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络诗歌鉴赏课说课方案 本文关键词:鉴赏,诗歌,说课,方案,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络诗歌鉴赏课说课方案 本文简介:《再别康桥》网络诗歌鉴赏课说课方案广西梧州高中语文组陈军宁【设计者简介】:陈军宁,广西梧州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梧州市中学骨干教师”“梧州市中学语文先进教研组长”“梧州市中学语文科优秀教师”。先后三次获自治区、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999年执教学生获高考广西理工类语文单科状元。
《再别康桥》络诗歌鉴赏课说课方案 本文内容:
《再别康桥》网络诗歌鉴赏课说课方案
广西梧州高中语文组
陈军宁
【设计者简介】:陈军宁,广西梧州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
“梧州市中学骨干教师”
“梧州市中学语文先进教研组长”
“梧州市中学语文科优秀教师”。先后三次获自治区、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999年执教学生获高考广西理工类语文单科状元。
教学特色: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学法底蕴齐驱并驾
教学信念: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一定能撬动地球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地位:
继往开来、承上启下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外国诗歌单元)第二课中的第一
首诗。继往开来是从初高中的衔接上说的:其所在单元是高中语文第一个诗歌单元。初中的诗歌学习重在感性理解,而高中的诗歌学习,则立足鉴赏,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重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把握。因此具有的继往开来意义。承上启下则是从其在所处单元的地位及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作用上说的。
(二)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诗歌鉴赏的入门单元,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感受、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关于诗歌的意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高中学习诗歌,仍然从诗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本质特征——意象入手,进行学习,具有“启蒙”的性质。
1、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抓住诗歌最本质的特点及诗歌鉴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确定本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见下表)
单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
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通过意象抒发的情感。
②
强化“鉴赏即交流”的鉴赏意识,乐于交流探讨。
能力目标
①
掌握“根据意象特点,把握诗人的感情”的基本思路。
②
强化“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的鉴赏意识。
③
掌握诗歌鉴赏评价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诗歌鉴赏活动。
2、本诗所在的单元教学目标层级
围绕单元目标,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学情,准确把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该单元出现的19首诗,分为三个有梯度的目标层级并相应设置了三个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加速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发展。(见下表)
学习阶段
诗
歌
篇
目
目标
层级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习方式
牵手
第一课《词二首》(2首)
理解
领进门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松手
第二课《再别康桥》《死水》《赞美》(3首)
初步掌握
送一程
自主、合作、探究
放手
第三、四课及一、二课课后练习选的诗及其他诗歌读背篇目(14首)
应用
任飞翔
自主、合作、探究
从单元教学目标层级看,《再别康桥》一诗处在第二学习阶段,即在第一课《词二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三首诗的学习达到初步掌握。
(三)教学重点和焦点
《再别康桥》一诗,典型体现了徐志摩的诗风。
诗歌传达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康桥、又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抒发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诗歌意象丰富,感情色彩鲜明,语言典雅精美,音韵和谐,结构精巧,体现了徐志摩本人倡导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诗歌艺术主张,确是现代诗中的精品,也正是实现第二层级单元教学目标的范例。
根据该诗所处的单元教学目标层级及诗歌本身的特点,本人确定该诗的教学重点和焦点如下:
1、
教学重点:
(1)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感情。
(2)强化“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的鉴赏意识。
(3)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2、
教学焦点: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和焦点均集中在单元教学的能力目标上。
3、教学时数:一小时(连堂两课时,约用60分钟)
二、说教法
(一)教学形式
鉴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大胆摈弃传统课堂教学形式,选择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力图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诗歌鉴赏教学有机的整合,不仅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多重交互、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促进其诗歌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1、
