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兰辛石井协议

日期:2021-04-1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兰辛石井协议 本文关键词:协议,兰辛石井

兰辛石井协议 本文简介:石井--兰辛协定1917年11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即与美国国务卿兰辛就分割在华殖民权益达成协定,称为《石井——兰辛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竭力扩大在华权益,招致美国的不满。1917年,日本特使石井菊次即赴美展开谈判。他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在华利益,美国国务卿兰辛则提出

兰辛石井协议 本文内容:

石井--兰辛协定

1917年11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即与美国国务卿兰辛就分割在华殖民权益达成协定,称为《石井——兰辛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竭力扩大在华权益,招致美国的不满。1917年,日本特使石井菊次即赴美展开谈判。他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在华利益,美国国务卿兰辛则提出美日共同‘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与门户开放。双方于11月2日交换公文,当中规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拥有‘特殊利益’;日本同意两国有权‘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以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日拿中国主权作交易,激起中国人民不满,中国政府也不承认协定。

【摘要】:正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兰辛和日本特使石井菊次郎在华盛顿达成了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换文,史称《兰辛——石井协定》。认真研究这一事件,对于了解一战时期列强在远东的国际关系,特别是美日两国的对华扩张及其政策冲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对这一协定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评述。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协定

机会均等

特殊权利

特殊关系

特殊地位

领土完整

文书

国会

谈判

政治领域

【DOI】:CNKI:SUN:SXYK.0.1989-04-013

【正文快照】:

1917年n月2日,美国国务卿兰辛和日本特使石井菊次郎在华盛顿达成了一项关于中国间题的换文,史称《兰辛—石井协定》。认真研究这一事件,对于了解一战时期列强在远东的国际关系,特别是美日两国的对华扩张及其政策冲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①。本

全文下载:

CAJ格式

(推荐)

PDF格式

不支持迅雷等加速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英孚海外短期留学+旅游,免费索取课程介绍!

中国知网招聘:广告策划、软件工程师、业务管理员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龙;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2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霄飞;20世纪美国宣言──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述评[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2

史煦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J];世界历史;1985年10期

3

吴瑞,何桂林;墨西哥革命时期政坛易人与美国的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4

蔡昌卓;美国理想主义与中国的命运——评威尔逊对华政策[J];江海学刊;2000年01期

5

关勋夏;威尔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J];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03期

6

张福财;齐默尔默电报泄密与美国参战——试析一战后期美国缘何参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7

邱建群;从威尔逊的国际“新自由”到“民主和平论”——二十世纪西方国际政治思潮演进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唐彩霞;威尔逊的“民族自决“与中国山东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吴瑞,杨春龙;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杨花伟;试评辛亥革命期间美国威尔逊政府的对华政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玛格丽特·德赖布尔,张中载;金色耶城[J];外国文学;1980年01期

2

包奕诚;论日本经济危机与九·一八事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宋显颖;;义和团运动时期的《福建互保协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4

厉以宁;;从经济学角度来谈谈[J];读书;1980年12期

5

俞辛(火享);;华盛顿会议[J];历史教学;1980年02期

6

毛泽东,项英,张国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否认国民党签订卖国协定通电[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S1期

7

余绳武;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J];近代史研究;1981年04期

8

邵云瑞,李文荣;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2年03期

9

丁名楠,杨诗浩;访英简记[J];近代史研究;1982年03期

10

郝贵远;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几种不同看法[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绍志;魏守宽;张孝忠;李增奎;狄丽霞;刘炳国;李皎洁;;消渴降糖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刘存宽;;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刘大清;;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利用是沿岸各国共同利益所在[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4

刘存宽;;并非完全平等的结盟——试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5

沈志华;;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6

岸本周平;张季风;;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化协定与区域经济统合[A];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第三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白井早由里;张舒英;;东亚金融危机的性质与区域金融协定的作用[A];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第三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谌岩;;难忘的淮阴阅兵[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9

张俊义;;近代中国海关的反走私努力与1948年中英关于香港《关务协定》的签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10

大桥秀雄;;プロフェツションとしての技术者[A];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3)--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民;天长组建行业协会实现优势互补[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黄永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购制度与合约法[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吴雪元;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N];中国国防报;2000年

4

晨浩;俄罗斯缘何不买美国的账[N];中国国防报;2000年

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注册局法律处信息规划助理官员

陶俊英;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议定的简介[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局长

