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活动方案 本文关键词:赏析,活动方案,诗歌
诗歌赏析活动方案 本文简介:诗歌赏析活动方案五年级级部实践方式:搜集、创作、朗诵、评选活动地点:班级教室预期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3、提高学生朗诵水平难点估计:学生创作诗歌活动步骤及过程:1、任课老师宣布诗歌赏析活动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
诗歌赏析活动方案 本文内容:
诗
歌
赏
析
活
动
方
案
五年级级部
实践方式:搜集、创作、朗诵、评选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预期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难点估计:学生创作诗歌
活动步骤及过程:
1、任课老师宣布诗歌赏析活动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创编小诗歌,在班级中交流;
5、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也可请相关老师担任评委)
6、在级部中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7、请老师或学生给获奖的同学颁奖;
8、将学生选出的部分优秀诗歌贴于班级布告供其他学生欣赏;
9、请获奖同学以座谈会的形式畅谈自己的对诗歌欣赏的感受
活动注意事项:
1、同学们选择的、编写的诗歌形式、题材可以不限;
2、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教师可以作一些介绍;
3、在活动开始前可以选择一些有名的朗诵名段供学生欣赏,提高
他的感悟力;
资料来源:
学生自己收集,查阅网上相关资料
篇2: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本文关键词:周期表,赏析,元素,数据,信息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本文简介: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周红杰(特级教师)围绕元素周期表设计的图表数据型信息题不仅是一类情景新颖的能力型考题,也往往是各级考试中的“保留节目”。下面选析几例:例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020.0890.074主要化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本文内容: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周红杰(特级教师)
围绕元素周期表设计的图表数据型信息题不仅是一类情景新颖的能力型考题,也往往是各级考试中的“保留节目”。下面选析几例:
例1.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L、R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
B.
M与T形成的化合物有两性
C.
Q、T两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D.
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析:本题以元素推断为核心,考查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根据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规律(原子半径较小者排在右、上方及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分析表中数据可知:R和L应分别为第IIA的铍和镁元素;M则是位于L右边第IIIA的铝元素;T、Q则分别为第VIA的氧元素和硫元素。C中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化氢分子间不存在氢键;D中是10电子离子,而则是18电子离子。故本题答案为A、B。
例2.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某些性质的数据:
请确定编号为(3)(4)(5)(8)的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将元素的编号填入下表中:
解析:本题需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递变规律,通过数据分析,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首先推导(3)号元素,从图表数据可知,+1价的(3)、(6)号元素,一定是碱金属Li和Na,而原子半径(6)>(3),故(3)号应为IA族第二周期的Li;(4)号和(7)号最高正价均为+5,负价一致,故为VA族元素,因原子半径(4)>(7),故(4)号元素为第三周期第VA族的P元素;从化合价可推出(5)号元素属于卤素,由于短周期F元素无正价,故(5)号为氯元素,位于第VIIA族第三周期;(8)号元素最高正价+3价,无负价,只能是IIIA族元素,而原子半径(8)>(7),故(8)号元素只能是位于第二周期第IIIA族的B元素。
例3.
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10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
A
B
C
D
E
F
G
H
I
J
熔点(℃)
-150
550
160
210
-50
370
450
300
260
250
与水反应
√
√
√
√
与酸反应
√
√
√
√
√
√
与氧气反应
√
√
√
√
√
√
√
√
不发生反应
√
√
相对于A元素的原子质量
1.0
8.0
15.6
17.1
23.8
31.8
20.0
29.6
3.9
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解析:由于题给条件是假想有10种元素单质的样品,因此表中数据都是虚拟的,其呈现的某些规律既有与元素周期表相同处,又有不同处,若将已学过的知识生搬硬套,则会步入误区。在处理数据时,要变无序为有序,把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融入思维的适应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因此本题能很好的考查自学能力。
将表中所列元素相对A元素的原子质量由小到大重排,得:A→I→B→C→D→J→G→E→H→F(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其对应的原子序数也大的规律可知,上述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应是由小到大)。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E→C→D→J→H→F→G→B。
A、E不发生化学反应,应是稀有气体元素;根据A、E性质相似,且B的相对原子质量<E的相对原子质量<H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可确定E的位置:由于B、E之间至少有4种元素,所以E在A下方不相邻位置,E的原子序数小于H,则E应位于H上一周期,即与A相隔一格。
又B、G、F、H性质相似,在周期表中位置相近,但题给条件是B、H在相邻两列,则在确定G与F的位置时,要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及熔点的变化规律、熔点数值的递变幅度,合理的结果是B、G、F在同一列。其规律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递增;从上到下熔点递减(除A、E外),从左到右熔点递增。若没有考虑到熔点递变幅度,则有可能将G填在H之上。
C、D、J相对原子质量位于B、G之间,位置也应位于B、G之间,J、G相对原子质量相近,位置相邻,但J、H性质不尽相同,故不能同族,J可在H的前一主族与G同周期,D可在J前面,C可在D前面。I与C性质相似,相对原子质量小,应当与C同主族,位于C的上面,因其相对原子质量介于A、B之间,故I与C应上下相邻。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
I
C
D
J
G
E
F
(责任编辑
谢启刚)
年级
高中
学科
化学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分类索引号
G.622.46
分类索引描述
辅导与自学
