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 本文关键词:毕业生,实习,体育,教育,XX
20XX年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 本文简介:20XX年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1]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一年的体育实习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
20XX年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 本文内容:
20XX年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1]
体育教育毕业生实习总结
一年的体育实习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下面,我将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处处为学生着想。一方面,不断地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教师培训,参加学校里继续教育和体育组老师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对我的课堂感兴趣,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不断的充实着自己的学科知识,通过同行的交流、网络的学习、走进体育学科的交流圈、图书的借阅、杂志的阅读等各方面学习。从教案走向课堂,积极训练自己的学科实践能力,并将它准确的运用到课堂里,从而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六认真工作
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常规;坚持二次备课,超前备课,课后反思;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讲多练为主线,探究式学习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心里拓展的练习,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质量。课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即时性评价和测试,通过及时反馈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范。各方面都能以学校工作为重,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三、我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我采用快乐任务式教学模式,即每一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会充实。正如体育游戏一样,它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对锻炼身体、促进体力、发展智力、陶冶美的情操,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特殊的作用。于是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内容教学安排上尽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放松活动以身体运动配有音乐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参与能力。
同时,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师生交换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奖励小红花的方法也是我平时多用的方法,如遵守纪律、单项测试成绩在班里前五名、具有较大的进步的同学,以发小红花的形式给予奖励,对学生给予激励和肯定。我觉得这一设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缺点:例如课堂的总体把握上有欠缺,但是通过听课学习,领导的指导,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学生要求奖励的积极性过高,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等。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而且还喜欢上体育课,感觉是较成功的教学模式。
四、副班主任工作
步入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2)班的副班主任,积极配合班主任高老师,向她学习,与高老师共同管理班级,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在这次运动会上,本班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五、学校工作
努力做好学校里的各项工作,做好自己本职,认真带好学校女子排球训练队,争取早一天参加正式排球赛,打出好成绩。两操和课外活动我尽力配合其他老师,一起把年级的体育工作做好,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组织做好阳光体育的工作,积极配合体育组老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冬季三项的选拔工作,做好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工作。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积极提高自己各项工作的能力。
在这近一年里,我认真参加学校里的各项学习与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之星”的评比,积极准备上级领导的调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向同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充分做好体育教学的汇报工作,给领导一个满意的汇报。
六、科研方面
体育科研是自己不断完善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自己在这方面加强学习。从理论上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的总结,为自己的体育教学储蓄理论指导。自己通过向老教师学习,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了不小的进步。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继续提高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断的进步,但我始终相信,
,成功源自勤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为明天美好的体育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2: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体育学院,师范,本科,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始创于1950年,1979年复办成立体育系,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体育学院。六十多年来,体育学院秉承“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通过学院数代人的艰辛奋斗和无私奉献,塑造了华师体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始创于1950年,1979年复办成立体育系,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体育学院。六十多年来,体育学院秉承“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通过学院数代人的艰辛奋斗和无私奉献,塑造了华师体育学院灿烂的历史丰碑,是中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系、公共体育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3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学科丰富、层次完备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可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还开设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体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在本科层次设置“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专业。体育学院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1200余人。学院还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科学研究人才提供优良的平台与环境。
体育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专业教师及学术团队。现有教职员工
