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

日期:2021-01-3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 本文关键词:庆阳,生境,繁育,中药材,申请书

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 本文简介:项目序号立项编号计划类别项目类别专项主管科室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单位名称:镇原县天泽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闫捷联系电话:13884142387推荐单位名称:镇原县科技局填报日期:二0一五年九月十日庆阳市科学技术局制二〇一五年九月一、单位情

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 本文内容:

项目序号

立项编号

计划类别

项目类别

专项主管科室

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

申请单位名称:

镇原县天泽种植专业合作社

项目负责人:

闫捷

联系电话:

13884142387

推荐单位名称:

镇原县科技局

填报日期:

二0一五年九月十日

庆阳市科学技术局制

二〇一五年九月

一、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镇原县天泽种植专业合作社

单位性质

农民合作社

组织机构代码

39522772-7

通讯地址

镇原县新城乡惠沟行政

所在地

镇原县

邮编

744518

法人代表

惠继伟

职工总数

100

(人)

其中大专以上人员

10

(人)

研究开发人员

6

(人)

开户银行

镇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城信用社

账号

51191012200005718

开户银行地址

镇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城信用社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万元)

总产值

2810000

利税总额

230000

销售总额

3112000

年研究开发经费

420000

其他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1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2

庆阳中医院

二、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

所属技术领域

农业

计划起止时间

2013年

2016

技术来源

自有技术

项目活动类型

应用开发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预期

技术水平

创新性

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

先进性

省内先进

预期成果

庆阳市原生境中药材产品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庆阳市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规范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0项

国内发明专利

1项

其他

1-2项

项目现科阶段

是否产学研项目

项目已有知识产权情况

已获发明专利数

0项

正在申请发明专利数

0项

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数

0项

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数

0项

项目简介(限100字)

本项目以合作社为主体,以科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联盟,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挖掘和继承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

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制定和完善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规范,建设具有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种植基地的中药材产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综合开发原生境中药优势特色资源与产品,推动专业大户、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实现多方共赢。

三、项目成员

姓名

闫捷

性别

民族

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

622826197601140620

年龄

40

职称

高级/副教授

从事专业

药学研究

项目分工

项目总负责

最高学历

本科

职务

项目负责人

传真

手机

13884142378

联系电话

E-mail

项目组人数

6人

高级

1人

中级

3人

初级

1人

其他

1人

姓名

惠继伟

性别

民族

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

622827197802132113

年龄

37

职称

中级

从事专业

植物学

项目分工

项目管理

最高学历

大学

职务

理事长

传真

手机

18189349376

联系电话

E-mail

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

从事

专业

项目任务分工

所在单位

职务

闫婕

622826197601140620

40

高级

大学

药学

项目总负责

陇东学院

项目

总负责

惠继伟

622827197802132113

37

中级

大学

植物学

项目管理

本合作社

理事长

惠继权

622827197601112116

39

中级

大专

医学

项目实施

本合作社

副理事长

惠继瑞

622827198009272115

35

中级

大专

植物繁育

项目实施

本合作社

理事

慕正昌

622821197003060813

45

技术员

大专

中药种植

项目实施

本合作社

理事

牛立群

622801196612070216

50

其他

大学

中药种植

项目总监

本合作社

监事

四、投资预算

计划投资总额

120万元

其中:

已完成投资

30万元

其中:自筹

30

万元

计划新增投资

90

万元

其中:申请科技经费

30

万元,自筹

40

万元,

其他拨款

0

万元

项目经费预算

序号

预算科目名称

总额

其中:科技经费

1

一、经费支出

120万元

30万元

2

1、设备费

10万元

3

(1)购置设备费

4

(2)试制设备费

10万元

10万元

5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

/

6

2、材料费

20万元

10万元

7

3、测试化验加工费

30万元

10万元

8

4、燃料动力费

5万元

9

5、差旅费

4万元

1万元

10

6、会议费

1万元

0.5万元

11

7、合作与交流费

20万元

5万元

12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

13

9、劳务费

15万元

3.5万元

14

10、专家咨询费

10万元

3.5万元

15

11、管理费

5万元

1.5万元

16

12、其他(含培训费)

/

5万元

五、项目概述(限300字)

本项目以合作社为主体,以科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联盟,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挖掘和继承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

