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日期:2020-12-0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具体措施,计划,活动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本文简介:东姚镇一中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教育科研创新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渗透、作用于学校全部工作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加强教育科研创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学校坚持从细从严,追求实效,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工作理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本文内容:

东姚镇一中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教育科研创新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渗透、作用于学校全部工作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加强教育科研创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学校坚持从细从严,追求实效,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工作理念,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教育教学创新课题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显著。主要措施如下:

一、课题立项严格,确保课题可行

学校有严格的课题立项制度,以科研处为中心,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成立课题立项论证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在课题选题上,坚持课题研究与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从选题、设计、实施到总结,时刻围绕教育教学中所遇到难题开展,确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前沿问题研究,确定立项的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创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

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活力。

学校课题分层次申报和管理。

1.校级课题申报

校级课题由课题申报人将申报表报送科研处;科研处组织科研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评审;学校重大课题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聘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进行论证,评审通过的课题,在申报人根据评审组提出的意见修订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后,确立为校级立项课题。

2.校级以上课题申报

申报校级以上课题,由上级单位组织论证,在申报人根据评审组意见修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后,由上级教科研部门负责统一报送。凡校级课题被确定为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后,校级课题立项自动取消。

二、健全科研机构,保障措施到位

学校落实科研兴校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列入学校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写入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重点抓,时时抓。教科研机构健全,有专门的教科研主任和专兼职的科研工作人员,负责学校科研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指导和落实;有单独的教科研经费,且逐年增加,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教科研奖励的及时到位。

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关注课题工作的进展情况。郭辉校长经常过问课题工作,研究、制定、落实有关加强和改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文件、规定,适时举办优秀课题研究资料展评,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召开主题研讨会,借助群体的智慧,有效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科研处课题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无论是文本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和获奖成果证书等,在管理上都做到了责任明确到人,条理有序。

课题研究保障机制到位。有明确的活动时间,每周周五下午第四节是课题研究活动时间,不同的实验课题,由主持人负责分头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实验教师必须参加,课题研究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

课题研究奖励机制健全。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科研质量,鼓励教师在工作中致高致远,学校有专门的教科研奖励条例,对于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重奖。如在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中规定,凡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立项并结题的实验课题,省级奖励600元,市级400元,区级200元。若是国家级课题,根据成果及影响单独研究重奖。创新课题包括重大问题研究、创新燎原奖、金点子案例和公民养成教育等,市级一等奖奖励4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奖励200元,区级减半奖励。而获奖或发表的案例、论文、论著也有详细的奖励细则。并且学校在评优树先时,课题研究成果占重要部分。

三、多渠道多措施培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如进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调查、实验工作报告和结题总报告的撰写、研究数据的收集等教育科研方法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学校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到兄弟学校去听课,听专题讲座等,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以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发现研究素材,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教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了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学校中逐步形成了“人人有科研课题,个个是科研教师”的格局。

四、注重过程管理,成果评价多元化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性管理,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及时督促实验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学校印制课题研究记录,实验教师及时把研讨内容和实验活动记录到课题研究记录上,学校两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从实验活动次数、记录和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其次注重材料的积累,指导教师多写反思,积极撰写案例。

课题评价,我们注意多元化,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

教师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必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序化,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展示成果。提倡教师以案例、论文等形式,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研究特点。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课题论文、案例、中期报告的评选,优秀的成果进行奖励,并把优秀的成果汇编成册。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首先要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本学期在教学中每位教师根据新课程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展。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程标准》。最后,每位教师还要写出学习新课标的体会,并进行交流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础工程,抓好这一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我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本学期要求教师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精心备课。备课要规范,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课标,继续应用目标教学的形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2)认真上课。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3)认真批改作业,用心辅导学生。各科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每周至少批改一次。要有简单的评语或激励性语言。并做好批改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评讲,解决好学生中一些共同性问题。同时对于平时的随堂考试、阶段性测试、期中考试等试卷都要做认真批改。认真讲评,否则提高质量只是一句空话。

3、强化小专题研究,贯穿于教研组工作过程中

小专题的定位是“小”而“专”。

是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

本学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小专题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每位教师的小专题的确定本着“小而精、有实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的小专题都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达成预定目标。

根据学校的安排,组内教师根据小专题去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学期末要求本组教师,均有一至两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这样教师在总结反思中既有利于促进了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4、强化校本教研开展有特色的教研流程

(1)开展“集慧式”集体备课

开学初以备课组为单位,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整册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集中剖析,共同研究、选择方法。这样备课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师的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

(2)“分层次”上课。

本学期我组采用教师教学业务突出,可以独当一面,具有灵活教学策略的成熟型教师上好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其他教师上好汇报课。