侯林;中国加入和实施马德里协定及其议定书的经验[N];中国工商报;2000年

7

外经贸部条法司副司长

尚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N];中国工商报;2000年

8

刘峰;TRIPS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及工商行政管理[N];中国工商报;2000年

9

邢然;从反倾销看美国对钢铁业的保护[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加东;中韩两国旅游交流迅速扩大[N];中国旅游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育宗;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业贸易总协定(GATS)下两岸保险市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杨卫东;双边投资条约:中国的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雷超;受控外国公司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何明星;面向群的分布式网络密钥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肖冰;《SPS协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杨联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李本;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陈金池;论WTO诸边协定中之政府采购协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鑫;八十年代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剖析[D];外交学院;1988年

2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崔新民;论加入WTO对我国大型国有工业企业支持政策的影响与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党晓红;WTO协定在国内的适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刘知明;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律规则与实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卜朝晖;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及其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李立新;论我国海关估价法律制度与WTO估价协定的协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张军;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卢洁莹;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高飞;国际经济公正的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门户开放”与“特殊利益”徐燕莉

【摘要】: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在东亚推行的基本政策是“门户开放”政策,日本推行的是以独占中国为基本目标的“大陆政策”,为了争夺在东亚中国的利益,两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斗与妥协,不仅对中国,对东亚的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过,在1905年日俄战争之前,为了共同对付俄国、英国等国在东亚的势力,美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合作和相互利用的。但是在日俄战争之后,两国之间的冲突开始加剧,为争夺在东亚的利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日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两国的东亚之争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得很明显。一战时期是日本“大陆政策”实施侵略扩张的重要一步,日本不仅要把它在中国山东、南满、内蒙古东部等地的优势地位合法化,而且要把在这些地区的特殊利益扩大到全中国,有独霸中国之势。为此日本发动攻势,对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与美国争夺引导中国参加一战的主动权。而美国的反应是企图在共同侵略中国的框架内抑制日本的扩张势头,不过最终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为避免在一战中两线作战,获得在中国的经济利益,阻止日俄联手抗美,同时亦因为日本成功的外交策略,与日本签订了《兰辛—石井协定》。美国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从承认日本在中国的部分地区享有特殊利益发展到承认日本在全中国有特殊利益,以确保日本在一战中不倒向德国。但《兰辛—石井协定》只是暂时缓和了美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两国之间的根本分歧,美日两国之间的争斗日益加剧,最后只能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兵戎相见。

文章通过叙述美日两国签订《兰辛—石井协定》过程中的种种争斗,深入分析了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兰辛—石井协定》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侵略本质以及东亚地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关键词】:门户开放政策

大陆政策

《兰辛—石井协定》

绥靖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712

【DOI】:CNKI:CDMD:2.2008.170596

【目录】:

摘要2-3Abstract3-4中文文摘4-7第1章

绪论7-151.1

选题的意义7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7-121.3

本文的研究设想12-15第2章

美日的崛起及其在东亚的争夺15-272.1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6-192.2

日本的大陆政策19-202.3

美日东亚政策的异同点20-232.4

美日在东亚的早期合作与冲突23-27第3章

《兰辛—石井协定》的签订及其后果27-533.1

《兰辛—石井协定》签订的背景27-333.2

《兰辛—石井协定》谈判过程中的斗争与妥协33-433.3

《兰辛—石井协定》的严重后果43-53第4章

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53-654.1

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53-554.2

美国为避免两线作战55-574.3

美国为获取中国经济利益57-594.4

美国尚未准备好对日本的军事作战59-604.5

美国顾忌日俄在东亚的联合抗美60-624.6

日本成功的外交政策62-65结论65-67参考文献67-80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0-81致谢81-82个人简历82-83

全文下载:

CAJ格式

不支持迅雷等加速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英孚海外短期留学+旅游,免费索取课程介绍!

