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安全方案》word版 本文关键词:连续,方案,梁安全,word
《连续梁安全方案》word版 本文简介:目录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11.1、编制依据11.2、编制目的11.3、适用范围1二、基本概况12.1、工程概况1三、施工准备23.1、现场准备23.2、技术准备2四、总体施工方案34.1、承台施工防护方案34.1.1基坑开挖流程图34.2、主要施工工艺34.3、255#墩支护方案54.4、4
《连续梁安全方案》word版 本文内容:
目
录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目的1
1.3、适用范围1
二、基本概况1
2.1、工程概况1
三、施工准备2
3.1、现场准备2
3.2、技术准备2
四、总体施工方案3
4.1、承台施工防护方案3
4.1.1
基坑开挖流程图3
4.2、主要施工工艺3
4.3、255#墩支护方案5
4.4、48m主跨路面防护方案8
五、其他安全防护及保证措施10
5.1一般安全要求10
5.2保证人身安全措施11
5.3预应力施工安全操作措施13
5.4脚手架施工安全措施14
5.5确保既有公路安全畅通措施15
6.其他施工保证措施16
6.1夜间施工保证措施16
6.2高温季节施工保证措施17
6.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保证措施17
6.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8
6.5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8
七、施工组织19
7.1人员组织19
八、应急措施20
8.1、应急组织机构20
8.2、主要职责20
8.3、应急领导小组21
8.4、应急机械、物资22
九、附件…………………………………………………………………………….23
连续梁平面布置图…………………………………………
……………
…23
255#防护桩及钢筋布置示意图……………….……
………
……………24
防护桩钢筋布置示意图…………………………………………
…………25
交通分流图及钢管支架图…………………………………………
………26
跨S316省道连续梁现浇支架立面图及局部放大图………………………27
2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站前-3标段萧河特大桥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3标
晋中萧河特大桥S316省道连续梁专项安全方案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1.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1.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使用手册》。
1.3施工前对水文、地质的调查情况。
1.4萧河特大桥设计图纸及相关定型图。
1.5《大西客专公司标准化管理系列资料》的相关要求。
1.2、编制目的
杜绝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消灭责任等级火灾事故、重大塌方事故及交通事故。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晋中萧河特大桥跨S316省道(32+48+32m)连续梁,在S316省道里程K15+051,即铁路里程DK312+390-DK312+504(254#墩-257#墩)。
二、基本概况
2.1、工程概况
萧河特大桥沿线所经地区地层出露较齐全,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属汾河高阶地,开阔平缓,表覆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粉质黏土、粉土、中砂、粉砂;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位埋深0.8-9.4m,水位变幅2-4m。
255#墩距离S316省道中心距离为16.72m,256#墩距离S316省道中心距离为23.42m,255#、256#两墩为连续梁主墩,详见示意图。
下部结构:255#、256#两墩采用直径为1.5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69m。承台采用双层矩形结构,
C40高性能混凝土;墩柱采用双线圆端型实体墩,C35高性能混凝土,高度11.5m。
三、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应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准备、技术准备及资源准备,具体如下:
3.1、现场准备
3.1.1施工架子队提前进场,施工便道修建完毕并满足施工。
3.1.2确定弃土场和现场供水供电、排水。
3.1.3做好各种标识标牌,现场平整为文明施工做好准备。
3.2、技术准备
3.2.1了解熟悉施工图纸,摸清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等实际情况。
3.2.2开工前进行测量放线定位工作,采用白灰线将承台开挖线撒出。
3.2.3制订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2.4做好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交底工作。
四、总体施工方案
4.1、承台施工防护方案
根据萧河特大桥设计施工图,本段承台基坑开挖土层为新黄土、粉质黏土和粉土,《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萧河特大桥基坑放坡采用1:0.5的坡度;分层开挖,每层不超过2m,基坑总体防护采用基坑1:0.5放坡、防护桩及挡土板等综合或单项支护保证基坑开挖稳定。
萧河特大桥承台基坑开挖一览表
序号
承台号
中心里程
承台尺寸(m)
混凝土方量
地面高程
承台底高程
开挖深度
(m)
初始水位
一级承台尺寸(长*宽*高)
二级承台尺寸(长*宽*高)
1
255#
DK312+423
14.6*10.6*3
464.3
774.603
769.957
6.1
772.603
2
256
DK312+471
10.6*18.6*3
12.2*6.6*1.5
712.6
774.577
768.457
5.9
772.504
4.1.1
基坑开挖流程图
承台基坑开挖线放样
支护桩施工
降水处理
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底部支护
清底及修边
基坑稳定性监控
下步施工工序。
4.2、主要施工工艺
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4.2.1、放坡坡度控制在1:0.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加大放坡坡度,对基坑深度大于6m的基坑,开挖时在基坑中间段设置1m宽平台(如图)。
4.2.2
基坑开挖前,采取打40cm直径水井,水井底部低于承台至少3m,进行基坑提前降低地下水。
4.2.3
255#基坑距离S316省道距离只有2.29m,开挖前,先施工基坑防护桩工程(详细施工措施见后)。
4.2.4基坑开挖采取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分层台阶式开挖,每层开挖不得大于2m,并及时将开挖出的土方运至指定弃土点,基坑开挖线3m内不得堆土或放置其它物品。
4.2.5深基坑开挖预留挖掘机进出通道,通道边5m范围内不得堆放弃土,通道按照1:0.5自然放坡。
4.2.6开挖过程中,如降水井降水不充分,开挖土质含水量过大,存有积水,可提前在承台范围外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或在承台范围外设置一处多处集水坑,并采用水泵及时抽出防止基坑积水。
4.2.8基坑开挖达到标高后,为保证降水充分,应立即在承台范围外设置2个的集水井,并及时抽水,保证基坑底部不积水(见附图)。