学习环境
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机学习。每台电脑均是校园网的一个网络信息点,学生既可通过内部IP在
校园网教学专题网站浏览学习,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同时也可在教师许可下与因特网相联。每人一台电脑,四人联机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便于交流、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监控平台组织教学,指导点拨,适时调控。
2、学习方式上:学生登陆校园网中教师制作的《再别康桥》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再别康桥》教学网站的内容框架及网站特色
要使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学网站的教学资源设置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本人特别介绍《再别康桥》教学网站的框架及内容。网站共有四级网页,是徐志摩专题学习网站。网站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又延伸到课外。技术上采用静态网页(HTML)与动态网页(ASP)技术相结合的形式。
(1)《再别康桥》教学网站的内容框架(见下图)
路径
一
路径
二
路径
三
参考路径
诗的格律
诗的意象
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诗歌艺术
康桥风光
康桥情结
人生屐履
情系康桥
《再别康桥》鉴赏
品诗论人
资料荟萃
名作欣赏
诗歌鉴赏
电视剧场
音乐歌曲
昔日风采
诗歌朗诵
音像天地
畅所欲言
想象天空
能力检测
鉴赏练习
链
接
友情链接
首
页
详见教学过程第三环节第一阶段相关部分
学习路径
拓展学习空间
检测反馈交流平台
作品评价作家风格
直观形象信息
人生经历康桥情感
诗歌特点鉴赏方法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四
级
《再别康桥》教学网站内容框架简图
同上
同上
详见单元教学能力目标部分
《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教师本人撰写)
6篇关于诗歌形式特征的论文
2篇关于诗歌鉴赏方法的论文
4篇关于徐志摩人生经历及情感的文章
5篇关于徐志摩与康桥的文章
康桥地图
徐志摩诗歌、散文诗、散文名作共15篇
《徐志摩主编的刊物》《徐志摩作品要目》《徐志摩研究资料目录索引》
6篇关于徐志摩诗歌特点的评论及5篇回忆徐志摩的散文
9篇《再别康桥》诗歌鉴赏文章
3首徐志摩诗歌的朗诵(视频)
徐志摩照片
歌曲《再别康桥》及4首可做学习背景音乐的外国名曲
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再别康桥》等5个视频片断
①
4道选择题(涉及意象理解、修辞手法、结构特色等),作业提交后,系统自动评分,并反馈全班答对率,可重做。
②
1道填表题(整体把握全诗意象特点及情感)
(BBS讨论区)主题:围绕诗中的一节、多节或全诗,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以描写式的语言再现诗中的情景。
(BBS讨论区)主题:
你喜欢这首诗吗?自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的使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语言特色、结构特色等,谈谈个人看法。
有关徐志摩生平及创作的网站
(2)网站设计特色
①
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切实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本网站的内容架构及技术支持,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网站设计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确实能给在网站学习的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意义建构提供最佳的平台。
②
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观。
网站为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浏览本网站的学习路径,避免学生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使鉴赏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技术的保障。
③
信息资源丰富
以《再别康桥》一诗的鉴赏为核心,拓展为徐志摩专题学习网站,以web教材形式呈现,全方位荟萃了徐志摩研究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多媒体素材的组合,更营造诗意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④
练习设计科学、技术含量高
【鉴赏练习】中的【能力检测】【想象天空】【畅所欲言】这三个练习的设计,从内容层面上,有层次、有梯度地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焦点。既立足本诗,又能拓展深化。更好地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技术层面上,动态网页(ASP)技术的运用,即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界面,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鉴赏交流的平台。
(二)说教法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截然不同,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监控平台进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监控平台的广播教学、教学转播、
监视监听、单独对讲、黑屏功能、
远程复位、鼠标、键盘锁定、电子举手、遥控辅导、电子黑板、消息发送等功能
,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本诗的教学中,根据网络环境的教学特征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焦点,本人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导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1、探究法
依据教学目标,由学生在教学网站中自选学习路径,在个人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小组的自主探究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