主题词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据信息题赏析
栏目名称
专题辅导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李红英
一校
胡丹
二校
审核
3
篇3:鲁迅《希望》赏析和读后感
鲁迅《希望》赏析和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鲁迅,读后感,赏析,希望
鲁迅《希望》赏析和读后感 本文简介: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希望》赏析“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希望》中所引用的来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1847年7月17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意思是:“绝望即是虚妄”,这一点正与“希望就是虚妄”相同。理性一点理解,在《希望》中鲁迅先生是想说,他曾经
鲁迅《希望》赏析和读后感 本文内容: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鲁迅《希望》赏析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希望》中所引用的来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1847年7月17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意思是:“绝望即是虚妄”,这一点正与“希望就是虚妄”相同。理性一点理解,在《希望》中鲁迅先生是想说,他曾经对世事有着非常大的希望,然而经历过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如今发现那些希望最终成了虚妄。当鲁迅处于绝望的迷茫之中,本以为最终的一切不过都是要以进入“坟”而终结,但却又发现这绝望原来也不过是虚妄……这样看来,绝望与希望皆为虚妄,倒不如选择怀抱希望,只是鲁迅先生面对身体和灵魂均已渐渐衰老的自己,选择了把希望寄托在了“身外的青春”——青年人的身上。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
这是鲁迅先生在《希望》开头的句子。寂寞来源于何处?鲁迅说他的手在颤抖着,灵魂的手也在颤抖着,头发也已经斑白,时光的流逝,青春早已不在,这是他寂寞的来源之一;其二,作者的心很平安,已经激不起一点愤怒或者希望,包括憎恨。如果说这是许多年以后鲁迅对自己现状的描述,那么许多年前,他也是充满希望,血腥和斗志的。然而也正是这些斗志之后,“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但是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
鲁迅用一个反问句告诉读者,他知道青春已经逝去,但是他觉得自己“身外的青春”还在,这里即时指年轻的青年人们。但是,这些青春,鲁迅所看到的青年人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想象和希望的相去甚远,所以他说:“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终究是青春”,这其实是鲁迅先生为青年人感到悲哀和内心深深的痛苦的写照,现在的青年人,已经忘记了希望,忘记了血腥,忘记了斗志
接下来,鲁迅先生引用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又说裴多菲爱国,为国而死,又说“然而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其实鲁迅是想说,现在的青年人,他们拥有青春,给了你希望,让你拥有“身外的希望”,但是,他们却像娼妓一样,在毁灭自己的青春,在毁灭希望,在抛弃你的希望
鲁迅《希望》文中,两次引用“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其实是表达了两种不截然不同的思想。第一次引用,他想说的是,希望和绝望都只是虚妄,因为这些青年们的行为,他们的“平安”,即使他们拥有青春,但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最终和绝望一样,只是虚妄。
“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第二次引用裴多菲那句话的原因吧,虽然鲁迅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青春了,但是他想以自己的笔头,尽自己最后的努力,唤起青年人的斗志和血腥,唤起他们的希望,去搏击黑夜,奋勇向前。鲁迅最后以“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结束这篇散文诗,是想告诉读者,既然绝望是虚妄,希望也是虚妄,那么为什么不在虚妄中选择希望呢?这里鲁迅是以否定绝望来肯定希望。这样至少还可以去搏击和复仇,可以去证明青春过。
这其实是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希望。
纵观全文,鲁迅先是表达了绝望,后又表达了要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思想。在作品中,作者回顾了自己青年时的心境,其时正值辛亥革命前期。同时,他又引用裴多菲的诗句来表达现在的青年人的消沉让人绝望的思想,但这也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他希望借此唤起青年人内心深处的斗志和血腥,所以这也可以说是鲁迅的希望,也是整篇散文诗的精华所在。
在我们今天看来,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青年人的消沉是什么?是没有革命斗争的精神和勇气?是没有为国捐躯的胆识?还是没有承担起国家兴亡的职责?如果不细细翻阅历史,我想我们很难找到答案。
然而,对于今天的青年人,大学生来说,我们的消沉是什么?是迷恋于这个日趋发达和诱惑的花花世界?是在校不做学术,谈情说爱,考试只求通过的安于现状?是进入一所大学,从来不思考自我需要,按照一个模式组装的知识工具?还是找到一份工作,守着一份工资,安分守己和逆来顺受的劳动工具?
其实,我们都是,至少现在的青年人中,大部分如此。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鲁迅先生文中引用的诗句: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好,变强大,但是我们做了什么?仅仅是希望而已。这中希望,充满了诱惑,充满着美丽的憧憬,然而我们在美梦中的时候,却与我们的希望渐行渐远,是那些美丽的梦想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如此?答案是后者。很多人会说,长大了反而没想法了,长大了变得稳重了,其实不然,只是,在我们用青春作为赌注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去放弃希望,去安于现状,所以我们渐渐变得没有梦想和希望了,变得大同了,也就是常说的“稳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绝望。
而我们要做的,是一次思考和大彻大悟。
钱理群先生讲座时曾说:“大彻大悟之后,人们还可能出现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既然一切都如此,都看透了,那我就什么事也不做了,就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这就是《过客》里的老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选择。周作人就说,我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而鲁迅的选择恰好相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前面是坟,但是我还要努力地往前走,我要反抗,我要奋斗。”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生存在物质文化及其丰盛的时代的青年人来说,一何种态度去彻悟,去面对未知的挑战,是我们读了《希望》之后该思考的问题。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我们要做的,只是无论在什么时候,给自己多一个希望。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
让我们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