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

日期:2020-06-2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 本文关键词:课题,良好习惯,培养,实验

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 本文简介:培养良好习惯,撑起一片艳阳天——《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办学模式实验研究工作总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

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 本文内容:

培养良好习惯,撑起一片艳阳天

——《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办学模式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比较重视,但并未引起家庭、社区的普遍关注,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12月,我校申报并立项了“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办学模式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使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

课题实验进行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着力点在于针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现状,研究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家长层面: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家长做小生意的较多。他们平时一心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家访、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教论坛、家校联系卡及网络平台等途径拓宽家校合作渠道,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调动他们协同学校共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学生层面: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家庭的原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照顾,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或被送进助教。他们有的一天甚至几天见不到父母的面,疏于管理,因此身上存在着不少不良习惯。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规则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影响。

3.学校层面:针对我校学生、家长的特点,重点研究办好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办学模式,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改变学生原有的不良习惯。利用家校之窗、家教报及网络等平台宣传有关家教知识,使其成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二、课题研究中所做的工作

1、健全机构,保证实验顺利实施

成立了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评价办法,制定了详实的“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办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实施计划及准备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使参加研究的每一位教师,都了解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自身研究任务。

2、加强宣传,达成育人共识

通过举办家教论坛、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习惯培养的方法,向家长、社区宣传了课题实践研究的意义、目的,加强了学校“培养良好习惯,开启幸福人生”这种办学理念的宣传。使家长加深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求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达成了习惯育人的共识。

3、注重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和家长素质

(1)我们鼓励实验教师加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询等方式学习目前家庭教育经验,汲取其成果,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学习,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努力改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班级管理和教育评价,班级建立“过程性评价档案”。

同时,通过学习培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习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教委员会,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忽视孩子习惯培养的状况,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有奖知识问答、家校互动等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集中与分散培训,让家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涵及重要性,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培训,针对部分家长白天忙于生意,没时间学习,我们在我校网站中开设了家庭教育专栏,由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为家长解答家庭教育中一些疑难问题,每天上传家庭教育学习资料,请家长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学习,并写出学习心得,提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向家长宣传家教新理念、新方法,了解家教活动的动态,帮助家长科学教育子女。

②定期召集家长利用晚上时间到校观看家庭教育案例视频,将实验教师收集的有关家长疏于管理孩子,造成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致使孩子误入歧途的有关视频放给家长观看,看后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种形式是家长真切感受到家庭教育及其良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③定期召集家长利用晚上时间举行家教论坛,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经验,解答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困惑,给家长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④专家引领,请原山东教育主编陶继新、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知心姐姐卢勤及关鸿羽等知名的专家来学校为家长进行讲座,从孩子的需求、家庭德育亲子关系、挫折教育、网瘾、消费观念、青春期教育、学习兴趣、预防犯罪、习惯养成等十个方面为家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并结合分析最具代表性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案例,与家长现场互动,倾心交流,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以期切实改善当代中国家庭的教育状况。

⑤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开展情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惯,需要学校如何协同家长改掉学生不良习惯,对学校有哪些要求和建议,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4、了解情况,建立联系

运用调查研究法,采用调查表、问卷、对全校各年龄段学生的习惯做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了我校在校生习惯的现状和学校、家庭成员以及社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认知情况及培养现状。我们利用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观察等形式,了解了“小学生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卫生和行为均存在着不良的习惯,比如: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前不能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课堂学习用品就出去玩;很多同学没有预习的习惯,在老师的要求下又不知该怎样检查,往往是做样子给老师看,根本检查不出自己的错误;有的同学说脏话、打架;有的穿戴不整齐,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调查结果及分析,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5、开展多种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学校通过开办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环保公益劳动、社区文化活动、文明假日小队、参观、远足、各种类型的竞赛读书活动、艺术节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规则习惯,学习习惯等。

开展优秀家长、优秀家教论文评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一次优秀家长和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家长在家长会上颁发证书,并请他们介绍教子经验,起到以点带面、模范带动的作用。因为身边的榜样更有号召力和带动性。对评选出的优秀家教论文装订成册,印发给家长进行交流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创办《家教之窗》,搭建交流平台

