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日期:2020-05-2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本文关键词:内皮,肺癌,重组,血管,护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本文简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摘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临床证实有效和安全,但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本观察将endostar与肿瘤动脉灌注化疗结合起来,发挥介入局部治疗的优势,并对入组病例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证实上述治疗护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本文内容: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摘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临床证实有效和安全,但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本观察将endostar与肿瘤动脉灌注化疗结合起来,发挥介入局部治疗的优势,并对入组病例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证实上述治疗护理方案具有临床安全性,副反应方面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过敏反应和皮疹等。本文对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合理的护理对于患者坚持疗程和完成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肺肿瘤;介入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44-02

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逐渐引入其临床诊治,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能够强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内源性活性蛋白之一。2005年中科院主持的endostar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验中证实endostar抑制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有效。目前endostar已经逐步应用于血管依赖性肿瘤的治疗,但主要以静脉用药全身治疗为主。本科室发挥介入治疗的优势,将endostar和化疗药物采用动脉灌注的方式进行使用,对endostar与介入灌注化疗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取得初步临床疗效。本文对endostar联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问题进行初步总结。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按照如下标准筛选入组病例:①所有的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的III期或IV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初治;③一般状况zps评分≤2分,可以耐受化疗;④已发生转移的患者转移灶控制稳定;⑤肺功能评分≤3级,心电图证实心律无异常,无心功能不全病史;⑥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证实无严重的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异常。筛选介入病房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上述条件患者20例,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介入治疗:采用介入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入4F肺管或者Cobra导管,于主动脉下方的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依次进行造影探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后,固定导管,进行药物灌注,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给药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mg/m+顺铂30mg/m+endostar30mg。

1.2.2

术后处理:术后第8日吉西他滨1000mg/m静脉滴注行全身静脉治疗;第2~12日Endostar15mg,静脉滴注,1次/日。常规给予护胃、止吐和保肝等对症处理。28天完成一个治疗周期后重复。

2

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包括肿瘤形态学变化、血管生成状态的反映和生存期分析等,这些结果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临床副反应方面,本组20例患者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包括:贫血14例、白细胞下降14例、血小板下降5例,出血3例,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12例、一过性的肝功能异常15例、疼痛12例,心功能异常2例,过敏、周围神经炎各1例,呼吸功能异常4例,感染5例。(评价标准参见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CTC3.0版)。

表1

入组患者一般情况汇总表(单位:例)

3

讨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逐渐成为继手术、化放疗外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理论来源是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依赖于血管的形成。抗血管内皮抑素能够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多靶点作用于血管生成的过程,所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强烈。目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静脉途径全身给药,虽然可以抑制肿瘤的进一步转移和进展,但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已经形成的肿瘤血管作用有限。而肿瘤的介入治疗却正好可以弥补局部作用不足的缺陷,配合全身用药,效果更加显著。但是由于endostar动脉途径用药并没有很多临床实践的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通过入组的20例患者进行的初步研究和随访,证实endostar联合化疗动脉给药的过程中并没有伴发严重的临床副反应,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患者均能耐受,临床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本研究中患者的临床副反应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①骨髓抑制引起的贫血、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②凝血功能的异常;③肝功能的轻度异常;④消化道反应;⑤发热;⑥脱发;⑦周围神经炎;⑧感染;⑨肺功能的异常;⑩疼痛;?心功能的改变;?皮疹和过敏反应。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相同。由于endostar联合介入化疗共同治疗,所以上述各临床副反应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通过介入方式进行治疗为穿刺动脉的微创性治疗方式,也有相关的注意事项。下面阐述本研究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

3.1

介入手术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前一夜备皮,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镇静剂。再次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术前1h给予地塞米松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常规禁食禁水,以避免术中药物反应性的恶心呕吐导致的食物反流堵塞气道。术中护理包括:监测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药物灌注过程中患者的临床反应,必要时给予止吐和止痛等对症处理。术后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配合穿刺点的加压包扎,严格指导术后的穿刺下肢制动,避免术后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渗血。Endostar的使用可能对穿刺点的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方面仍需加强巡视,观察无菌纱布的干燥和局部渗出情况,观察穿刺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3.2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介入化疗术后最常见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主要于化疗药物副反应相关。术前应严格禁食禁水,给予昂丹司琼等止吐和泮托拉等保护胃粘膜对症支持治疗,术后24小时应适当增加运动,口服易消化的食物。

Endostar可能引起腹泻症状,一般症状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3.3

骨髓抑制:表现为血液系统三系细胞降低,尤其以白细胞降和血小板降低为主,与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抑制相关。由于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动脉局部灌注,故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升白细胞后均能缓解,无需相关成分输血。吉西他滨第8日采用全身静脉滴注,故用药前必须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血象,若有异常需纠正后方能进行全身化疗。疗程中需要观察口腔黏膜情况,注意皮肤有无出血和淤血瘀斑,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

3.4

心脏毒性endostar应用的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等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因心脏毒性是endostar副反应之一,

常规将药物保存于4℃冰箱中避免活性蛋白变性,使用前临时取出。本研究中endostar的使用主要分为动脉途径和静脉途径两个部分。介入中注入endostar30ml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心脏节律的改变。对于有心脏病史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Endostar的心脏毒性可表现为室性早搏和心动过速。本组病例当中有1例患者治疗前确认心包转移,心功能轻度异常,用药过程中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恢复。介入术后全身静脉给药,按照药品说明书将15ml

endostar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4-5小时滴完,严禁滴速过快。由于需要长时间、频繁用药,给药过程中给予外周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以保护血管。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

3.5

其它副反应:过敏反应和皮疹是endostar的另外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本实验仅1例患者有轻度皮疹,未予特殊处理。当发生严重皮疹并伴有瘙痒时,可适量给予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需要注意保持皮肤表面卫生,防止皮肤破溃和感染。感染和呼吸功能异常不排除与原发病导致的炎症相关,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治疗可缓解症状。发热与炎症、感染和组织坏死相关,低热无需特殊处理,嘱多饮水即可;仅对于高热患者才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周围神经炎和脱发也是与化疗药物相关,补充维生素B12或复合维生素,脱发无需特殊处理。

总之,endostar和介入治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本组病例从护理方面初步证实了其安全可行,临床副反应患者能基本耐受,多疗程重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护理方面,注意观察,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患者顺利完成用药和坚持疗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宋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897-898,902

王金万,孙燕,刘永煜,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J〗.

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83-290

王革芳,程永德,王咏梅,等.

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4):270-273

范丽丽,秦叔逵,刘秀峰,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10):775-778

杨京,王林娟,敖绪军.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35-36

覃晶,张鹏海,钱新宇,等.

心肌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930-932,937

覃晶,张鹏海,钱新宇,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心脏毒性的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12-14

翟红岩,蒋静,武竹君.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8,14(6):758

    以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