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正常的傻瓜》3月读书笔记 本文关键词:傻瓜,读书笔记
《别做正常的傻瓜》3月读书笔记 本文简介:别做聪明的傻瓜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贯穿全书的解决方法:换位法–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己处在相反的或者其他的情形时会
《别做正常的傻瓜》3月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
别做聪明的傻瓜
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
贯穿全书的解决方法:换位法
–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己处在相反的或者其他的情形时会如何决策
一、
10元等于2个5元嘛?—心理账户对行为的影响
讨论:一天,一个人拿了100元去赌博,刚开始运气特别好,很快100元变成了10
000元。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一输到底,把所有的钱都输光了。你觉得这个人那天晚上损失了多少钱呢?
摘要:人的头脑里有一种心理账户,把实际上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他影响人们以不用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人们心理,会把辛苦赚来的钱、靠运气赢来的钱和以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理性的做法:钱是没有记忆的,不应该将同样的钱人为的打上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大小的收入一视同仁。
为我所用:生活:过年时,给父母一大笔钱希望他们买些营养品等,但他们会把这笔钱放入存储的心理账户,不舍得花。这个时候不妨将钱分为小金额形式给,这样300元会被归入零花钱心理账户;政府:小金额奖金---刺激消费
二、
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嘛?——交易偏见
讨论:冬季来临,夫妻俩打算去买一套九孔被。有三种款式:普通双人被(450元)、豪华双人被(550元)、超大豪华双人被(650)。因为两人睡所以打算买豪华双人被,无论尺寸厚度都最合适。到商场后发现被子在做促销,所有被子一律400元。面临这种情况,你会买哪种被子呢?
摘要:决定购买一件商品时,衡量的是该物品的效用和价格哪个更大,也就是性价比。理性的决策者不会受表面合算交易或无关参考价的迷惑,而真正考虑物品实际效用。——合算交易偏见
感悟: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
讨论1:你准备买一个闹钟,在A商店看到一个售价100元,样式和功能都不错并准备购买。打算付钱时,经过的好友告诉你B店一样的商品促销活动售价为60。从A到B商店骑车需要10分钟,此时你会不会去B店购买?
讨论2:假设你又有天在C店看到一款心仪已久的名表,售价6600元。正打算购买时,经过的好友告诉你D商店相同款式的售价6550元。从C到D商店骑车需要10分钟,此时你会不会去D店购买?
分析:100元闹钟降价到60,节省了40%;6600元手表降到6550元,降幅不到1%。你是否对一辆优惠100元的汽车无动于衷,却会关注一直优惠100元的微波炉?
摘要:由于比例小而忽视了实际更大的金额,因为折扣比例大而将自己局限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钱上,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例偏见
感悟:要重视小钱,不要因为比例偏见因小失大。理性的做法是:在做消费决策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对不同和相同数额的钱应该抱有同样态度,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特征现象迷惑,凡事得看本质
三、
坚持就是胜利吗?沉没成本误区
什么是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摘要: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做成本收益分析的时候是不应该把沉没成本算在内的,因为过去的不能挽回,既然不能挽回,就不能对现在产生影响,就应该让它过去,在决策时应将其忽略。
1.误区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
2.理智
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仅仅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相关书籍《别动了我的奶酪》
3.原因
a)
不愿意认输,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
b)
人们会把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投资、浪费),人们潜意识避开不好的标签(浪费)
4.案例
a)
已经付出了音乐会门票,恰巧当天天气非常恶劣难以出行
b)
高价买的领带其实不适合自己,是否要戴它呢
c)
已经投资了500万的项目效益预期不好,是否要追加投资呢
d)
给不喜欢钢琴的女儿买了钢琴,是否要请钢琴家教呢
e)
股市大跌,是尽早割肉还是继续被套呢
f)
等地铁都等了半个小时了,是否还要继续等呢
5.特意设置沉没成本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a)
预先缴纳健身费用(按月或按季交),能强迫自己多去健身
b)
女孩多让男朋友给自己买东西或请吃饭,男孩会觉得已经在这个女孩身上投入这么多“成本”,就更加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女朋友了
感悟:任何决定都不应该受到沉没成本影响。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
四、
你有自知之明吗?过于自信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要:鼓励士气时要充分自信,具体行事时应谨慎而有自知之明,做好充分准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误区
a)
高估了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行动力
没有经验的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多少,往往会高估自己
b)
证实偏见
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或者只关注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的证据,而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观点相抵触的证据
2.案例
a)
做测试题时对自己的正确率进行估计,最后比较得分与自己估计的正确率
b)
水满无声,半桶水哐当响
c)
规划误区:规划一个大的项目,往往实际完成的时间比估计时间超出很多
d)
过于频繁交易:过于自信的人往往经常买入卖出,反而错过更多的收益
e)
打无准备之仗
3.利用
a)
营销活动:购买物品过了一段时期后可以通过“办手续”返还现金
b)
自信的人可以利用这种乐观的情绪激励和鼓舞别人
c)
过于自信往往会产生“自我实现预言”
五、
你会习以为常吗?适应性偏见
定义: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讨论1:一个漂亮但是性格不好,另一个性格很好但是长相一般。你会选择哪个?