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工协作,带领学生创办《家教之窗》,宣传社会大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学生近期的活动;宣传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状况,宣传家教典型,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登载学生的优秀日记,登载教师、学生、家长的的文章。在组织学生创办校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7、组建成长档案,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家长、学生认真填写《学生成长档案记录》,通过这个《档案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记录、自我调整、自我设计,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8、讲究培养策略,循序渐进开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方面,为了研究方便易行,我们采用的是“各个击破”策略,即每月或两月培养一个习惯。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习惯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实验教师要体现习惯培养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研究成效,我们不仅仅在大的方面实行“各个突破”策略,同时还对每个大的方面又进行了细化,以“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为例,我们是这样采用“各个击破”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首先,我们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预习方法,比如:读读、看看;提出疑难问题;尝试做题;做预习笔记等。然后我们会在课后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通过上课观察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预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以便下一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这样逐步深入,各个击破,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课题领导小组和全体实验教师及家长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了明确分类,形成了系列。

2、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行为的变化,使家长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转变了家长原来只顾挣钱,不管孩子教育的做法。

3、提高了家长素质,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改变了他们原来爱花零钱、爱吃零食、不讲卫生、不守时、不按时完成作业、举止不文明等不良习惯。

4、提升了学校形象,促进了学校发展。通过课题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评价逐步提高。今年六一素质教育成果展活动中,我校学生文明有礼,思维敏捷,落落大方,赢得了来校指导工作的市委领导和市局领导的好评,学校

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城乡结合部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办学模式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在深入人心。但纵观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生源复杂,他们大多来自父母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部分家长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经济意识比较浓厚,家庭教育意识仍比较淡薄,他们的教育意识一时难于彻底转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来自家庭的阻力,有的活动一时还不能够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影响了实验的进展。

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而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差。

三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有的老师教学任务一忙,就忽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受自己生意进行得顺利与否及个人心情好坏的影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时断时续。

总之,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但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问题,比如怎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研究辐射到其他学科,达到全面开花的目的使我们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良好的习惯就像串串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学生成长之路上,熠熠发辉;又像朵朵鲜花盛开在孩子求学的路上,绚丽绽放。让我们所有的教师,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艳阳天,共同创造教育的奇迹!

课题实验经验介绍

培养良好习惯,撑起一片艳阳天

兖州市新兖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1年12月

篇2: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连云港市,课题研究,结题,规划,科学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C/2011/12/193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主持人王飞单位名称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二〇一四年九月《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C/2011/12/193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

王飞

单位名称

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二〇一四年九月

《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巧寓数学美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来展现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感受数学本质的美。

“关键词”

巧寓

数学美

课堂教学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政策依据

1.

课题研究背景

第五世纪著名数学评论家普洛克拉斯进而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近现代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对数学中的美更是赞叹不已。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认为:“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近年来国内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我国著名数学家徐教授指出:“数学园地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它是一片灿烂夺目的花果园,这片花果园正是按照美的追求开拓出来的。”吴振奎、吴昊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中的美》,张维昇、王秋海《数学美的结构层次分析

》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数学美与数学教学的探寻。

2.理论、政策依据

真中见美,是数学内在美的重要特征之一。真与美总是紧密相连的,而数学堪称真的楷模。正确性是数学中绝对的准则。但这种真,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从实践中得到的点、线、面就是高于生活的完美的、理想化的图形――理想直线只具有长度,两条理想的、完美的,准直的理想直线,相交于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点,而这个点除了位置以外竟压根儿就没有大小;数学中所定义的圆,比任何画家和文学家所能描绘的都更加完美无缺。正是这种真实与正确,使数学显示出它特有的美的魅力,使它能延续几千年乃至永久。

简洁性、和谐性与普遍性三者的统一,是数学内在美的另一重要特征。简洁是数学中引人注目的美感之一。通行世界的符号可算是最简洁的文字,精炼准确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表述,可算是最简洁的语言。数学以其简洁的形式,从一组简洁明了的公理、概念出发而推证出各种令人惊叹的定理和公式,使人们洞察到其内在的和谐性和秩序性,从中产生一种崇高、博大,妙不可言的审美感受。正如绘图时用三种原色绘制出各种色彩缤纷的图画或简谱中凭借七个音符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所带给人们的艺术美的享受一样。从这一组定义、公理出发,演绎出一套逻辑体系,从而建成一座巍峨的数学大厦,这是众多数学家乐意玩的游戏。而欧几里德正是玩弄这种游戏的第一位大家。当他把欧氏几何的逻辑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世人为这一壮举所折服了、迷住了。爱因斯坦感叹道:这是人类一个可赞叹性的胜利。更有人断言:能觊觎美神真面目的,唯欧几里得一人而已。