111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
30人,有各项目国际、国家级裁判5人。教师团队成员包括世界冠军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学术成果受到社会及学界的高度评价。并拥有“国家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体育学’课程)”等系列高水平的建设平台。
体育学院的科学研究以体育、教育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为中心,注重实证研究及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规范化;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农村体育与体育场馆发展两个研究方向)、运动心理、体育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注重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多项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拥有齐全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场馆。有多功能体育馆、羽毛球馆、体操房、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室内、室外)、网球场(室内、室外)等各类现代化体育场馆。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十分重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高水平运动训练。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学院确立了“体验-创新-引领”的发展方针,在体育教学、群体活动、高水平运动队、体育文化研究等工作中形成了鲜明的华师特色,健美操、羽毛球、田径等高水平运动队成绩优异,太极柔力球、民族健身舞表演等已成为校园体育“名片”,荆楚“三民”(民间、民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则成为文化研究优势方向。近年来,我院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有20多人次在健美操、游泳等项目竞赛上获得世界和全国冠军。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以及体育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学术交流频繁,指导和带动了我院教学、科研及训练水平的提高。我院与国外多个院校建立稳固的合作交流关系,多次应邀派出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访问、进修、讲学或担任教练等。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探索和发展体育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德技相长、多能一专,学以致教、善为人先”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繁荣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推动体育科学进步。
专业编号:418
专业代码:040201
一、专业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始建于1950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中途停办,1979年恢复招生至今。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基础最扎实的专业,也是体育学院最大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属免费师范生教育。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较全面地覆盖相关理论知识,体现了“注重基础,关照全面”的思想;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以“一主一辅,有效拓展”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强调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在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的指引下“实务为要,观摩学习”,以四年贯穿的培养方式强化学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体育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师资,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训练工作以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并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由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体育锻炼指导、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能独立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3.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探索和创新精神,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责任感;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和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6.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主要课程
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各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别
学期
课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百分比
学
分
公共教育平台必修
7
4
6
3
6
/
/
/
26
25.5
通识课程平台必修
1
/
6
6
5
3
/
/
21
20.6
专业课程平台必修
6
7
3
/
/
1
/
/
17
16.7
专业课程平台选修
计划开设
/
/
8
15
15
24
/
5
67
/
学生应修
/
/
1
3
3
4
/
2
13
12.7
通识教育平台选修
/
2
2
6
7
8
/
/
25
24.5
小
计
14
13
18
18
21
16
/
2
102
100
七、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
课
学
期
学
分
学时分配表
周
学
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授
课
实
验
课
外
公共教育平台
必修课
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
/
3
/
1
/
35000013
大学综合英语
1
1
4
52
/
/
4
/
1
/
35000023
大学综合英语2
2
4
64
/
/
4
35000013
1
/
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24
/
8
3
/
1
/
35000033
大学综合英语3
3
4
64
/
/
4
35000023
1
/
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32
/
16
2
/
1
/
340000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6
48
/
48
3
/
1
/
通识课程平台
必修课
21910001
体育专业学习指导与职业规划
1
1
16
/
8
1
/
3
/
21910002
体育学概论
3
2
32
/
16
2
/
1
是
21910003
运动解剖学
3
2
32
/
16
2
/
1
是
36011001
心理学基础
3
2
24
8
12
2
/
1
/
21910004
运动生理学
4
2
32
/
16
2
/
1
是
21910005
体育与运动心理学
4
2
32
/
16
2
/
1
是
36012001
教育学基础
4
2
24
8
/
2
/
1
/
21910006
动作学习与控制
5
1
16
/
8
1
/
3
是
21910007
体育保健学
5
2
32
/
16
2
/
1
是
21900001(B)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5
2
32
/
16
2
/
1
是
3601300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6
2
16
16
/
2
/
2
/
21900002(B)
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
6
1
16
/
8
1
/
3
是
通识课程平台
选修课
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3
2
16
16
/
2
/
3
/
21920001
体育史
3
1
16
/
8
1
/
1
是
21920002
运动损伤与防治
3
1
16