(3)开展

“探讨式”评课活动

在教师听课以后,要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可以先让上课教师自己说说对这节课的认识,然后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课中比较好的是什么,哪里还存在问题,怎样做更好。这种教研互动,让每一次公开课的讲评成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良好契机。

(4)加强中考学科教学工作

学科教师要认真抓好中考学科教学,要树立会考中考意识,积极投身于中考的教育教学之中。

篇2: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主体,意识,培养,报告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本文简介:“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当前的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的高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以此为契机,尝试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本文内容: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的高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以此为契机,尝试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我们便提出课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我们将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历史资料的观看和搜集等方面开展研究,寻找合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将来培养有用的合格的人才而作自己的努力!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2、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要求。

3、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无疑对培养学生自觉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历史小论文,资料的搜集.等学习活动的研究为主体目标。

2、兼顾其他良好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等。

3、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高中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着重研究高中学生良好学习历史意识的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即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才能算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样的活动最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效率最高、最有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收到更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市教研室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主课题,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教学中无效现象的反思,包括“同读一本书”等理论学习;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将对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

四、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课题组成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历史组全体成员:刘晓云、孙淑华、王丽娜、刘海珍、夏斌、商玉英、杨宗亮、刘艳等的教学策略的研讨;全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学法探究。

(三)课题研究分工

刘晓云、林秀兰、谭德欣、孙淑华、王丽娜(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以及课题总体总结工作)

成员:刘丽英、毕英杰、刘艳(负责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宋丽丽、杨琨(负责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钟振礼、邹颖、杨宗亮(负责课堂实验观察量表)

夏斌、王美清、张媛媛(负责无效反思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商玉英、刘德卿、张勇、王祖福(负责有效备课阶段总结与反思)

刘海珍、李顺平、王颖平(负责有效上课阶段总结与反思)

五、

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07年11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二)

无效教学反思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我们针对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进行了反思、总结,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同时,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创设了师生间多维、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开展历史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3月至今):本课题是作为市教研室“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子课题进行研究的,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探索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通过组织“一课三摩”、“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究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的阶段研究,我们更加突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要求。

(四)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历史课堂更高效,更实效。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六、研究成果:

(一)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科研意识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如刘晓云、杨琨、刘丽英、刘艳、刘海珍等都曾经先后外出培训、学习,每次外出学习的成员归来后要写心得体会。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每次公开课后,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进行评课。我们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督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在两年半的课题研究中,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研究水平。

(二)、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1、认真分析、有效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此我们坚持做到不仅仅是备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还备学生,更是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教师明确该块知识在整个专题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我们实行“个人说课——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解读课标、考纲,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注重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历史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从观念上纠正了历史是“副”课,只要到考试时背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知道历史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的方法都有好的、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学生只要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得到情感教育,收获学习的快乐,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学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

更多的是要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从而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其次是培养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多维的思考方式,现在我们的学生基本能根据课堂整理好自己的笔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做题时能注意答题的规范化,从而使学生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方法。

3、模拟创新,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我们每个年级都采用学案制,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除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外还安排一定的练习,当堂完成,以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另外各个年级还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编写符合各年级特点的练习,但都注意这几个原则:(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材料中的信息。(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通过对材料的国家连环问,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形成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4)易混知识对比练。可以是同一材料的不同设问,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而设问等。(5)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在我们历史组掀起了教科研的高潮,教师积极研究,所写论文获得了各省市各级奖;人人争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我校每个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及有效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由原来的害怕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习惯了自主学习便会去主动探究,便会有创新有创造有所得有所成。

(四)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平

1、教研组取得的成绩:

通过几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我校高二历史备课组获被评为学校先进备课组。

2、教科研成果:

(1)2009年,商玉英、刘晓云老师被评为市直教学能手。

(2)优质课、公开课方面:2007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夏斌老师获得一等奖;刘艳老师获得二等奖;

商玉英老师讲授市直示范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夏斌老师在安徽亳州讲授了《抗日战争》市级示范课;

邹颖老师讲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

刘晓云老师讲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市直优质课二等奖;

2008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刘艳老师获得二等奖;杨琨老师获得三等奖;

2009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钟振礼、刘丽英老师获得二等奖;

钟振礼老师执教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杨宗亮老师讲授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获得市直二等奖;宋丽丽老师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获得市级二等奖。

2010年:

刘晓云老师执教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威海市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夏斌老师执教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威海市市直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刘海珍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执教《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公开课。

刘晓云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执教《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公开课。

(3)论文、“有效教学”现场会材料汇编、威海教育网专栏获奖或推荐论文

论文:

2008年夏斌老师撰写的《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获国家级一等奖;

杨宗亮老师撰写的《结合教学实践谈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获市二

等奖;

邹颖老师撰写的《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获市直二

等奖;

2010年:

