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初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平凡,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初 本文简介:苦难的哲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平凡的世界》生老与病死、悲欢与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他们演绎着一曲苦难的哲学!也许我也是这黄土高原的一份子,而对他们的生活有着也有着深刻的共鸣。书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初 本文内容:
苦难的哲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
—《平凡的世界》
生老与病死、悲欢与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他们演绎着一曲苦难的哲学!也许我也是这黄土高原的一份子,而对他们的生活有着也有着深刻的共鸣。书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养育着一群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
孙少平,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一个对精神生活有着崇高追求的人,他有着铮铮铁骨,有勇气敢走出去。平凡的他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平凡的理解。从学生时代的黑面馍到矿工时代的黑矿洞,他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为了生活,也为了爱情。在这过程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平凡的人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他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不会怨天尤人,反而倒是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不及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生活最终还是属于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孙少平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如何去正确的对待劳动,这其实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人生而是没有差别的,经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就有了差距。而我们生活的时代不需要我们去经历太多的苦难,我们做着平凡的事情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也不过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我想到的少平就是一颗年轻而沸腾的心渴望去接受生活中大风大浪的洗礼,让自己在风浪中蜕变涅盘,焕然一新,过着无愧于心的真正高质量的生活。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从平凡中来,归附于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许,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
田晓霞在我的眼中如阳光一般,照耀的少平的生活,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了她,少平的苦难即便再苦也是幸福的。这样的生活充满温暖。而她的牺牲,却把那缕阳光带走了,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心中倍感伤痛,田小霞是少平的一个梦,破碎但深情、酣畅却桎跛的梦。她的牺牲,让我认识到这就是生活,它是残酷的,天有不测之风云,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会100%的保证她的生命会有不测。
这也许还是生活的苦难吧!现实的生活为什么就不能与完美的爱情相统一,非要和他作对呢??整个平凡的世界确实是平凡人的世界,或许人生是由无数个忽而丑陋忽而美好的人性组成,但是表现人生的真相是必须的。
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一直一直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那些苦难源自于我们本身对生活的理解,有些时候我们认为的那些“苦难”与真正的苦难相比较是极其卑微的,卑微到尘埃里面了。而又是什么让我们对生活眷恋不已,热爱它,为他而积极奋斗不已。取决于我们对于面前的“苦难”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毕竟它终究会过去。
经营规划部
温渊
篇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下册,八年级,单元,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本文简介: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材分析读后感是对读后感受的表达,是阅读价值产生的标志。读后感的前提是理解,然后产生感受,生成自己的认识和主张。读后感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将引导学生认识读后感,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学情分析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读后感写作训练的情况来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本文内容:
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材分析
读后感是对读后感受的表达,是阅读价值产生的标志。读后感的前提是理解,然后产生感受,生成自己的认识和主张。读后感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将引导学生认识读后感,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读后感写作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述原文多,无感受或感受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
3.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2.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3.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随之哭之而泣之,随之笑而悦之。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或事发生了共鸣,产生了一些想法,如果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指导
活动一:认知读后感
学生自读指导相关段落,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学生回答,明确: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自己写下的感想、启发。
教师补充、点拨: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活动二:把握写读后感的要求
阅读指导材料的相关段落,概括出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后交流,教师明确: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活动三: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学生阅读指导材料中《小石潭记》的读后感提纲,体会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明确: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引——议——联——结”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活动四:教师总结,精讲点拨
写读后感,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第2课时
根据写作学案,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实践题目。
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适当引述原作感受力求深入联系生活经验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会写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读后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写法指导
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首先一定要读懂文章,领会中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感”从何来呢?其次就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写的一点来写。
具体方法
1.拟题。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感;有感于《……》。
2.读后感写法。
(1)开头:
关键字:篇名
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几种开头方法:
①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②开头提出题目。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③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没精打采,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2)中间:
关键字:介
议
联
