但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于外周神经中。嗅黏膜中的神经元是唯一生后才生长并在成年时继续分化的神经元,寿命为4~12周,随着新细胞的生长,又建立了新的神经支配关系。嗅鞘细胞存在于嗅神经及嗅球的神经层上,沿嗅神经的全长,从周围神经系统到中枢神经分布。

分化来源

OECs和嗅上皮均来源于嗅基板,而嗅球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均起源于神经管,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嗅上皮与嗅球发育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原始嗅觉神经元伴随大量基板细胞从嗅上皮传出轴突向端脑泡方向迁移,其中嗅鞘细胞引导嗅神经轴突到达端脑泡,这些细胞形成早期的嗅球,接着嗅球发生外翻,迁移细胞覆在其表面形成一薄层,接着它们穿透胶质界膜引导形成嗅神经层和小球层,成为覆盖在嗅球表面新的胶质界膜,不同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的是:在成人阶段嗅鞘细胞依然可穿过这种胶质界膜。

主要特性

嗅鞘细胞是一种嗅神经的支持细胞,它包被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在颅底它和嗅球的僧帽细胞相结合。分布于嗅神经的全长,从嗅上皮基底膜一直到嗅球,主要位于嗅神经的纤维层,至于是否深入到颗粒层仍存在争议。嗅鞘细胞具有雪旺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性,但总的表现更趋于前者,它有两个独特的特征。第一,它不仅存在于外周神经(雪旺氏细胞),而且存在于中枢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第二,嗅粘膜具有终生再生能力,包括人类的嗅鞘细胞,这种再生是嗅鞘细胞参与高效调控的过程,尽管现在不清楚具体的机制。嗅鞘细胞不同于星形细胞和雪旺氏细胞,但同时兼有这两种细胞的特性,有象雪旺氏细胞有助于轴突生长的作用,但比雪旺氏细胞更能使轴突长距离生长,即具有更强的迁徙性;也有象星形胶质细胞一样对神经元的存活及轴突的生长具有营养作用,但嗅鞘细胞还能够包裹神经元形成髓鞘,支持神经突起的生长。正是这两种特性使得嗅鞘细胞成为神经修复的最佳选择。已发表的53篇关于嗅鞘细胞移植的文章,也强有力的证明了嗅鞘细胞是神经修复的最佳材料。

可塑性

嗅鞘细胞被认为是一种可塑性很高的细胞,它可表现出多种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在嗅系统发育过程中,嗅鞘细胞根据其在组织定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抗原表型,其中P75NTR、GFAP、和O4可标记大部分在体嗅鞘细胞,然而在嗅球外神经层O4阳性嗅鞘细胞仍然可以在P75NTR阳性细胞层内分化成E-NCAM阳性的细胞层,还有一定比率的嗅鞘细胞P75NTR阴性而NY和S100表型为阳性。

体内嗅鞘细胞抗原表型的可塑性决定了其在体外培养形态学和抗原表型的可塑性,已有研究证实纯化的嗅鞘细胞能够分化成两种不同形态及不同表面标记的细胞,即星型胶质细胞样嗅鞘细胞和施万细胞样嗅鞘细胞。星型胶质细胞样嗅鞘细胞为扁平状,表达高水平E-NCAM和GFAP而P75NTR阴性;施万细胞样嗅鞘细胞表达P75NTR,部分为GFAP阳性而E-NCAM阴性。这两种细胞关系并未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它们来源于相同谱系,并且两着之间是相关的。

细胞培养

OECs的培养,由胚胎、新生期、成年大鼠和小鼠的嗅球取材均已见报道。供体组织年龄的不同,培养细胞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差异。成熟嗅球从外到内可分为以下几层:嗅神经层、小球层、外丛层、僧帽细胞层、内丛层、粒层、髓层和室管膜层。嗅球成鞘胶质细胞包绕嗅神经元的轴突经外周部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终止于嗅球的嗅神经层和小球层。在手术显微镜下取嗅球的最外两层做培养,可以得到含量较高的OECs。Burry等也曾经进行过嗅球神经元体外培养的研究,他们采用机械方法解离嗅球,但是经过这种机械分散方法,细胞破碎较多,细胞活性差。在体外神经元培养过程中采用胰蛋白酶化学消化和机械消化,并在显微镜下密切观察,可以避免消化不充分和过度,使细胞活性提高。