讨论2:业绩奖励,把房子由120换成150或者后面10年每年出国旅游一次,你选哪个?
摘要:在决策的时候,要注意到人本身固有的适应性能力,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那些物质的东西上,因为你会对他们很快产生适应性。相反,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要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和精神以及和心灵相关的东西,把钱用在能给你带来最大快乐的地方。
感悟:意识到自己对物质性东西的适应性,更关注心灵和精神享受。
六、
风险决策
七、
损失100元和得到100元,哪个对你影响更大?损失规避
定义: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他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他所带来的快乐。
如何避免损失规避心理带来的“赋予效应”、“安于现状”、“语义效应”?教你如何避免这些效应……
赋予效应:人对赋予自己,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强烈。
同样一个东西,得到时觉得不怎么值钱,而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价格要高于不拥有时购买它愿意支付的价格。
例子:七天内无条件退货。事实上,真正退货的顾客很少,由于赋予效应的存在,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去退货。
例子:杯子卖4元没人要,送出后用6元买回却少人愿意的故事。
安于现状
TIPS3:正常的傻瓜因为在改变现状时的损失规避,所以往往会满足于现状。
语义效应:怎么说话比说什么话更为重要。
对同一件事,我们既可以从正面强调它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又可以从反面阐述如果没有它会招致的损失或成本,而哪种方式更有效呢?根据损失规避,正常人对失更敏感的特点,强调失去一样东西所带来的成本和损失达到的效用,要比仅强调其正面的好处更有效。
TIPS4:把一件事描述成“得”或“失”,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选择。
例子:80%存活率的病人,医生说接受手术能提高10%存活率,或说不接受手术会减少10%存活率。
例子:700元打印机,送货上门加50元;750元打印机包送货上门,不须送上门可退50元。
→由于人们倾向于对“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学会使用换位法,将自己带入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形中考虑自己可能的决定,学会从“得”和“失”两个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平衡损失规避心理造成的影响,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八、
损失100元和没得到100元,哪个更让你痛心?忽视未得到的收益
讨论:空闲房子时,觉得无所谓,但是租房者未缴水电时,就会觉得自己损失很多;
讨论:餐厅排队就餐,看中小的直接损失而忽略了排队等候更大的损失。
摘要:可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东西就是你的损失,未得收益和直接损失一样,都应该得到你的关注。事实上,对未得收益的麻木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损失。
感悟:事实上,生活中大部分损失并不是来源于直接损失,而是由于忽视未得收益而带来的损失。
九、
谈判中应该让对方先开价吗?定位调整偏见
讨论:一张纸折叠100次,厚度是多少?