2、讨论法
文学鉴赏的本质就是交流。讨论法的使用为学生搭起了诗歌鉴赏的交流平台。能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更好地体悟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而网络环境下的讨论,与传统课堂的讨论比,形式上更丰富。既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形式,更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通过耳机话筒进行交流。此外还可在教学网站的BBS讨论区通过文字进行即时性交流和错时性交流。极大的拓展了交流的渠道,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3、练习法
本诗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练习法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练习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检测自已自主学习的状况。而网络环境下的练习检测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检测手段相比,带有了鲜明的交互性特征,有着更大的优越性。教学网站【鉴赏练习】栏目中设置的【能力检测】练习形式,充分利用(ASP)技术,不仅能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系统还提供全班答对率,便于学生在比较中了自已在整个学习群体中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准确定位。而其中【想象天空】【畅所欲言】这两个练习,采用BBS讨论区的形式,能让学生们实时共享学习成果。
4、辅导法
学生在教学网站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教师的导相当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导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因此,讲究导的艺术,才能导出最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两导”两
“结合”。“两导”,即导在要害处,导向纵深处。两
“结合”,即将通过教学监控平台辅导与走到学生中去辅导相结合,将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监控平台,使教师的辅导作用最大限地发挥出来,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5、展示法:展示的意义在于分享、启发和促进。教师通过教学监控平台的转播教学等功能,以发送屏幕的形式,向一个、多个或全体学生展示典型例子。另外【鉴赏练习】中的【想象天空】【畅所欲言】栏目,采用BBS讨论区的形式设置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实时展示。
三、说学法
在教学设计中,本人有意识地将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学法指导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目的。
1、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方法上:
①
强化“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的诗歌鉴赏基本思路。主要通过【鉴赏练习】/
【能力检测】
中设置的4道选择题和填表题及教师在教学过程第三环节以个别指导和集体探讨相
结合的形式落实。
②
强化“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的鉴赏意识。主要通过【鉴赏练习】/【想
象天空】栏目落实。
2、
指导学生运用技巧上:强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主要通过【鉴赏练习】中的【畅所欲言】落实。
3、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的要求。《再别康桥》诗歌鉴赏教学采用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诗歌鉴赏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丰富的网站资源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是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可能,而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则有赖于教师能将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与诗歌教学融合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本诗的教学过程由【情境导入,调动体验】【明确目标,介绍网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拓展】四个环节组成。
(一)情境导入,调动体验
教学方式:师生脱离电脑(以下简称脱机),面对面交流
提问:我们都有过离别的体验,在你的经验中,离别时最常有的情绪是什么呢?(请男女各两名学
生谈谈)
教师:
“离别”二字最能拨动人的心弦,宋代词人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凄恻缠绵,而现代诗人徐志摩的离别又如何呢?当儒雅浪漫的诗人又站在康桥这片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土地,寻找他的青春、梦想、爱情的印记时,他的心弦又奏响了怎样动人的旋律呢?然而故地重游,步履匆匆,又将离别,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凝成了《再别康桥》这首珠落玉盘般的动人诗篇。让我们一起登陆《再别康桥》学习网站,走进诗人的心灵吧。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导语以诗化的语言,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设置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中设身处地地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走进诗歌构筑的情境中,与诗人的灵魂直接对话,为学生读懂诗人的心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奠定基础。这是迈进诗歌鉴赏殿堂的第一步。
(二)明确目标,介绍网站