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制定和完善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规范,建设具有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种植基地的中药材产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综合开发原生境中药优势特色资源与产品,推动专业大户、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实现多方共赢。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为对原生境中药材采用传统繁育方法繁育、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种植和采取GAP规范管理的总结和推广。

六、项目的目标与任务(限1000字)

1.项目确定的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项目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预计2013—2016四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是:

2013年-2014年:

(1)实地考察原生境中药材品种,市场调研其需求、全国种植面积、繁育和栽培技术,考察科技人员。

(2)原生境野生种子的采取、繁育、试种,基地的选择评价确定。

(3)建立种子(苗)培育基地200亩,设立培训基地。

2015年:

(1)

建设完成甘草、秦艽、党参、麻黄、远志等原生境野生品种示范推广田200亩,实施标准化生产。

(2)提出庆阳市甘草、秦艽、党参、麻黄、远志等原生境野生品种等GAP生产技术规范及标准。

(3)确定1500亩GAP建设基地,

(4)建成培养基地,培训中药材管理者100人以上。

2016年:

(1)建设标准化原生境中药材GAP基地1500亩,

(2)起草制定甘草、秦艽、麻黄、党参、柴胡等原生境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示范田。

(3)培训中药材种植人员300人以上,签订种植合同,扩大种植面积,健全种植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从合作社到村组完整的中药产业服务队伍,(

4)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和课题总结,提交技术报告,进行鉴定验收。

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栽培种植加工技术、识别种子技术、育种(种子处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许多药农在种植环节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栽培,使有些种植户种植药材投资过大,产出减少的反比现象。另外采收时间掌握不当,加工技术缺乏,造成收获药材质量等级差,因此在掌握有关科学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时,在选择需要发展的药材品种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情况。对某些药材广告的宣传应填重,不要盲目相信,以防上当受骗。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中药材生产,并同当地气候、环境、土质等条件相结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正确引导生产。

七、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限1000字)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项目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1.中药在我国有这几千年的历史,其应用有良好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基础。最近国务院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中成药及民族药达到590种,在国家规定的OTC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共407种,而西药只有332种。植物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而日益被西方药厂列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世界各大制药公司均设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公司、40多个研究团队在从事传统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申请中药及其它植物药的专利数量也迅速上升。英国和法国自1987年以来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据统计,世界草药市场年销售额己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欧共体对植物药进行了统一立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植物药地位己经合法化、美国也己起草了植物药管理办法,开始接受天然药物的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我国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全球相关市场目前也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当前,国际植物药市场总额己达3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也正以每年70%的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6—

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植物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增加,对中药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加。世卫组织估计,在未来10年内,中药开发利用将在全球兴起。中成药只占整个国内药品消费市场的1/4,说明中成药的发展速度尽管很快,但是由于大量外资和合资西药厂进入中国市场,使中成药发展相对滞后于西药的发展,中成药的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

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国家得到较好发展;在澳大利亚己取得合法地位,美国和欧洲也在逐步放松对中医药的限制。在澳大利亚,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进口量较1992年增长了4.

5倍,在医疗保健中,中医药年支出费用在8100澳元以上。中医在海外市场的扩展将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先导。

2.镇原县天泽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于2014年元月,注册地址:镇原县新城乡,注册成员出资总额:280万元,是一家专业种植合作社,以中药材繁育种植为主,以药材套种林木为副的经营销售合作社。合作社拥有高层次专业人才3人其中高级药学师1人,中级繁育种植专家3人,初级种植管理人员2人,培训教师1人。合作社与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中医医院签订了长期发展合作协定,形成了产学研联盟。

合作社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龙头,以农户为依靠,以产学研为联盟”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退耕还药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这种切实有效的模式,充分调动基地药农的种植积极性,按照中药材GAP种植规范要求,推动庆阳市原生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达到多方共赢。

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中药材种植中长远发展规划,产品定位为庆阳市原生境中药材的繁育和种植,不盲目跟风引种外地品种,使庆阳市的原生境中药材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庆阳市的另一张靓丽的名片。计划在三至五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农业支柱产业。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为对原生境中药材采用传统繁育方法繁育、综合使用现代科技技术种植和采取GAP规范管理的总结和推广。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作为庆阳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在农业和林业育种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和经验,曾经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奖。

八、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限3000字)

1.项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限500字)