①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于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②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③联:以所给原文的基础为基点,具体联系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谈感想感受。
(3)结尾:
关键字:照应
总结
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3.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例如:就拿“滥竽充数”的故事来说吧,有两个感受:一个是没有真本领,早晚要“露馅”;另一个就是我们不能给不学无术的人提供吃“大锅饭”的机会。第一个更贴近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第2课时
一、作文训练
文题一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文题二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文题三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二、范本赏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点评:这篇读后感构思巧妙,从海伦·凯勒身世谈起,告诉读者海伦·凯勒一生艰辛,但她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无比地热爱。接着,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看过了很多电影,其中最让我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在顺德图书馆看的那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潘冬子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时,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爸爸是红军团长,妈妈是地下党成员。当他爸爸跟着红军队伍走后,妈妈为了保护群众转移,把生死置之度外,被大汉奸胡汉三用火活活地烧死了。冬子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消失在熊熊的大火中……他伤心极了。吴大叔对他说:“你要坚强,努力学习,铲除胡汉三,为你妈妈报仇呀。”尽管冬子失去了妈妈,但他凭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送盐,传递信息。他每转移一个地点,都会把书本带上,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后,他经过了重重磨难及考验,最终佩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看完了影片,我浑身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冬子的英雄气概震住了,被共产党员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是靠无数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要向冬子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艰险的精神,争分夺秒去学习。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社会繁荣安定。我们作为
21世纪的少年,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多学一些文化知识,为祖国将来的壮丽事业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冬子那样的爱国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生活越来越美好。
学习目标
1.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进而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
2.选择其中一个感受点,写成紧扣文章中心联系实际的读后感。
3.读后感写作前,能列出清晰的提纲,写作时各个部分能互相照应,切合文章中心。
学习流程
1.带着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和学案中的学法指导进行自学,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根据写作实践的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点评,自主修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3.处理“读”“感”的关系,连缀成文。
◆写法指导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感想也写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感想才能写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列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写成文章。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二、写作实践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
字左右。
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提示: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校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小组交流
学习小组内互相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班内交流、点评。
四、自主修改
根据交流点评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进行修改。
五、例文欣赏
(一)例文:
《社戏》读后感
我特别喜欢《社戏》这篇文章,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使我读了还想读。
每当我翻阅时,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地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仙境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同时更激起了我们农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例文:
叹为观止《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公认的文学巨著。我自十一岁始读《红楼梦》后欲罢不能,得空便读。初,纯乎是看个热闹,只觉人多事也多。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愈读愈觉得好,“如口中含了个千斤重的橄榄”(香菱语),味美得说不出。
不必说全文,单取任一段看,都有独到之处。仅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先说其热闹。门外已然一片盛景,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人物陆续登场,丫环婆子已不寻常,太太奶奶更是了不得。借黛玉之眼,看那珠光宝气,富丽堂皇。那些个霓裳锦衣,通体的装饰,名堂甚多,皆未听说过。各人容貌,谈吐举止,仪礼之道,亦是与众不同。数年前初看此段,便有点发呆,无话可说。
再略探门道。各人出场不同:有扶,有请,有自个儿跑来,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的借故不见,“出场”的只是个名字。各人之言语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规中矩,有的放诞不拘,先声夺人。各人动作亦不同:有携、拉、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跃然于纸上,是曹公用笔精妙。这些个不同,都很有道理。再说那“凤辣子”,偏不像其他人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而是自己“不请而至”,人不到声先来。令黛玉私下纳罕,也让读者心存疑虑,兴趣顿生:究竟是谁,如此特别?人来了,却仍看不清。只因浑身上下实在鲜亮夺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足见其贪图虚荣爱好富贵且非风雅之士。待看清面目,只觉美则美矣,却亲近不得。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阴气。
好可怜的黛玉!被凤姐拉来送去,很是被动;又时悲时喜,甚是唬人。凤姐那段著名台词,亏曹公想得出!一箭数雕,讨好这个,笼络那个,亲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珑,又很是干练,但藏不住那虚伪之心。
《红楼梦》是本令人叹为观止的好书。对待它,或许应像爱因斯坦对待巴赫一样:“我们只能品味,只能欣赏,不要妄加评论。”
(三)例文:
《董存瑞》观后感
电影《董存瑞》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战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掉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一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炸药都因没有木托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透过自己不懈的发奋,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甘于献身的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篇3: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写作文,教孩子