细胞分离

嗅鞘细胞分离有传统分离法:嗅球置于少量ACSF(人工脑脊液)中(4℃冰浴),在解剖显微镜下,将位于嗅球最外层的嗅神经层、嗅神经及包被的脑膜轻轻剥下,用ACSF洗2次,组织块用0.125%胰酶(Sigma)37℃消化20min,经胰酶消化的组织块再移至完全培养液(DMEM:胎牛血清=9:1美国GIBCO公司)中,用滴管轻轻吹打组织块使之形成细胞悬液备用。分层消化法:整个嗅球置于0.125%胰酶中,37℃消化15min(不时摇动),取出含有细胞的酶液,终止酶反应。剩余的嗅球再用酶消化,重复以上操作6次,细胞悬液分别收集于6支小试管内备用。直接挤压法:嗅球置于少量ACSF中,用眼科镊子直接将嗅球撕烂、挤压,将剩余的片状组织块转移至另一试管内,用ACSF洗2次,组织块用0.125%胰酶(Sigma)37℃消化20min,经胰酶消化的组织块再移至完全培养液中,用滴管轻轻吹打组织块使之形成细胞悬液。

传统分离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酶消化法,另一类是利用OECs对p75NGFR有特异免疫性的特点,采用免疫抗体包被培养瓶方法、磁珠悬浮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将OECs分离。产量上,直接挤压法最高,传统分离法次之,分层消化法最低。传统方法(包括免疫抗体包被培养瓶方法、磁珠悬浮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分离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需要特殊仪器及器械,特别是含OECs丰富的嗅神经层非常薄,即使在解剖显微镜下也无法与其它组织区别,嗅神经更是难于找到,分离效果很差。直接挤压法特点是操作简单易行,省时,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且在获得细胞的数量上略多于传统分离法。直接挤压法优于传统方法和分层消化法。为了加快OECs的增殖速度,提高产量可以在培养液中加入一些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如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牛垂体提取物(BPE)可使OECs增殖明显加快,但因其它细胞增殖也加快,使其纯度有所下降。应用Arac纯化OECs方法简便、经济,OECs纯度可达70%左右。时一步纯化还可用Thy-1.1抗体杀死成纤维细胞,文献报道纯度可达99%以上,其缺点是方法复杂、费用昂贵。

细胞纯化

纯化细胞的方法较多,一般有差速贴壁,化学药物法,梯度离心法,免疫亲和吸附法。以后者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度可达99%以上,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此法步骤较为繁琐,费用高,同时细胞经过反复清洗,活性下降,于是给下一步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主要影响纯化的是成纤维细胞,在培养24-48h加入阿糖胞苷,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进入分裂期的成纤维细胞,但OECs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使用BPE来促进OECs增殖,第8-16d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OECs,纯度可达80%。OECs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的低亲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L-NGFR),可以特异性的与LNGFR抗体结合,为免疫纯化提供了基础,免疫纯化后纯度可以提高到98%。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细胞表达