4.2.9基坑开挖完毕时,距基坑边1m至2m除设置30cm宽30cm深地表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4.2.10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派专人承台基坑进行监控,如出现裂缝或设置的支护有较大变化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紧急措施保证基坑稳定,紧急措施主要为:在基坑底部采用10cm直径杉木杆每两米设置一根(按照伸出地面部分与埋入地面部分1:2设置),中间采用挡土板,并用沙袋堆码至少1m以上,防止基坑底部范围含水量过大造成坍方,影响基坑整体的稳定性。
4.2.11桩头破除严格按照环切法施工工艺施工,桩头破除完毕后,承台基底采用10cm碎石层,在碎石上设置8cmC15混凝土垫层。
4.2.12开挖完成后,及时采用红白相间的钢管进行围护,钢管高度为1.2m,底层钢管为地面上0.5m。
4.2.1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置安全警示灯。
4.3、255#墩支护方案
255#墩大里程右上角侧距离S316省道仅有2.29m,距公路较近,承台基坑现场实际开挖深度约5.7m,基坑防护总体采用D=100cm钻孔桩防护、自然放坡结合挡土板的防护方案,为确保S316省道在承台基坑开挖时的稳定,拟采用钻孔桩进行基坑支护,除钻孔防护桩其它部位基坑开挖同深基坑开挖防护,钻孔桩防护具体方案如下:
4.3.1、255#墩支护方案
4.3.1.1施工前,距承台基坑范围内采用人工探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并在钻孔桩施工前确保无地下管线。
4.3.1.2在施工期间派专人24小时进行看守防护,并对公路进行必要的检测,防止公路路面开裂。
4.3.1.3承台基坑防护采用直径1m钻孔桩进行防护,设置钻孔防护桩8根,单根长度12.5m,防护桩净间距1.5m,混凝土标号C30;配筋:主筋采用16根直径22mm螺纹钢筋,箍筋采用直径10mm圆钢间距40cm。
4.3.1.4钻孔防护桩必须在承台基坑开挖前施工,并经过约10天观测,钻孔桩不产生位移、下沉,稳定后方可开挖承台基坑。
4.3.1.5在承台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措施对钻孔防护桩进行位移观测,如发生变化,则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并采取加设地锚等措施增加钻孔防护桩稳定性。
4.3.1.6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在基坑开挖后12天内完成一级承台施工,并及时回填,缩短开挖后基坑的放置时间,确保基坑稳定。
4.3.2防护钻孔桩检算
经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偏于安全取内摩擦角为β=30,土容重为,土的粘聚力c=10
KN/m2,按照承台基坑开挖h=5.9m计算,钻孔防护桩承力层为粘性土,该基坑防护采用8根直径1m钻孔桩进行防护,钻孔桩桩中心间距为1.5m(详见附图)。
本检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计算,255#墩防护桩外露长度为5.9m,依据作用在防护桩上的土高度越大受力越大,受力最不利,对255#墩靠近公路距离最近的防护桩进行检算即可。
4.3.2.1钻孔桩深度计算
根据朗金理论,现场公路上行车,按重路面计算,则P=40KN/m2
主动土压力系数:Ka=tg2(45°-β/2)=0.33
被动土压力系数:Kp=
tg2(45°+β/2)=3.0
γ=18KN/m3
h′=P/γ=40/18=2.22
γ′=γ*(h+
h')/h=24.77KN·m3
μ=e/[(
Kp-
Ka)*γ]=1.004m
l=h+μ=6.9m≈7m
∑E=7*(5.9*18/2)*0.33+40*5.9*0.33=200.54KN/m
a=(2*h)/3=3.93m
Kr=(Kp-Ka)γ′=66.14
m=6∑E/(Kr*l2)=0.371
n=6∑E*a/(Kr*l3)=0.2084
查表得w=0.765
x=wl=0.765*7=5.355m
t=μ+1.2x=7.43m
故钻孔桩需深入基坑底7.43m,所以钻孔桩长度为5.9+7.43=12.33m
钻孔桩长度取整应为12.5m
最大弯矩计算
Xm=√2∑E/(Kp-Ka)γ′
=2.463m
Mmax=∑E(l+Xm-a)-[(Kp-Ka)γ′*X3m/6]=944.9KN·m
钻孔桩混凝土采用C25,fcm=13.5N/mm2,钢筋采用16根Φ22螺纹钢筋,fy=3005N/mm2,受压区混凝土截面积的圆心角为240度。
因为a=240。/2π=0.6667,所以at=0
M=2/3×13.5×785400×500×sin3120°/3.14+300×6079×450×
sin120°/3.14
=957.5×106N·m>Mmax,满足要求。
4.4、48m主跨路面防护方案
本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场浇筑施工方案。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搭设,其基础处理及墩基坑均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分层碾压密实后其上再浇一层30cm
厚的C30
混凝土。
主要步骤如下:
4.4.1基础处理
承台及墩身施工完毕后,必须分层夯填基坑,可采用级配碎石,每层厚度不得大于25cm,压实度应达到90%以上。原地面用推土机推平,并用压路机碾压,应确保地基承载力达到150KPa以上。地基承载力不足地段,对表层50cm尚应做换填级配碎石处理。地基碾压或换填完毕后再在上面浇注一层30cm厚C30混凝土作为脚手架基础。在脚手架基础周围设排水沟。
4.4.2跨公路门式支架基础处理及支架搭设
在跨公路部分施工前要和公路相关部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和施工配合协议。施工期间,车辆应慢行通过,时速宜控制在20km/h,并按规定设置防护标牌和防护人员。2×4.5m通道部分δ=10mm,φ630钢管桩基础采用130×50cm(宽×高)C30混凝土防撞基础。混凝土面预埋25cm深φ28cm钢筋4根,用650×650×10mm钢板做为下垫钢板,钢管桩底焊接680×680×10mm钢板预留4个螺栓孔作为连接处理,两块钢板连接缝全部满焊。
在混凝土基础上设置防撞墩。
钢管桩横桥向(顺公路方向)顶部焊接钢板上放2根I36工字钢横梁与钢管柱焊接。
顺桥向在工字钢横梁上安装27片贝雷梁,其间距根据箱梁混凝土厚度进行布置:贝雷梁上设I16分配梁工字钢后搭设支架。
4.4.3满堂支架搭设
立杆布设顺桥向间距为60cm,主墩墩身2m范围内为30cm;横向底板为60cm,腹板部分为30cm间距,翼板部分为90cm间距,详见支架布设图。
支架外侧设置防护栏,同时支架外侧每4.2m连续设置关门杆。
为方便施工,在254#和257#边墩两侧设置供人上下及作业的平台及“一字”形马道。
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1)、当立杆基底间的高差大于60cm时,则可用立杆错节来调整。
2)、立杆的接缝应错开,即第一层立杆应用长2.4m和3.0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则均采用3.0m的立杆,至顶层再用1.5m和0.9m两种长度的顶杆调平。
3)、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一般通过锤球吊线来控制,垂直度按1/400控制,且全高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cm。
4)、支架拼装到3~5层高时,应用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是否松动或悬空,如有要及时旋紧可调座和薄钢板调整垫实。
5)、为了确保满堂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架的纵横向均设置剪刀撑,纵横向每隔6排设置一道,剪刀撑采用φ48×3.25mm钢管,其搭接长度≥100cm,其交叉杆件交角的锐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每接头不少于三个扣件,布置在两端和中部,并必须做到逢杆必扣。斜撑杆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不应随意拆除。