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本文简介:我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这是一本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却因家事缠身断断续续读了三天才读完。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是自己受益匪浅,而且帮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敢说现在的起色有多大,最起码是找到了方向,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懂得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书籍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本文内容:
我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这是一本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却因家事缠身断断续续读了三天才读完。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是自己受益匪浅,而且帮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敢说现在的起色有多大,最起码是找到了方向,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懂得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书籍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如何教孩子写作文,感觉也是在帮助我们如何学,再如何写。
孩子升读三年级了,语文作文很明显就有了压力。不担心孩子写不出,毕竟熙熙坚持写日记也有三年多。内容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写好。也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熙熙并未养成先腹稿再下笔的习惯,虽然初初写日记时也是从口述日记开始,但那也是脱口而出,事前并没有认真整理。很赞同肖老师文中提到的先说后写。只是说说话,一点难度都没有,慢慢的,孩子也就提起了兴趣。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如今熙熙写作文,完全是将作文当作日记来书写,而日记只是一日一记,发发感想要,述述小事,全凭自己的情感渲染,无体裁无数字之限制,行云流水,想到哪写到哪。而作文则不同。
熙熙现在是三年级,记叙文是好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文章四要素构成一个基本框架,加上环境、心理之描写,再加上些好词好句或几个成语添些枝叶,只要有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即使文句不够通顺,文章也会感人。因为写日记的时间不短,文字而言,熙熙是不陌生,但要如何驾驭却又另当别论了。
目前熙熙总是不能很好处理文字,段落不分明,中心思想不突出,而且没有一些必要的修辞词,文章也过于苍白,这很大原因也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引导。其实熙熙在平日里说话是头头是道,但下笔却总是力不从心,掌握了新知识却没有好好消化,我想,这是不懂得学以致用。知道孩子作文的症结所在,但要如何纠正却始终找不出最有效的好方法,而肖老师这本《我教儿子如何学作文》的确让自己豁然开朗。肖老师不仅是位好父亲,也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正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好父亲好老师,也就有了象肖铁这样如此优秀的好儿子好学生。这也证实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只是一张白纸,着色的涂抹完全在于家长们的执笔与坚持。
在《我教儿子学作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铁的作文是怎样在肖老师的引导下进步与完善。我是一名母亲,我虽没有肖老师的知识渊博与见多识广,但我有着肖老师同样的爱子之心。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诲,同样也需要环境的潜移默化。也正因为自己的知识贫乏,面对现今新时代的教科书,即使是小学低年级的知识,有时候自己也不能非常确定地给予回答。所以说,无论是小孩还是家长,学习于我们都是迫在眉睫。生活有生活中的体验与沉淀,而书籍更有着它无穷的魅力与知识的积累。书今天是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适时细细总结了这几年熙熙的学习经验,并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1、坚持写日记。曾经质疑过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过于严厉太不通情达理,看完肖老师如何引?儿子肖铁作文后,心里稍感安慰,庆幸自己没有犯错,也坚信这份坚持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忠实见证,也是一种学习的积累。熙熙说,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写日记了。
2、睡前朗读。这也是多年的坚持。当初只是为了哄孩子入睡,没想到熙熙完全着迷,而且这一读就是好几年。多年过去了,到底读了多少本书已经记不清,《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不一样的卡梅拉》、《小木偶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皮皮鲁传》、《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喜乐与我》、《时代广场的蟋蟀》、《五毛钱的愿望》、《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风之王》、《白比姆黑耳朵》、《大森林的小木屋》等,时间之久已是无法一一罗列。孩子是不是都还印象深刻我不敢打包票,但兴趣那是愈加浓厚。现今自己想偷偷懒都觉得对不住孩子,可有时候实在太晚太累只好暂时取消,结果,因为少了临睡前的十分钟朗读故事,熙熙居然连觉都睡不着,更别提美梦香不香了。所以,再忙再累,哪怕只是念上一小段,孩子也会心满意足地甜甜入睡。喜欢这样的坚持,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3、多看书。诗集、传记、故事、小说等等都要涉猎,读书不仅仅贵在?持,信号灯亮起,幸好能及时发现错误,要不然,因为自己的个人偏好而误导孩子。赞同肖铁所说,“读书贵在广泛,作文是一种混合体,只读文学书的人,不会写好作文的……”。所以说,一定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吗?当然,孩子年小时阅读书目的选择还需家长们的火眼金星。
4、读书笔记。这也是一种学习态度。边读边记,读完再记,有感而记都可以。看完一本好书将当时的感想一一诉诸于笔端,这份感觉,那是无法用言词来形容。尤其在刚刚合上书籍时,那种感觉是?样的强烈而震撼。别看记笔记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倘若坚持,其成效却非我们所能预料。而且这份坚持不懈,也非人人可以。坦白而言,读书笔记这点我做得很不好,因为自己的疏懒,也因为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引导恰恰就少了这一环。孩子爱看书是事实,但从来没有让孩子有目的地写写读后感之类的笔记,总觉得这无形加重了压力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看来,以后还需逐步加强,在孩子再大一点,让他将其阅读之所感所想一一记录下来也未曾不可。当然,这也是下一步计划,目前而言,首先得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5、摘录。好词好句好诗的摘录,记得在小时候曾手抄过好几本诗集,反倒是长大了,兴致就渐渐淡了,到后来,也仅限于书中的圈圈点点。其实,抄抄写写本身就是一种积累,而且还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于摘录,熙熙也只限于课文的好词好句,大概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虽爱看书,但让他舍弃有限的玩乐时间静下心来摘录课外书籍的好词好句好段时,于孩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活儿。我想,最主要还是熙熙还没真正投入进去,还没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也许再大一些,兴趣来了,自然而然的,孩子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这点,我倒是不担心。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6、出外走走。出外游玩是孩子最喜欢的,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开拓视野也是必需的。看完肖老师的这本《我教儿子学作文》后,肖老师的耐心与坚持让人佩服之余,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肖老师夫妇经常领着孩子四处参观浏览。相比之下,我们又为孩子做了什么呢?总说很忙,总觉得这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总觉得孩子还小,时间有的是,殊不知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的童年也一天天地减少。我们都知道,成长中的知识沉淀很大因素都是童年时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所日积月?。我们并不需要踏遍万水千山,也不一定要浏览所有的名胜古迹,一切都量力而为,在小城市周边转转一样可以收获多多。多了解民情,了解历史地理,而四周的花花草草就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每座小城不都有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吗?艺术及文艺展览呢?抽空领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走出书本,从生活中亲身体验,吸取着来自天地万物的精髓养分,哪怕只是逛逛书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识无所不在。就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携手并肩做一个真?的点灯人。
这是儿子熙熙的成长博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来一聚,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http://blog.sina.com.cn/xixi66666666