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音乐,激发学生,课题,结题,兴趣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附件2:编号:宿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申报日期: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制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题主持人姓名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2行政职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小高研究专长小学音乐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电话或手机工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附件2:
编号:
宿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姓
名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2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小高
研究专长
小学音乐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话或手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宿城区陈集中心小学
﹃十
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C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参与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
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流行音乐的巧用丰富音乐课堂》
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2009.09.12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
读写算杂志社。2011.08
《让农村孩子爱上唱歌谱》
教育方略
2011.11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12.04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2009.09
《谈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
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2009.09
课题组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小高
小学音乐
电子材料收集
小一
小学音乐
课题活动记录
小高
小学音乐
纸质收集资料
小一
小学教育教学
课题文集编辑
小高
小学教育教学
指导课题研究方向
小高
小学教育教学
负责课题的协调工作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第一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年*月*日
第二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年*月*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课标强调: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核心概念:
识谱(简谱),是指在音乐教学识谱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视唱简谱的兴趣和愿望,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视唱简谱,达到认识音符和唱名、比较顺畅地进行读谱唱谱。
界定:
识谱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目标。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课题研究现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我们认为音乐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为主,同时也注意乐感的培养和唱歌技巧的训练。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课“识谱”教学被视为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厌烦点”,因为教师把识谱教学教得太死板、太理论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实践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蕴识谱教学于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识谱、主动识谱。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识谱学习的意识,树立“我也行”的自我激励和信心。做到:(1)有积极的学习识谱状态;(2)有认真的学习识谱态度;(3)有一定的识谱学习毅力;(4)慢慢来,相信自己能学会,能学好;(5)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正视自己。
研究内容:1、进一步探索有关小学生识谱技能的理论,首先在理论上明确其内涵;
2、理出一套培养小学生音乐识谱技能的方法,结合本地特点予以实施;
3、重点探求培养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互相影响,从而力求最高效,使学生既学到技能又觉得很轻松;
4、摸索出一套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使其更人性化,更科学。
研究重点:如何利用教师和环境的地方特色对学生进行识谱技能的培养并能实际应用于生活中。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要研究好本课题必须:1、建立一套实用的研究体系,根据学校的主课题精神组织艺术组音乐老师参与,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网络,并纳入到平时的考核之中。2、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协调好与其他老师的课务,积极听课诚恳探讨,具体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做好相关记录。3、在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4、了解学生识谱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从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培养;了解老师的特长和参与的热情,以便合理分工相机考核。5、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提升、并撰写论文。
本课题
拟定为三年,过程大致设想如下: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落实参研的主要教师,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8月)全面展开课题研究,整理公示个小阶段的研究情况及其成果。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整理收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相辅以经验总结法、实验考查法等。力求遵循实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三个原则。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是思维着的声音,是撩拨感性之弦的阵阵和风。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少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儿童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识谱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我们全体音乐老师坚持去做,希望我们每个专职音乐老师能从一年级做起带一个属于自己的班,把识谱教学有效地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并肯定了本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性,也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让全体参与活动的音乐教师受益非浅。
识谱,又称读谱。一般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谱。当然,还有其它谱,比如说六线谱,但那不是用来读谱的,而是指引吉他弹奏的比较特殊的谱。类似的还有古筝谱、二胡谱等,既能读谱,又能指引弹奏。如果是“族谱”之类的“谱”,则不属于曲谱,在此不做介绍。读五线谱有两种方法,声乐类一般用首调唱名法,用1234567来代表每一个音,如果遇到半音,则以变调来进行解决。器乐类一般用固定唱名法,不管什么调,一概用C大调来读谱,遇到半音以升或降来处理。五线谱常.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