4.项目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他应考核的指标

1.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为对原生境中药材采用传统繁育方法繁育、综合使用现代科技技术种植和采取GAP规范管理的总结和推广。技术路线:(1)原生境中药材品种的筛选(2)原生境中药材野生品种的繁育(3)基地的选择和建设

2.技术成果

(1)本项目产品符合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政策。

(2)工艺技术管理省内领先。

(3)提出庆阳市甘草、秦艽、党参、麻黄、远志等原生境野生品种等GAP生产技术规范及标准。

(4)建设1500亩GAP种植基地,

(5)建成培养基地,培训中药材管理者100人以上。种植者300人以上。

(6)按照合作社中药材种植中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项目完成后三至五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农业支柱产业。

3.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概算今年300农户新增收入10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市各个地区辐射。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所以建设本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对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结合退耕还林,实施退耕还“药”,大力营造生态药林,可直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项目基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农残对环境的污染;

中医药是中国民族的瑰宝,也是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的“国粹”。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药行业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还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培育知名品牌”,更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

中草药的种植可行性操作较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推广甘草、秦艽、党参等原生境中药材种植,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高龄化农民的就业和日益增多的荒山荒地的充分利用,都将是一个好的途径。如能大规模集团化种植甘草,将具有极好的社会效应和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利国利民、永不过时的极佳投资项目;希望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种植,政府部门也能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

经过几年中药材的试种植,本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就其发展空间和前景而言,还只能说是属于试行阶段,其发展潜力要大力挖掘,要抢占先机,发展好这一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

一是在种植规模上要“由点向面”铺开。要注意抓好地道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同时在药材品种开发上求突破,实现品种地道化,栽培规模化。二是在政策配套支持上力求到位。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科学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出台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三是在运作模式要进一步稳固。通过与药厂、商家建立供求关系,发展基地化种植,实行订单种植,合同种植,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药农的利益,激发种药积极性。四是在种植技术支撑力上要给予扶助。开展好种植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强对药农开展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力度。五是在产地初加工上给与相应的政策及项目支持。做好产出药材的手工精选、手工切片。

九、经费预算(限600字)

1.项目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1、聘请专家对原生境中草药药理研究以及中草药原料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5.0万元;

2、原料种子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0万元,其中:

(1)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亩,投资3.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搭建遮阴棚、品种、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补助

(2)基地建设400亩,补助5.0万元。

(3)布设示范点3处,面积100亩,补助2.0万元。

3、品种繁育、试验、示范补助5.0万元.

4、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试验示范补助3.0万元。

5、产品研制补助10.0万元。

6、标准制定补助2.0万元。

7、材料费、差旅费、鉴定费等15.0万元。

根据项目年度计划,各年度经费需求:

2013年-2014年:需研究、试验、培训等经费30.0万元;

2015年:需研究、试验、炮制、化验分析、示范推广种苗等经费40万元;其中种苗肥等10.0万元由合作社及农户筹措;

2016年: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鉴定验收等费用50万元,其中基地部分生产资料费、推广推广种苗等经费10万元由合作社及农户筹措;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合作社自筹资金7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种苗繁育试验;

科技经费投资50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药材的投入。

十、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限600字)

1.项目进度安排

2.项目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预计2013—2016四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是:

2013年-2014年:

(1)实地考察原生境中药材品种,市场调研其需求、全国种植面积、繁育和栽培技术,考察科技人员。

(2)原生境野生种子的采取、繁育、试种,基地的选择评价确定。

(3)建立种子(苗)培育基地200亩,设立培训基地。

2015年:

(1)

建设完成甘草、秦艽、党参、麻黄、远志等原生境野生品种示范推广田200亩,实施标准化生产。

(2)提出庆阳市甘草、秦艽、党参、麻黄、远志等原生境野生品种等GAP生产技术规范及标准。(3)确定1500亩GAP建设基地,

(4)建成培养基地,培训中药材管理者100人以上。

2016年:

(1)建设标准化原生境中药材GAP基地1500亩,

(2)起草制定甘草、秦艽、麻黄、党参、柴胡等原生境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示范田。

(3)培训中药材种植人员300人以上,签订种植合同,扩大种植面积,健全种植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从合作社到村组完整的中药产业服务队伍,

(4)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和课题总结,提交技术报告,进行鉴定验收。

十一、实施机制

(限1000字)

