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报社重庆总监工作计划-莫垒 本文关键词:重庆,工作计划,报社,学英语,总监
学英语报社重庆总监工作计划-莫垒 本文简介:《学英语》报社2012-2013年度重庆市总监工作计划《学英语》2012-2013年度重庆总监工作计划制作人:莫垒二○一二年二月十八日目录一、工作计划全称···························03二、市场环境调查···························03三、产品行情分
学英语报社重庆总监工作计划-莫垒 本文内容:
《学英语》报社2012-2013年度重庆市总监工作计划
《学英语》2012-2013年度重庆总监
工
作
计
划
制作人:莫垒
二○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目
录
一、工作计划全称···························03
二、市场环境调查···························03
三、产品行情分析···························03
四、工作计划细则···························05
五、结构组织形式···························09
六、区域经理划分···························10
七、自我情况介绍···························12
八、工作自我认识···························13
一、工作计划全称
《学英语》报社2012-2013年度重庆市总监工作计划
二、市场环境调查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教育水平,尤其是英语教育水平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教育阶段均不及沿海发达地区,造成同学们英语水平普遍底子较薄,高考之后,大学的全国四级考试成了他们获取学位证最大的“拦路虎”。同学们需要一种专业、权威的辅导工具帮助他们备考。《学英语》报不仅包括每周一份含四级模拟题及详细解答、考试技巧、美文欣赏等丰富内容的报纸,还一次性赠送一本最新的四级词汇、近年的四六级真题及模拟试题、网络学习卡。这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四级备考的工具,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一整套资料,从听、写、看、读等全方位的提高英语水平,从而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重庆有15所本科院校,7所独立学院,38所专科院校,市场巨大,一套由王长喜老师主编的这样一套全面的、高质量的教辅资料,势必会受到广大同学的青睐,其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三、产品行情分析
1、优势分析
《学英语》报社作为王牌的英语报社,很多地方走在中国英语类报社的前列。她曾多次荣获“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等光荣称号,2009年3月,更是一举夺得了2008年度全国外语教辅类报纸质检第一名。由于有王长喜这样一群优秀的老师参编,加之标准的听力录音,优质的模拟题,丰富的视听资源及赠品,深受同学们好评。较一些“小报”而言,大家更愿意选择知名品牌。
2、劣势分析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很多同学会选择在网上找真题或模拟题,网上的听力更是比比皆是,不会受报纸期数的限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现在市面上的四级词汇也就10多元一本,模拟和真题也就30来元,而且其听力(包含字幕)就在书中的光盘里,不用去网上下载,而本报的听力需去网上下载,还得受报社上传时间的影响,下载下来的也没有字幕。至于说学习卡上的英语电影,网上的英语电影就更多了。120元与40多元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后者。
③由于报纸是一年的,他们对售后是有忧虑的,无论业务员怎么承诺,毕竟这没有买词汇和真题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他们犹豫。
④现在市面上报纸鱼龙混杂,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除了他们中学用的报纸以外,对其他英语类报纸了解甚少。如果他之前不知道《学英语》报的话,那么选择学英语还是其他牌子,就要看业务员的水平了。这样,学英语的品质优势就没体现出来。
⑤就目前部分学校来看,整个英语类报纸的口碑都不怎么好,用户普遍反映得不到报纸。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其他“小报”出了问题,但同学们不会说是哪个牌子的报纸不好,他会说“不要去买英语报,给了钱得不到报纸”,当一个大一新生听到学长们这样的话之后,即使是你拿的售后没有问题的《学英语》报,他也不屑一顾,因为,他已将所有英语报“一棒子打死”,这样一来,《学英语》报的形象也因其他报纸而大打折扣。
以上的问题都是业务员在推销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之前没想好怎么回答,临场又没回答得较好,无论产品如何好,都很难推销成功。但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培训的时候给大家进行解答。
四、区域经理划分
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将重庆所有大学划分为以下13个区域,各区设置一名区域经理,共13名:
大学城本科区域:
重庆大学:全国重点985
211
重庆市沙坪坝去沙正街174号
(大学城校区、新生)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大学城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研究生)
(大学城校区、新生)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大学城校区、新生)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
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四川美术学院:
地方重点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08号
(大学城校区、新生)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校区
重庆科技学院:
一般本科
重庆科技学院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专科区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
6
Q4
Z1
W)
C
q4
L+
[
]
Z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汉渝路173号
(大学城校区、新生)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82号
f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矿山坡150号
南岸区域:
重庆交通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学府大道66号
(专科、大三、大四、研究生)
(双福校区、大一、大二)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
重庆邮电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重庆工商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兰花湖片区、大一部分学院)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
(江北校区、应用技术学院)重庆市江北区金源路鹅石堡山
重庆教育学院:一般本科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理工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村15号
渝北区域:
西南政法大学:
全国重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研究生)
(渝北校区、本科)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圣大道301号
川外南方翻译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圣东路611号
:
H+
y3
J:
w3
q3
J!