教学方式:师生戴上耳机,上机学习。教师利用教学监控平台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画面实时传送广播给全体学生,并通过耳机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点击《再别康桥》教学网站【诗歌艺术】/【能力目标】/【《再别康桥》鉴赏的能力目标】并向学生机发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提示学生:本诗的学习是第一课《词二首》(毛泽东)学习的深化,有意识将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本诗的鉴赏学习,从而达到初步掌握的目标。
解析:学习目标明确,减少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就不容易迷失在教学网站的信息海洋中,以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介绍学习网站的内容框架:
教师继续向全体学生机发送屏幕,按首页——二级——三级——四级的顺序介绍网站的内容,重点介绍【参考路径】【诗歌鉴赏】【能力检测】等热点栏目。
解析:简明扼要的网站介绍,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学习的时间效率。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方式:学生登陆《再别康桥》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与脱机交流相结合教师以“利用教学监控平台与脱机到学生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指导,适时调控。
学
习
阶
段
第一阶段:个人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层次、欣赏习惯及教师的提示,从三条自学参考路径中自主选择其一开展学习。
【路径一】:适合语文能力、,、文学底蕴、诗歌感悟力薄弱的学生。适当增加诗朗诵、歌曲这些直观性强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兴趣。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诗歌鉴赏活动。学习难度属基础等级。学习内容如下:
1、【音像天地】/【诗歌朗诵】/《再别康桥
》
解析:视频引入,形象直观,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2、【诗歌艺术】/【鉴赏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解析:引导回顾《词二首》鉴赏学习中体会到的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3、【情系康桥】/【康桥情结】/《剑桥风情》
解析:文章浅易,适合学情。旨在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康桥求学对他
的思想及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能更容易理解《再别康桥》诗中的意象及其
蕴含的对康桥的深厚情感。
4、【诗歌鉴赏】/【《再别康桥》鉴赏】/
①
《〈再别康桥〉鉴赏说明
》
②
《〈再别康桥〉欣赏》(王川)
③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解析:三篇文章从意象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诗人情感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在筛选整合其中的信息要点,调动自已的阅历的基础上,较为准确的体味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是无声的指导老师。
5、【鉴赏练习】/
①【能力检测】
②【想象天空】
③【畅所欲言】
首先,进入【鉴赏练习】中的【能力检测】,检测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是否准确。系统自动打分,并反馈全班的答对率,做错了可以重做。落实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①”,着重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1)”及“教学焦点”——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感情。
然后,进入【鉴赏练习】中的【想象天空】和【畅所欲言】(内容详见《再别康桥》教学网站内容框架图)。【想象天空】解决“教学重点(2)”——强化“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的鉴赏意识,【畅所欲言】解决“教学重点(3)”——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解析:检测反馈、交流分享的平台。
6、【音像天地】/【音乐歌曲】/《再别康桥》
解析:沉浸、回味。
【路径二】:适合信息筛选能力较强,已有一定文学底蕴和诗歌感悟力的学生,学习难度属中等。相对减少了音像类直观性强的学习内容和鉴赏文章,鼓励学生调动阅历积累,品味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强化学生“从知人论世入手分析鉴赏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的使用,强化鉴赏的广度和深度。学习内容如下:
1、【诗歌艺术】/【鉴赏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解析:引导学回顾《词二首》学习中总结的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
2、【诗歌艺术】/【诗的意象】/《情景与意象》
3、【诗歌鉴赏】/【品诗论人】/品诗/《徐志摩创作评价》
4、【情系康桥】/【康桥情结】/《我所知道的康桥》
解析:上述3篇文章适合中等程度学生。旨在向学生提供诗歌艺术特点、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及徐志摩创作述评三方面的材料,与【路径一】推荐的文章比,视野更开阔,引导学生在鉴赏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
5、【音像天地】/【电视剧场】/《再别康桥》
解析:视频朗诵,形象直观,渲染浓郁诗意,令人沉醉于诗境。
6、【诗歌鉴赏】/【《再别康桥》鉴赏】/①《〈再别康桥〉鉴赏说明》②《〈再别康桥〉欣赏》(王川)
解析:两篇文章从意象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诗人情感等方面作了精当分析。与【路径一】比,减少无声老师的指导,更强调学生调动阅历积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在诗歌鉴赏实践的磨炼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7、【鉴赏练习】/
①【能力检测】
②【想象天空】
③【畅所欲言】
(与【路径一】的目的及做法同,略)
【路径三】:适合语文能力较强,文学底蕴丰厚,诗歌感悟力强的学生。这类学生诗歌鉴赏的积淀已较丰厚,基本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同时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处理、整合学习信息的能力已经比较强,让他们自主寻找信息来深入鉴赏诗歌,在自主的探究中感受诗歌的美,能进一步发展其诗歌鉴赏能力。
自由漫步+【鉴赏练习】(与【路径一】【路径二】同,略)
