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报告,素养,小学生,数学,方法
《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子课题《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撰写人:徐学艳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素养是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初步数学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
《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子课题《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撰写人:徐学艳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素养是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初步数学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也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根本上完成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我们一数组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并对活动中遇到的情况和结果进行研究总结,使得每位老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丰富的经验。
一、认真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认为数学素养具体指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1)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中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
(2)比较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
(3)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数学概念的素养;
(4)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途径的素养;
(5)善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量化和估算,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再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正是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要从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素养的培养;要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包到底”的师者形象。
二、落实培养数学素养,从习惯开始。
我们认为要想培养这样的素养,就必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意味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而习惯既不是智力因素,也不是非智力因素,而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心理因素)的定型化和自动化。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仅仅就数学学习习惯而言,主要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善于置疑勤于思索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觉检验的习惯,发现解决问题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交流合作的习惯等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即“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学生才会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才会“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才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我们从课前、上课、作业、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应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课前:
学生须将数学课本、课堂练习册、演草本、学习用具等准备好并摆放在课桌上;在老师指导下,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
2、上课:
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和别人的发言,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读题时不添字漏字,能独立地读懂;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思考认真,不懂就问。小组或同桌之间能积极配合,分工负责,善于交流。
3、作业:
先复习再做作业,看清楚题目要求,弄懂题意;作业整洁,书写工整、规范、美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做作业要专心,不边做边玩;
4、阅读: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作出标记;按教师的要求,读一些数学故事、智力游戏等方面的书籍,培养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很少做与学习有关的动作,且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同时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作业方面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比以前要规范。没有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
我们尽量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儿童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育者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撰写数学寓言、数学故事,记数学日记,写数学报告;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走访,在校园内建立跳蚤市场……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数学素养的培养要靠每一位数学教师。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看作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看成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成问题,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也不成问题。这样,课改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也不再会是一句动听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