1.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

2.项目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1.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年度的工作,合作社和农户、项目责任人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多渠道筹集资金。合作社、农户及合作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3)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为规范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生产,该项目承担单位——合作社组织科技人员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历年栽培经验,编写《庆阳市原生境中药材等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基地进行试验证,在农民中大力推广,指导农民按规程进行种植。

(4)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中药材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中药材种植,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农户,发放资料,技术咨询,进行现场指导使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中药材栽培技术。

(5)加强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

2.项目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本项目由合作社设立实施,参与单位以协议方式规定其各自的任务、承担的职责,专项经费由合作社申请,管理使用权归合作社。

3.产学研结合模式

与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庆阳中医院建立产学研联盟研发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本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属于合作社所有,合作社按照合作模式,预提研发经费后,按贡献大小分配给有功人员。

十二、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限600字)

中药材生产与其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是一项涉及中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中药材质量取决于整个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只有规范的生产,才能得到质量稳定、均一可控的药材。中药材的质量、功效与其生长的原生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为了中药材的品质、功效、价格、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原生境中药材方面做好研究,并作为其发展方向。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首先中草药种植多分散于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质量、功效及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其次中草药的科技研究国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栽培种植加工技术、识别种子技术、育种(种子处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许多药农在种植环节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栽培,使有些种植户种植药材投资过大,产出减少的反比现象。另外采收时间掌握不当,加工技术缺乏,造成收获药材质量等级差,因此在掌握有关科学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时,在选择需要发展的药材品种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情况。对某些药材广告的宣传应填重,不要盲目相信,以防上当受骗。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中药材生产,并同当地气候、环境、土质等条件相结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正确引导生产。

中药材生产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准确做好市场预测,同时要有土地、资金、人力有机结合。中药材生产与其它产品一样,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种植计划,是以销定产,销售种植价格,都以市场供需情况而定,对社会需求量大,用途广泛而当前又很少种植的常用(大宗)药材品种,可大量种植生产。要取得好效益,这就必须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减少盲目性,力求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缺什么种什么,做到人多我转,人无我有的原则,这样的品种生产出来即可卖个好价钱。但中药材市场变化莫测,升降难以把握。中药材市场销售始终存在着一个周期,3-5年内有一个大起大落的变化,且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生活的提高、用药方式、用药途径也有很大关系。例如人们追求的一是保健性的、延年益寿、强身保健、药膳、食疗等药物;二是治疗性用药(如抗病毒、抗肿瘤、抗病毒性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用药、妇科用药等)有关中药材品种市场俏销,价格直线上升,有的成倍增长,这给药农种植生产开创了有利途径。

种植中药材在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好中药市场发展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瞄准中药材市场,了解家种药材品种的供求关系及野生药材的分布情况,掌握信息,即可达到种植药材致富的目的。

十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限600字)

十四、附件清单

附件材料名称

数量

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合作社简介

3

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

3

法人身份证

3

项目负责人身份证、职称证书、毕业证、获奖证书

3

十五、单位意见

申报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意见:

保证以上所填内容完全属实,若有虚假,本单位(人)将负全部责任。

申请单位(人)签字:*年*月*日

篇2: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庆阳,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讲话,农村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简介: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庆阳市委常委、副书记戴炳隆(2009年2月19日)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情况、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出现新期待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内容: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庆阳市委常委、副书记

戴炳隆

(2009年2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情况、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出现新期待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措施,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前,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中心组安排学习了中央1号文件,智全书记、周强市长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8年,是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寻常的一年。面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诸多困难,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重中之重”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着力强基础、抓特色、保供给、促增收,农业和农村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之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村经营管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农业增产措施有效落实,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各项科技增产措施,坚持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旱作农业地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革命性措施来抓,全市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3.98万亩,平均亩产644.68公斤,比半膜玉米增产粮食6.06万吨,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7.04万吨,比上年增产18.9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在我市华池县召开。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步伐加快。坚持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着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强力推进“草畜、果品、瓜菜、劳务”四大产业开发,全面加快“六个百万”工程建设,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全市新种紫花苜蓿126万亩,留存面积达到320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20个、养殖小区27个,肉牛、肉绒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9.9万头和285.5万只,增长14.6%和17.1%;新栽苹果32.5万亩,新建千亩以上栽植点76个;种植瓜菜100.4万亩,其中设施瓜菜4.31万亩。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3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5亿元。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成立了甘肃鼎峰有机食品、宁县兴旺牧业、合水古象奶业3户企业集团,建成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个,新建、改造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7户,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3户。鼓励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改进农村经营管理,全省农村经营管理现场会在我市西峰区和宁县召开。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累计达到418个,带动农户9.1万户,占到总农户数的18%。