整个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机的“电子举手”功能向老师请求帮助。
解析:
1、三条网站学习的参考路径,分别把握了上中下三种诗歌鉴赏能力层次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了“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诗歌鉴赏学习套餐,让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在实践层面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
2、学生在教学网站中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充
分发挥教学监控平台的作用,合理使用各种监控功能,以便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调控教学进程。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①
监控原则:点面结合。利用“监视监听”功能,逐个查看学生机的屏幕状况,了解其学习状况,并对各种层次学生中的典型进行重点监视,便于准确把握教学全局。
②
指导原则: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利用“单独对讲”功能,与个别学生交流;利用“广播教学”功能对学生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利用“教学转播”功能将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内容了送到所有学生机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树立典型。
第二阶段:教学焦点的重点突破
教学方式:网上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通过耳机话筒发言。
在全班90%的同学完成【鉴赏练习】/【能力检测】练习后,教师开通教学监控平台的群组讨论功能,各学习小组利用耳机话筒口头讨论,然后再开通广播教学功能,由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问题一:诗人眼中康河边的柳树如新娘一样艳丽,流露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讨论明确: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夕阳中康河边的柳树,比做了艳丽新娘,写得很美,诗人正是以如此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柳树、对康桥的一草一木的浓烈的喜爱之情。(诗人在柳树这个意象上寄予了浓烈的喜爱之情)
解析:这是诗歌第二节的意象,具有代表性,在【能力检测】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过,学生在完成了【能力检测】的练习。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讨论,加深认识。
问题二:讨论【能力检测】中的填表题。
教师使用教学监控平台的“转播教学”功能,将一位学生已完成的图表,以发送屏幕的形式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要求各小组在刚才个人做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评价,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集体完成下表。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全诗意象的特征,梳理全诗的情感脉络,整体把握诗人的情感。
诗
节
意
象
特
点
情
感
表
达
作
用
一
轻轻来、去、招手
珍爱、难舍、惆怅
“离别”入题
二
金柳的艳影
在心头荡漾
喜爱
细腻描摩心理变化
三
青荇招摇
甘做水草
眷恋
四
彩虹之梦
回忆
五
寻梦放歌
沉醉
六
不能放歌
别离沉默
惆怅
七
悄悄来、去、挥手
珍爱、难舍、惆怅
“离别”结题
(该表体现了全诗的内容要点及艺术结构特色,可视为本课的板书)
解析:经过【能力检测】的自主练习、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这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三个环节反复聚焦,本课“品味意象,把握诗人情感”的教学焦点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第三阶段:全体学生进入
【鉴赏练习】栏目中的【想象天空】和【畅所欲言】进行网上实时的文字交流。
【想象天空】:(BBS讨论交流区)——想象写作练习,在公共浏览区发布。落实能力目标②,解决教
学重点②)
主题:请围绕《再别康桥》一诗的其中一节、多节或全诗,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以描写式的语言再现诗中的情景。
【畅所欲言】:(BBS讨论交流区)设三个讨论区,其中两个专题区,一个自由区。落实认知目标②
、能力目标③及情感目标,解决教学重点③
主题:
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自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的使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语言特色、结构特色等,谈谈个人看法。
解析:交流是文学鉴赏活的灵魂。鉴赏过程本质上就是交流的过程。它可以是学生和作者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鉴赏体验的交流切磋,还可以是师生之间或一对一或集体的交流。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在交流中思想的碰撞总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总会引起知音者的共鸣。为学生架设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网络环境与传统课堂教学比,为交流提供了更丰富的形式,不仅有面对面的交流,更有网上的口头或文字的实时交流。设置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把单元教学认知目标②——强化“鉴赏即交流”的鉴赏意识,乐于交流探讨落到实处。
第四阶段:教学重点和焦点的强化
教学方式:全班脱机,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各小组自选角度,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交流形式:面对面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
交流范围:
1、【鉴赏练习】中的【能力检测】【想象天空】【畅所欲言】三个栏目中的问题
2、徐志摩其人其诗
3、《再别康桥》诗歌朗诵