刘海珍老师撰写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获市级一等奖。

刘晓云老师撰写的《反思性备课浅谈》获市级二等奖

杨宗亮老师撰写的《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小组讨论的无效现象》获市级三等奖

教育网推广或专栏:

邹颖老师的《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有效备课得千淘万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刘晓云老师的《浅谈高中历史备课中的无效现象

》、《反思性备课浅谈》

刘艳《高中历史课堂无效教学现象浅谈

》、《浅谈有效备课》

刘丽英老师的《高中历史常态课无效教学之剖析》

杨宗亮老师的《浅谈历史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谈个人备课的有效形式》

王丽娜老师的《关于历史课堂中“角色扮演”的思考》

王丽娜、李顺平老师的《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关于高中历史有效集体备课的探索

》;

张媛媛老师的《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实录

毕英杰老师的课堂实录《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4)在我校校刊上收录的论文、案例、课堂实录有:

2008年发表的:

李顺平老师的《我满意的教学片断》、《对症下药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杨宗亮老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王颖萍老师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09年发表的:

杨宗亮老师的《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分析及对策》;

李顺平老师的《备课中的无效教学》;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刘丽英老师的《常态课无效教学之自我透析》

2010年发表的:

王丽娜老师的《同舟共济,打造有效集体备课》;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杨宗亮老师的《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分析及对策》;

毕英杰老师的《改革内容巧处理》;

(5)“有效教学”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

2008年

张媛媛老师在市直历史教学研讨会上,做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有效教学案例交流

2010年:

孙淑华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做《构建高效模式,打造优秀团队》典型发言。

(6)

2007、2008年的暑期培训中,孙淑华、刘海珍、刘晓云、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孙淑华、刘海珍、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的多篇文章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好评。

2009年的暑期培训中,王丽娜、刘海珍、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7)年青教师成长,多次受到校级、教研员表扬:

2009在优秀教案比赛中,刘艳、杨琨两位老师分获校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王美清老师的校级公开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受到好评

2010年

李顺平老师的校级公开课《罗斯福新政》受到好评

(五)促使成果初步形成和总结推广。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学习笔记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不够。(2)课堂中教师的解疑释疑,应仅仅是一种辅助的作用,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才是主体,对这点的把握有时还不够到位,教师讲解偏多,师生互动略显不足。同时,教师教授时间太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空间就偏少,创设思维情景的设想就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应如何把握,才能达到最佳程度?这是最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一个问题(3)

如何制作出一系列更加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更加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优秀课件、如何有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从而构建出比较完善、比较可行的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更深入、更细致、更系统的实践和探索。

基于以上认识,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是利用教研例会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整个教研组老师的整体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现代教育理论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现代技术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2、注重教学实践。一方面,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力求适应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利用率,在教学中力求充分体现“四主”教学原则,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成绩、不重能力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等弊端,确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学习等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3、不断反思总结。在探索新世纪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和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摸索出一条比较完善、比较新颖、比较可行的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篇3: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合作学习,方案,研究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2、课程改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复质疑”等学习习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目前,我校正在推行“3135高效课堂”的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把关注学生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正步入一些误区:

(1)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合作学习。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合作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归根到底,主要是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小组内没有合作学习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建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在探究中让学生有所交流,有所争论,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

2、探寻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关注,合理构建不同的优化小组,不仅使小组学习具有实效性,更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2、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面向全体的教育理论、师生平等的教育理论等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2)合作教育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系统教学理论,形成性评价策略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四、课题分析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并且每个人都得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还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可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4、“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成果

1、研究目标: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果:

(1)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2)科学分组、优化组合,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对策,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4)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调查法: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与教过程中的个体作透彻的研究。对实验教师、学生跟踪观察记录,通过个案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依据。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对比法:进行实验前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切实做好数据统计。

(6)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深入研究。

(7)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2、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准备探索阶段。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合作学习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2、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组员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

3、制定方案: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

,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提出立项申请。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获得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2月)深入实验阶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实验。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开展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

3、学校对各子课题进行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4、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组织听评课活动,撰写教学后记及听课体会。

5、撰写阶段性实验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6、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完善补充,以初步形成专题论文。

(三)第三阶段:(2017年2月——2017年7月)课题结题阶段。

1、对各子课题组所申报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2、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数据。

3、表彰课题实验中的优秀教师。

4、准备结题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形成“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机制。

5、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

八、课题研究策略与预期研究结果

1、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2、预期研究结果: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论文

(3)教学案例

(4)观摩课、优质课

(5)研究报告

九、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学校分管领导与教务处负责管理的领导小组。

2、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3、资金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课题研究。不断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充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4、建立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长:陶国德

副组长:吴和春

负责人:许红雁

课题组人员:许红雁

李显顺

龚举伟

毛秀莲

罗小平

胡光飞

余珍

刘观华

徐丽丽

刘玲玲

    以上《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措施》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