F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兴科二路1号
.
A8
D
Z1
Z8
[8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红石路255号
$
K7
I0
y“q1
R“B!
M,m3
{)
m9
O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江津校区)
永川区域:
重庆文理学院:一般本科
(红河校区)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319号
(星湖校区)重庆市永川卫星湖文化旅游区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大道西段2号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大道5号
!
j0
k7
W4
V:
r.
P(
F(
h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大道西段18号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大道西段28号
合川区域: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学府路9号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假日大道1号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独立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交通街593号
0
t#
n2
Z*
o)
C)
C*
m6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科技园华龙大道1号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袁家村
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思瑞路
江津区域:
%
~
~3
}$
O6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学院大道7号
.
?0
G!
@1
F#
C(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学院大道5号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重庆市渝中区渝州路79号歇台子教学区
.
V%
u/
C3
f)
/;
N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双福教学区(新校区)
重庆交通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学府大道66号
(专科、大三、大四、研究生)
(双福校区、大一、大二)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
.
A8
D
Z1
Z8
[8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红石路255号
$
K7
I0
y“q1
R“B!
M,m3
{)
m9
O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江津校区)
北碚区域:
西南大学:全国重点211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一本专业)
(荣昌校区、二本专业)重庆市荣昌县昌元街道学院路160号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盐井坝1号
九龙坡区域:
7
C/
J7
j9
y“c
e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九龙坡区五龙庙电力4村9号
8
q
E(
o)
s$
k“l9
J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袁家岗151号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白马凼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高新区石桥铺玉灵洞259号
重庆市万州区金龙开发区大包村(万州分院)
0
t#
n2
Z*
o)
C)
C*
m6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科技园华龙大道1号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袁家村
万州区域:
重庆三峡学院:一般本科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g;
Q;
z;
c8
h“q*
m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天星路366号
2
y4
w1
Z
G
O3
D!
Q1
U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平湖路88号
-
[,Y!
o1
b,l
j$
_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科龙路8号(火车站前)
涪陵区域:
长江师范学院:一般本科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江东校区)重庆市涪陵区团结路35号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涪陵区涪南路108号
江北区域:
重庆工商大学:
地方重点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兰花湖片区、大一部分学院)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
(江北校区、应用技术学院)重庆市江北区金源路鹅石堡山
9
N4
p0
W2
s$
p+
M(
c.
t)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重庆市江北区嘉陵四村100号
以下学校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而且该区域只有一所学校,市场较小,运作成本较大,建议放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璧山璧青北路1001号
0
}(
E1
|$
[8
b0
g1
I.