三是助农增收十大行动全面落实,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编制了《庆阳市农民增收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粮食生产、草畜产业开发、瓜菜产业开发、苹果产业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开发六个实施意见,指导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落实结构调整、龙头带动、劳务转移、三产联动、项目拉动、政策扶持等助农增收十大行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5元,比去年增加355元,增幅达17.5%,增加额和增幅均为历史新高。

四是农业基础建设进展顺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把项目建设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以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农村道路、教育卫生为主的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努力破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障碍。巴家嘴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维修改造、农村人畜饮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各类人饮工程1.57万处,解决了11.1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节水灌溉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2万亩;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8.46万亩,退耕还林10万亩,启动了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工程。改造中低产田5.1万亩,新修梯田11.61万亩;98个通村油路和56个通村砂砾路项目全部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3万户、集中连片农村小康住宅4539户。以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首轮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整合实施的办法,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省级1县9村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探索出了塬区整体推进型、川区整流域开发型、山区“145”工程型和城郊统筹发展型等适合山、川、塬、城郊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试点村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重点产业收入占到村级经济总量的6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70元。

六是扶贫方式不断创新,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强规划指导,着力扶持发展能够稳定解决温饱的产业。同时注重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扶贫开发总体实现了“双增双提”的新突破。全年争取落实各类财政扶贫资金8688万元,比上年增加2076万元,年度资金投入总量和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组织开展了“三增三联三帮”、“职工担保农户贷款、扶持发展优势产业”等帮扶活动,为贫困户发展优势产业提供贷款贴息470万元。各级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51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2个,稳定解决温饱4.29万人,基本解决温饱2.97万人。

七是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各级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2131”、群众文化活动等“八大工程”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2.4%,补贴标准翻了一番。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低保等制度逐步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培训农民45.69万人次,农村群众劳动技能明显提升。

八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及小型水利设施拍卖等各项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市流转面积23.5万亩,涉及农户9.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9.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到位,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总之,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能够取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农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全市“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紧的影响,保持今年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明显加大。我们要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全面下行的态势中,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连续多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在去冬今春持续干旱的年景里,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据农业部门监测,去年10月份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均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主要农产品普遍出现价格下滑和卖难,支持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这对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极为不利。二是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劳务收入是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用工规模将大幅度缩减,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不久前农业部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到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约占总数的38.5%,其中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39.6%的人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将出现农民工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的局面。依靠外出务工拉动我市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空间缩小。三是农业发展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资金、人才诸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依靠资源提高农业产业的余地日益缩小。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对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加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雨养农业的传统生产格局尚未改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扶贫开发任务繁重。特别是去冬今春的持续干旱,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积极的趋势,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地位更重。近年来,全党上下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去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年初,下发了近年连续5年的又一个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2009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也多次专题研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社会各界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三农”,纷纷建言献策,帮助支持。“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各级各界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的认识更加明确,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二是政策更好。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特别提出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大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制定了我省的《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60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今年,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中央又制定了“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8个方面提出了40条具体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也下发文件,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工作作出部署。这些政策措施,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覆盖面广,是推动“三农”工作的重大机遇。三是投入更多。无论是中央的1号文件,还是省市的贯彻意见,都明确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业基础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等,这样大幅度的投入多年未见,实属难得。四是潜力更大。随着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小康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蕴含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更加凸显,农民创业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就我市来讲,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只要我们注重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就能在抵御风险、应对挑战中拓展空间,赢得主动。同时,我市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总结了不少可行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抓落实、干到位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办法。最为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级党政组织把握全局、应对困难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这为我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内部外部发展条件,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2009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既存在着农业生产因灾减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严峻挑战,也有着投入加大、实现转型、提升水平的难得机遇。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困难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保持和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良好势头。

二、盯紧目标任务,全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盯紧一个目标(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突出四个重点(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实施六大工程(百万亩地膜玉米增粮工程、特色产业开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程、社会事业发展提速工程、农村制度建设创新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标任务是: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43.2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0元,增长15.7%;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年要着力实施“六项”工程。