OECs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血管壁形成终足,以及参与形成胶质界膜,此界膜大致勾勒出了嗅神经轴突与嗅球颗粒层嗅小球的交界线,OECs在免疫细胞化学超微结构特征以及与轴突的功能联系方面与星形胶质细胞存在明显不同。OECs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GR)Laminin细胞粘附分子L1(CAML1)和Vimentin有阳性免疫反应。在体外,OECs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为免疫反应阴性,而这些抗原是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在电镜水平,OECs核呈锯齿状,染色质分布不均,高电子密度的胞浆中有微丝散在分布而星形胶质细胞核呈卵圆形,胞浆电子密度低,中间丝成束分布在嗅觉传导路上,OECs成束包裹嗅神经轴突,引导它们穿过PNS与CNS移行区和蛛网膜下腔,进入嗅球体外OECs与神经元共同培养时,它可以包裹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支持神经突起的生长;而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对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的生长只有一般的营养作用,不形成髓鞘样结构。OECs不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的免疫学特征,虽然它能表达O-2A(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但缺乏其它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包括对Rip、抗半乳糖脑苷酯、HNK-1、CD-3等的表达。

OECs有时被称为嗅觉系统的SCs,但两者在细胞来源和免疫学特性上明显不同SCs来源于神经脊细胞,而OECs来源于嗅基板两者对L1、P75NGR和A5E3均呈阳性免疫反应,不同的是,OECs表达中枢形式的GFAP,SCs不表达;OECs不表达HNK-1和半乳糖脑苷酯,而SCs则均能表达。

OECs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轴突生长刺激物质,能促进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嗅觉系统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研究提示OECs不仅可以分泌BDNF、NGF神经营养因子-3(neuortrophinfactor3,NT-3)和NT-4,还能表达Laminin、L1、纤粘连蛋白,S100、胶质源性连接素(Glial-derivednexin)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所有这些因子均能支持轴突的延伸。

研究历史

从第一次嗅鞘细胞的生物学文章发表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了。1994年RamonCueto和Nieto-Sampedrol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嗅鞘细胞有助于感觉轴突长入脊神经切断术的文章,在此之前Doucette实验室发表了嗅鞘细胞移植人脑后存活的文章,Raisman小组发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后行嗅鞘细胞移植可以使神经功能恢复。从1997年到现在的9年里有50篇文章是关于嗅鞘细胞移植的;51篇是描述嗅鞘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还有31篇是综述性文章,而且大多是和神经修复有关。国内黄红云教授率先开展了嗅鞘细胞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嗅鞘细胞已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在脊髓损伤修复领域,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最具潜力的细胞。

相关资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0年11月15日报道,嗅鞘细胞(OECs)是包在嗅觉神经纤维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被膜,过去25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嗅鞘细胞是由鼻内膜形成的,但英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显示,嗅鞘细胞有着不同的起源。

如果将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中,能促进神经修复,支持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这一新发现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源。该研究由英国维康基金和伊萨克·牛顿基金资助,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理论上讲,可以利用病人鼻子中取出的内膜组织,在培养皿中生长出嗅鞘细胞来,然后将其移植到损伤的脊髓中就能促进神经修复,而无需担心任何排异反应。但这种方法得到的细胞数量太少,不能为治疗提供足够的来源。

论文主要作者、英国剑桥大学发展与神经科学生物系的克雷尔·贝克博士说:“鼻内膜中的嗅鞘细胞太少了,其中还包裹着周边神经纤维,而这些纤维和嗅鞘细胞非常相似,对促进脊髓修复没什么效果。很难从鼻内膜中提纯出足够的嗅鞘细胞,进行有效的移植治疗。”

而这项新研究发现,嗅鞘细胞和其他包裹着神经纤维的细胞一样,源自一种名为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s)的胚胎干细胞。为找到嗅鞘细胞的起源,研究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胚胎神经嵴细胞,使其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绿色荧光。利用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在小鸡和小鼠的胚胎中移植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嵴细胞,这样就只有神经嵴细胞及其后代细胞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可以藉此追踪神经嵴细胞随嗅觉神经发育而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胚胎切片,这些具有分子标记的绿色细胞包裹着一束嗅觉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它们确实是嗅鞘细胞。

而成人皮肤和毛囊中都含有神经嵴细胞,这为在实验室大量培养嗅鞘细胞提供了可能。贝克博士说,下一步需要研究如何把这些干细胞转变为嗅鞘细胞,并研究这一过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如何正常开启的。这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但我们的发现为大量提纯嗅鞘细胞提供新方向。

