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教师,朱永新
2017年7月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本文简介:读《致教师》心得2017-8-3在我暑假阅读的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中,朱永新的《致教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全书分四部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回答了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灵困惑、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2017年7月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本文内容:
读《致教师》心得
2017-8-3
在我暑假阅读的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中,朱永新的《致教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全书分四部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回答了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灵困惑、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通过实例一一予以解答,读罢全书,我感觉到朱老师的确是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善于总结思考的好老师,他的书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其中,有个老师提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做一个科研型的老师,朱老师就通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例子,说明科研的确是成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它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才是科研的主力。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就在农村从教小学,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和写作,无论当了局长或者校长,都没有离开教育第一线,坚持对教育学的思考研究。每天5-8点写作,白天听课上课,晚上整理笔记,思考反思遇到的问题,一生写了40多本书,600篇论文,成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顾明远先生评价道: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具有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所谓丰富性,表现在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教育的规律、原则,而且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有着生动丰富的案例。他的理论不是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五彩缤纷。所谓全面性,他几乎论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孔子,也是从20多岁开始从事教学,古今中外,90%以上教育家都有教学经历,教师的研究活动将作为教书匠的老师与教育家的老师区别开来。虽然这些伟人已经离去,但他们的教育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甚至,在今天的中国,追随他们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老师成千上万,点燃了很多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指明了成为名师的前进方向。
我曾经到过很多省市听课,大部分都是研究型的老师来授课,他们都活跃在教育第一线,本身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而且无一不是具有反思总结、敢想敢干品质的智慧老师。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重庆的田冰冰老师,通过她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述,我们从她二十多年的工作轨迹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好老师。她能把自己日常工作中最最平凡的班主任写在手册中的评语,写成她自己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小学生激励性评语
600例》,其中虽然也受到冷落,但她没有放弃理想,最终是成功了。教育的伟大往往就寓于平凡之中,从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出发,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科研型教师。我始终认为,通过科研训练对于希望成为学者型或专家型的老师来说,是必不可小的。因为,这种训练使老师们超越感性、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层次来思考问题。
有老师提出,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能上好课,课堂效率一定要高,讲解深入浅出,吸引学生,不能搞题海战术,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高素质的老师必然是一举手一投足透露着内涵,而且知识点广博的。朱老师说了自己曾搞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广告,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个保险计划,就是要鼓励老师们多读书看报,多了解世界和社会生活,多点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思考写出心得文字,贵在坚持,每天一文,以后必定成功。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老师提出,要“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才能更快更好地踏上成功之路。爱迪生每次发明之前,都会先查阅前人有什么专著和发现,然后再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就是与伟大智慧对话的过程,就是获得智慧、发展智慧的过程。只有通过多阅读,才能完善自我。读书书目中,分为两大类书: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心理学书籍,另一,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这两种书对老师职业成长都很重要,学习专科的教学理论,能够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老师懂得心理学知识,可以知道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兴趣等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所以,我觉得,要读好的书,必须向名师学习,了解他们是参考和学习了哪些经典书籍?我们必须多读经典,甄别能力就会提高,读经典犹如与巨人的对话,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信息爆炸时代,每年出版的书参差不齐,我们已经从开卷有益的时代进入了择书有益的时代。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
我认为,教师应该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对自然、环境,对人类命运、世界和平等,也能够深切关注。扩大自身的知识面,能否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这是成为有涵养的老师,上课言之有物的老师的必备条件。这样的老师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尊敬爱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