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复习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项脊轩志达标演练 本文关键词:篇目,浙江,演练,达标,复习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复习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项脊轩志达标演练 本文简介:20项脊轩志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修葺:修补B.迨诸父异爨异爨:分家C.比去,以手阖门比去:一同前往D.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C[C项,比去:等到离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室始洞然B.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复习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项脊轩志达标演练 本文内容:
20
项脊轩志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
修葺:修补
B.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家
C.比去,以手阖门
比去:一同前往
D.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C
[C项,比去:等到离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
B.然予居于此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B项,“然”是连词,表转折。其他三项是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垣墙周庭
B.前辟四窗
C.客逾庖而宴D.乳二世
B
[B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室西连于中闺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其制稍异于前
C
[C项,为判断句。其他各项为状语后置句。
]
二、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B.日过午已昏
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D.当与秦相较
D
[D项,“当”同“倘”。]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A
[A项,“方丈”古义为一丈见方。]
7.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置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使不上漏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B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或俯或仰,有时大声吟诵,有时静默端坐,自然界的种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养
B.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到
C.比去,以手阖门
阖:敲敲
D.令人长号不自禁
禁:抑制
C
[C项,阖:关闭。]
1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82160054】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仰观宇宙之大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
[B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语末助词,无意义。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结构助词,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庭院的几经变故,诸叔伯分居前后,庭院“始为篱,已为墙”的经过,“东犬西吠”“鸡栖于厅”等句写分居后的凌乱。在客观叙说的家庭琐事中,寓有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慨,饱含着家庭没落、年幼丧母和爱妻早逝的悲凉感慨。
B.通过老妪来追忆旧事,是自然入妙之笔。对话之平淡处,最为关情,“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两句,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这种追忆,无疑会引起过早失去母爱的作者的伤心。
C.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却同样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D.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一节,不但善写日常细微感觉,而且还写出了一个耐得寂寞的读书人形象,为下段议论伏笔。姚鼐说“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广阔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本段即为例证。
A
[A项,写这段文字时,作者还没有娶妻,所以不包含亡妻之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这之前,院子南北相通,构成一体。(要点:“是”“为”
“一”)
(2)某处,曾是你母亲站立的地方。(要点:“某所”“而”及判断句)
(3)我的孩子,很久没有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要点:“若”“何”“竟”及语句通顺)21
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