篇2: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

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 本文关键词:硫化氢,通路,药学,细胞,信号

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 本文简介: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泛瑞翻译作者:LiL,RoseP,MoorePK.AnnuRevPharmacolToxicol.2011;51:169-87.PMID:21210746摘要硫化氢(H2S)是胱硫醚γ-裂解酶(CSE)与其他自发酶类分解半胱氨酸所得的一种气体递质。H2S供体药理学试验与

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 本文内容:

药学翻译-硫化氢与细胞信号通路

泛瑞翻译

作者:Li

L,Rose

P,Moore

PK.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2011;

51:169-87.

PMID:

21210746

摘要

硫化氢(H2S)是胱硫醚γ-裂解酶(CSE)与其他自发酶类分解半胱氨酸所得的一种气体递质。H2S供体药理学试验与CSE基因敲除小鼠遗传实验表明该血管扩张性气体在血管直径、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应变与炎症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几十年前,已确认H2S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并可降低细胞内能量产生。但近年来,发现该气体存在大量其他的药理学靶标。H2S可激活KATP与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常抑制大电导钙激活钾(BKCa)通道、T型钙通道与M型钙通道。H2S可抑制或激活NF-κB核转运,并影响大量激酶的活性,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Akt等。这些不同效应可能继发于H2S已知的还原性和/或促进细胞内蛋白质半胱氨酸氢硫化的性质。

原文:

Title:

Hydrogen

Sulfide

and

Cell

Signaling

Author:

Li

L,Rose

P,Moore

PK.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2011;

51:169-87.

PMID:

21210746

Abstract

Hydrogen

sulfide

(H2S)

is

a

gaseous

mediator

synthesized

from

cysteine

by

cystathionine

γ

lyase

(CSE)

and

other

naturally

occurring

enzymes.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using

H2S

donors

and

genetic

experiments

using

CSE

knockout

mice

suggest

important

roles

for

this

vasodilator

gas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vessel

caliber,cardiac

response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nd

inflammation.

That

H2S

inhibits

cytochrome

c

oxidase

and

reduces

cell

energy

production

has

been

known

for

many

decades,but

more

recently,a

number

of

additional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for

this

gas

have

been

identified.

H2S

activates

KATP

and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

channels

but

usually

inhibits

big

conductance

Ca2+-sensitive

K+

(BKCa)

channels,T-type

calcium

channels,and

M-type

calcium

channels.

H2S

may

inhibit

or

activate

NF-κB

nuclear

translocation

while

affecting

the

activity

of

numerous

kinases

including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and

Akt.

These

disparate

effects

may

be

secondary

to

the

well-known

reducing

activity

of

H2S

and/or

its

ability

to

promote

sulfhydration

of

protein

cysteine

moieties

within

the

cell.

篇3: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细胞那样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再进一步阐述。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

、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题目:第二节细胞增殖(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学生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细胞一分为二。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占时5~10%)
  1、前期: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

要变化特点。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

总结: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来源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2、中期: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总结: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3、后期:
  根据对动画片段、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总结:
  1、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用词要准确。重点强调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
  2、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3、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4、末期:
  遗传物质已经完成了均分过程,接下来就是细胞质的分离等收尾工作了。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DNA解螺旋,染色体→染色质。
  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
  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
  1个亲代细胞→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总结:
  1、收尾工作与分裂前期正好相反。
  2、由于细胞壁的物理特性,导致了植物细胞在分裂结束时只能是细胞板向外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有丝分裂有效地保持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意义重大。
讨论:

  1、为什么细胞只有在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其他阶段都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呢?
  2、同时出现或消失的结构都有哪些?其中细胞核结构与染色质几乎是同步存在的意义?
  3、DNA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的?
  4、简要说明有丝分裂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5、回味有丝分裂过程中精巧的程序设计,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设怎样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示?
   用表格形式如何表现?表格的优点是?