q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重庆市铜梁县学府大道302号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职教园区
五、组织结构形式
《学英语》报大学生事业部
重庆市场总监(1人)
重庆区域经理(13人)
各校校园代理(各2-3人)
各校业务员(若干)
六、工作计划细则
1-2月:充分利用寒假,通过以下途径初步确定区域经理。
1、和自己在重庆其他大学的同学朋友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学校英语报的情况,让他或者介绍他那个大学有想做该校所在区域区域经理的同学,对于我没认识的人的大学,可通过同学的同学获取信息。
2、询问上一年的区域经理,如他愿意继续做,就继续做,不愿意则请他从校园代理或业务员中推荐人选。
3、让报社或者我以重庆总代理的身份通过58同城、赶集网等知名兼职网站招募区域经理。
4、通过各个学校的贴吧、BBS进行招募宣传。
5、通过学校的海报、横幅进行招募。
注:区域经理选择标准:
①为人正直,有责任心。
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有一定的应变、协调能力。
⑤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⑥了解学英语报,喜欢从事管理工作。
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月:根据推荐或报名同学的情况,通过电话和面试,确定每个区域的区域经理,全面负责该区域英语报的各项事务。并督促他们进行区域内各校校园代理的选拔。
4月:指导区域经理通过面试、了解,确定各个学校的校园代理,根据各区域经理的工作计划提出一些建议,通过讲解,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各自的工作。对区域经理一职形成初步的完整的印象,以便更好的指导校园代理,圆满完成工作。
5-6月:让区域经理督促校园代理招聘业务员,和区域经理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
7-8月:利用暑假,让区域经理督促校园代理继续招业务员,同时收集各校开学时间以及新生寝室入住哪几栋、哪几层等情况,为开学抢占最佳销售时机做准备。让区域经理将各校业务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汇总,根据人数情况向公司申请样刊、赠品。
注:由于有些同学做完一年以后,可能会不再继续做,有的甚至之前答应了要做,但签合同时却又不做了,造成该校由于短时间内找不到校园代理,导致市场空缺。所以,从长远看,要注重团队的稳定性。
9月:月初让区域经理召集校园代理开会,给他们进行销售培训,以便他们回去给各自的业务员培训,将样刊、赠品、发票、宣传用品发给区域经理,让其根据各校情况,将资料发给各个学校的校园代理。
注:可给校园代理经费,让他通过学校学生会,在他们学校新生入学前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写上类似“《学英语》欢迎新同学,祝你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之类的话,让新生对本报产生良好第一印象,有利于业务员上门销售。
重庆的学校大一一般都是9月中旬开学,开学后的两周都有市场。在9月底的时候,督促区域经理让校园代理交回样刊、发票,统计各个学校的购买人数。并督促校园代理将钱打到报社账户。
10月以后:和报社、校园代理保持联系。在得到快递公司发来的信息后,如果该快递公司可以运市内线路的话,直接拆开后发向各学校;如果不行,两天内找到合适的快递公司发向所有校园代理,确保报纸尽快到达各个学校发报纸的同学手上,解决同学们的售后问题。
七、自我情况介绍
莫垒,重庆交通大学2010级(大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家住重庆市渝北区,对重庆高校比较了解。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进大学以来的三学期,每期平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会活动。2010年-2011年,担任世界五百强拜耳公司“青春绽放校园行”系列活动“重庆交大”站项目组财务管理一职,和小组其余7名同学成功策划、举办了系列在学校较为有影响力的活动。2011年7月,参加了重庆市政府举行的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在重庆市南岸区交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带薪实习,得到了单位同事和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大一期间,一直担任重庆交通大学学生菁园小区团委外联部、校爱心社策划部干事,校爱心社志愿者队副队长,现任学生菁园小区团委秘书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由于学生工作突出,先后荣获重庆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学生菁园小区团委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新闻干事、优秀干事、迎新先进个人、第三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风采之星”、第六期团校优秀学员、第七期团校优秀学员,校爱心社优秀干事等称号。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积累了较多的人脉。
八、工作自我认识
对于重庆市总监一职,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成长自己的机会,我十分重视和珍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管理专业的同学,我深知要做好管理工作,光是课本上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尽管可能会面临视野较窄、知识面不广、对困难估计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是特别强等诸多问题,但我愿意用我的热情、毅力、智慧、上进心去迎接每一次挑战。我将努力做好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展现领导艺术、及时沟通、加强激励、检查纠偏。我坚信,在公司的培养和支持下,通过团队内所有同学的努力,大家一起和报社共同进步,势必会将《学英语》报在重庆做出影响,做出成绩,树立《学英语》新形象,开创《学英语》报重庆市场的新天地!
