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情况汇报 本文关键词:我县,城镇化,情况汇报,推进,工作
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情况汇报 本文简介:关于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并于2011年4月11日召开“两化”工作动员大会后,县住建局根据县委政府安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具体工作正在实施中。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前段
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情况汇报 本文内容:
关于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并于2011年4月11日召开“两化”工作动员大会后,县住建局根据县委政府安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具体工作正在实施中。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段工作开展情况
1、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根据荆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明确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对接“两圈”、推进城镇化、建设“生态京山”为目标,以服务京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优化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整体水平为根本,注意城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镇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2、确立了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5%。①中心城区:到2015年,实现东西对接,形成以新市城区为主中心,永兴镇区为副中心的京山新城区。新城区总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5平方公里,其中永兴镇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永兴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发展到3-4万人;新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发展到20万人,基本建成中等城市,京山实现撤县设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争取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②重点镇:到2015年,宋河镇镇区人口达到4-5万人,钱场镇镇区人口达到3-4万人规模。③特色镇:坚持把产业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核心,选择区位优越、实力较强、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建成特色镇,到2015年,曹武、绿林、孙桥、三阳、雁门石、石龙、坪坝、杨集等镇区居住人口达到1-1.5万人规模,永隆、罗店镇区居住人口达到2万人规模,建成各具特点的特色城镇。④中心村(原管理区小集镇)和中心社区:每个镇选择7-8个条件较好、人口较多、交通较为便利的行政村和社区,作为中心村、中心社区重点进行扶持、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争取有25个行政村达到全省“宜居村庄”标准。
3、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科学编制了城乡规划。目前,我县14个建制镇已有13个镇完成了总规修编工作,城乡规划编制在数量和质量都上了一新台阶,规划设计上坚持了兼容并蓄、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县山水园林城市建筑设计风格;全县405个行政村已有392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0%,在全市范围内属于完成较好的县。二是加快了小城镇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于2011年5月,经我局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各镇镇长是小城镇建设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要求将建设中收取的配套费、土地净收益、城市维护税等首先用于小城镇管理,然后再用于建设。同时确定每季度对小城镇环境卫生进行考核,对工作抓得好的给予奖励,对抓得差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是启动了宜居村庄的建设。根据省、市建设部门要求,我县已申报并启动了五个宜居村庄示范点的建设(即:雁门口镇瓦庙村、三阳镇岔河街村、钱场镇刘岭村、孙桥镇陈集村、宋河镇同升村)。今年雁门口镇瓦庙村和三阳镇岔河街村两个宜居村庄有望建设完成,村民乔迁新居,省住建厅将验收合格后每个居民点给予50万元的资金补助。四是乡镇小区建设正在起步。截止今年5月底,已有罗店镇、宋河镇、三阳镇、钱场镇、雁门口镇、永隆镇等镇已开始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新型小区,开发面积达到了18.5万平方米,此举不仅改善了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小城镇的品位。五是县政府从2011年开始,在将小城镇管理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加大了小城镇管理建设考核的权重,将该项指标的考核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个百分点,考核获得前三名的镇,县政府将给予单项奖励,激发了各镇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多数镇建设有计划,管理有目标,规划起点高,但也有少数镇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认识不高,无明确的建设计划,管理工作不能到位,处于被动应付。
2、小城镇建设受到资金的瓶颈制约。有的镇无卫生管理设施、设备,按照县编办核定的住建分局的管理人员有些还不能到位。
三、今后的打算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今后,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按照“坚持适度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特色、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行,预计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到20万人,基本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宋河、钱场2个重点镇以建设荆门十强工业强镇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支点,以商贸物流为基础,建设工业企业、区域商贸物流和农村转移人口集聚的优势区域。到2015年,镇区形成3-5万人的居住规模;其余11个特色镇按照产业主导、特色突出、规模发展、功能齐全的要求,五年内分别集中建设1-2处融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于一体的规模新区。到2015年,条件好的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以上,其他镇不少于2平方公里,每个特色镇人口达到1-2万人。100个农村新社区以30个城中(郊)村、50个原管理区小集镇、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为基础,按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新社区集中,着力建设一批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彰显京山生态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四、需提请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的问题
1、小城镇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编制经费紧张,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规划编制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求县委研究解决镇、村规划编制经费问题。
2、乡镇建设分局成立后,按编办的要求,是76人编制,目前实际只到位60人,造成有的镇只有1-2人工作,管理人员缺乏,要求县委研究解决人员缺位问题。
4
篇2: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驻马店,调查报告,城镇化,进程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一、全市城镇化工作的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一、全市城镇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打造“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宜住、发展活力旺盛”的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以完善规划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人口集聚、健全工作机制为手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至2007年底,全市1个中心市、9个县城关镇、60个县城以下建制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7亿元,增长41%,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7.8亿元,城镇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5%以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达到218.62万,较上年新增18.9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5.9%,人口聚集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2元,增长23.5%,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高度重视,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出台了《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工作重点。