二、

课题核心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巧寓:是指教师灵巧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渗透与融合数学美。

数学美:数学理论所具有的美的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与其所包含的内容而标志的客观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

数学美于课堂教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展现数学美,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中的美学价值灵巧的寓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数学美、生成数学美,让课堂充满灵动性,形成有效课堂。

三、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课题研究目标

(1)以“美育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探求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美的数学、发展美的数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2)在遵循、贯彻美育原则下,教师要积极挖掘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巧寓”与“数学美”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变数学的教学过程为数学的审美过程。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此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促进实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

研究内容

(1)对现在小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分析。

(2)研究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3)研究“巧寓”与“数学美”的关联性。

(4)研究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5)研究构建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2)如何构建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与每位数学教师的常态教学工作联系非常紧密,这为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与广泛参与性带来保障。为此课题运作的大体都能严格按照预期的规划得以顺利推进,达取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准备阶段

2011年6月——2011年12月课题论证和申报立项阶段,主要是申报课题并进行理论准备、素材搜集。

1.有效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中心小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和意见咨询反馈活动及。如:看一些优秀教学视频,给每位研究成员推荐了一批必读书目与文章。张奠宙与木振武先生的《数学美与课堂教学》、吴军博士的《数学之美》、《走进数学美

感受数学美》青海教育2012年第21期等。从理论到实践,从面到点,从泛到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效教学的要求,科研的基本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逐步树立效能观,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初步调查,了解教与学状况,确定研究问题,为课题研究明确方向

有效教与学的研究范围很大,从何处下手开始研究?初始调查就是明晰问题的重要环节。我们做了大量的初始调查工作,逐步确定研究的方向,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⑴开展课例调查,了解教与学状况

在接触课题的初期,我们就学校的教学现状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听课摸查,从中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通过大量的课例观摩和研讨,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题的初期主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⑵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学生学习情况

2011年下半年,我们向教师发出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以及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使培训适应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实效性。在对20名数学教师问卷调查活动中,调查结果表明:80%的数学教师知道数学美的概念,20%的教师对数学美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但95%的数学教师能感悟到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展现,不容易让学生感知,是数学美与其他学科美的基本区别。只有60%的教师正确答出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和75%的教师明确数学的简洁于抽象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2月

为保障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把教研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有效课题研究为中心,以巧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整体规划教学和科研工作,让课题研究牢牢根植在教研这块沃土上,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针对学生调查问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在对四年级200人的调查统计中,其中男生占58%,女生占42%。统计结果表明:66%的同学对数学很感兴趣,36%的同学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有趣味。因老师教得好而产生兴趣的人数占58%。这足于说明:数学本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学科以外之因产生的兴趣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而对数学兴趣的主要表现是:42%的同学选择了“喜欢上数学课”;42%的人选择了“喜欢做数学题”;15%的同学“能有计划地练习、复习”。可惜的是只有1%学生是因为“喜欢看数学课外书”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的,这表明各书店经销的数学课外书籍甚少,而习题集却泛烂成灾,大小书店内随外可见,垂手可得。从深层讲这不是书店的问题而是教育出了问题,我们负责教育的老师出了问题。难道只依赖课本就能教好数学吗?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视野要拓宽。要想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就必须将数学本身的美的东西挖掘出来,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的真、善、美,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1.数学美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探讨。

伟大的数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而且拥有非凡的美——一种像雕塑那样冷峻而严肃的美,一种不具有绘画和音乐那样富丽堂皇的装饰美,然而又是极具纯净的美,唯有伟大的艺术才是具有这样严格的完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数学美的内容及形式主要体现在对称、统一、奇巧、新颖、意外、平凡中的不平凡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学会欣赏,进而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2.课堂教学中数学美的有机渗透进行探讨。

(1)教学环节设计体现数学美。

①认真钻研教材,提炼有效知识。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我们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看各类教学参考书,再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教师着重挖掘数学自身规律,用于启迪学生思维;挖掘数学美的因素使教学富于情趣,富于激励性;师生共同参与每项教学进程,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亲历发现数学美、感知数学美的过程。

②利用学生间真实的差异,挖掘层次美。

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因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不但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表现出个性的差异。教师必须认清差异,学会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才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丰富数学美

①寻找合适的时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是在强调教师要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启发。