(一)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1让学生在“忍不住唱”的兴趣中学习识谱
2、让学生“创编旋律”乐趣成就中学习识
(二)、运用肢体语言,突破识谱教学难点
1、简单快易地解决“识谱难点”
2、巧妙有趣地解决“识谱难点”
(三)、师徒结对,提高识谱教学能力
本课题创新之处: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听音游戏、模唱游戏、听辨音的高低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和模唱能力,从而实施音准教学。
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同时交融运用,以求最佳教学效果。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以及创造音乐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学生在音乐教学当中是必需要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的音乐教师们能认识到“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位置,安排好其在音乐课堂中所占的“比例”,相信一定能让“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课题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论文
2014.02
《农村孩子如何识谱》
论文
2014.06
《音乐课堂的几种识谱方法》
课件
2014.10
《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论文
2014.10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
2014.12
最终成果(限3项)
《识谱在音乐课上的作用》
论文
2015.02
《教学实例》
课堂教学
2015.4
《课题的结题报告》
论文
2015.05
10
篇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结题申请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结题申请报告 本文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申请报告,结题,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结题申请报告 本文简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申请报告原平市青年街小学2011年9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申请报告原平市青年街小学课题组山西省课题领导小组:原平市青年街小学“十一五”立项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我校教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oc结题申请报告 本文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
2011年9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课题组
山西省课题领导小组: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十一五”立项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我校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三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苏志林、贾凤林、郝巧荣等先后在区优质课赛讲中获特、一、二等奖,郝新英、段惠忠等教师在与我市东泥河小学“手拉手”活动中,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题组教师贾凤林、苏志林、郝巧荣等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发表和获奖的共15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在的主动探索意识获得释放,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理论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
经过四年来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现申请山西省课题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
2011年9月
篇3: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课,结题,报告,研究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成果主件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孟州市城伯镇中课题组组长:王××成员:刘××张××2009年4月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背景(一)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封闭、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成果主件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孟州市城伯镇中
课题组组长:王××
成员:刘××
张××
2009年4月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
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封闭、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倡导有效的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初中数学活动教学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的,对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它作为数学学科课的辅助课,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等方面都作了有利的补充和推进。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个性、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开展数学活动课是现状的要求
自从《课程计划》(试行)把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数学活动课的尝试。但我们周围的学校,尤其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这一课题的研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活动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研究是教改形式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思路
现实中,学生的学与做没有同步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把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提高和完善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
四、活动的对象及原则
(一)
活动的对象:初中学生
(二)
活动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从数学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统一要求与发挥个性之间关系,把数学课程作为整体,活动课视为部分,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恰当、合理组合。
2、思想性原则:在活动中,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3、活动性原则:突出活动性,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加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趣味性原则:活动要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出发,确定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5、思考性原则:在学生可接受的条件下,要介绍和渗透一些新的近代和现代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6、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普及性,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对全体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设置训练,以扩大知识面,对具有一定数学才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研究方法主要是:
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⑤行动研究法。整个过程要体现“一核心”、“二结合”、“三注重”
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三注重:①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②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2、研究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3、本课题中“数学活动课”包括《课程计划》所设置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及数学课外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数学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逐步形成活动课教学。
(2)探索活动课中如何使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学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探索数学活动课的活动规律,优化活动课结构,提高教学效益,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课能培养出一批数学的“尖子”,争取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探索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
①调查论证,选定课题。
②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③制订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2、研究与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12月)。
①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②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③制订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④进行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⑤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⑥做好学期、学年、实验阶段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3、总结阶段(2009年3月)
①组织实验课的教学观摩活动。
②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总结工作,统计数据、积累资料,撰写研究与实验的报告、教学论文。
③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九、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从活动课内容研究入手经历:内容、形式→方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动态开发过程。
在内容开发实施中教师经过三个过程:洗脑筋(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动脑筋(在课程理论指导下,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内容开发)→“伤脑筋”:(不是完成了一次内容开发就可以划上一个休止符,要根据时间的变化,本人的观念变化,学生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再开发,再修改,再完善的过程。这种“伤脑筋”的事给老师是一种挑战,一种责任,同样也是一种崭露头角的机遇。)
首先我们课题组在一起集中学习讨论《标准》,对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逐步心中有数。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边学习、边实践。然后按照《标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
按年级提出不同教学内容。接着我们共同讨论了活动课类型有哪些,如何上,然后由张冰洁老师首先上了一堂活动公开课,内容是《有趣的剪纸》,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轴对称知识来解决。由于是第一次上活动课,学生兴趣盎然,上课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良好,同学们都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来,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后,我们教研组在一起共同讨论了这节课,肯定这种活动课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解决活动形式的单一,活动内容是否可以选择课外内容,如何选择,由老师还是由学生来选择,是否敢放手让学生来组织活动?于是我们课题组又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活动课的主要类型:
1、实际应用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常要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如在教学“比例应用”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趣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比例应用”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同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积累了理论经验。再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张的厚度,提出问题“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把数学问题转化数学乘方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如果一个楼层按高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104米高,有34层楼高;继续折叠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珠穆朗玛峰高约为8848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2、故事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我介绍了“韩信分油”的故事:据说,有一天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事发愁,这两人有一只10斤的篓子,其中装满了油;还有一只能装3斤油的空葫芦和一只能装7斤油的空罐,现在要把这10斤油平分成两份,每份5斤,他俩没有秤,只能就这三种容器倒来倒去,怎么也分不开,这时恰巧介绍韩信骑马路过,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之后,便在马上念道:“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便匆匆地走了,两人得到启发,按照韩信的办法,果然很快就把油平分成两份了。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有趣,热情很高,通过积极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另外如“棋盘上的学问”、“无理数p”
等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伟大成就及其感人事迹,都可以收入数学活动课,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思辩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实践操作课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再如为了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笔者找到了一道数学趣题:“请以给定的图形○○、△△、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给出最佳的名称,如图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比一比,看谁的构思巧妙。”(两盏电灯)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设计出了许多有趣美妙的图案。如有“娃娃脸”“花瓶”“棒棒糖”“舞女”等等许多漂亮有趣的图案,真让人感叹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又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搜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等,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4、游戏活动课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记忆、理解所学过的有关几何定理、推论以及逆命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第一横排的学生传完花,把花交给第二横排的学生,第二横排的学生传完花,又交给第三横排的学生,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一停,花落“甲”同学手中,便叫“甲”起来邀请他的好友“乙”。“甲”说出所学的一个几何定理或推论,让“乙”说出它的逆命题,由全班同学来判断其正误,回答正确各自得10分,有说错的记0分,要求已说过定理、推论不能重复,以小组形式积分,最后评比。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