(一)着力实施百万亩全膜玉米增粮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弱质风险产业。我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历来受制于天时。近多年,粮食总产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基本稳定在100万吨左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我市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雨养农业”的传统生产格局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今年,要完成100万吨左右的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必须坚持走“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把粮食增产的基点放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上。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适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实施“百万亩全膜玉米增粮工程”,完成15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任务。这既是一项抗旱生产措施,又是一项高效增产节本技术,是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重建“陇东粮仓”、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去冬今春的持续干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否则粮食生产就可能完不成任务。各县(区)要组织引导群众从现在起,就要规划好地块,落实好面积,抢墒适时覆膜,确保150万亩种植任务的全面落实。同时,要积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尤其是适宜我市农业生产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着力提升小麦、玉米等重点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加强稳产高产农田建设。大力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强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开发提升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农民增收,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7%以上的目标,是我市近四年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否则,实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就可能落空。现在看,今年农民减收因素明显,正如中央、省上指出的“有可能出现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增速放缓、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几碰头的严峻局面。”要未雨绸缪,综合施策,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要全面落实农民增收“十大行动”,特别要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开发提升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目前,结构调整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谁调整的步子快、动作大,谁就见效快、受益早。要按照“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全市劳务”的总体结构布局,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理念和思路,加快发展以草畜、苹果、瓜菜、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特色产业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要进一步在建大基地上下功夫。要持续加力,强势推进“六个百万”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农业由传统的蜂窝经济向现代的板块经济转变。今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任务是,种植紫花苜蓿10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82万头,肉绒羊饲养量稳定在250万只以上;新栽优质苹果30万亩;种植瓜菜100万亩,其中发展设施瓜菜5.5万亩,建设18个千亩、50个百亩设施瓜菜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在做强龙头上花气力。要内引外联,优化组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龙头企业群体,扶大做强甘肃鼎峰集团、绿鑫集团和红杏集团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加快西峰、庆城、镇原、宁县等县区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步伐。新建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户,扶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线改造升级,使农产品加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在做优品牌上求突破。品牌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名片”,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我市以苹果、肉牛、肉绒羊及小杂粮为主的农产品特色优势明显。要进一步挖掘优势,提升质量,强化宣传,把特色农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靠品牌兴产业、富农民。要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来对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训新型农民,加快劳务输转,完成劳务输转38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16.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认真落实扶贫开发新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对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在巩固提高整村推进模式的同时,大力组织实施整片带、整流域、整产业扶贫开发战略。今年要力争将涉及环县、庆城两县的环江流域开发和正宁县的四郎河川开发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扶持范围。各县(区)要对整流域、整片带扶贫开发进行长远规划,科学部署,尽力同农口部门的项目整合实施,增强扶贫开发效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的路子,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年内要在全面完成2008年82个整村推进续建项目扫尾验收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今年新开工的107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确保5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加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力度,动员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扶持贫困村,鼓励富裕村联系带动贫困村,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大扶贫”格局。

(三)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程,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是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一件大事。我市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蕴含的重大机遇,逐条研究国家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的契机,积极争取、实施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要围绕“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谋划争取一批项目,实施竣工一批项目。水利建设,要着力抓好扬黄人饮续建、市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设施维修改造、苦水淡化、城乡塬面“千池百湖”工程等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解决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电力建设,继续搞好农村电网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提高农村用电保障水平;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及早实现全市所有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能源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3.15万户;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村庄建设规划,加快危窑危房改造步伐,及早实现群众住房小康化。同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着力实施整村、整乡推进工程,新修梯田12万亩以上。坚持不懈地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生态建设项目,每个乡镇建设一处1000亩示范林,全市落实天然林管护面积713.3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387.6万亩。完成流域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

(四)着力实施社会事业发展提速工程,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速度,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广大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教育方面,要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制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卫生方面,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文化方面,要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灾民补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信访工作,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因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五)着力实施农村制度建设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强化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坚持“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即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推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推进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今年,要在进一步积极探索、积累经验的同时,稳步推广一些县区和乡村已取得成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验,支持、鼓励、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和种养能手集中,探索建立农业规模化经营机制。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合水县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西峰什社、镇原武沟、正宁山河、宁县南义、庆城白马、环县虎洞、华池怀安7个乡镇的试点工作,6月底前基本完成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市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三要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管理民主、权利平等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示范引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按产业、产品发展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市县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四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挥好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五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