中国知网招聘:广告策划、软件工程师、业务管理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生茂;试论威·阿·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下)[J];世界历史;1980年02期

2

刘远图;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前的军事准备[J];世界历史;1980年06期

3

丛佩远;评日俄战争前俄国的远东政策(上)[J];世界历史;1981年05期

4

丛佩远;评日俄战争前俄国的远东政策(下)[J];世界历史;1981年06期

5

王幼麟,李安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南进政策的制定时间和行动标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沈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J];近代史研究;1981年01期

7

高永一;;“间岛问题”的始末[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8

郝贵远;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几种不同看法[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1期

9

米庆余;;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J];历史教学;1982年06期

10

杨生茂;;漫谈美国外交史学[J];历史教学;198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武;宋学文;;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A];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1年

2

朱永德;;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背景的剖析和思考[A];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1年

3

高培;;本庄繁与“九·一八”事变[A];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1年

4

黎仁凯;;建国以来义和团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0年

5

雷杰;;从跟随式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的我国缝纫机产业[A];二十一世纪缝制设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辛培林;;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理论”与当代右翼歪曲历史的谬论之剖析[A];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军;;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民间外交[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8

陆益军;;试论日本近代民族运动中的扩张倾向[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刘建业;;《田中奏折》探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建邦;;长城抗战中的古北口战役[A];长城抗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川;“门户开放政策”研究的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0年

2

;台湾学生要求台当局承认大陆学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记者王连伟、孙立极;台湾“陆委会”和国民党作出反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美琳;台湾学生“立法院”陈情

要求承认大陆学历[N];团结报;2002年

5

刘红;尊重历史顺应民意落实“九二共识”[N];解放军报;2003年

6

记者张何平、聂传清;加速开放大陆高科技人才赴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张何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解决两岸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朗咸平;产业整合:中国企业的未来[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连锦添;大陆学者研究民进党丛书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沃尔玛:以人为本就是那么简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启龙;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刘冬梅;1905-1911年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3

连章宸;大陆政策对台商“投资发展策略—市场进入—风险衡量”与“企业投资绩效”之关系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景岚;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勇;特殊利益集团与门户开放政策(1895——1907)[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邹昆辉;国民党三时期大陆政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邱东晨;论新党的崛起和衰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曹芳;论九十年代台湾政党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厉有国;中国国民党三次失去政权原因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钢;台湾亲民党论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阎彤;论台湾宪政体制改革中的“总统”[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雪松;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期间的变化及其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牟燕;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玉勤;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初探[D];河南大学;2005年

兰辛——石井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为美国扩大在华势力提

供了机会,特别在1916年间,中美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借款合同,如民国政

府与美国利益坚顺公司订立“六厘金币库券合同”,与芝加哥大陆商业储蓄

托拉斯银行订立的借款合同等。

与此同时,美国很忧虑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芮恩施认为:如果对日本的

扩张不加限制,那么美国和协约国在中国的地位和利益将遭受重大影响。美

国曾想同英国等就此采取联合行动,但被英国拒绝了。美国自身害怕与日本

对抗,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官员威廉斯曾指出,“当然,对整个世界来说中

国不落入日本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要日本的盟国愿意让那个政府

在中国自行其事,那么因中国利用美国的帮助去努力发展军事力量而激怒日

本,看来就是不明智的。”(12)这样,美国的政策就只有在不激怒日本的前

提下对日本的扩张进行某些限制。美国支持中国对德断交,但不同意宣战,

因为它担心宣战就将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要受日本的控制。1917年5、6

月间,芮恩施多次告诉段祺瑞和其他官员:中国内部的团结比参战更重要。

美国也把这一意向告诉日本、英国和法国,请它们也向中国提出同样的建议。

然而,英法两国都不赞成美国的看法,日本还向美国提出了非正式的抗议。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去阻止中国参战。

为了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6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派前外务大臣石井菊

次郎为特使前往美国。谈判从9月6日持续到11月2日,美方谈判代表是国

务卿兰辛,讨论重点是中国问题。谈判中双方作了妥协,用模棱两可的外交

词令达成了协议,即兰辛——石井协定。该协定于11月2日签订,包括一个

秘密的备忘录和一份公开的声明。前者的内容是美国和日本都保证不于战争

期间谋取在华优势,后者包括两项原则:一、两国承认,领土的毗邻造成国

与国间的特殊关系,因此,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特别在

和日本领域接连的地方;二、两国政府重申在中国尊重“门户开放”和对工

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两条原则并不是新东西,它们反映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当兰辛对报界

就这个协议发表谈话时,他强调双方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确认,一字未谈日本

在华的特殊利益,而日本的报界却大肆宣传这是日本外交的重大胜利,日本

政府也认为美国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加强了日本在华地位。11月6日和8

日,日美政府分别照会中国政府并附有兰辛——石井协定。日本照会中指出:

“美国正式承认日本在中国之特别地位”。美国照会的解释是:日本在华的

工商业比其他国家的“占有某种便利”。(13)