现行义务初中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实用问题,特别是在阅读材料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这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课本,有的可由课本中的例题略加改编得到,有的则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的来源于数学问题的猜想。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将数学活动课分为以下五类进行操作:
(一)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准备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下图)
b
图1
图2
图3
教师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和b的二次三项式,此二次三项式需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且各项系数都是正整数,如a2+2ab+
b2,a2+4ab+4b2,2a2+5ab+2b2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二次式,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尝试拼成一个矩形;讨论该矩形的代数意义;由学生随意选取适当种类的卡片,拼接成不同尺寸的矩形,回答该矩形表达的代数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现行初中义务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可进行手工制作的内容,只要教师略加改编,即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但通过思考又可得到解决。手工制作又可将数学物化,得以外现,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
(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又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各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四根小木条制作四边形,明确四边形的可活动性等。
下面以圆柱、圆锥的制作活动为例,阐述此类活动课的设计过程。
【课前准备】:硬质纸三张、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提出目标
A、认知目标:明确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是什么,已知底面半径、高,会求其它相关量。
B、动作目标:制作底面半径为2cm,高为12cm的罐头盒一个;
底面半径为3cm,高为9cm
的烟囱帽各一个。
C、情感目标:树立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观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2)、引导图纸设计
教师提供制作好的模型各一个,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底面半径、高)制作圆柱、圆锥?首先必须明确所用的材料在卷起来之前的(展开图)形状是什么?(先由学生猜测然后展模型,轻松解决此问。)接下来由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实物的底面半径,高与展开图中待定量的关系,最后落实到实物的尺寸,如何合理下料,完成图纸设计。
(3)、展现个性,给模型进行图案设计
(4)、对本次活动课进行总结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次制作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通过制作活动明确了哪些知识。老师总结:本次制作关键在于实物尺寸的确定,告别是圆锥制作时母线L与中心角Θ的计算,应当明确公式L=,Θ
=·360°的由来。
(三)丰富——数学背景的理解
在数学活动课中,可采用情景设置法学习数学知识,因为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4
例如解放前,在城镇的大路旁边,有时见到各种碰运气、赌输赢的小摊。其中的一种,叫做转糖摊。我们在教学中,模拟了“转糖摊”小游戏,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课,完成了一次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为之用”的道理。
【课前准备】一块圆形纸板,一根粗铁丝,一根线绳,绳头系一重物。
【道具制作】在圆形纸板上画12个扇形格子,顺次序编上号,做成一个圆盘;粗铁丝穿过圆盘中心,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轴;轴的上端向外垂直伸出一根悬臂(可将粗铁丝折成90°做成),悬臂端吊一根绳子,绳头上有一重物做为指针。
学生课前就知道要做游戏,一直不知道做什么游戏,心存悬念,充满热情地帮助教师制作道具。
【虚拟游戏】假设在圆盘的1号、3号、5号、7号、9号、11号格子里放上价值10元的物品,在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格子里均放上价值5角钱的物品。谁交上1元钱(假设),就可转一下圆盘,等停转后,指针指到哪一格,便根据那格的数,从下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数到哪一格,放在格里的物品就归谁。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游戏规则,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心想:盘子上,单数和双数格子各占一半。数到双数得“5角钱”,虽然亏了;数到单数得“10元钱”,可就赚了。“1元钱”不多,可以碰碰运气。于是争相排队等候,看看谁能得到“10元钱”。
一个学生摇了个3,其它同学都积极参与,帮他算出是6,“1元钱”换了“5角钱”,赔了。第二个学生马上又摇了个6,结果师生共同算出12,又赔了。这时在众多挤着向前一试的同学后面,就有同学有疑问了,开始动脑了。又几个同学试过了,还是没有得到“10元钱”。只见有几个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齐声喊到“没有10元钱,没有10元钱,老师骗人,老师骗人”,而其它同学有的似乎也明白了,有的还想试试,有的却愣住了。
师:为什么说老师骗人呢?
生1:按照这样的数法,是怎样也得不到“10元钱”。
师:为什么呢?
生2:单数的格子里放着价值10元钱的物品,双数的格子里放着价值5角钱的物品。按照这样的数法,是怎样也数不到单数格子上去的。
师(及时点拔):单数、双数也就是……
生3:单数也就是奇数,双数也就是偶数。
师:为什么数不到奇数格子上去呢?
生4:我一个一个地试过了,不管我摇得几,最后都数到偶数格子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说不清)
还有部分同学在皱着眉头不知所向。于是教师边板演边说:假如我摇了个奇数3,3+3=6,6是个偶数;假如我摇了个偶数4,4+4=8,8也是个偶数。
生(抢答):我明白了,道理很简单,因为: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这就是说,不管指针指在奇数还是偶数,最后数到的总是偶数格,赚的可能性是零。
全体学生都露出了笑容,同学们明白了。
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师:解放前,在城镇的大路旁边,经常见到各种碰运气、赌输赢的小摊。我模拟了其中的一种,叫做转糖摊,却被同学们识别了我的“诡计”。说明我们同学学了数学,就会用数学。
教师及时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热情达到高潮。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所学习过的奇数偶数的概念,并运用刚刚学到的代数式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确实成立;同时又提出奇数+偶数的疑问,并经过证明得出奇数+偶数=奇数的结论。
师:通过这节活动课,同学们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想法?
生1:我知道了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还复习了奇数偶数的概念。
生2:小学的时候,都是老师教给我们一些知识,现在我明白了,有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发现一些道理。
生3:不管什么道理,都得经过证明,才能说它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生4:老师,我还发现,我们学了数学,要会用数学才行,否则我们不就“上当”了吗?