用曲线如何描述?优点是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根据这一图表可以清楚地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复习:(课件素材资料:可以选用网上下载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自制课件中的动画或下载的录像片断)
  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看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丝”,回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片和动画片段,对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讨论二者的异同。
  讲解有关中心体的产生时间及组装过程(后者选讲)。
课堂练习:尝试用表格形式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讨论:

  1、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所产生的下一代个体有什么特点?
  3、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双胞胎个体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4、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果是利用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实现的?
  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在细胞进入分裂期以前也进行过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但是紧接着却连续发生了两次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两次被平均分配。你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比还会相同吗?应该有什么特点?(这就是减数分裂名称的由来)
  6、无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代细胞能否用于培养新一代个体?为什么?
  7、分析比较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他们各自适用于那些过程?为什么?(选作)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朋丝分裂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检验实验结果的依据。因此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利用那些生物材料和实验工具来实现目的?
  一、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应满足什么特点?如何培养?取材时有什么要求?如何实现?
  二、分析实验设计思路……。
  三、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四、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制作玻片标本?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培养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还可以用那些材料替代?
解离:药品?作用?根尖最佳长度?原因?如何判定解离状况?
  怎样才能看清细胞核的变化?药品性质?是否可以直接染色?为什么?怎么办?
  漂洗:目的?方法?要求?
  染色:染色的方法?注意事项?染色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解离状况、温度)作比较要有纪录。
  制片:如何使解离的细胞分散开?
  课件:录像带上截取的录像片断
  观察:寻找什么形状的细胞?重点观察那些内容?
     视野内最多的是什么时期的细胞?为什么?
  如何依据细胞的状态,确认细胞所处的时期?简图
五、学生操作、观察并

用绘图的方法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填写实验报告。记录心得体会如你认为制作一个好的装片关键环节是什么?
  如有时间,可以增加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内容。

探究活动

观察膜的选择透过性

实验过程:
1、血细胞失水、吸水的过程:
  (1)用生理盐水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2)从盖玻片一侧加入略高浓度的盐水,观察血细胞失水变形的过程。
  (3)添加蒸馏水稀释后,观察血细胞吸水直至胀破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选择吸收过程:
  (1)制成洋葱叶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从盖玻片一侧添加少量2%氯化钙溶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过程。
  (3)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测定试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溶液PH值的变化。

对实验的改变及延续:
  1、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例如:观察蛔虫受精卵细胞的分裂过程。
  2、改变解离、染色时间摸索最佳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
  (1)根据班级人数情况分成若干试验小组。
  (2)注意解离时间和染色时间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解离时间短时最好染色之前对根尖做纵剖,以利于染色。
  解离时间长时,染色时间就要短一些。此时根尖有可能松散开,而导致不能转移。因此建议不移动根尖,在同一载玻片上完成解离、漂洗、染色等全过程。
  3、根尖放在载玻片上不动。只是改变根尖的环境——解离、漂洗、染色全在载玻片上完成。注意每个环节操作完成后用吸水纸吸除多余液体,以免影响下一步操作。

其他探究活动

一、观察实验:细胞叶绿体的流动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黑藻叶片或藓的叶状结构
实验过程:
  1、制作临时装片。
  2、用高倍镜观察一般情况下细胞质的流动。
  3、对标本施加强光照后观察叶绿体的流动以及叶绿体的朝向。
二、观察有色体的实验。
实验材料:成熟的辣椒外果皮或番茄果肉细胞等。
实验过程:制成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
三、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伸缩泡的活动(膜的流动性)。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稀释的红墨水、吸管、棉纤维等
实验过程:
  1、用草履虫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加棉纤维限制草履虫游动。)
  2、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伸缩泡的活动。
  3、滴加稀释的红墨水,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过程。

    以上《《嗅鞘细胞介绍》》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嗅鞘细胞介绍》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嗅鞘细胞介绍》》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