在美日谈判期间,美国国务院官员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中国驻美公使顾维

钧,但没谈细节,顾维钧一再提醒美方注意日本的真正意图。当兰辛——石

井协议公布后,民国政府担心这会导致列强对中国的逐步瓜分。11月9日,

民国政府分别复照日美两国,声明“中国政府对于各友邦皆取公平平等之主

义,故于各友邦基于条约所得之利益无不一律尊重。即因领土接壤发生国家

间特殊关系,亦专以中国条约所以规定者为限。并再声明,嗣后中国政府仍

保持向来之主义,中国政府不因他国文书互认,有所拘束”。(14)中国也向

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为此美国国务卿兰辛对顾维钧解释说:“地理上的毗

连必然使一个国家对其邻国具有特别的利益,把这个说出来只是说明一个明

显的道理”。(15)但是,这个解释并不能掩盖美国对日本大陆扩张政策的放

纵。

1917年9月10日在广州成立了以

孙中山为首的护法政府,反对受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样,中国出现

南北两政府对峙的局面。

北京政府的总理段祺瑞打算用武力制服南方,巩固其统治。但是,他苦

于财政困难。当时,英法等国陷于战争,不可能借款给中国。美国虽曾答应

过从财政上支援中国,但当中国宣战时,美国对协约国的经济援助案早已通

过,中国失去一个机会。因此只有日本可能借款与中国。为了满足军费需要

和政府的其他开支,段祺瑞政府便向日本商借各种款项。

在大隈重信内阁时期(1914年4月至1916年10月),日本对华政策是

使用强权胁迫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政策遭到中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916年10

月寺内正毅组阁,日本改变了其对华扩张的手段,实行所谓的“亲善政策”。

大战期间日本外贸大量出超,带来了巨额资金,用它们在中国投资,更便于

控制中国经济。日本大藏大臣胜田主计后来在其著作中承认,“帝国欲掌握

其经济支配权,须垄断独占管理其财政,占据其交通,徐图开发其产业,以

充实帝国国民经济”。(16)一方迫切想借,一方迫切想贷,所以在1917、1918

两年间中国与日本达成了大量的借款合同,总额估计为3.8亿多日元。(17)

这其中有1.45亿是通过日本人西原龟三达成的,所以一般将这个时期日本对

中国的贷款称为“西原借款”。

这一系列借款起于1917年1月。当时曹汝霖刚任交通银行总理不久。这

家银行资金薄弱,渴望从日本借款。经人介绍曹汝霖与西原会面,向他商借

500万日元。西原把这个情况电告东京,很快得到胜田主计的支持,允借日

元500万。1月20日中日双方签订合同。在此之前1月8日,交通银行提议

从日本聘请一个顾问。交通银行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有纸币发行权,

与国库有密切关系。正如后来胜田主计指出:“使交通银行与日本之银行间

发生关系,即日本获得经济优胜权之一要目也。”(18)为了便利西原借款的

安排,1917年8月,由陆宗舆与日本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合办了中华汇

业银行,作为西原借款的收支机构。其他重要的借款项目如下:

(一)1917年9月第二次交通银行借款两千万日元;

(二)三次善后借款的垫款共3000万日元,以盐税为担保;

(三)铁路借款包括1917年10月吉长铁路借款,1918年2月四郑铁路

借款,1918年6月吉会铁路垫款,1918年9月满蒙四铁路借款,1918年济

顺和高徐二铁路的借款。这些铁路借款总数近6000万日元。其中山东省的济

顺和高徐两条铁路原来为德国从民国政府取得的利益,这次通过借款转到日

本手中。吉长、吉会、四郑和满蒙四铁路的财产和收入都被抵押。对这些铁

路的控制为日本在满洲、内蒙和山东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方便条件。

(四)1918年4月的有线电讯借款2000万日元,以全国有线电讯的所

有财产和收入作为抵押。1918年2月无线电台借款53万英镑,日本得到电

台管理权。

(五)1918年8月吉林、黑龙江两省金矿和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以

这两省的金矿和国有森林及其收入作为担保。这便于日本对该地区自然资源

的掠夺。

(六)1917年11月和1918年7月两次军械借款约4000万日元。1918

年9月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其中参战借款的附带条件是中国新编的参战军

要由日本军官训练。这样日本便有可能控制民国政府的军械和军队。

    以上《兰辛石井协议》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兰辛石井协议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兰辛石井协议》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