6)在搭设、拆除时,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五、其他安全防护及保证措施
5.1一般安全要求
施工区域采用栏杆和塑料彩条布进行围挡,做好明显的交通警示和引导标志。
作业区周边设标志牌、隔离网,禁止闲人进入,夜间设红灯警示。墩台处设人员上下专用钢扒梯,设围栏、挂安全网,作业人员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工地施工道路应坚实平坦,冬雨季施工应采取道路防滑措施。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5.2保证人身安全措施
施工中认真贯彻落实铁道部和当地劳动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针对本工程特点,重点防范高处坠落、触电伤害、起重伤害、机具伤害,保证人身安全。
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①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高处作业时,设置安全爬梯及安全网。凡2m以上悬空、陡坡和无平台处作业,要佩带安全带,挂妥安全带钩。有平台的要安装好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止跌落。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登高扫、抹、擦、吊、架设、堆物时,作业面下必须设置防护。所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要戴好安全帽和扣好帽带。登高作业人员要穿胶鞋或软底鞋、不准穿拖鞋、硬底鞋以防滑倒和摔下。
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常用的工具应系在身上。所需材料或其他工具必须用牢固结实的绳索传递,禁止用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六级以上大风,禁止进行高处作业。下雨等天气,没有防滑措施,禁止高处作业,严禁班前、班中喝酒、串岗。
②防止触电伤害措施
禁止使用未安装触电保护器的移动式、手持式电器设备机具。
电工必须持证操作,电工上班作业必须按规定,带绝缘防护用品。
禁止使用破损、漏电的电气器具及裸体电线。
施工用电电源线原则上要架空,因条件局限不能架空时,采取其他有效保护措施。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度,严禁不经过触电保护器直接通电使用机械设备。
③防止起重伤害措施
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严禁多人或无人指挥,严禁在臂杆、吊物下方站立和行走。
钢丝绳表面的磨损或腐蚀,超过断面的10%
应予报废,严禁使用。
所有安全装置必须事先测试,未经测试不得使用,对允许载重量要挂牌标识,严禁超载或带病作业。长、大、重器材吊运时必须先确定它的重心并试吊,调整偏差再正式起吊,严格执行“十不吊”制度。
起重机械设备安装要验收合格,并挂牌后才能使用。
多机作业时应注意保持各机操作距离,各吊钩上所悬挂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
使用吊车起吊重物时,注意与周围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特别是靠近高压线作业,一定注意吊臂与高压线的距离,确保安全。
④防止机具设备伤害措施
进入施工作业区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高处和双层作业时不准向下方抛掷料具,无隔离设备时,严禁双层同时垂直作业。
搬(抬)运长、大、重物体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互相照顾,动作协调,同起同落。
使用撬棍撬起重物时,严禁骑撬或脚踩撬棍,严禁用石块垫撬,防止撬棍反弹、滑倒伤人。
严禁机具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良好。
起重吊装绳、索具,必须经材质检验合格,安全系数符合规定。
场所固定电动机具,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将《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挂牌标识。木工电刨、电锯必须由熟练的专人操作,并设置动力控制锁闭箱,严禁私自进行操作。
5.3预应力施工安全操作措施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在清理干净的硬化场地进行。场地内严禁动用电焊设备,防止电焊弧击伤钢绞线,造成钢绞线在张拉时断裂伤人。
夹片、锚具进场后仔细检查夹片、锚具的硬度和圆锥度以及夹片有无裂纹、有无锈蚀现象,以保证夹具具有足够的自锚能力,防止夹片、锚具弹出伤人。
采用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相互匹配的预应力张拉施工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或次数后及时校验,防止因千斤顶、油泵、压力表不匹配造成张拉力控制不准确,产生安全事故。
锚垫板安装角度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并采取锚筋与梁体钢筋焊接的方法确保锚垫板角度、位置准确。以防应力过大,造成锚垫板松动,造成预应力施工安全事故。
预应力筋张拉时严格作业程序及标准。在张拉施工时,精确调整油泵位置确保油泵、工具锚、锚具、锚垫板位于同一条线上,确保预应力施工安全。
张拉油泵采用安全可靠的钢支架配合导链吊挂,以防油泵掉落,伤及张拉操作人员。
张拉作业区设立钢筋栅栏及安全防护网,并设立安全防护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
张拉或退锚时,张拉油泵后面严禁站人,并在张拉作业区后方设置木防护板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夹片弹出伤人。
张拉作业时设置专人负责指挥,测量伸长量时,停止油泵张拉。
张拉液压系统的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加防护套,以防漏油伤人。高压油管在正式使用前作油管承压检查,保证油管的正常使用。
5.4脚手架施工安全措施
脚手架所用材料和加工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得使用不合格品。杆件弯曲变形的严禁使用。确保脚手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力。
脚手架拆除时划出工作区标志,禁止行人进入。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先拆,先搭后拆的原则。使用脚手架必须满足安全要求。应有专人负责搭拆脚手架安全和日常检查整修工作。
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全高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0cm。脚手架拼装到3-5层高时,应用经纬仪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有无松动或空浮现象,并及时旋紧可调座和薄钢板垫实调整,但可调托撑外露不得大于20cm。
斜撑的网架应与架子的尺寸相适应。一般情况下,斜撑杆应尽量与脚手架的节点相连,但亦可错节布置。斜撑杆必须对称布置,且应分布均匀。斜撑杆对加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不得随意拆除。
搭拆脚手架时,脚手架下不准人员停留或通过。靠近架空电线搭拆脚手架时,应严格按供电部门要求留出安全距离(一般动力线2m以上,照明线1m以上);作业中应时刻注意,防止碰触架空电线。脚手架应搭设牢固,脚手板外伸悬臂,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整修,不得浮起活动。脚手架搭设完毕,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全面检查验收后方能使用。
5.5确保既有公路安全畅通措施