重庆交通大学
莫垒
联系电话:18702361868
15
篇2: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
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 本文关键词:高地,行动计划,西部,重庆高校,教育
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 本文简介: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简称“139”行动计划:---1大目标-普及化;---3个阶段-2012、2015、2020年;---9项工程)为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做出的“314”总体部署,加快实现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建设和普及高等教育目标,依据《
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 本文内容:
重庆高校西部教育高地行动计划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简称“139”行动计划:
---1大目标-普及化;
---3个阶段-2012、2015、2020年;
---9项工程)
为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做出的“314”总体部署,加快实现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建设和普及高等教育目标,依据《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直辖以来,重庆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整体实现了新突破。在渝普通高校数量由25所发展到50所,增加了1倍,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由6所发展到25所,增加了3倍,民办高校从无到有,达到14所;2所高校进入国家“211”、“985”工程建设行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达到3所;高校在校生规模由16万人发展到67.7万人,增加了3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8%,提高到了24.5%,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使我市迈出了由“人口大市”转向“人力资源强市”的关键性一步。二是办学水平有了新提升。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分别达到7个和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33个、二级达到199个(含一级学科覆盖),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97个、二级达到644个(含一级学科覆盖),建成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21个、重点培育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40个、精品课程40门、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实施高校骨干教师队伍“221”工程建设,推动高校不断增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校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国际学术前沿的机会。目前,重庆教育系统有“两院”院士7名,特聘院士2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9人,“长江学者”人选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选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创新团队5个。四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在渝高校科研成果占全市总量的60%左右,与企业联合承担近50%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全市重点增长工业企业中90%以上都与在渝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6所高校与13个区县开展“校地合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高校较好地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思想库”与“智囊团”、“人才库”与“创新源”的作用。五是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2007年,全市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88.6亿元,是1997年8.1亿元的11倍,其中,全市高等教育预算内经费近30亿元,是1997年5.1亿元的近6倍;普通高校校园占地面积增加了3倍,校舍建筑面积增加了2.8倍,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了6.5倍,图书增加了2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促进了教育公平。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全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始终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所有这些,为重庆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但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要求以及与发达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制约重庆高等教育发展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瓶颈”问题更加突出,未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布局还不尽合理,“两翼”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匮乏;高等教育总量相对不足。2007年全市每百万人口普通高校数量仅为1.7所,与全国基本持平,仅是上海的1/2,北京、天津的1/3。每十万人口高校在校生2043人,居全国第12位、西部
第2位,是上海、天津的1/2,北京的1/3;高等教育对重庆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显著;高校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进入国家“985”、“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及国家“三重”建设项目布点数量与全国相比相对不多;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真正体现重庆特色、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不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校师生比均高于全国和西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匮乏;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近几年,生均预算内高等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08年仅为920元。高校负债达71亿元人民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短期贷款占70%以上,存在潜在的风险;产学研结合需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高校基础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庆高等教育既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已进入了科学发展、公平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创新,确定新理念、挖掘新动力、创立新机制、实现新跨越。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确立“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以规模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培育优势、发展特色、打造品牌,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高水平成果,提供高层次服务,为重庆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科技贡献。行动步骤与目标任务是:2009-2012年,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到9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5%左右,形成西部教育高地框架;2013-2015年,升级提速,持续发展,到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10万,毛入学率达到45%左右,基本建成西部教育高地;2016-2020年,巩固提高,稳步发展,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20万,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力争把重庆高校打造成为“西部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西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平台”;“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国际高等教育学术交流中心”。
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着力实施九项重点工程:
一、实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工程”
1.