摘要:正常的傻瓜往往受定位效应的影响,不能做出充分的调整。
1.先入为主:如果要在谈判中争取到报价的有利位置,应该争取先开价、而且开价越极端越好、在开价前先提醒对方所开的价格是荒唐的
2.有问题咨询别人的意见,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免得别人提出的意见影响你做决策
要克服定位效应,首先要克服过于自信,去怀疑自己的第一判断,接受新的信息去修正自己的判断。其次要明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十、
你的孩子会长多高?违背概率规律
摘要:正常人做决策经常受到事情鲜明与否或者看上去像什么类型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概率规律,从而导致欠理性的决策行为。
直接推断
1.普通人经常受到事情看上去像什么类型因素的影响,却忽视了客观规律(概率规律)
如果有某个孩子很顽皮,那么认为他是一个经常迟到的中学生,和认为他是一个中学生。普通人觉得前者可能性更大,但从客观概率来说后者可能性更大
2.普通人会高估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的发生频率
非典致死和吸烟致死,人们对前者印象深刻也更害怕,但后者死亡人数更多
十一、
多一定比少好吗?联合评估和单独评估
正常人在单独评估的时候,会被那些易评价但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所影响,从而做出失误之举。所以,应当尽可能的寻找可比较的参照信息,将难评价因素变得易评价些,从而使你的决策更理性。
奚氏相亲原则:
你美、她丑,应该选择带她一起去;
你丑,她美,应该一个人去;
你们都美,应该一个人去;
你们都丑,应该一起去;
如果你在难评价特征上优于她,却在易评价特征上不如她,应该一起去。
1.结论
a)
如果我比竞争对手强,应该争取被联合评估
b)
如果我比竞争对手弱,应该避免被联合评估
c)
如果我和竞争对手都强,应该避免被联合评估
d)
如果我和竞争对手都弱,应该争取被联合评估
e)
如果在难评价特征上我强于对手,但在易评价特征上不如对手,应该争取被联合评估
f)
如果在难评价特征上我不如对手,但在易评价特征上强于对手,应该避免被联合评估
十二、
抓住老鼠的一定是好猫吗?结果偏见
结果并非是最好的评价因素,优秀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区别在于:是不是有监督过程的机制,优秀的领导与一般的领导区别在于:是不是有能力并且有耐心来看过程。
感悟: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十三、
钱越多越幸福吗?财富与幸福
人在得的时候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所以两次听到好消息等于经历了两次快乐。把几个失合起来,锁引起的边际效用递减会使坏消息加起来总效用最小。
快乐源于对快乐的期待,期待也是一种快乐。花一份钱,让朋友感到十份的快乐、
幸福准则
1.
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2.
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3.
大好事小坏事分开经历不如一起经历
4.
大坏事小好事一起经历不如分开经历
5.
好事晚说不如早说
6.
坏事早说不如晚说
7.
静止的好事不如变动的好事
–发奖金而不涨工资、
8.
变动的坏事不如静止的坏事
–
房子换小的,比搬离远地方同等大小好。
9.
小奖不如不奖
无偿献血和有偿献血(10元)
10.
小罚不如不罚
–幼儿园吃到接送处罚
11.
好事有选择不如无选择
–
得到哪个都觉得不完美。
12.
坏事没选择不如有选择
–
培训二选一
人们做事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一旦与奖励挂钩,就变成了一个经济交易。所以,给小奖反而不如不奖。小惩比如不惩。
十四、
选择与幸福
送礼: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
赠送、奖励准则
1.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送便宜的皮大衣,不如送高档的围巾
2.
有用的不如无用的
送钱或者送好吃的,不如送漂亮的画像
3.
说要的不如想要的
发奖金,不如发一张高档法国餐厅就餐券
4.