②把握感知的数学美的度

庞卡莱说:“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美感。”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数学的美感?关键是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美,使学生感知数学美。首先,唤醒学生感知数学美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即教学重在激趣、激情、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其次,留给学生感知的空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至少要等待3

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使更多的学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要给知识留下生长点,在课堂上,有些知识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吊学生胃口的作用,让学生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学活动才会变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得教师、学生、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

教学艺术的美学核心是由方法美和启迪美构成的,方法美是体,启迪美是神,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例如: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三算结合教学法、引探教学法、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台阶教学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最适合的往往也是最美的。

(3)实践课中创造数学美

正如布鲁纳说“探索与创造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追求和创造,就没有高层次的创美活动,也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创造美是审美的最高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是数学教学的最高目的。在实际活动课中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①孕育学生创造的动力点。对数学美感的追求是人们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展示活动课教材中的数学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②开启学生创造的实践点。

数学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不竭源泉,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是为学生开启创新动点。如果学生的新思路、新想法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就不会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致使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体验美,去欣赏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创造数学美。

③培养学生创新的持久点。

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的创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对学生创造性表现的赞扬,也可以是奖励。无论什么形式的支持,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表现,激发他们创造的渴望和热情,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活动往往是枯燥、孤独的,我们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优秀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实施阶段的过程中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展数学美蕴有效课堂》获市学科论文一等奖,《寓本质美,展有效教学》获县“未来杯”科学教育论文小学组一等奖。还在省级刊物发表了两篇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

(1)整理过程性资料、积累研究成果。本课题目前已经有2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多篇论文在县级及以上单位获奖。

(2)进一步总结、提炼、筛选、整合,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成果

近三年的研究,我们建立起了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科研——培训——教研工作一体化的教科研管理模式。学校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引领校本培训工作,并紧密结合教研活动开展扎实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学校教研、科研和培训等工作的效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2.我们认为制约“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对数学文化数学美了解的匮乏、课堂教学任务的艰巨以及数学美自身的隐性影响难以量化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

⑴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⑵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美思想。

⑶加强教师寓数学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识。。

4.论文。

《简约高效,展现小学数学课堂之数学美蕴》2012年8月发表于省级《数学学习与研究》。

《巧寓数学美于有效课堂》2014年3月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

《展数学美蕴有效课堂》2011年12月25日获市教研室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寓本质美,展有效教学》2012年10月获县“未来杯”科学教育论文小学组一等奖。

(二)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审美能力,逐渐地学会欣赏数学美,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数学文化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数学美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六、研究中产生的疑惑

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总结出了有效的经验。但反思我们的研究,我们也看到很多不足:

1.课题研究还欠缺科学规范。在初始研究中,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对课题的成效验证还不够科学规范。

2.课题的研究成果显得较为散乱,不够集中。

3.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本课题的研究,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另外,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在课题的定位、课题的科学规范实施和课题的方案制定、实施落实方面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穆日磊.

《数学的文化价值与中学数学教育》[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3.吴军.

《走进数学美

感受数学美》[J].

青海教育,2012,(21):

53-54

4.曹境.

《提高小学数学常态课中学生的参与度》[J].

《小学教学参考》,2010,(33):40-4

5.张奠宙和木振武.

《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2001,(4):

55-56

11

篇3: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

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 本文关键词:所需,课题,结题,材料,程序

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 本文简介: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更新时间:2011-11-713:40:38浏览次数:189一、结题所需的材料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1.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2.课题立项批复通知;(如批复文件等)3.课题开题

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 本文内容:

课题结题所需材料和程序

更新时间:2011-11-7

13:40:38

浏览次数:189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课题立项批复通知;(如批复文件等)

3.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论文集、专著、师生获奖证书等)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教学案例、问卷调查表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人员一般在3-5人为适。

三、结题材料的提高和审阅

1.

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出结题申请后,经教科所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报告。在提交结题报告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

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所在单位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再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3.专家组亦应客观、公正地对课题成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能以点概全,要实事求是

结题报告格式

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摘自:《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原题“课题结题报告的框架结构”作者:徐挺)

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研究进度看,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从结题报告看,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

4.从研究结论看,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没有理论的提升,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见“观点”,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更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推而广之。

5.从所附资料看,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

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而且内容也不大充实。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

1.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

2.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

3.重新审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尤其是认真审视实验研究论文里的观点。

4.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而不是罗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观点。(摘自《中国教育报》)

    以上《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培养良好习惯课题实验总结》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