以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为先导,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陈旧理念,牢固树立高等教育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站”的作用观,“内涵建设、特色凝练、开放创新、和谐有序”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观,“依法治教、效益为先”的管理观。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教育”、从“塑造教育”到“成长教育”的根本转变,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充分发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高等教育学会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职能,建立“重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库,设立课题研究基金,支持和鼓励全市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围绕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内涵与标志;把高等教育作为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的突破口、拉动力量;高等教育在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对重庆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研究型、应用型以及研究与应用并重型高校的内涵建设标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影响重庆高等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加强研究,形成理论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围绕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构建和谐重庆、区域协调发展、“三农”问题、三峡移民问题、统筹城乡建设、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对外开放和政府体制改革等方面设立重大研究课题,力争产生一批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未来重庆和西部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重点扶持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乌江文化为重点的“重庆文化基本问题研究”;以重庆通史、移民历史、湖广填四川历史、重庆对外开放历史、重庆抗战史、重庆大轰炸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等为重点的“重庆历史系列研究”、“三峡系列的研究”。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奖”制度,助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
4.牵头创办“中国西部高教”期刊,搭建“重庆高等教育高层论坛”,进一步提高重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和国内外影响能力。
二、实施“高校布局优化和分类建设工程”
5.根据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重庆城市规划,围绕重庆“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布局,以“重庆大学城”为高校布局中心,加快重庆大学城、主城区及“两翼”的高校建设,使其各具优势特色,互为联动发展。
---突出打造覆盖机械、建筑、机电、信息、医药、教育、美术、外语等领域优势学科专业,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处于西部领先地位、“五个一体化”的“重庆大学城园区”;
---加快建设覆盖经济、交通、电子、电气、管理等领域优势学科专业的“江南大学园区”;
---加快建设覆盖现代教育、现代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优势学科专业的“北碚大学园区”;
---整合现有高校资源,重点新设置填补“软件、农林、化工、环保、能源、旅游、餐饮、体育、音乐、民族”等方面空白的单一性应用型院校。
6.研究制定统一配套的政策法规,争取政府支持,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划拨、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倾斜政策,形成良性的建设与发展机制,助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7.
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按照民办高校在校生规模新增20万人的目标,依据办学条件标准,扩大现有民办高校在校生规模,新增民办高校;完善共建机制,鼓励行业举办高职院校,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8.按照“区分层次、发挥优势、分类建设”的思路,形成研究型大学、研究与应用并重型大学、应用型学院、成人高校“协调发展、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相互促进”的高等学校结构体系。到2020年,高校数量达到75所左右,其中,建设2-4所“研究型大学”;建设10所左右的市属“研究与应用并重型大学”;建设60所左右的“应用型学院”,其中,建设20所左右承担应用技术本科人才的院校、40所左右承担应用技术专科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建设2-4所成人高校。
9.突出高校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形成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发展的新格局。
---“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为重点,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为中心,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积极开展本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力争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
---“研究与应用并重型大学”
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留学生教育,力争拥有若干个全国一流的学科专业,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
---“应用型院校”以教学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应用性本科、专科人才培养为主体,逐步压缩掉中职教育,力争拥有若干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努力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水平、发展势头强劲、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
10.围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建立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相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积极发挥高等教育资源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为主体、以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和区县、社区继续教育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继续教育在校生规模占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比例达到30%以上。
11.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单列重庆市城乡统筹高等教育本、专科专项招生计划或自主确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争取部属高校增加向我市投放招生计划比例;加大省际之间招生计划交流,缩小计划逆差;探索专科学生或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注册制”;积极挖掘高等教育后备生源,扩大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和毕业生数量,提高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中职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的比例由5%逐步调整为30%左右。今后一个时期,市内学生与市外学生规模比例不低于6:4,从而增强对西部地区人才、教育、科技的辐射及引领作用;到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生招生规模比例大致调整为1.5:4:4.5,提高重庆研究生培养规模比重,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需求。
12.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路子,助推重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争取教育部支持,将办学特色鲜明、后发优势明显的重庆市属高校列入国家《强校工程》和《西部高校支持工程》建设规划;继续加大对重庆大学“211”、“985”工程建设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支持力度;5-10所市属高校,创造条件,力争进入国家“强校工程”、“西部高校支持工程”建设行列;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市属高校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规划;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市属教研型大学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列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属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升格为大学;50%的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创造条件,力争成为国家级或市级示范性、特色性高校;支持重庆教育学院等成人高校转制,并创造条件升格;争取教育部支持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和市外“211”高校在重庆举办独立学院;支持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升格为填补我市空白性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争取教育部支持,明确“一帮一”对口帮扶高校,支持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库区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全国部分“985”高校对口支援我市市属本科院校,支持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口支援重庆市属高职高专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制度,通过对口支援,提高重庆高校的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探索“以强带弱、合作共赢”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路。
三、实施“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工程”
13.坚持“先导性、服务性、创新性、多样性、效益性”的原则,按照“扩大规模、完善体系、优化结构、增强实力,提高质量”的思路,建设与重庆和西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相适应,结构布局更加优化、重庆特色更加鲜明、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的学位与研究生培养体系。到2020年,建成2-3个研究生院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达到10-12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达到20-22所,建成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0个、博士点40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0个、硕士点1000个,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70个、市级重点学科240个,研究生规模达到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10%左右,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14.拓宽培养渠道。发展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举办单位和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数量达到当年研究生培养总数的40%左右,授予博士与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10以上,形成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15.