建立以安质部长为首的交通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日常交通管理、检查,组织项目经理部、作业队各级人员学习交通规则、交通指挥知识。跨越公路交通要道施工时,由安质部部长负责交通协调及组织工作。
施工所用机具设备、材料存放不得侵入公路路面,不能影响交通。
施工期间,如需占用路面,要事先与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占用,占用路面地点前后按规定设置设立符合交通规范要求的交通标志、护栏,夜间加装警示灯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器材。交通警示设施的设置要求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并注意保证有足够的通视空间和车行反映时间。
在支架两端设置道路引导设施、指示灯、限速警示标志、交通安全标志、防止高空坠物安全标志,在支架底部满铺脚手板进行全封闭防护,支架两侧挂设安全网、隔离板等,避免高空坠物伤人或阻碍交通的可能性。
工程施工中,道路设专职交通管理员,协助交通管理部门指挥疏导车辆,防止阻塞交通,并负责管理各交通标志设施,确保各交通设施的使用功能完善、醒目。
6.其他施工保证措施
6.1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本桥施工周期长、工期紧,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考虑部分工程项目安排夜间施工,并制定夜间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①夜间施工要有专人统一指挥,安全及防护人员要设专人盯班盯岗,确保施工机械及人员安全。
②加强对机具电器设备的检查维修,并有专人负责,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并配齐各种电器配件,遇雨天及时更换防爆灯具,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③施工作业区及运输路径,设置良好的照明设施,工地运输交叉路口、转弯处设置慢行警示灯并设专人防护。
④夜间施工必须配置两路电源或自备发电设备,确保不间断照明。
⑤加强对施工地段道路的养护,保证夜间车辆顺畅通行。
⑥夜间施工较白天困难,且不利于安全,凡是有施工的地方,将从物资上加大投入,必须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无照明设备或照明设备不全的地点,严禁夜间施工。
⑦必须保证各种设施完好率100%,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换掉,决不能以劣充优。要保证夜间施工人员下班后生活好、休息好。
6.2高温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本地区夏季有持续高温期,炎热高温季节对砼施工不利;而且,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炎热季节也要受到影响。为保证质量,特制定如下保证措施。
工地试验室在炎热季节到来之前模拟环境进行专用配合比设计,采用加掺缓凝剂等方法,设计符合炎热季节要求的砼及水泥浆配比。
调整砼浇筑时间:尽量将砼浇筑时间调整至夜间温度较低时进行,实在难以避开时采用砂石料浇水降温、拌和用水掺加冰屑等方法降低砼入模温度,同时由试验室给出新的配合比。
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施工作业处遮阳、安置通风设备、减短每班作业时间、准备防暑药品等方法,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保证工人作业质量。
6.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保证措施
连续箱梁为大体积结构混凝土,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温度裂纹的产生,制定技术措施如下:
①原材料的选用:增加I级粉煤灰掺量,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总体水化热。
②配合比设计:为延缓水化热高峰的出现,配合比中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
③大体积混凝土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宜在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施工场地内可搭设凉棚降温。
④保温措施:用蓬布覆盖混凝土表面,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0摄氏度以内。
⑤砼内部降温措施:视砼体积的大小情况,体积较大且低温季节施工时,可用大型风扇将内箱中的热空气抽排至箱梁外部,做到“内降外保”。
⑥温度测控:计算混凝土理论最高温升值,在两侧预留排气孔及测温孔,埋入深度不小于2m,前期每隔2h测温一次,后期间隔可适当加大,对混凝土拌合物及水化热造成的升、降温监控,绘制温度曲线图,确定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需要布设冷却管的形式及覆盖时间。当发现混凝土温度变化异常时,立即报告,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6.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本工程进场后做好全面规划,协调好与当地政府、群众的关系,做到严以律己,礼貌待人,团结同志,文明施工,不扰民,不污染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①树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指导思想,定期对职工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加强干部职工的文明意识。
②施工组织和场地布置要体现文明施工,形成文明整洁的施工环境。
③自觉执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接受村民和市民的监督。
④临时场地布置科学合理,占地要小,布局合理,恢复容易,无造成污染的现象。
⑤协调好与当地群众关系,不污染环境,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⑥抽出专职人员组成后勤保证体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6.5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①制定环保措施,项目部、作业队分级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②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
③严格履行合同中对施工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任何时间都接受监理工程师、业主及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执行其对环保工作的要求。
④加强对当地生态保护,施工中严禁乱建、乱挖、乱弃,避免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引起环境的破坏,防止污染水源;施工便线按时平整洒水,消除尘土飞扬,车辆冲刷用水,机械清洗污水,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⑤加强施工机械维修保养,防止跑油、漏油现象发生。
⑥防止噪声污染、光污染、粉尘污染。工程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守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七、施工组织
为保证萧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施工,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成立连续梁施工组织,具体如下:
7.1人员组织
项目部成立墩台身架子队1个,架子队包含3个小分队,每个分队20人,共计60人,设立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质负责人及现场领工员。
7.1.1跨S316连续梁254#墩至257#墩
施工负责人:梁承友
技术负责人:蔡杰
安质负责人:翁云星
现场领工员:张仲江
架子队作业人员:40人
八、应急措施
为了预防灾害和减少事故危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和“以人为本、避免伤亡”的原则,制定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为保证萧河特大桥深基坑施工安全,对突发性事件有效的进行控制,项目部专门成立深基坑施工应急求援小组。
8.1、应急组织机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
成
员:项目部各部部长,架子队主要负责人
8.2、主要职责
8.2.1针对深基坑施工易出问题的环节、部位制定专项的深基坑施工措施,并落实责任到人。
8.2.2落实深基坑施工物资、备品、机械、机具、通讯供电设备。
8.2.3重点做好深基坑降水工作和防坍塌工作。
8.2.4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抽查,落实好各项保证措施。
8.2.5出现突发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事件范围,并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办公室主要职责:
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协调各应急分组的工作;积极妥善处理各种救援小组工作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协调区域内道路、电力、照明、有线电话等现场资源的共享或分配;协调各应急小组之间的互相支援和
共同防护。
8.3、应急领导小组
序号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备注
1
卢锋
项目经理
15235109299
2
张建军
项目书记
15235109290
3
梁承友
副经理
15234120763
4
蔡杰
总工
15235109277
8
张守建
技术部部长
15235109289
9
李敬之
安质部部长
15235109291
10
杨斌
物资部部长
15235109233
注:根据特大桥现场建设逐步开展,项目部其它管理人员和架子队人员随时补充。
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下图。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报警组
通讯联络组
救护组
疏散引导组
行动组
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
8.3.1救援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施工风险的预防、控制、扑救、查处的管理指挥工作。负责调集人员、救援物资、车辆,抢救生命财产,事故现场的指挥工作。
8.3.2行动组:主要是在施工现场看见或听见火情、人员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要立即召集施工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护,尽可能把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派人迅速报告项目领导。平时负有监督、检查、纠正违反程序或技术规定的行为。
8.3.3报警组:主要任务是负责听从第一到达事故现场领导的命令。报警时要清楚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方位、事故是否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报警后,要立即派人在单位门口和交叉路口迎接救援车辆。
8.3.4
通讯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有关情况,对内要告知事故发生情况,如发生伤人或塌方等事件,要对外联络,通知人员和救援车辆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
8.3.5疏散引导组:事故发生时,疏散组长应立即带领本组人员弄清本工程疏散出口和消防通道情况;引导施工人员正确逃生;在要道关口处设专人指挥。
8.3.6救护组:主要任务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救护伤员,送往医院医治伤员和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8.4、应急机械、物资
应急主要机械、物资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存放地点
负责人
备注
1
挖掘机
台
2
施工现场
梁承友
2
铲车
台
2
施工现场
梁承友
3
灭火器
个
20
施工现场
梁承友
4
绳子
米
100
项目部仓库
杨斌
5
铁锹
把
30
项目部仓库
杨斌
23
中铁十局大西客专指挥部第四项目部
篇2:《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双脚,跳跃,教案,单元
《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本文简介:《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本单元依据水平一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
《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本文内容:
《跳跃—双脚连续跳》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依据水平一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发展,而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努力,基本掌握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分析:
《双脚连续跳》是小学水平一教材中跳跃项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跳跃技术学练,对培养学生跳跃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单元设计一系列分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果断、团结合作和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三、学段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情景教学、模仿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获得跳跃的简单知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双脚连续跳的动作方法,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与成功。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学习单、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并能了解和体验双脚连续跳的方法,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
3.心理健康目标:在学练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
五、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两脚同时起落,身体平稳。
2.教学难点:身体协调配合,连续进行。
六、教学建议
1.