/
8
1
/
1
是
21920003
现代球类运动赏析
3
1
16
/
8
1
/
3
/
21920004
形体舞蹈
3
1
16
/
8
1
/
3
/
21920005
运动生物力学
4
1
16
/
8
1
/
1
是
21920006
运动处方理论与方法
4
1
16
/
8
1
/
3
是
21920007
运动生物化学
4
1
16
/
8
1
/
3
是
21920008
体育统计学
4
1
16
/
8
1
/
1
是
21920009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分析与观摩
4
1
16
/
8
1
/
3
是
21920010
体育教学场地规划与设计
4
1
16
/
8
1
/
3
/
219200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4
1
16
/
8
1
/
3
/
21900012
体育经济学
5
1
16
/
8
1
/
3
/
21920013
体育游戏创编与实践
5
1
16
/
8
1
/
3
/
21920014
跆拳道
5
1
16
/
8
2
/
3
/
21920015
毽球
5
1
16
/
8
2
/
3
/
36021001
儿童发展
5
1
16
/
/
1
/
3
/
36021002
中学生心理辅导
5
1
16
/
/
1
/
3
/
36022004
教育研究方法
5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7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5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9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5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0
中国教育名家思想
5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2
教师专业发展
5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4
教学案例赏析
5
1
16
/
/
1
36021001
3
/
21920016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赏析
6
1
16
/
8
1
/
3
/
21920017
团体操创编与实践
6
1
16
/
8
1
/
3
/
通识课程平台
选修课
21920018
体育科研方法
6
1
16
/
8
1
/
3
是
21920019
教练原理与运用(双语)
6
1
16
/
8
1
/
3
是
36021003
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6
1
16
/
/
1
/
3
/
36022001
教育哲学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2
课程设计与评价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3
有效教学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4
德育与班级管理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6
校本课程开发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08
教育调查与统计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1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3
家庭教育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5
教育法学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2016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
6
1
16
/
/
1
36021001
3
/
36023001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践
6
1
16
/
/
1
/
3
/
36023002
现代远程教育概论
6
1
16
/
/
1
/
3
/
36023003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研析
6
1
16
/
/
1
/
3
/
36023004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6
1
16
/
/
1
/
3
/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课
41810001
田径
1
2
64
/
16
4
/
1
是
41810002
体操
1
2
64
/
16
4
/
1
是
41810003
篮球
1
2
64
/
16
4
/
1
是
41810004
足球
2
1.5
48
/
12
3
/
1
是
41810005
排球
2
1.5
48
/
12
3
/
1
是
41810006
武术
2
2
64
/
16
4
/
1
是
41810007
健美操
2
1
32
/
8
2
/
1
是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课
41810008
游泳
2
1
32
/
8
2
/
1
是
41810009
学校体育学
3
2
32
/
16
2
/
1
是
41810010
运动训练学概论
3
1
16
/
8
1
/
1
是
41810011
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
6
1
32
/
8
2
/
1
是
选修课
41821001
田径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2
篮球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3
排球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4
足球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5
武术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6
体操与健美操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7
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8
乒乓球理论与实践1
3
1
32
/
8
2
/
3
是
41821009
田径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1
3
是
41821010
篮球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2
3
是
41821011
排球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3
3
是
41821012
足球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4
3
是
41821013
武术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5
3
是
41821014
体操与健美操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6
3
是
41821015
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7
3
是
41821016
乒乓球理论与实践2
4
1
32
/
8
2
41821008
3
是
41823001
太极拳
4
1
32
/
/
2
/
3
/
41823002
乒乓球
4
1
32
/
/
2
/
3
/
41823003
健美运动
4
1
32
/
/
2
/
3
/
41824001
体育管理学
4
1
16
/
8
1
/
1
是
41824002
休闲体育
4
1
16
/
8
1
/
3
/
专业课程平台
选修课
41825001
体育测量与评价
4
1
16
/
8
1
/
3
/
41825002
健康教育学
4
1
16
/
8
1
/
3
是
41821017
田径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09
3
是
41821018
篮球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0
3
是
41821019
排球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1
3
是
41821020
足球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2
3
是
41821021
武术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3
3
是
41821022
体操与健美操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4
3
是
41821023
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5
3
是
41821024
乒乓球理论与实践3
5
1
32
/
8
2
41821016
3
是
41823004
娱乐排球
5
1
32
/
/
2
/
3
/
41823005
散打
5
1
32
/
/
2
/
3
/
41823006
羽毛球
5
1
32
/
/
2
/
3
/
41824003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5
1
16
/
8
1
/
3
是