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项目、创品牌、上台阶”的要求和“工业立市、项目带动、四城联创”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城镇规划体系建设。按照“深化中心城区规划,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加快新农村规划”的总体思路,完成了一大批各类规划编制工作。一是以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了新区规划,编制了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交通网络、文化保护、人文生态、旅游开发等100余项控制性和修建性专项详细规划,使中心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28%。二是加强了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工作,全部完成了9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三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3.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市各县区、镇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实施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治污减排工程取得进展,9县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也陆续建成,平舆、泌阳已投入使用。
4.实施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全市借助每年的东西合作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成了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我市。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以医药、能源和煤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纺、建材等为支柱的新型城市工业化格局;以物流、贸易、信息、中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也落户中心城区。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如遂平的食品加工业、平舆在兴办教育事业拉动下的第三产业等都各具特色,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了强力支撑。
5.加快体制、制度改革,强化城市经营管理。确山、平舆、西平、驿城区等地相继出台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措施,积极试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敞开了大门。积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市政公用设施。对城镇用地通过协议和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对一些存量资产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通过招商引资筹集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四城联创”活动,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城已获得国家级、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
二、我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镇化建设近年来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2007年底,我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5.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3%)8.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9%)19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仍居末位,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0%的目标尚差4.1个百分点。
2.城镇化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我市县城人口一般在10万左右,乡镇人口一般在5000左右。在全市187个乡镇中,建制镇只有60个,仅占乡镇总数的30%。除中心市区有一批大的企业集团支撑外,大多数县城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有限。乡镇经济多数还以小摊小贩式的集贸经营为主,条件差、基础弱、底子薄,吸纳农民进镇的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吸纳大批劳动力的载体,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制约。
3.城镇规划相对滞后。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分县的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全市详细规划覆盖率普遍还比较低,可操作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观念、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的总体规划水平不高。市中心城区因规划滞后,企业设址无序,“四处冒烟”的现象依然严重。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严重缺失,规划结构比例失调。
4.城镇建设投入不足。加快城镇化进程,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城镇建设的双重任务,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目前,财政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极为有限,城市硬件指标项目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加上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的机制和环境尚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镇道路、给排水、供气供暖、垃圾及污水处理、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方面,现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城镇化建设的硬环境亟待加强。
5.城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科学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镇管理的合力不强。特别是小城镇大部分还处于管理的盲区,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市民的城镇意识不强,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软环境也亟待改善。
6.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户籍管理、社会待遇、计划生育、教育医疗保障、就业、失业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关系进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无较为详细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或实施意见,导致了农民进城的保障不足,甚至出现进城农民回迁现象,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使之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最近,省委要求:“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要达到5400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0%以上的目标必须达到。”按此推算,202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0%,城镇人口将达到540万。经过30年改革开放,目前我市城镇人口才达到218.6万,11年要翻一番,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针对调研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借鉴外地的经验,我们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推进城镇化工作的认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选择,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城镇化需要民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参与,要把这项惠农措施落实好,就需要大力宣传城镇化给农民带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宣传城镇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民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这一核心任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提前实现2010年30%城镇化率的目标任务。
2.把发展经济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城镇经济,重点发展二、三产业,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构建大容量的载体。
加快“两县两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驿城区、开发区和遂平县、确山县空间距离较短、交通条件便利、文化背景相近、产业互补性强的便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天中崛起的大局为背景,以资源、产业最佳配置为重点,以统筹、协调、兼顾、互补为手段,使两县两区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联动发展。同时,注意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努力做到你无我有,“链条”互接,功能互补,特色鲜明。