练习前要做腰腹、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准备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助动作的练习。
2.教师的讲解示范结合自制挂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双脚连续跳的动作要领及方法,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铺垫。
3.本单元设计的教学步骤由易到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双脚连续跳的动作技能,同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七、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把“跳跃——双脚连续跳”这个单元分成四个课时进行教学。其中:
第一课次:《猴子学样》——模仿各种动物跳
第二课次:
《小马过河》——跳单、双圈
第三课次:
《青蛙跳荷叶》——双脚连续跳
第四课次:身体素质测试——《青蛙双脚连续跳争霸赛》
《跳跃——双脚连续跳》
(教材)单元教学计划
参评单位:柳州市文惠小学
授课教师:
张艺
授课年级:二年级
单元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学习单、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并能了解和体验双脚连续跳的方法,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
3.心理健康目标:在学练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主要教法学法
1
《猴子学样》——模仿各种动物跳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体验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通过学习80%左右的学生掌握双脚跳的基本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重点:双脚同起同落。
难点:学生想象、模仿和表现能力。
1.
创设情境,参加森林里举行动物模仿秀。
2.模仿小兔、袋鼠、青蛙和小猫四种动物的跳跃练习。
3.创设情景,分组进行小猴摘运果子的游戏。
2
《小马过河》——跳单、双圈
1.情景引入,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掌握单跳双落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敢于表现自我、善于思考与创新等良好品质。
重点:单双脚快速蹬地起跳,轻巧落地
难点:蹬地起跳与摆臂动作连贯
1.
创设了“小马”练本领的情境。
2.
用“小马”遇到困难线索围绕“设疑—探疑—解疑”教学主线来引导学生体验动作,掌握跳单、双圈的动作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青蛙跳荷叶》——双脚连续跳
1.以主题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初步体验并掌握双脚连续跳的动作,教会学生协调用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双脚同时起落,适当控制每跳距离,维持身体平稳。
难点:各跳间的衔接
1.
设置情景“小青蛙”参加家族运动会。
2.
通过
“青蛙跳荷叶”的练习,提高双脚连续跳的能力。
3.通过“荷叶接力赛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身体素质测试
——《青蛙双脚连续跳争霸赛》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
2.使学生基本掌握双脚连续跳的动作方法。
3.展学生的跳跃、协调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重点:身体协调配合。双脚同时起落,。
难点:各跳间的衔接
通过游戏“青蛙双脚连续跳争霸赛”,提高跳跃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考核评价内容与标准
考核项目:双脚连续跳
能够连续跳入6张荷叶里的,为A等;能够连续跳入3张荷叶里的,为B等。
备注:允许学生可多次进行考核,以最高成绩为最终的考核成绩
课时教案
学校
广西柳州市
文惠小学
年级
二年级
水平
水平一
执教
张艺
人数
40人
授课方式
新授课
课次
第1课时
课时教学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体验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通过学习80%左右的学生掌握双脚跳的基本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
1.跳跃:《猴子学样》——模仿各种动物跳
2.
游戏:小猴摘运果子
教学重点
双脚同起同落。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模仿和表现能力。
课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组织要求
设计意图
时间
激情导入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
3宣布课的内容,提出要求。
1.语言导入:森林里举行动物模仿秀,“小猴们”想不想参加?。
2.
师生相互问好。
3.
教师检查着装并进行安全教育。
4.
宣布课的内容,提出要求。
学生回答:“想”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组织:四列横队
如图1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1分钟
调动身心
准备活动:
1
慢跑
2.徒手操
(1)
头部运动
(2)
肩部运动
(3)
踝关节运动
(4)
压肩运动
1.教师提出要求,领学生进行慢跑。
2.教师边示范边领做徒手操。
3.教师简单小结
组织:如图1,四列横队散开
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慢跑。
2.学生边听口令提示边跟做徒手操。
要求:
积极参与,遵守规则,反应迅速。
5分钟
一、“小猴”模仿跳
1.
导入情景:表演前的准备。
2.
引导“小猴”尝试模仿动物跳的动作。
3.教师巡视参与。
1.学生进入角色跃跃欲试。
2.“小猴”分组在“草地”上模仿动物跳。
3.互相讨论、观察、相互帮助学习。
技能
体验
一、“小猴”模仿跳
4.学生展示,互相评价(模仿的动作是否与动物相似)
5.提问:怎样才能做到落地轻呢?保护好自己。
6.组织“小猴”练习、交流。
7.分组表演展示、评价、表扬、鼓励。
8.小组互换位置形式模仿四种动物跳。
9.组织“小猴”模仿“动物”沿“草地”回家。
10.小结,表扬鼓励“小猴”模仿情况。
4.“小猴”大胆展示
5.“小猴”积极思考。
6.组内互相交流、练习。
7.积极展示,互相评价。
8.“小猴”认真思考。
9.模仿练习
10.“小动物”一路回家。
组织:如图2:
袋鼠跳
○
○○
白兔跳
小猫跳
○
青蛙跳跳
○
○○
○
26
分钟
实践
学练
二、游戏:“小猴”摘运果子
1.导入:回家路上有一片果林。“小猴”们想摘水果回家给妈妈吃。“小猴”是怎样摘运回家的?