41824004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5
1
16
/
8
1
/
3
/
41825003
实用运动生理学
5
1
16
/
8
1
/
3
/
41825004
现代安全防护与急救
5
1
16
/
8
1
/
3
是
41821025
田径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17
1
是
41821026
篮球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18
1
是
41821027
排球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19
1
是
41821028
足球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20
1
是
41821029
武术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21
1
是
41821030
体操与健美操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22
1
是
41821031
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23
1
是
41821032
乒乓球理论与实践4
6
1
32
/
8
2
41821024
1
是
专业课程平台
选修课
41822001
田径教学与体能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2
篮球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3
排球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4
足球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5
武术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6
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2007
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6
2
64
/
/
4
/
1
/
41824005
体育社会学
6
1
16
/
/
1
/
3
是
41825005
营养学
6
1
16
/
8
1
/
3
/
41824006
竞技教育学
8
1
16
/
8
1
/
3
/
41825006
保健推拿按摩
8
1
16
/
8
1
/
3
/
41823007
网球
8
1
32
/
/
2
/
3
/
41823008
民族传统养生方法
8
1
32
/
/
2
/
3
/
41823009
舞龙运动
8
1
32
/
/
2
/
3
/
八、实践实验教学环节
名称
学分
课外实验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
2
教师教育技能训练
教师语言
1
书写技能
1
主修项目训练
4
见习
2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16
毕业论文(设计)
6
总学分
32
九、社群教育平台
学生至少应获得3个相关学分,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1、指导社区及学生俱乐部活动:0.5学分;
2、指导专项运动队训练:0.5学分;
3、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入学前获得等级除外)每项0.5学分;
4、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裁判员等级证书:每项0.5学分;
5、各专项教学技能等级(最多不超过1.5学分):每项0.5学分;
6、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最多1.5分
):校级0.5学分,省级以上1学分;
7、获取国家社区指导员证书(取最高等级):国家1级1学分,国家2级0.5学分;
8、各类社会活动志愿者及学院教学助理工作:0.5学分;
9、通过国家CET-4级:1学分;
10、通过国家CET-6级:1.5学分;
11、通过计算机二级:0.5学分;
12、通过计算机三级:1学分;
13、参加学科前沿动态讲座(不少于3次):0.5学分;
14、科研创新项目:国家2学分、省市1学分、学校0.5学分等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15、获得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奖励:
2分;
16、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多不超过2学分):1学分;
17、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最多不超过1学分):0.5学分;
18、境外游学、交流学习:0.5学分.
十、说明
1、本专业通识平台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非师范)、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同,分别在1~6学期开设。
2、本专业学生为免费师范生,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目标,不分培养方向。
在专业平台选修课中设5个课程模块,即模块一为主项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编号为41821001——41821032)、模块二为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技能提高课程(课程编号为41822001——41822007)、模块三为运动项目技能扩展课程(课程编号为41823001——41823009)、模块四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课程编号为41824001——41824006)、模块五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课程编号为41825001——41825006)。
学生需选模块一课程4学分,分别在3、4、5、6学期各选1学分,而且需完成4学分的课外训练,分别在3、4、5、6学期各完成1学分;学生需选模块二课程2学分,在第6学期完成;学生需选模块三课程3学分,在4、5、8学期各选1学分;学生需选模块四与模块五课程各2学分,在4、5、6、8学期各选1学分,学生自主选修。课内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13学分。
3、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任意选修课为12学分,其中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学分,社会科学类不少于4学分,其他5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在第2、4、5、6学期分别选修2学分、3学分、3学分、4学分;(2)在交叉互选课中需选修8学分,在3、4、5、6学期分别选2学分,包括体育学科选修课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3)学生需选教师教育平台课程选修课5学分,其中需在第4学期从本专业开设课程中选修1学分。
4、本专业学生应修取公共教育平台必修课26学分;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21学分,选修课25学分;专业平台必修课17学分,选修课1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02学分。
本专业在第1学期至第6学期确定40学分的双学位课程供其他专业高年级学生修读。学生修读专业双学位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并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符合双学位学位授予条例的,学校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其中,符合学校辅修条例的,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5、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应修满32学分:
(1)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安排在课外进行,总学分2学分,64学时。其中运动解剖学18学时,运动生理学18学时,体育保健学12学时,运动生物化学8学时,体育与运动心理学8学时。
(2)本专业学生应获取教师教育技能课程中教师语言、书写技能各1个学分;
(3)本专业的主修项目课程安排4学分的课外训练,分别在3、4、5、6学期各安排1学分。
(4)本专业的教育见习2学分,时间为2周,分别安排在第4、第6学期进行,每学期时间为1周;
(5)本专业的教育实习16学分,时间为16周,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
(6)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时间为6周,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
6、本专业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总学分达到102学分,获得社群教育平台3学分,并完成所有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外语考试成绩符合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