(六)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远规划、试点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把试点示范和面上推进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完善规划、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十大增收行动以及培育新型农民、整治村容村貌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市上确定,今年在正宁县、西峰城郊、各县县城所在镇和宁县长庆桥镇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试点,在98个村(市级20个、县级78个)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工作要着眼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按照“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发挥后发优势,按照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建设饮水、道路、通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市委新农村办公室要会同县(区)和试点单位,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意见》、《试点工作方案》,并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要加大资金投入,省财政从今年开始,将连续四年每年拿出1亿多元扶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其中对我市省扶的试点县每年扶持1000万元,我们要积极争取落实。市级20个试点村,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各县(区)也要落实相应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认真抓好78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把新农村试点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试点村建设,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有效整合资金的新形式和公共服务事业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上迈出较大步伐。

三、强化措施办法,努力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上,多出有利于“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在财力投放上,真正向“三农”倾斜,舍得拿真金白银;在干部配备上,把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三农”工作的领导岗位上。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调整、充实和加强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市委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该出台的措施要早出台,该批的项目要早批复,该下达的资金要早下达,及时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发出政策信息,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的效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办法,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优秀县(区)、乡镇党委书记要优先提拔使用。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务工回乡人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领办人中选拔村干部。积极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对素质全面、贡献突出的村干部,要研究具体办法,优先选拔担任乡镇干部。继续推进公开招考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机制,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任务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靠实到部门,把任务细化到项目,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取消”、“四个提高”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扶持措施,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扶持力度。对今年市级财政安排的600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要管好、用好,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重点要用于扶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特色产业开发、农民教育培训、龙头企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县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额度的助农增收资金,解决产业开发、龙头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新技术推广等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投入、农民筹资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注重抓点示范。要把抓点示范作为转型时期积累经验、推动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项目支撑、政策扶持,全力抓好草畜、瓜菜、苹果、土地流转等100个农村经济示范点建设。坚持山、塬、川分类指导,山地发展旱作农业,建设一批“千元田”;塬区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一批“五千元田”;川区发展精细农业,建设一批“万元田”。同时,市、区要着手论证,在西峰区设计建设一处有规模、上档次、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各县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创造条件,突出特色,积极创办示范园。把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点上总结经验、面上全面推广,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着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务技能。特别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要进行重点培训,并组织他们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良种化、质量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安全等先进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四包”(包乡村、包项目、包产业、包效益)责任制,努力提高科技支农水平。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心、扎实苦干,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篇3: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

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 本文关键词:庆阳,行政机关,考核办法,公务员,平时

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 本文简介: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务员平时考核,是指对市直行政机关(含下属参照管理单位)科级及以下公务

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 本文内容:

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

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员平时考核,是指对市直行政机关(含下属参照管理单位)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和县(区)直行政机关(含下属参照管理单位)、乡镇机关副科级以下公务员的考核。

第三条

公务员平时考核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管用、简便易行、注重实绩、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

考核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为加强对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督查考核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庆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务员管理科负责办理日常业务。各县(区)、各考核单位组建各自的考核工作班子,确定专人负责、承办考核工作业务。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日常工作和表现的考察与记录。考核的内容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一)德是指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政治思想考核主要是看其是否严格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相关政策法规,是否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否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是否能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道德品质考核主要是看其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包括: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是否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等。

(二)能是指公务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业务知识考核主要是看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历等;工作能力考核主要是看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

(三)勤是指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主要考核公务员对本职业务工作是否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是否达到规定的出勤率等。

(四)绩是指公务员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效益和贡献。主要考核公务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按期保质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是否取得明显成效或在同行业获得一定影响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等。

(五)廉是指公务员廉洁从政方面的表现。主要考核执行廉政法规规章的情况,执行财务纪律的情况等。

第四章

考核量化

第六条

平时考核的月分值为100分,其中:公共指标(德、能、廉)30分,业务指标(绩、勤)70分。采取给两大指标加分、扣分和给业务指标设定难度系数的办法,测算公务员个人月考核得分。

第七条

加分项主要包括工作是否有创新、是否超额、高质量完成任务、是否受到表扬、奖励等因素。每月月底由被考核人提出申请加分的项目和理由,由所在岗位负责人把关,分管领导签字后,报单位考核小组审定。