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工业集聚区要成为我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的平台,做到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积极引进和发展带动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覆盖面广的产业集群,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增活力。抓紧贯通驿城大道至遂平、蓝天大道至确山工业园区的道路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南北的一条重要工业走廊。
借助东西合作会的动力和平台,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我市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产品加工业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终端消费品集散地,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我市的主导产业。
要重视教育对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落户河南、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城区高中教育和寄宿制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城镇人口聚集。
3.进一步强化城镇规划工作。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增强中心城区在城镇化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发挥小城镇在城镇化中的覆盖作用;加强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发挥产业体系在城镇化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城市功能建设规划,发挥城市功能在城镇化中的基础作用。要认真落实城镇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市、县、镇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高起点、前瞻性地编制、修订和完善相应的规划。加大规划稽查力度,防止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要落实好规划专项经费。
为落实“两县两区”一体化建设,应把两县纳入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之中,以避免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修编,同时需加快撤县建区步伐。
107国道白桥收费站严重影响着“两县两区”一体化建设,市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做通工作,协调好各方关系,把该收费站南迁至我市南入境处。
4.深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实施城镇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大胆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市政公用行业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补偿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满足城镇化建设实际需要。
5.强力推进区域性小城镇建设。我市187个小集镇与市中心区和9个县城共同担负着2020年我市城镇人口达到540万的历史重任。在当前多数农民还不具备完全离开土地的条件下,发挥区域性小城镇与农村联系紧密、农民进镇成本较低、吸纳就业空间较大的区位优势,为多数农民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提供平台和载体,体现城镇化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中国特色、地方特色。
6.努力消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要解决户籍管理上的二元体制,逐步消除依附于户籍上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教育、退伍安置、交通事故赔偿等城乡差别性政策,还户口以本来面目。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民过渡性地保留土地承包权和依法转让承包土地的权利。积极探索“以土地换保障”的政策,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村居民,试行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7.在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认真学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全民创业的经验,鼓励有能力、有条件、有理想抱负的民众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倡导和实施“回归工程”,用优惠政策和优厚条件,鼓励和吸引事业有成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造福乡梓。
篇3:珠海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珠海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珠海,调查报告,城镇化,建设
珠海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珠海城镇化建设报告》姓名:周翠雅,邱丹丹,黄少湘学号:09090120,09090119,0090122班级:0901完成日期:2011.8.27指导教师:李玉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调查时间:2011年8月27日调查地点:珠海市调查对象:珠海市民调查方法
珠海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
目:
《珠海城镇化建设报告》
姓
名:
周翠雅,邱丹丹,黄少湘
学
号:
09090120,09090119,0090122
班
级:
0901
完成日期:
2011.8.27
指导教师:
李玉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调查时间:2011年8月27日
调查地点:珠海市
调查对象:珠海市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
:周翠雅,邱丹丹,黄少湘
调查分工:周翠雅:问卷设计,统计数据
邱丹丹,黄少湘:总结
前
言
改革开放30年来,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珠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和文明进步的花园式海滨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体制创新方面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居于全省第二位;“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全面启动,正在形成和培育起一批优势产业。经济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发挥了重要的集聚效应,成为全市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
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目前,珠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由小康阶段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创业时期迈进。但同时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高素质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改革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依法治市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远未完成,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急需加快。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国家就这一问题,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十一五”期间珠海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一主要观点。
内
容
(1)受访人群范围
接受调查者以18-30岁为主体,而18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分别占了总人数的32%和16%。。在这些调查者之中,市区居住者比例稍高,但总体来说调查者居住地区分布较均匀,比例相当。更能显示出数据的合理性和可信性。
(2)农村经济和人口发展趋势
对于国家鼓动城镇化建设,有10%的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农村应该有农村发展的道路,一味的城镇化只会适得其反。而赞同者和中立者的人数则不相上下。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下城镇化建设是需要的,但必须切合实际,不能本末倒置。另外有30%的人觉得只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真的好,认为应该城镇化是必要的阶段。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市民认为中国的农民人数太多,要发展高度城市化似乎是不可能的。
(3)城乡差异
现在的珠海发展趋势表明,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农村人口不断的向城镇转移,认同这一说法的占所以调查者比例的80%。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速度,提高生活水平,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原本单一的第一,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的第三产业。这也是历史所趋,受访者所提供的数据也和这一事实相符。
(4)文化建设