解析:这个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智慧大碰撞的机会,强化教学的重点和焦点,拓展鉴赏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更为了进一步营造网络环境下诗歌鉴赏的人文氛围。文学鉴赏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而网络教学中,人机对话,或人通过机器交流,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相比,情感交流的流畅性与交融性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网站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暂时离开电脑,让情感在目光的交接中流淌,给网络环境下的文学鉴赏活动注入更多的人文性因素。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环节总评: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焦点,都在这个环节中落实。四个阶段逐层推进,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教学方式丰富,交流形式多样,并巧妙组合,强化了教学重点和焦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总结拓展,深化研究
教学方式:脱机
1、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总题:徐志摩其人其诗其文
各学习小组自选角度,就其中一点,自定论题展开论述在课外继续登陆校园网《再别康桥》学习网站,或到图书馆查寻资料,完成小组研究性学习论文。
时间:一个月。
2、鼓励学生课外继续登陆网站,在【鉴赏练习】栏目中的【想象天空】和【畅所欲言】BBS讨论区发言,与大家进行错时性交流。
3、总结评点:各小组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本次学习活动的收获。
解析:充分发挥《再别康桥》网站作为徐志摩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并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更开放的空间中进一步学习研究。
总结:“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能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因此,本课在网络环境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探索,触及了教学改革中的前沿课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既努力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和技术的优势,又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努力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精彩结合起来。最大的苦恼,首先是时间瓶颈问题。一方面,大班制教学,学生人数多,学习小组多,小组发言整体耗费的时间相应增多,教学时间受到了影响。这一点即使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也是难题。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一节课45分钟的固定模式,不适应网络学习的特点。此外还有不少的困惑和难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需要不懈探索,而惟其如此,也才大有可为。我愿以自已的探索,体现对“互动、民主、开放、创新”的教学境界追求。
说课方案评析
优势
一、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说明要点完备,条理性强。不仅说清“教什么”“怎么教”,更解说“为什么这样教”,说清“这样做”的理论依据,而非仅仅简单地罗列现象。解说规范严密,具有科学性。同时,又能根据教学设计的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说课模式,创造性地说课。学生登陆教师制作的网站开展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说教法”部分,增加了传统课堂教学说课不必涉及的“说教学形式”的内容,说清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特征,还特别介绍网站的内容框架,突出环境环境下的学习特征。体现了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的解说疏密有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四个环节,着重解说了作为本课教学重点的第三环节,而第三环节四个学习阶段重点解说一、二两阶段。
三、突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诗歌鉴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解说中,注意在对比中突出网络教学的优势,强调了教学设计中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和克服网络诗歌鉴赏人文性不足的做法。
不足:理论依据的解说深度不够
篇2:康桥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目HHHH
康桥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目HHHH 本文关键词:工作方案,桥镇,城市,综合,管理
康桥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目HHHH 本文简介: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导入量也迅速增加,城市管理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治安事件呈现出攀升态势,给政府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各职能部门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也很难适应当前我镇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积极探索
康桥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目HHHH 本文内容:
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方案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导入量也迅速增加,城市管理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治安事件呈现出攀升态势,给政府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各职能部门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也很难适应当前我镇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社会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多个条线一个系统、多个岗位一个目标”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强化社会前端管理,服务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管理“联动”机制。