生5:我还可以利用奇数+偶数=奇数来改造一下这个游戏。我把价值10元钱的物品放在偶数格子里,把价值5角钱的物品放在奇数格子里。规定指针指在哪一格,便根据那格的数,从这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
……
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同学们还在讨论。
在创设数学知识背景、设置教学情景时,力求以教学内容为主,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社会、历史、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如第四册课本关于赵州桥的例题也可设计成情景性教学,由历史老人(学生扮演)介绍赵州桥的有关情况,由桥梁专家(学生扮演)介绍赵州桥的几大特点,渗透文化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良好的文化背景渲染下,对赵州桥的桥拱圈的半径进行计算解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创造性的数学活动,让数学应用意识化为信念,伴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
(四)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木条搭三角形,有的可搭成,有的则不行,以此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剪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继而探索四边形、五边形、直到N边的内角和。利用小木条制成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正方形相对的顶点各加一条橡皮筋,又可探索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等等。
下面以关于地砖的铺嵌活动为例,略谈探索性活动课的设计。
首先,请学生准备好硬质做的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及正八边形各20个。
课堂分三步进行探索:
1、使用同一规格的正多边形进行铺嵌,哪些可铺嵌成功,哪些不能,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实践后易得出结论: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嵌,那么共顶点的各个角的和必须等于360度。因此,这种正多边形的角度必须是360的因数,所以只可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2、使用不同规格进行混合铺嵌?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多次试验后发现以下几种组合方法:A)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B)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C)两个正方形,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有两种不同图案);D)两个正八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由学生各自设计一种美丽的铺嵌图案。教师提供两种样式作参考。完成后,各小组选择不同的铺嵌图案,进行展示评比。
(五)体验——小组竞赛的氛围
开展适当竞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日趋剧烈的竞争。数学活动课的竞赛要在营造氛围上做文章。可适当借鉴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些形式,如组成方阵、亮牌答题等。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例如:利用扑克牌计算24点的比赛:同桌两个同学各拿半副扑克,每人每次抽出两张牌,利用四张牌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且每张牌用且只用到一次,最后结果得到24点,其中A计为1,J计为11,Q计为12,K计为13。谁先算出谁赢,这四张牌就归谁。
[五]数学活动课程评价
1、用学生优秀作业设计来记录学生数学活动中的学习过程
利用数学优秀作业有目的地收集、记录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领域、特定阶段内的作品及相关材料,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和反省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材料
可以是: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日礼物、超市购物。
●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
●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年历卡的设计制作、七巧板拼图。
●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
●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
●收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自编数学小报。
●可以反映你的数学活动水平的其他特色材料。
对学生中优秀作品进行橱窗展示,适当点评给予鼓励。
2、教师做活动公开课,让校内外老师对活动课内容实施评价:
我们课题组在孟州市范围内开设自主开发的数学实践公开教学研究和展示活动共2人,得到了校内外教师及专家的好评。由于我们对活动课内容的开发运用了过程评价的方法,对我们课题目标的实施和调整有了指导作用。
十、阶段性成果:
1.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显著
根据2007年9月对初中一、二年级12个班的学生进行数学能力测试的结果,每个年级选择了无显著差异的两个班,一个抽实验班开设数学活动课,一个对照班不开设数学活动课,2008年6月底对原一、二年级再次进行数学能力测试,结果如下:
数学能力测试成绩比较表
|优秀
|良好
|及格|不及格
普通班|30%
|16.7%|20%
|33.3%
实验班|51.4%|40%
|2.9%|51%
根据测试,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与一般数学条件下的学生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很多同学在省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
学生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实验班学生对数学活动课具有深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就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97.2%的同学认为活动课很有必要,2.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91.6%的同学认为活动课对自己有很大帮助,8.4%的同学认为有时较大帮助;在问及觉得数学活动课每周开设合理次数时,100%同学认为应每周开设2次。
数学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的学习形式。这类课不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活动的时间灵活,活动的空间广阔,而且没有作业负担,学生完全摆脱了失败的阴影,不仅在活动取得收获和学习取得成功后欢欣鼓舞,单单参加活动本身就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因此,学生兴趣很大,能主动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学习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实验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刘大鹏老师所做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获省级三等奖。
十二、问题的讨论
数学活动课的研究仅开展了近三年,获得了初步的成效。尚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1.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研究中,要进一步重视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策略。
2.在活动课内容的选取上和活动课的组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如何有效实施活动课内容的评价,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峡、康健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
2.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3.钱巨波:《活动课程简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2期。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5、应建军
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
《中学数学杂志》
2002、
6、陈圣济《初中数学活动课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