制订相关政策,引导研究型大学、研究与应用并重型大学、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围绕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国际经贸、资源再生、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按照“优化结构、择重扶持”的思路,加强学科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学科队伍优化组合、集中优势重点建设,对科研项目申报、开展课题预研等方面,优先考虑,择重扶植,提高学科综合实力,为实现学科体系的整体优化创造条件;按照“优化组合、打造名牌”的思路,贴近高新技术的发展、贴近经济社会需求,把握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探索“集约化建设、集群式发展”的路子,加强相邻学科交叉融合,将已有学科整合重组为若干学科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设效益,倾力打造优势,力争形成“名牌学科”;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为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
16.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到2020年,建设15个左右的研究生创新基地,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创新能力;每年遴选100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及100名优秀研究生导师,每年资助5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每年举办3-5次研究生论坛;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17.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专业设置与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与预测机制,合理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各专业招生计划,对社会急需的紧缺专业大力扶持,重点支持理工科类相关专业建设,整合或淘汰部分文科类院校重复设置的专业,并适度控制其招生规模,使专业结构、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研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加快“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内燃机、机床工具、大型输变电设备、中小水电设备、船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设置,推进“天然气化工、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农业特色资源加工、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民族”等相关专业的布点。鼓励高校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积极探索增强人才适应性的专业设置模式。
18.贯彻落实《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意见》,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质量,使重庆成为西部“质量工程”示范省市。
19.大力实施《重庆高校信息化发展与促进计划》。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园区集中办学的优势,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政府投资为主,集中全市高校资源建设“重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施“精品课程共享计划”,深入推进高校精品网络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的全面开放与共享;加大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技术的支持力度,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示范区、远郊高校远程教育实验区;鼓励高校之间开展教师互聘、辅修专业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验设备和体育设施共建共用,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20.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参与制订重庆高等学校类型标准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建立社会化的重庆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制度,健全重庆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重庆教育“考试院”、“评估院”建设,进一步强化“两院”组织高考、指导高校教学评估的职责,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机构与人才选拔机构、质量监控机构的良性互动。建立各类高校办学基本条件发布与招生计划配置挂钩制度。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改革、高考内容与模式改革和落实质量工程建设上求突破。
五、实施“高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21.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管理人员“职员制”。制订《重庆高校校(院)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校(院)长资格准入制度,改革校(院)长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选拔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办学规律的优秀人才担任校(院)长,推进校(院)长职业化。营造教育家办学的环境,提高教育家的社会地位,为各高校涌现一批教育家和教育家校长提供宽松环境,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格局。
22.按照“理想坚定、结构合理、梯队优化、业务精湛”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重庆高校师生比保持在1:16之内,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7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20%;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5%;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70%。实施“战略科学家计划”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师计划”,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学术大师、一批创新力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大力提升高校学科领军人才的学术竞争力。)积极构建重庆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到2020年,教育系统院士达到80人(含特聘)左右,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0人左右,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0人左右,长江学者人选30人左右,国家级教学名师50人左右,国家级、市级创新团队120个,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00人。
23.分类制定高校教师聘用条件标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增加教师数量,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近6万人左右,从而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创新“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与引智模式,加大国内外“双高”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管理人员海外“333”培训计划,以“双兼职”(企业人员到高校兼职,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促进“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24.大力实施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221”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计划和“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加大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资助力度,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优秀人才选拔储备体系,建立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配合做好“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和“百名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25.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加高校教师二级岗的设岗比例,设立特设岗位,为高校引进特需人才创造条件;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不断改善教师职称结构。
六、实施“高校自主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
26.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促进高校科教体制改革,加强优势力量整合集成,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和重庆创新体系做出贡献,引领相关产业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立10个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10个产学研示范园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以上,市级重点实验室100个左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以上,市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左右。