一、政府牵头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行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公安、城管为主力,工商、市容卫生、市政、安监、土地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公路管理及政府稳定、司法、信访、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区管理、媒体宣传、人民武装、拆违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联动”的工作格局。核心内容是:按照“情况互通、工作联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要求,加强镇政府与区派出机构、社会组织的对接协作,促进行政执法资源的有效统筹整合;运作模式和工作目标是:利用实体化的“物理”平台,“块上牵头”“条上联动”,建立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跨部门、跨区域工作平台,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问题管理,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社会安全和秩序的多元化需求。
二、加强“联动”工作的组织领导
1、建立镇城市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员单位由公安、交警、工商、交警、城管、市容、市政、安监、土地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公路管理及政府稳定、司法、信访、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区管理、媒体宣传、人民武装、拆违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能:一是形成例会制度,定期通报“联动”工作进展、成效、难点、建议和设想,明确综合管理重点和工作要求。二是建议信息互通制度,搭建以网络为载体的职能部门信息互通渠道,实现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信息交互畅通,主动提供各部门共享的资源,加大社会信息的获取力度。三是建立情况会商制度,针对经常性或阶段性出现的城市管理顽症、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会商,形成多部门协作、合成高效的整治措施。
2、成立镇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人员配置:综合管理指挥中心设主任1名(机关、事业单位正职待遇),副主任2名,1名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主任兼任(实职副科),1名由城管分队副队长兼任。指挥员6名(派出所值班长兼任),监控操作员16名(工位4席,其中社区保安队员3席,城管队员1席,实行“四班三运转”制,社区保安队员在现有的监控操作员内解决,城管队员4名,由城管调配,并常驻中心工作)。城市网络化管理电脑操作员2名(以常日班为主,需向社会招聘或在现有的相关部门中抽调)。
主要职能:一是受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受理领导批示、书记、镇长信箱、市民热线、监控室、网格巡查、网络舆情及相关部门报送的案卷,并按相关规定分类、分析后分送至相关处置责任单位,并按规定进行结案、回访。二是具体负责我镇日常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协调、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三是负责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完善《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手册》及指挥中心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三是定期对各类案卷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城市综合管理、案卷处置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等。
3、成立镇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队
组建镇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队。执法队负责人从现有执法资格的公安派出所、交警、城管分队调配,队员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区保安队员,建议面向社会招聘20名,另一部分是城管协管队员,人员20名。执法队工作实行三班两运转,时间为7:00—15:00和15:00—23:00。
主要职能:由行政执法部门(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安排人员带队负责日常城市管理巡查、处置工作,并按照“一支队伍、多种职能”的原则,把现有的治安协管员、城管协管员、社会安保力量统一整合起来协助行政执法部门综合执法。
三、加大保障和投入搭建高标准“联动”平台
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依托现有基础,积极打造镇实体化运作的联动平台。一是依托派出所原有物理平台,将图像监控、应急指挥等功能归并,作为联动单位信息传递、汇集、应用、指挥的中枢。二是制定完善各职能部门日常管理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和职能部门间联运制度,加强日常联系,加强信息互通。三是开通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热线电话”和网络平台,接受群众投诉、建议,由指挥中心平台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四是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建设高标准联动平台。结合派出所监控室改造工程,把原有监控系统改造成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办公地点设在派出所(派出所图像讲课监控中心作为分中心,受中心主任领导),办公场所设监控室、接待室、热线电话和网络平台室、领导指挥办公室、指挥中心主任、副主任办公室、综合执法队队员休息室;结合派出所监控室改造,更新设备,进一步提升监控功能和质量,由过去单一治安监控向城市综合管理监控转变;配备车辆及执法装备,配备执法工作车2辆(建议客货二用型车辆),更新执法防护装备及通信设备。
镇政府稳定办
2012年5月10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