第八条

扣分项主要包括有无任务拖欠、工作贻误,出现差错、责任事故、造成影响,投诉查实有过错、作风不过硬、有负面影响、出勤率低、参与平时考核的态度不积极等因素。同时允许单位建立“一票否决”机制,拟定“一票否决”的条件、范围、情节及适用对象。每月月底由被考核部门负责人提出扣分的初步意见,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单位考核小组审定。

第九条

难度系数主要针对业务指标设定,宜定为1-1.5之间,一般由分管领导决定,单位考核小组审定。

第十条

月考核总得分=公共指标得分+业务指标得分×难度系数;平时考核季得分=3个月考核得分总和/3;平时考核年得分=12个月考核得分总和/12;年度考核总分=平时考核年得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第十一条

加分和扣分的项目因素、具体分值和难度系数的设定,原则上不做统一规定,由考核单位根据各自岗位职能特点自主确定。

第五章

考核方法

第十二条

针对平时考核的内容及特点,采用以下五种考核方法。

(一)间接考核法,就是以《庆阳市行政机关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平时考核表》(样表见附件1)为考核手段,以内设机构为单位,以分管领导的评价为主要依据,对每个公务员在考核期内的岗位工作和平时表现,采用调阅资料等方式分级进行考核。

(二)月考季评法,就是采取月考核、季点评的办法,全面考察各职能岗位责任人、承办人履职尽责情况。

(三)五项两分法,就是把德、能、勤、绩、廉五项考核内容分为两大考核指标,即:德、能、廉为公共指标,绩、勤为业务指标。

(四)内考外察法,就是对公务员在单位内外、岗前岗后的工作表现,采取面向机关职工、服务对象、媒体网络等公众层面,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全面考察。

(五)定性定量法,就是把定性与定量考核有机结合,坚持定性中有定量、定量中有定性,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第六章

考核程序

第十三条

每月第一周由被考核部门向单位考核小组报送《庆阳市行政机关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平时考核表》(一式两份),制定当月工作目标任务,并按考核表中的要求履行相应的签字手续。当月考核表上报以后,新发生的业务工作或重大事项,在月底考核前按程序补充进考核表。

第十四条

单位考核小组应在3日内,对各部门报送的当月工作目标任务,围绕全局重点工作进行评估认定,经签字认可后,作为当月考核的依据。

第十五条

每月月底前,单位考核小组要由分管领导组织对各自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个别谈话、走访服务对象、访问网络媒体等方式逐人逐项进行核实,查找问题,发现亮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鉴定。

第十六条

次月3日前,单位考核小组收回各分管领导已经鉴定的考核表,集中时间进行综合考评,计算确认每个被考核人月考核得分,由高到低,排出名次,并将考核结果在机关内部进行公示,被考核人在考核结果栏确认签字。

第十七条

每一季度考核结束后,单位考核小组汇总本季度平时考核情况,召开职工大会通报,点评本季度考核结果。

第七章

考核结果使用

第十八条

平时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等次中应充分体现,并作为单位评优选模、推荐后备干部、晋升职务、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

对平时考核结果欠佳,年度考核综合得分排名末位的,除执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相关条款外,视其情节,采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或另行安排工作。

第八章

考核管理

第十九条

坚持“一把手”抓平时考核工作制度。各级行政机关“一把手”要树立抓平时考核就是抓公务员日常管理、抓工作任务落实的工作理念。在平时考核中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否定”、习惯说“不”,确保平时考核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十条

强化平时考核管理。各级行政机关要制定各自的平时考核办法,细化平时考核方案。建立随时抽查、定期督查制度。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考核平台,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增强考核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创办平时考核简报,定期交流,树立典型,通报问题,促进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严肃平时考核工作纪律。为确保平时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提高考核结果的满意度,对平时考核中工作不落实、走过场的单位,视其情节汇报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责任追究,并核减该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对在平时考核中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领导或个人除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外,年度考核不得定为称职以上等次。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市直各行政机关报送年度考核结果备案时,同时将公务员个人全年平时考核情况(安排年度考核时再作具体要求)一并上报。

第九章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及下属参照管理单位中除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9

-

    以上《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庆阳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生境中药材繁育种植技术的总结与推广申请书》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