城市化差异是城市化建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社会总供给的不公平,但只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措施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就能引领整个社会朝前发展。而城乡的差异和城中村的出现则是城市化差异的一个较为显著问题。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珠海的城乡差异和城中村现象严重,只有少数人认为没有城乡差异,而38%的人则认为目前珠海的城乡差异程度一般,仍可以接受。这样的数据依据不同的地域而言的,居住市区和城镇的居民可能就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对于农村的人来说就没有多大的感觉。在一些市区,城市化是必须的,这不仅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还能够显示国家引导经济建设的实力。也许到了经济超发达的状态,就会出现逆转,但也是未来的事啦。所以,就目前而言,这种城中村,城乡区别的感觉只会越来越重。
(5)不足与改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是对它们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珠海的人文素质现状,只有22%的受访者觉得满意,已经达到了以后总较高的程度。而大部分的人觉得珠海市民的人文素质一般,另外还有16%的人觉得珠海的人文素质低下,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一个人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之后就能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是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加快城市水平的提高。多数的人都认为珠海的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而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扩展速度也较为一般。这样的数据可以说珠海不算特别发达也不算落后。经济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应该大力的陶冶优秀的文化,有时这种文化,这种素养境界比经济建设更加可贵。珠海正在处于文化建设上升的阶段,也是为更好的搞好经济建设做了更好的思想准备工作。
我市的住房条件正日益改善,但市民们还是对此有一些看法与体会,并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各有25%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住房质量不好,社区内的配套设施不齐全,周边环境差,例如水质,噪音方面。对于入住后小区内的业务服务质量则有14%的人认为不够好,如改善医疗条件、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等等,另外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住房面积太小。因为珠海也是个人口较多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小,拥挤,吵闹声都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珠海的城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生活质量好的地方环境也很好,生活质量差的环境质量也较恶劣。这样就导致这种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公共建设也是反映地区经济的因素。对于这些问题,住房的开发商、社区的管理者之外,还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结
尾
快城市化进程是“十五”期间珠海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通过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速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
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按规划先行、逐次发展的原则,优化中心城区的布局和功能。新开发区建设要提高规模和档次,实行综合开发,并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除了香洲、拱北等老城区外,珠海市可分为三大块区域对外发展“协调与合作”关系,分别是北部以大学园区为主的唐家湾区域,中部横琴岛区域,以及西部以机场、码头为主的斗门—金湾区域。对于珠海市而言,积极“协调与合作”,谋求自身优势与外界的互补,或许是一条奇兵突出的发展之路。强化住宅开发的小区化,稳步推进现有“城中旧村”改造。继续改善市容、市貌。中心城区要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建设和完善各具特色的购物与服务中心、步行街、城市广场等,增强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全覆盖。通过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促进城市文明观念的传播,逐步发掘居民的自治能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和文明小区活动,力争60%以上社区、小区达标。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网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城区建筑的容积率和密度,加强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的建设。改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创建全国优秀示范小区。加快完善经济功能区的市政工程配套为重点,推进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加大关系全局的紧迫的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解决高新区、临港工业区、保税区,以及“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等区域市政设施配套。综合考虑到“城市-大学-人才”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珠海大学城园区应该在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功能”的同时,寻求与把握珠三角西岸城市(中山、顺德、南海等地)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时机,以其专业镇与产业群的基础为依托,以发展“高新技术中试功能“为突破口,促进珠海大学城园区“整体与特色”的综合发展。
附件:《调查问卷》
第1题:你的年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18岁以下
16
32%
18到30
26
52%
30岁以上
8
16%
第2题:你居住的地方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市区
18
36%
镇[县]
16
32%
农村
16
32%
其它
0
0%
第3题:你对国家鼓动城镇化建设的理解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赞同,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应该大力发展
22
44%
反对,农村应该有农村发展的道路,一味的城镇化只会适得其反
5
10%
不大好说,一切都得看具体措施,真实效果而定
23
46%
第4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下,你认为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城镇化的建设是必要的,只要经济能够增长,生活水平好了就是真的好
15
30%
城镇化建设是需要的,但必需切合实际,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经济发展
26
52%
城镇化的建设没多大必要,农村就是农村,中国那么多农民是不可能发展高度城市化的
9
18%
第5题:你认为现在珠海农村人口是否不断向城镇转移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
40
80%
否
10
20%
第6题:你认为珠海“城中村“问题大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大
29
58%
不大
21
42%
第7题:你认为珠海的人文素质如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好
11
22%
一般
31
62%
差
8
16%
第8题:你认为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在珠海扩散速度如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迅速
13
26%
一般
25
50%
很慢
12
24%
第9题:你认为珠海农村地区现在是否出现更多第第二第三产业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
35
70%
否
15
30%
第10题:你认为珠海城乡差别大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大
26
52%
一般
19
38%
没差别
5
10%
第11题:你觉得你所在的镇区这几年经济发展如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好
7
14%
一般
24
48%
有待改善
19
38%
第12题:你觉得你所在的镇区文化建设跟得上经济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跟得上
19
38%
跟不上
31
62%
第13题:你对你目前住房条件最不满的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住房质量不好
12
24%
面积太少
4
8%
周边环境差
14
28%
配套设施不齐全
13
26%
物业服务差
7
14%
14题:你认为政府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方面最需要.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改善水质
12
24%
改善空气质量
11
22%
改良土壤
6
12%
保护森林
10
20%
增加绿地
11
22%
第15题:你认为政府目前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最需要.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提供饮水水质
24
48%
加大垃圾清扫设施和人力投入
27
54%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20
40%
改善医疗条件
31
62%
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
30
60%
第16题:你认为你所在的城镇建设城镇化需要改进.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空气质量
12
24%
饮水水质
13
26%
城镇噪音
19
38%
街道的整洁程度
20
40%
住房条件
20
40%
文体娱乐设施
12
24%
绿化和公园
14
28%
社会治安
24
48%
公共交通
16
32%
购物,就医和就学的方便度
23
46%
污水垃圾的处理
21
42%
社区文化
15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