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篇2: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本文关键词:观后感,傻瓜
三个傻瓜观后感 本文简介:《三个傻瓜》观后感应某人要求,最近几天一直在看这部叫做《三个傻瓜》或者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本来我对印度以及印度电影是没有一丝好感的,然而西京某人推荐的这部宝莱坞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其中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公司,用在这部片名中容易将人引入低俗的戏谑喜剧片氛围中,远不如直接叫三个傻瓜好。这部电影我看
三个傻瓜观后感 本文内容:
《三个傻瓜》观后感
应某人要求,最近几天一直在看这部叫做《三个傻瓜》或者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本来我对印度以及印度电影是没有一丝好感的,然而西京某人推荐的这部宝莱坞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其中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公司,用在这部片名中容易将人引入低俗的戏谑喜剧片氛围中,远不如直接叫三个傻瓜好。这部电影我看第一遍时觉得好玩,看第二遍时感觉有所启发,看第三遍时顿感震撼。这是一部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经典影片,在这个无梦的年华,激起我追梦的情怀。
影片用夸张的情节引人入胜,这种夸张从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在了观众眼前:为了见一个叫兰彻的人,法汗用戏谑的诡计从已经起飞的飞机上下机;拉朱则激动的连裤子都没穿;还有那个好学生的典范査图尔,用十年的时间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能超越兰彻。一开始这一干人等的反应是有悖常理的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小情节在观众的脑海中串联成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就是兰彻是有着何种神通的何许人?倒叙、插叙、顺叙交织的故事在影片中继续进行着,那一段段优美风景配着的优美旋律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正是这些简单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风之子一样独一无二自信自由自足人的影像。
兰彻在观众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场了,他的出场也确实不同凡响。他用智慧在印度著名的皇家理工学院反叛传统,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教训蛮横的学长,用特立独行的思维教训皇家理工学院那些道貌岸然的教授和如金庸小说中周伯通那样会左右互搏而又墨守传统的校长。他像只自由的小鸟一样,肆意的遨游在机械迟钝的帝国理工学院,特立独行的反叛常规,砸碎传统。更重要的他是兼济天下的自由传播者,在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中他的人格魅力渐渐的征服了他的室友,校长的千金乃至成千上万的已经观赏到这个时段的观众。如果影片这个时候结束那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的靠戏剧和情节取胜的娱乐片,导演独具匠心的更大冲突还在继续,更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才刚刚开始呈现。
在严酷的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竞争以及社会弱肉强食中,敢于反叛一切,拥有聪明脑袋的资本的人除了兰彻,没有第二个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兰彻这个人也是不存在的,兰彻只是个符号,所指的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对象。真正天才的是宝莱坞的导演,他抓住了社会问题的关键,用兰彻这样一个超人来控诉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来启迪麻木的疲于竞争的人群。这个与教育甚至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挑战的电影在全球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和票房一方面是导演独具匠心的技艺,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影片主题对人生社会问题的解答。导演把易普生的社会问题剧思维搬上荧幕,再加上话剧无法企及的影片剪辑,这部电影堪称经典。
这部电影中兰彻对常规的教育体制的反叛是大快人心的控诉,他在这里只是个超人,让他成为人的是他对朋友的无限关怀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观众们当然期许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乐见他最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乐见他抱得美人归,乐见他“一切都好”。
对电影学知识了解的太少,无法从技巧的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仅仅是从内容和意义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已经够完美了。它涉及到了很多当下问题,压力过大、人才流失、生存竞争等等。然而这些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影片,导演也给那个符号兰彻下了好多的限定成分,兰彻的名字是别人的,最后那个叫达拉克的桃花源也是不存在的。他真正的姓名是旺度,他是纯自由的学习者和生活者,纯自由的意思是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包袱,他没有长辈的期许,没有同侪的压力,他就是如庄子说的逍遥游的鲲鹏,他作为理想人物是激励人的,然而从深层次看,他又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嘲讽,我们是不可能没有负担的,我们要对几乎所有人负责,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悲哀的。导演在影片中省略掉了独行侠的个人奋斗,就是美剧《当幸福来敲门》和《阿甘正传》这样的励志大片也是需要主人公艰辛的奋斗历程才能等到一个机遇。
这部电影引起了我们很多的共鸣,尽管它是一部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但它毕竟深入的涉及到了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而且激励我们做回我们自己,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如期而至。继续我们的追梦历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后附上几段影片中的歌词,我觉得这些歌词在看过几遍影片后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追梦历程中的宣言书: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
;
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
,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
,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
;他是心伤痛处上抹的滑滑的香油
;我们惧怕,桎梏于蛙井
;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面对涛浪,从不犹豫,迎面直击
;他如云彩般寂寞漂泊
,但是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
,我们还要继承
,要继续。
这部影片真的很好,只是这个糟糕的名字差点让许多人擦肩而过,有幸看到这篇读后感的朋友们抽空看一下这部电影吧,关于学习、友情、青春、励志、事业等等,在诙谐幽默中见哲理,于欢乐愉悦里看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