27.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优势,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市级产学研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平台,营造产学研合作环境;建立高等教育科研事业费制度,鼓励高校开展原始性科技创新、应用性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校对重庆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
28.在重点领域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产学研示范园区,支持校企联合建设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建设新学科;建立在渝高校结对扶持区县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高校科研与区县产业发展对接,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高校与科技园、软件园、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交互的技术市场和网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建立完善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中介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体系,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29.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结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建设。继续保持重庆高校基础心理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经济法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大力扶持哲学社会科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使之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到2020年建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以上,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4个左右。
七、实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程”
30.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重庆高校对外开放力度,提高重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着力引进海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注重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集成创新;设立面向国际的科研项目,鼓励有实力的重庆高校同国际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共同研发高水平科技项目。
31.推动重庆高校与国内一流高校、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提高在渝重点高校教师出访、专家来访、博士生交流及留学生比例;扩大市属高校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规模。到2020年,在渝高校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总数的1%以上;建设国际高校和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提高重庆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八、实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系建设工程”
32.按照“统筹规划、同步增长、强化审计、突出效益”的原则,建立高等教育投融资保障体系,确保重庆高等教育发展建立在更牢固、更坚实、更可靠的基础上。争取市财政把高等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依法落实高等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到2012年,率先在西部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其中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1.2%左右(或按年度市财政总投入的
%保障)。同时,根据重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分阶段逐步增加市级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提高生均经费标准,生均拨款与规模发展同步。高职高专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全市高等教育统一标准。争取2009年市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在渝部属高校校均标准,2009年以后,每年度按(
)%以上的比例递增。市财政在保障公办高校生均公用经费的前提下,围绕高水平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增加竞争性专项资金,引导高校按“区分层次、发挥优势、分类建设”的思路,走特色发展之路。
33.探索成立“重庆高等教育资源集团”,通过资产重组,盘活高校存量资产,整合、集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集中规划、综合运用,统筹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制订重庆高校债务偿还计划方案,争取国家和市政府支持,减免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有条件的高校探索成立具有监督和筹资职能的高校董事会。
34.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完善生均高等教育费用常态化年度增长机制,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政府、高校和受教育者分担办学成本的比例;完善高校教育经费审计与监督机制,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价系统,实行与项目实效挂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救济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市民享受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机会。
九、实施“高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35.
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高校的党组织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好转,为全社会稳定做贡献;重视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加强高校文化、艺术、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品位,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36.按照国家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准,开展现有占地、校舍、师生比、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基本办学条件绩效评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性资金对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建立基建基数基金;贯彻“园林化、生态化”理念,加强环境型、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大对远郊、基础条件薄弱的高校支持力度,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37.按照“市场导向、自主选择、行业自律、强化监管”的思路,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继续加大对高校后勤的投入,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规和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实体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培育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壮大后勤服务企业。
篇3: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
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 本文关键词:学分,重庆大学,办法,计算
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 本文简介: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试行)一、本办法是对《重庆大学普通本科学生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二、成绩和学分绩点值的换算方法:百分制成绩与成绩绩点的转换关系五级制成绩与成绩绩点的转换关系百分制成绩对应成绩绩点五分制成绩等级对应成绩绩点90-1004优4.0893.9良3.5…………中2.5611.1及格
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 本文内容:
重庆大学学分绩点计算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是对《重庆大学普通本科学生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
二、成绩和学分绩点值的换算方法:
百分制成绩与成绩绩点的转换关系
五级制成绩与成绩绩点的转换关系
百分制成绩
对应成绩绩点
五分制成绩等级
对应成绩绩点
90-100
4
优
4.0
89
3.9
良
3.5
……
……
中
2.5
61
1.1
及格
1.5
60
1
不及格
0
低于60
0
补考、重修通过
1
补考、重修通过
1
注:1.百分制成绩绩点转换公式:60分至90分之间,每门课程的成绩绩点=(该课程成绩-50)/10。
2.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点=该课程的学分×该课程成绩绩点。
3.平均学分绩点(GPA)
=∑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点/∑每门课程学分。
4.对于两级制计分课程,“合格”成绩对应绩点为3.5,“不合格”
成绩对应绩点为0。
三、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是指学生所修所有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可按学期或学年进行计算,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所修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规定最高修业年限内所修读的,并取得教务处认可的课程。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