2.教师讲解要求。
a.游戏方法
b.游戏规则
3.小结,表扬鼓励。
1.“小猴”回答:“想”。
2.认真听,积极参与。
3.相互评价、小结。
4.组织:如图2:
○
○○
○
○
○
○
○
愉悦放松
欢庆丰收
1.导入:“小猴”们摘到那么多果实,高不高兴呀!让我们来庆祝吧!
2.教师随音乐提示动作进行放松运动。
3.师生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4.师生再见。
1.学生大声说:“高兴”。
2.师生共舞,生生互动。
3.学生说出自己体验的感受。
组织:如图3
3分钟
场地器材
运动场一块、挂图四幅、扩音器1个,动物标识若干。
安全保障
1.教师在练习中结合安全适时进行教育。
2.安全措施:学习与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设立小组长,及时反馈本小组学习情况。
4.充分利用器材、科学合理练习设置场地。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运动心率
练习密度
中
110—120次/分
30%—35%
篇3:连续梁桥监控总结
连续梁桥监控总结 本文关键词:监控,连续
连续梁桥监控总结 本文简介:悬臂浇筑连续梁桥监控总结连续梁桥是一种多次超静定结构,其理想的几何线形和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依赖于施工过程中对挠度、应力的正确控制。在主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成桥线形和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之间一般总有偏离。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导致桥梁成桥线
连续梁桥监控总结 本文内容:
悬臂浇筑连续梁桥监控总结
连续梁桥是一种多次超静定结构,其理想的几何线形和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依赖于施工过程中对挠度、应力的正确控制。在主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成桥线形和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之间一般总有偏离。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导致桥梁成桥线形偏离太大、主桥合龙困难等问题,甚至导致桥梁主体结构出现安全问题。
实施监控主要达到三个目的:⑴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箱梁线形实施监控,预测分析、实时调整,以达到主梁线形尽可能地吻合设计线形;⑵通过在箱梁关键部位埋设应变传感器对主梁进行应力监测,监控上部结构主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⑶预应力张拉监控。应力监测是基础,线形监控是成果,预应力的有效性是桥梁良好、安全运营的保障。在保证主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监控尽量使主梁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监控的前期工作有:
①复审大桥的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等资料;
②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验算;
③建立实桥分析模型,提出监控方案。
监控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
①挂篮预压变形测量,计算挂篮荷载-变形曲线;根据曲线和分析模型理论值,提出初步预拱度设置;
②悬臂施工过程中主梁应力、温度、挠度测量;记录预应力张拉值,伸长值;测量截面尺寸;建立施工日志,详细记录各个施工阶段的时间;拍摄现场照片;整理、分析实测数据;
③根据初步预拱度设置和前期梁段的实测变形值,给出悬臂施工过程中下一阶段立模标高预告;
④参与悬臂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讨论会。
监控后期工作:
①根据成桥后箱梁表面高程和前期截面尺寸测量数据,给出合龙后桥面找平层、铺装层厚度、标高预告;
②提交施工监控报告。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各个工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建立有限元模型
桥梁工程中,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有桥梁博士和Midas。
根据大桥的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具体的建模过程可以参考软件的帮助文件,下面几点值得注意:
1.计算结果校核。根据类似的桥梁,对比变形、应力或者校核支反力。这是建完模型必须的工作。
2.在有限元模型中,选择合理的约束。例如,临时固结的等效可以用弹性连接代替。约束限制的位移要恰当,否则会引起赘余力。
3.模型的可改性和易懂性。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后,往往会进行很多的修正工作,所以记录好模型的参数,定义变量,以利于后期修改。有限元模型需要他人的校核,或者他人要直接应用模型,所以模型施工阶段名称、结构名称定义清楚。
二.挂篮压载实验
采用最小二乘法,根据挂篮预压的测量数据,计算加载吨位和挂篮的弹性变形之间的线形关系。用X表示加载的吨位,Y表示挂篮前下横梁的变形(以下挠为正)
则假设两者的线性关系为:Y=aX+b
取
则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公式
计算出系数a,b。
测量的位置点选择:挂篮前端且变形不易受局部变形影响的点。
测量时机:压载前、压载30%、压载60%、压载90%、压载120%、卸载后的高程。
三.应力监控
桥梁结构分段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通常通过监控结构应力来了解结构的实际应力状态,以确保结构受力安全。若发现实际应力状态与理论应力状态的差别超限就要进行原因查找和调控,使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但结构应力控制的好坏不像变形控制那样易于发现,应力控制不力将会给结构造成危害,甚至使结构破坏。
应变计埋设在关键截面应力大处,例如底板下缘、顶板上缘和中性轴处。应变计的埋设位置要距离预应力锚固处一定距离,以免受到局部应力的影响。
在每一个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大的施工工序后测量;当施工工序间隔时间较长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
测量时需要记录:时间、桥名、应变计编号、模数、温度、施工工序。测量后及时整理成电子稿,并在excel建立公式,计算出应力变化。
四.挠度测量
挠度测点布置在箱梁腹板两侧。用作挠度测点的沉降钉或者钢筋头,表面要水平,且高出混凝土2cm左右,并在旁边做好标记。
水准点要设置在0#块上,并注意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每个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校核。
挠度的测量尽量选择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点。因为悬臂前段会随着竖向温度梯度发生变形。为了避免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最好选择定点、定时、定人。定时即在一天中同一时间点测量;定人值读数、扶尺人员固定;定点指水准仪放置位置固定。
测量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桥名、前视高程、后视高程、温度、施工工序、天气状况。测量后及时整理成电子稿,并在excel建立公式,计算出挠度值。
测量的高程点:箱梁表面高程点、底板高程。
主梁标高监控,采用三阶段挠度观测法,即在连续梁桥悬臂浇筑的每一个箱梁节段,在挂篮前移后、浇筑混凝土后和张拉预应力后这三个阶段,对已施工箱梁上的监控点进行观测。每阶段的监控由监控单位测量,并根据汇总后的实测挠度,通过计算分析,预测下一节段的立模标高,以使悬臂的施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状态。为尽量减小温度的影响,观测尽量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高程观测采用水准仪,如发现高程异常,及早复测,并找出原因。
五.其他问题
注意安全,记得带安全帽;注意脚下,防止被钉子扎脚;尽量不要站在吊车、无护栏高处等;有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
附表:1.高程记录表;2.截面尺寸记录表;3.应变记录表
高
程
记
录
表(工序测量)
观测部位:
时间:
温度:
测点号
__#块(√浇注、张拉、挂蓝移动)前
__#块(√浇注、张拉、挂蓝移动)后
测点
变位
(mm)
测量日期:
测量日期:
后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前视读数
测点高程
后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前视读数
测点高程
注:1、每次测量时,在括号内的“浇注、张拉、挂蓝移动”选其中的一种,并填写测量日期。
2、测点定义规则:Z10-1-1中Z10表示10号墩左幅,右幅用Y表示;1--表示1#截面第1号测点(编号由现场人员定义)。1,3测点表示边跨高程,4,6测点标高中跨高程。
3、测点变位即高程变化,以向上为正,高程读数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位后三位。
XX桥悬臂浇筑箱梁截面尺寸及底板标高记录表
幅
墩
块浇筑后
测量时间:
测点位置
边跨断面尺寸(cm)
中跨断面尺寸(cm)
设计值
实测值
设计值
实测值
顶
板
T1
T2
T3
T4
T5
腹
板
F1
F2
F3
F4
底
板
B1
B2
梁
高
H1
H2
H3
底板设计高程(m)
底板立模标高(m)
底板实测(或推算)高程(m)
注:
1、“T”代表顶板厚度,“F”代表腹板厚度,“B”代表底板厚度,H代表梁高。
2、新浇筑节段在拆除端模后,测量边跨和中跨侧的截面尺寸,测点位置详见下图,测点均位于截面尺寸变化处。
3、注意左右幅测点编号关于道路中心线对称。
高
程
测
量
现
场
记
录
表(工序测量)
桥名:
天气:
复核:
测点
应变计算公式:
ε=K*(F-F0)+(b-α)*(T-T0)
__#块(浇注、张拉、挂蓝移动)前
__#块(浇注、张拉、挂蓝移动)后
应力
变化
(Mpa)
测量日期:
测量日期:
节段号
设计编号
位置
仪器编号
最小读数
K
温度修正
系数b
砼线膨胀系数α
频率F0
温度T0
频率F
温度T
#墩
斜截面
SA1117
13.5×e-6
10.0×e-6
SA1195
13.5×e-6
10.0×e-6
顶板
SA1212
13.5×e-6
10.0×e-6
SA1123
13.5×e-6
10.0×e-6
底板
SA1290
13.5×e-6
10.0×e-6
SA1203
13.5×e-6
10.0×e-6
顶板
SA1108
13.5×e-6
10.0×e-6
SA1120
13.5×e-6
10.0×e-6
底板
SA1201
13.5×e-6
10.0×e-6
SA1297
13.5×e-6
10.0×e-6
顶板
SA1170
13.5×e-6
10.0×e-6
SA1156
13.5×e-6
10.0×e-6
底板
SA1250
13.5×e-6
10.0×e-6
SA1112
13.5×e-6
10.0×e-6
斜截面
SA1295
13.5×e-6
10.0×e-6
SA1234
13.5×e-6
10.0×e-6
#墩
顶板
SA1247
13.5×e-6
10.0×e-6
SA1104
13.5×e-6
10.0×e-6
底板
SA1125
13.5×e-6
10.0×e-6
SA1261
13.5×e-6
10.0×e-6
斜截面
SA1198
13.5×e-6
10.0×e-6
SA1232
13.5×e-6
10.0×e-6
顶板
SA1166
13.5×e-6
10.0×e-6
SA1171
13.5×e-6
10.0×e-6
底板
SA1116
13.5×e-6
10.0×e-6
SA1204
13.5×e-6
10.0×e-6
顶板
SA1158
13.5×e-6
10.0×e-6
SA1262
13.5×e-6
10.0×e-6
底板
SA1283
13.5×e-6
10.0×e-6
SA1115
13.5×e-6
10.0×e-6
斜截面
SA1180
13.5×e-6
10.0×e-6
SA1191
13.5×e-6
10.0×e-6
注:1、每次测量时,在括号内的“浇注、张拉、挂蓝移动”选其中的一种,并填写测量日期。
2、应力变化,即受拉为正,受压为负。单位Mpa。温度修正系数b和线膨胀系数α的单位为: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